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燕 《中国校医》2020,34(2):87-88,116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入学健康状况,确定高校卫生工作防治重点,为开展高校卫生保健工作打下基础。方法 选取江苏省某高校2018级新入学新生共9 166人为研究对象,体检内容主要包括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 )、血压、心率、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等,并对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男女生BMI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 BMI 新生高血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中高血压590人,检出率为6.44%;谷丙转氨酶增高566人,检出率为6.17%;心律不齐44人,检出率为 0.48%;尿酸异常3 508人,检出率为38.27%;肌酐异常161人,检出率为1.76%。男生高血压、谷丙转氨酶升高、心律不齐、尿酸异常检出率高于女生(P<0.01),女生肌酐异常检出率高于男生(P<0.01)。结论 大学生日常健康行为存在较多的疾病隐患,需要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2.
张敏 《中国校医》2019,33(12):897-898
目的 分析大学生高尿酸血症检出情况,探讨高尿酸血症与肥胖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科生和研究生入学体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生高尿酸血症检出率(52.9%)明显高于女生(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71.15,P<0.01)。男生和女生血尿酸水平均随着BMI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尿酸水平与BMI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r=0.438,P<0.01)。结论 大学生高尿酸血症检出率较高,其与肥胖密切相关。应该对大学生高尿酸血症足够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高尿酸血症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云南省宣威市青少年血脂水平,为青少年及成人早期血脂异常及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10月抽取宣威市某校高一新生766人,测量其身高、体质量,抽取清晨空腹血清检测血脂水平,采用《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标准进行血脂异常诊断。结果 研究对象血脂异常检出率为39.3%,高脂血症检出率为20.8%,4项血脂水平女生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高脂血症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χ2=8.971,P<0.01),低HDL-C血症检出率女生低于男生(χ2=8.971,P<0.01)。不同BMI分组学生各项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C、TG、LDL-C水平按正常或消瘦组、超重组、肥胖组递增,HDL-C水平递减,各项血脂异常检出率递增。结论 宣威市某校高一新生血脂异常检出率较高,应及时开展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4.
张慧 《中国校医》2022,36(10):797-799
目的 分析某高校新生高血压患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高血压群体开展健康指导和教育。方法 对某高校2017—2021年大学新生进行血压检测和体质量测定,分析性别和BMI对高血压检出率的影响。结果 5年间入学的新生高血压检出率为 1.38%(522/37 709),入学新生中男生高血压检出率为1.43%,高于女生的1.30%(χ2=8.863,P=0.002)。男女新生高血压检出率均随年份增加呈线性递增趋势(P<0.01),2021年检出率最高,男生为2.01%,女生为1.87%。5年间,新生不同BMI组高血压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942,P=0.004),以肥胖组高血压检出率最高,为7.02%。结论 应加强大学新生的健康教育,在高血压预防和自我管理等方面开展指导。  相似文献   

5.
张雪梅 《中国校医》2018,32(10):747-750
目的 了解济南市城市中学生BMI指数分布,掌握城市中学生体质量正常、体质量超标、肥胖、消瘦等情况的变化趋势。方法 资料来自济南市城区某中学2017—2018年度的学生健康体检。结果 调查发现,2017—2018年济南市城市中学生BMI指数为 21.56±4.78,男生BMI指数(22.41±5.05)显著高于女生(20.52±4.21),8~岁年龄组BMI指数最高。男生在11~岁年龄段开始BMI指数逐渐升高,女生在13~岁年龄段开始BMI指数逐渐升高。体质量正常检出率55.7%。非正常体质量检出率44.3%,其中体质量超标检出率19.2%,肥胖检出率20.4%,消瘦检出率4.7%。体质量超标、肥胖检出率男生分别为23.1%、26.3%均显著高于女生(14.3%、13.1%),而女生消瘦率(7.0%)显著高于男生(2.9%)。不同年龄段肥胖、消瘦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岁年龄段肥胖检出率最高(57.1%),15~岁年龄段消瘦检出率最高(9.2%)。体质量超标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初三(21.8%)>初一(18.7%)>初二(17.1%)。