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调查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死亡相关风险因素及影响程度,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OVI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及维普中文期刊(VIP)等数据库中有关COVID-19死亡患者的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或回顾性病例分析,时间为2019年12月-2020年9月;对患者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合并基础疾病、并发症或死亡原因等因素进行计量统计学分析。结果 获13篇文献,质量推荐等级A级8篇,B级4篇,C级1篇;涉及三大洲COVID-19死亡患者,共1 377例,包括32种死亡相关风险因素评估项,其构成分布显示,在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方面:离退休、老年人(>65岁)、男性、有饮酒史死亡率占比较高,为高死亡风险因素;患者基础疾病方面:高血压(36.48%)、糖尿病(22.21%)、冠心病(19.71%)为风险占比较高的前3名;在并发症或死亡原因方面:呼吸衰竭(61.90%)、多器官功能衰竭(53.33%)、心力衰竭(51.06%)为占比较高的死亡原因。结论 COVID-19中患有慢性代谢性疾病,且有长期饮酒史的老年男性为死亡高危人群,以急性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或心力衰竭而死亡较为多发、高发,临床治疗时宜对该类人群进行重点监护和谨慎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药学监护模式。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结合综合药学照护方法,搜集、分析COVID-19病例临床特征,为建立分级药学监护及重点药学监护对象提供支持。结果: 根据研究标准,最终纳入10篇文献及40例死亡病例研究。文献研究结果显示合并疾病为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的重症患者多于非重者患者(P<0.001)。死亡病例中合并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占35%。以此提出分级药学监护标准、主要监护项目和具体实施细则。并对使用降压药、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肿瘤用药的患者进行重点药学监护分析。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药学监护是一项专业性强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重症冠状病毒患者的死亡风险,为该用药方案在重症COVID-19患者中的应用提供借鉴。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anFang Data、VIP、CNKI和CBM数据库,搜集有关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MERS患者的临床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个临床研究,包括616例患者,约占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确诊病例的40%;其中试验组干扰素根据使用品种,每周1~3次皮下注射。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组的死亡率为57.96%(I2=85,P<0.01),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死亡风险并无明显差异[RR=1.029,95%CI(0.748~1.416)],文献质量评分的均值为7.3分。结论: 当前证据显示,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全身给药在治疗周期内对重症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死亡风险并无显著改善,基于药物毒性的考虑,建议在真实世界环境下进一步明确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我国医疗卫生系统角度评价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联合卡铂(nab-P/C)与紫杉醇注射液联合卡铂(sb-P/C)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肾功能损伤患者的经济性。方法:基于已发表的一项高质量的Ⅲ期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疾病发展过程建立Markov模型,将NSCLC患者的疾病发展过程归为无进展生存状态、疾病进展状态和死亡状态,对nab-P/C方案与sb-P/C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并采用单因素敏感度分析和概率敏感度分析对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评价。结果:根据Markov模型分析结果,当合并中度肾功能损伤(CrCl ≤50 mL·min-1)时,nab-P/C方案对比sb-P/C方案的ICER值为181 893.70元/QALYs;当合并轻度肾功能损伤(50-1)时,ICER值为177 993.23元/QALYs,均低于我国居民意愿支付阈值(212 676元/QALYs),具有成本效果。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提示,nab-P/C方案二线药物治疗费用对成本-效果分析结果的影响最大,其次是sb-P/C方案二线药物治疗费用;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提示,随着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nab-P/C方案具有成本-效果的概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与sb-P/C方案相比,nab-P/C方案治疗合并肾损伤的晚期或复发性鳞状细胞NSCLC具成本-效果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医疗机构就诊患者麻醉、精神药品滥用/依赖情况和特征,为加强麻醉、精神药品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Excel表统计分析2018-2019年某院确诊为药物滥用或药物依赖患者的麻醉、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对确诊为麻醉、精神药品滥用/依赖者的人口学特征、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该院就诊患者确诊药物依赖237例,未发现药物滥用患者。237例药物依赖者中,男性84例,占35.44%,女性153例,占64.56%;>60岁的药物依赖者161例,占67.93%;平均年龄(66.83±13.97)岁;依赖年限分布集中在1~3年,占56.119%,平均年限为(4.75±6.96)年;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190例,占79.76%;已婚158例,占66.67%;离/退休人员140例,占59.07%。