结论 济南市城市中学生体质量超标、肥胖比例较高,消瘦问题并存,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建立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注重膳食结构合理,加强体育锻炼,关注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上海市普陀区青少年超重、肥胖和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资料,探讨青少年超重、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以普陀区3 662名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依据我国青少年性别、年龄百分位标准判断超重、肥胖,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比较不同性别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以及正常体重、超重、肥胖组的高血压前期、高血压检出率。结果 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9.88%、13.49%,男生超重22.56%、肥胖18.29%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生17.07%,8.45%(P<0.01)。收缩压、舒张压比较肥胖组高于超重组和正常体重组,超重组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的检出率比较肥胖组高于超重组和正常体重组,超重组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结论 普陀区青少年超重及肥胖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血压的发生与超重、肥胖相关。青少年肥胖的防治工作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研究分析某高校研究生BMI和血红蛋白含量状况,以期为制订有针对性的卫生保健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武汉某高校2019年—2020年医学研究生新生入学体检资料,对BMI和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生新生中,不同性别在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中体重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为31.93%(372/1 165),高于女生的6.94%(153/2 204)(χ2=361.794,P<0.001)。而新生中女生体重过低的检出率为21.46%(473/2 204),较男生的6.44%(75/1 165)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6.293,P<0.001)。不同性别之间体重指数分型总体分布不全相同(Z=19.641,P<0.001)。新生中男生和女生血红蛋白含量偏低检出率分别是1.38%(16/1 163)和7.72%(260/2 204),女生中血红蛋白含量偏低检出率明显比男生中检出率高(χ2=109.81,P<0.001)。在BMI分型中,除肥胖组外(χ2=0.032,P=0.858),在体重过低、正常、超重的学生中,女生的血红蛋白含量偏低的发生率均高于男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99,P=0.007、χ2=71.385,P<0.001、χ2=8.963,P=0.003)。此外,男、女生中血红蛋白偏低的检出率在不同BMI类型中的分布均无差异(H=1.569,P=0.666、H=5.005,P=0.171)。结论 2019—2020年入学医学研究生新生中,体重过低、血红蛋白含量偏低的女生比男生多,而在超重和肥胖的男生比女生多,因此,对研究生新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早期干预和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城乡接合部地区初中生自伤行为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青少年自伤行为量表对2 178名城乡接合部地区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城乡接合部地区初中生自伤行为检出率为19.37%(442名),女生(22.87%)高于男生(16.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1,P<0.001);不同年级、学业成绩、朋友个数、父母婚姻状况以及家庭收入之间自伤行为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99,24.57,22.43,28.70,11.03,P值均<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二年级(OR=1.49)、女生(OR=1.60)、没有朋友(OR=2.61)、学业成绩较差(OR=1.89)、父母离异(OR=2.20)、父母再婚(OR=1.59)是初中生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城乡接合部地区初中生自伤情况不乐观,人际、学业、家庭等都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大学生个体特征、电子健康素养水平与体成分指标的相关作用,为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方便整群抽样法抽取广东某高校107名大学生进行个体特征、电子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生物阻抗法测量体成分指标。