依赖的药物主要为苯二氮类,145例,占61.19%;药物获得渠道来自医疗机构占99.58%;使用药物原因为控制疾患的患者216例,占91.14%;监测上报人群中以医师、药师为主,占85.23%。结论: 在医疗机构药物滥用监测模式下能关注老年人麻醉、精神药品的合理使用,挖掘潜在的用药风险信号,提前预警与干预,降低药物成瘾性损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银屑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接受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的922例患者作为研究队列,以发生相关不良反应患者为病例组,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纳入的患者中112例被判定为二丁酰环磷腺苷钙不良反应/事件(12.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不良反应/事件高于男性(P<0.01),青年、中年高于老年、少年(P<0.01),既往有药物过敏史不良反应/事件高于无药物过敏史(χ2=4.101,P<0.05),合并高血压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无高血压并发症(χ2=10.292,P<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二丁酰环磷腺苷钙相关不良反应/事件的危险因素是女性、青年、中年、药物过敏史,保护性因素为合并高血压。结论: 当患者具有女性、青年、中年、既往有药物过敏史等特征时应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应予以重视,且患者合并高血压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内分泌疾病患者住院医嘱中的潜在不适当用药(PIM),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依据《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2017》(简称中国PIM标准),对老年内分泌疾病患者住院医嘱潜在的不适当用药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潜在不适当用药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240例病例纳入研究,中位年龄为71(67,77.75)岁,疾病诊断数为8(7,10.75)种,用药数量为10(8,13)个。依据中国PIM标准,193例患者存在与药物相关的PIM,27例患者存在与疾病有关的PIM,合计PIM发生率为80.42%。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用药数量(OR=1.254,P=0.001)和糖尿病诊断(OR=4.040,P=0.010)是导致PIM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内分泌疾病患者是PIM发生的高危人群,应加强用药监护,减少PIM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双联治疗和华法林三联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合并房颤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0年11月。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以及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篇研究,11 02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常规剂量NOACs和低剂量NOACs双联治疗与华法林三联治疗PCI术后合并房颤患者在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卒中、支架内血栓形成、死亡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华法林三联治疗相比,常规剂量NOACs双联治疗可以降低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ISTH)重大或临床相关的非重大出血(OR=0.72,95% CI:0.64~0.82,I2=0%,P<0.01)、主要出血(OR=0.71,95% CI:0.58~0.87,I2=0%,P=0.000 9)、颅内出血(OR=0.28,95% CI:0.11~0.70,I2=0%,P=0.006)的发生。低剂量NOACs可以降低ISTH重大或临床相关的非重大出血(OR=0.49,95% CI:0.40~0.62,P<0.01)、主要出血(OR=0.52,95% CI:0.36~0.75,P=0.000 4)的发生。亚组分析显示:常规剂量NOACs可以降低CrCl ≥ 80 mL·min-1患者死亡或血栓栓塞事件或非计划性血运重建(OR=0.57,95% CI:0.35~0.92,P=0.02)和ISTH重大或临床相关的非重大出血(OR=0.61,95% CI:0.42~0.89,P=0.01)的发生。低剂量NOACs会增加≥ 75岁患者死亡或血栓栓塞事件或非计划性血运重建的发生(OR=1.57,95% CI:1.06~2.33,P=0.02)。低剂量NOACs可以降低30 ≤ CrCl<50 mL·min-1患者ISTH重大或临床相关的非重大出血的发生(OR=0.53,95% CI:0.30~0.92,P=0.02)。结论: 常规剂量NOACs和低剂量NOACs双联治疗PCI术后合并房颤患者与华法林三联治疗在有效性方面相当,安全性方面优于华法林三联治疗。对于年龄≥ 75岁和CrCl ≥ 80 mL·min-1患者推荐常规剂量NOACs,30 mL·min-1 ≤ CrCl<50 mL·min-1患者推荐低剂量NOACs。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联合抗结核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合并肺结核(tuberculosis,TB)患者肺功能、免疫炎性因子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某院收治的90例老年COPD合并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6)。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四联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再联合NAC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肺功能、免疫炎性因子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结核病变程度、病灶吸收及空洞愈合状况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肺功能FEV1、FVC及FEV1/FVC分别为(1.36±0.11)L、(1.77±0.18) L和(56.85±5.91)%;CD3+、CD4+、CD8+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B淋巴细胞百分比有所下降(P<0.05);炎性因子TNF-α及IL-6水平和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IL-10含量明显升高;患者肺功能、免疫炎性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如症状、活动及日常生活影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C联合抗结核治疗可有效提高结核病灶吸收率及空洞愈合率,其通过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进而改善患者肺功能和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严重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影响因素,为严重DILI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从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提取并筛选出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上报DILI案例,收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民族、既往史、用药品种数、药品类别、给药途径、潜伏期、原患疾病等因素。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DILI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变量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从5 530例上报案例中筛选出符合DILI诊断标准的5 066例,其中严重的667例,一般的4 39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潜伏期、药物类别、原患疾病等是发生严重DILI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潜伏期、药物类别和原患疾病是发生严重DILI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患者的体质量、潜伏期、药物类别和原患疾病是发生严重DILI的影响因素。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需对存在严重DILI影响因素的患者开展重点监护和防控,保障其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晕厥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邓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30例老年急性晕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血脂、血糖、血压等指标,收集患者病史、个人基本信息、生活习惯等资料,对患者展开为期4个月的院后随访并统计患者终点事件(心源性休克、死亡、二次入院、不良心血管事件、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及达标率现状,分析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药师提供药学服务后患者依从性的改善情况,以期为后续制定社区药学服务干预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设计依从性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药师通过面对面访谈的形式开展前瞻性调研并提供药学服务,跟踪随访3个月,比较依从性变化。结果:共调研高血压患者1382人,药学服务前后依从性差的患者例数为447(32.34%)和356(25.76%),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年龄、吸烟、饮酒、自行经验购药、体育锻炼和生活方式是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我国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现状仍然不太理想,药学服务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针对依从性危险因素,今后药学干预措施应侧重于高血压用药知识宣教、加强体育锻炼、戒烟宣传及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相似文献   

13.
陶满意  杨淇  张雷  李玉勤 《安徽医药》2017,21(12):2185-2188
目的 探讨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转归.方法 收集126例有完整资料的住院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老年组47例(年龄≥65岁)和中青年组79例(年龄16~<65岁).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等.结果 老年组的症状以咳嗽咳痰和胸闷气喘为主,其他症状与中青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伴有合并症(63.83%,30/47)显著高于中青年组(18.99%,15/79).老年组中有既往抗结核病史和不正规治疗的患者(95.74%,45/47;80.85%,38/47)显著高于中青年组(77.22%,61/79;49.37%,3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71,12.291,均P<0.05).老年组的肺部病灶广泛,大于3个肺野的患者(72.34%,34/47)显著高于中青年组患者(45.57%,36/79).老年组的治愈率(38.30%,18/47)低于中青组(62.03%,49/79),病死率(17.02%,8/47)高于中青组患者(1.27%,1/7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54,8.773,P<0.05).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血白细胞减少在老年组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别为21.28% (10/47)、27.66%(13/47)和17.02% (8/47),明显高于中青年组的8.86% (7/79)、12.67% (10/79)和3.80% (3/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892、4.444和4.911,均P<0.05).老年组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的患者(68.09%,32/47)显著高于中青年组患者(34.18%,27/79),其他耐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临床特征不典型,肺部病灶常伴有多发空洞,合并症较多,不良反应发生概率高,耐药程度高,临床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偏差现状并分析可能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提取山东、天津两地四家医院2017年1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病历,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用药偏差发生的基本情况,并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用药偏差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最终纳入400例患者,用药偏差发生率为59.0%;发生用药偏差的类型主要为治疗不充分(36.0%)和用法用量不适宜(30.2%);二级医院就诊的患者用药偏差发生率高于三级医院就诊的患者(74.0%vs 44.0%);糖尿病(61.0%)、冠状动脉疾病(59.5%)、高血压(58.7%)患者用药偏差发生率较高;消化道和代谢方面药物(36.8%)和心血管系统药物(32.5%)用药偏差发生率较高;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患多种慢病、出院带药品种多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发生用药偏差的风险更大。