采用EpiData 3.01录入数据,SPSS 21.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得分与体成分指标明显相关(P<0.05);男女生电子健康素养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男生身高、蛋白质、体质量、去脂体质量、骨骼肌值均高于女生(P<0.01);城市学生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学生(P<0.01);城市学生的身高、蛋白质、去脂体质量、骨骼肌高于城郊学生(P<0.05)或农村学生(P<0.01);城市学生的体质量、BMI明显高于农村学生(P<0.01);电子健康素养水平高的大学生的体质量、去脂体质量、蛋白、骨骼肌及BMI值高于低水平电子健康素养者(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性别、电子健康素养与去脂体质量、蛋白质、骨骼肌明显相关(P<0.01、0.05)。结论 不同性别与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大学生体成分指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2005年和2015年2所中小学校学生体质量超标肥胖状况及变化趋势,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曲靖市重点中学及小学各1所,共11 516名学生,按《中国卫生监督统计报表学校卫生年报表技术规范》和《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检测细则》的要求进行健康检查测量。结果 曲靖市2所学校2005年至2015年中小学生体质量超标检出率中学生由7.63%升至10.85%(χ2=18.801,P<0.05);小学生由8.36%上升至10.61%(χ2=7.657,P<0.05);肥胖检出率中学生由5.56%升至8.37%(χ2=18.487,P<0.05);小学生由6.96%上升至15.23%(χ2=86.943,P<0.05);体质量超标检出率男生由8.80%升至11.97%(χ2=16.456,P<0.05);女生检出率由6.86%上升至9.46%(χ2=11.601,P<0.05);肥胖检出率男生由7.87%升至14.45%(χ2=66.099,P<0.05);女生检出率由3.98%上升至8.85%(χ2=49.030,P<0.05)。结论 曲靖市中小学生体质量超标、肥胖处于增长趋势,小学生肥胖明显高于中学生,男生体质量超标和肥胖明显高于女生。需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南京市一起职业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特征,探讨调查处置经验。方法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方法搜集信息,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采集疑似病例及无症状人员肛拭子、环境、食物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搜索到疑似病例96例,其中确定临床诊断病例90例,确诊病例6例,全校患病率为9.50%(96/1 010)。男生患病率为18.60%,高于女生的9.05%(χ2=7.947,P<0.01)。寄宿生患病率为11.10%,高于走读生的4.79%(χ2=6.061,P<0.05)。疑似病例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22.22%(6/27),无症状人员阳性率12.20%(5/4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7,P=0.324)。4名食堂无症状感染员工于首次检测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1周后(4月15日)再次采集肛拭子进行核酸检测,仍有2人为GⅡ型诺如病毒阳性,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志贺氏菌4种致病均未检出。结论 该起事件可能是由GⅡ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校园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应加强无症状感染者携带诺如病毒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徐州市直属小学学生近视现状,分析教室光环境及学龄对儿童视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运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对直属小学学生进行视力检测;随机抽取4所学校,使用TES-1332A照度计测定教室光环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分析其统计学差异。结果 2018年徐州市小学生近视检出率总体为49.84%(男生45.81%,女生53.88%),女生高于男生(χ2=52.001,P<0.05),且重度近视检出率更高(Z=7.795,P<0.05)。市直属小学生近视检出率54.18%,县区直属小学46.45%,市区高于县区(χ2=47.247,P<0.05)。不同年级近视发生情况不同,二~六年级近视检出率分别为36.03%,40.5%,48.45%,58.77%,65.4%,高年级近视发生率高于低年级(χ2趋势=384.766,P<0.05),且重度近视高于低年级(χ2=742.673,P<0.05)。各检测小学不同楼层间教室黑板以及桌面照度不同 (F=3.894,P<0.05) ,但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 徐州市直属小学学生近视检出率较高,并随学龄延长而加重,女生更严重;监测学校教室光环境符合要求。改善和保护学生视力除了保障教室光环境合格和定期监测外,应进一步探讨影响学生视力的其他因素,共同促进学生视力健康。  相似文献   

13.