结论:样本医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偏差发生率较高,不同级别医院、不同慢病患者与使用药物发生用药偏差存在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肾脏不适当用药(ren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 RIM)情况及危险因素,为指导老年CKD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依据Beers标准(2019版),对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住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的老年CKD患者RIM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RIM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4 835例患者,其中595例(12.31%)存在RIM共662项,占比在前3位的药物是螺内酯(69.49%)、磺达肝癸钠(6.65%)和利伐沙班(4.6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KD4期及以上、住院时间≥20 d、用药品种数≥10种和心力衰竭是老年CKD住院患者发生RI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CKD住院患者RIM发生率较高,患者用药合理性有待提升。用药品种数、住院天数、CKD分期和心力衰竭是患者发生RIM的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及药师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儿童耐多药结核病(MDR-TB)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0年3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病病儿,统计MDR-TB发生情况,比较MDR-TB病儿与非MDR-TB病儿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儿童MDR-TB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R语言构建儿童MDR-TB发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共纳入850例结核病病儿,其中初治MDR-TB病儿占5.65%,复治MDR-TB病儿占24.88%,总MDR-TB病儿占10.47%;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治疗情况、感染播散性、与结核病病人接触、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儿童MDR-T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规范用药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根据影响因素构建儿童MDR-TB发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Bootstrap自抽样法验证显示该预测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基本一致,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960,具有良好的区分度;预测模型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县级医院慢性病老年患者出院带药用药偏差现状并分析可能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抽取江西省赣州市7家县级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60岁以上慢性病患者病例,评价其用药偏差发生的基本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用药偏差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最终纳入693例患者,用药偏差总发生率为83.0%,平均每人发生2.1次用药偏差,发生用药偏差的类型主要为治疗不充分(60.6%);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发生用药偏差的患者合并症数量[(5.2±2.4)种]显著大于未发生用药偏差的患者[(3.9±2.0)种](P<0.01)。结论:样本县级医院慢性病老年患者出院带药用药偏差发生率较高,需在中国开展药物重整实证研究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变应原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注射后出现的全身不良反应,分析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以便更安全地实施SCIT。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淄博市中心医院过敏门诊行SCIT后发生全身不良反应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739例患者的16 337次注射中,共16例患者发生了18次全身不良反应,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2%,以皮肤、结膜和呼吸道症状为主,其中Ⅰ级6次,Ⅱ级8次,Ⅲ级4次。速发型反应16次,迟发型反应2次。发生在初始治疗剂量快速上升阶段和维持治疗阶段共17次。10岁以下儿童易发生全身不良反应,sIgE 4级以上的患者易发生重度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全身不良反应多发生在初始治疗剂量快速上升阶段和维持治疗阶段,多为速发型反应,低龄、伴多种过敏性疾病、感染、接触变应原、剧烈运动、情绪应激等都是诱发全身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在每次注射前询问患者的病史以及与危险因素相关的生活史。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前次注射时的反应等及时调整变应原剂量,提高临床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鉴别和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