聂俊峰 《中国校医》2022,36(11):814-816
目的 了解广州市番禺区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9年13所中小学校学生健康体检资料共10 734人份进行统计分析,检出率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总检出率依次为:视力低下(48.46%)、龋齿(50.15%)、沙眼(2.74%)、营养不良(12.32%)、肥胖(4.65%)、超重(7.98%)。其中,男女学生在视力低下、肥胖、超重的检出率存在差异;视力低下的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χ2=50.05,P<0.001);肥胖、超重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χ2=41.83,P<0.001;χ2=45.42,P<0.001);小学生和中学生之间在视力低下、龋齿、营养不良、肥胖、超重等几个方面的检出率存在差异,视力低下、超重检出率中学生高于小学生(χ2=1 101.73,P<0.001,χ2=5.23,P=0.010);龋齿、营养不良、肥胖检出率小学生高于中学生(χ2=206.19,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淮安市中学生健康状况,为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并分析淮安市综合业务平台学生常见病监测数据。结果 2016年淮安市中学生视力不良率84.74%,高中生视力不良率(92.42%)高于初中生(79.77%)、女生视力不良率(87.21%)高于男生(82.39%),两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12.093、17.052,P均<0.05);淮安市中学生营养不良率9.30%,初中生营养不良率(10.73%)高于高中生(7.11%)、女生营养不良率(13.76%)明显高于男生(5.08%),两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4.022、84.573,P均<0.05);初中生体质量超标率、肥胖率均高于高中生,男生体质量超标率、肥胖率均高于女生,两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8.406、26.885、24.744、69.707;P均<0.05)。结论 视力不良、营养不良、体质量超标及肥胖是淮安市中学生主要健康问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常见病的综合防治工作,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近9年铜仁市城区15~18岁学生营养不良现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营养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每年随机抽取城区1~2所中学对15~18岁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采用《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WS/T456-2014)标准进行评价,分析营养不良状况及变化趋势。结果 2008—2016年铜仁市城区15~18岁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总体呈下降趋势(χ2=51.497,P<0.001),营养不良检出率由2008年9.47%下降到为5.47%,其中生长迟缓、轻度消瘦与中重度消瘦分别由2008年的3.24%、4.13%、2.39%下降到 1.68%、2.93%、0.86%。学生营养不良主要以轻度消瘦为主,占比53.56%。不同性别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均呈下降趋势(P<0.001)。不同年份营养不良检出率男生均高于女生(χ2值介于5.334~31.219,P<0.001)。结论 铜仁市城区15~18岁学生营养不良状况检出率有下降趋势,但仍有一定较高的比例,同时存在性别差异,建议相关部门采取针对不同性别营养不良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浦口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学校传染病在学生间的传播与流行。方法 收集“江苏省学生健康监测系统”中浦口区2017-2019学年学生因病缺课资料,并开展统计分析。结果 2017-2019学年,浦口区中小学生人均因病缺课1.33天,因病缺课率为0.19%;不同学年学生因病缺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0.49,P<0.001);2017、2018学年因病缺课率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 742.34,148.01,P<0.001),2019学年因病缺课率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8,P=0.002);病因构成前五位性别比较为感冒(男生61.56%、女生64.47%)、胃肠道疾病(男生6.50%、女生6.46%)、水痘(男生6.52%、女生5.97%)、气管炎肺炎(男生3.76%、女生4.18%)、意外伤害(男生2.97%、女生1.40%)。结论 相关部门应加强工作上的联防联控,信息互联互通,强化因病缺课监测工作,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调查贵州某高校大一新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构建大一新生精准防艾教育干预模式,提升大学生防艾教育干预效果。方法 对贵州某高校2 406 名大一新生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表”进行自愿不记名问卷调查。 该高校大一新生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和不同专业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5.24%,高于女生的81.35%;城镇学生知晓率为86.06%,高于农村学生的77.41%;理科学生知晓率最高,为83.25%,文科生为82.51%,体育与艺术学生知晓率最低,为80.69%。 加强大一新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尤其是侧重加强女性、农村地区、体育与艺术类大一新生的艾滋病知识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20年阳江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况及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在制定近视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9—10月,按照《2020年广东省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手册》中的规定,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阳江市抽取1个城区(6所学校)、1个郊区(6所学校),共3 746名中小学生开展视力检测及学生视力不良影响因素专项调查。结果 阳江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2.73%。裸眼视力平均值右眼为(4.52±0.45),左眼为(4.46±0.44)。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65.32%)高于男生(59.99%)(χ2=11.37,P<0.001);学段越高视力不良检出率越高(χ2=1 700,P<0.001);城市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71.36%)高于农村(51.79%)(χ2=151.32,P<0.001);汉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62.42%)低于少数民族(79.71%)(χ2=8.67,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农村、眼睛总是离书本1尺、课间户外休息、换座位频率1次/周是视力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女生、学段高、少数民族、过去一周平均每天做作业时间是≥2 h、在校不做眼保健操、过去一周每天用电脑时长2 h~2.9 h、每学期换座位1次均为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2020年阳江市中小学生视力状况欠佳,且影响因素涉及用眼状况、读写姿势、电子屏使用情况、户外活动等多方面。因此,保护学生视力需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监督、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