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竖脊肌间隙阻滞与胸椎椎旁神经阻滞治疗乳腺癌术后急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纳入90例年龄在25~70岁准备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患者被随机分为竖脊肌阻滞(ESP)组,椎旁阻滞(PVB)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手术前根据分组给予超声引导竖脊肌间隙阻滞和胸椎椎旁神经阻滞,对照组不给于任何干预阻滞治疗。为所有患者提供静脉内患者自控镇痛装置。观察术后1、6、12和24 h吗啡使用剂量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以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结果 吗啡消耗剂量:ESP组和对照组(P<0.001)之间以及PVB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而ESP组和PV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ESP组和PVB组比较,恶心的发病率较高(P=0.008)。PVB组术后发现1例气胸。 结论 超声引导下ESP阻滞和PVB阻滞均可为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提供有效镇痛,并通过减少吗啡的使用剂量来降低患者恶心发生率。PVB阻滞有发生气胸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阻滞(TTP-PECS)与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自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86例行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TPVB组与TTP-PECS组,每组各43例。TPVB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联合TPVB阻滞。TTP-PECS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联合TTP-PECS阻滞。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阻滞范围、围术期药物使用量及镇痛情况、静息与运动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毕、术后6 h,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TP-PECS组患者T2阻滞比例高于TPVB组,T6、T7阻滞比例均低于TPV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PECS组患者术中麻黄碱、阿托品、去氧肾上腺素用量及镇痛泵按压次数均低于TPV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PECS...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70例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35例(接受全身麻醉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术后静脉镇痛);对照组35例(接受全身麻醉及术后静脉镇痛),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血压及心率指标。结果 观察组T1~T4四个时间点的血压及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1h、6h、12h以及24h四个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至24h时间段内,观察组的CD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1.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43%。结论 胸腔镜手术中开展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有助于稳定患者术中血压和心率,降低术后疼痛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CTPB)置管术后镇痛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术后镇痛的术后48 h镇痛效果、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以及术后镇痛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CTPB组和PCIA组具有相当的术后镇痛效果,但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和术后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却远低于PCIA组。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应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置管镇痛可提供令人满意的镇痛效果,同时又具备其独有的镇痛优势,可用于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TVPB)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和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GP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选择静脉麻醉诱导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GP组于麻醉诱导前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双侧T4~T5椎旁神经阻滞,两侧分别给予0.5%罗哌卡因15 ml,G组不给予上述处理。术毕,两组患者均使用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维持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当VAS评分>3分时,则静脉给予吗啡。分别于术后2、6、12、24、48 h行布氏舒适度评分(BCS),记录患者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患者自控静脉(PCIA)泵按压次数、吗啡用量,并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G组比较,GP组患者术后各时点BCS舒适度评分均升高,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PCIA泵按压次数及吗啡用量均减少(P<0.05)。G组患者术后出现恶心12例,呕吐8例,嗜睡5例,皮肤瘙痒2例,未出现呼吸抑制;GP组患者术后出现恶心6例,呕吐3例,未出现嗜睡、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结论与单纯全麻比较,术前行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佳,并可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文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0例.A组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时采用全身麻醉;B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疼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拟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70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予以麻醉及镇痛,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全身麻醉及静脉镇痛,对比两组患者疼痛程度以及白介素细胞-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逐渐降低(F=836.000、870.000,P均=0.000),且术后6、12、24、48 h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254、35.144、8.588、2.597,P=0.027、0.000、0.000、0.012);术后,两组患者IL-6、TNF-α、hs-CRP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各时间点观察组患者IL-6、TNF-α、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2 h:t=4.292、8.156、4.933,P均=0.000;术后24h:t=5.868、4.500、2.666,P=0.000、0.000、0.010)。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能够明显减轻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应激反应水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上肢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河南省省立医院收治的86例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予以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盲探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及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及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32、8.694、5.081、4.689,P均=0.000);观察组患者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740.500,Z=-2.033,P=0.042)。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缩短上肢手术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提高神经阻滞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于肋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A组,n=20)和全麻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组(GA+TPVB组,n=20)。GA组接受标准的全身麻醉。在GA+TPVB组,全麻诱导后以0.5%罗哌卡因行患侧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所有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开始接受含有舒芬太尼的静脉镇痛泵,术后前3d应用注射用帕瑞昔布钠(特耐)40mg静脉推注,每日2次。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切皮前后5min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变化,术中舒芬太尼的用量;于术后1、12、24、48和72h对患者进行静息和活动下(深呼吸、咳嗽时)疼痛评估,主要预后指标为所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患者满意度;同时观察术后有无血肿、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与GA组比较,GA+TPVB组切皮前后MAP、HR波动明显减小(P0.05),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1、12、24、48h的VAS有显著差异,与GA组比较,GA+TPVB组VAS明显降低(P0.05);GA组和GA+TPVB组术后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5%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未见血肿、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定位准确,操作成功率高,明显减少围手术期镇痛药物用量,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与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ade, TPVB)比较,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 SAPB)用于日间乳腺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8-12至 2019-02行日间乳腺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T(TPVB)组30例,S(SAPB)组30例,C(局麻)组30例。3组患者入室后建立基本生命体征监测,心率、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静脉泵注负荷剂量右美托米啶0.25 μg/kg,10 min之内泵注完毕,并以0.05 μg/kg维持剂量持续泵注,于手术结束前15 min停止。T组患者行手术侧TPVB,S组患者行手术侧SAPB,C组由手术医师行瘤体周围局部浸润麻醉。记录3组患者局麻药补救次数;记录3组患者术后1 h(T1)、术后2 h(T2)、术后4 h(T3)、术后6 h(T4)VAS评分;记录3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神经阻滞组操作用时。结果 T组、S组患者麻醉补救次数均显著少于C组(P<0.05),T组、S组患者麻醉补救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术后T1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组、S组患者T2、T3、T4 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T组、S组患者T2、T3、T4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S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寒战、恶心呕吐、相应区域肌肉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T组(P<0.05),C组、S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患者神经阻滞操作用时明显少于T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SAPB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可用于日间乳腺手术麻醉镇痛。  相似文献   

12.
16排螺旋CT及三维成像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及三维成像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1例共42处肋软骨骨折采用胸部16排螺旋CT及三维成像技术检查,并对其三维成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三维成像发现31例42处肋软骨骨折,平扫仅发现19例28处肋软骨骨折。CT平扫和三维成像表现特征为肋软骨钙化中断伴明显错位、肋软骨条状高密度影不连续伴明显错位或错位不明显。结论 三维成像对肋软骨骨折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解放军空军第四五七医院接受内固定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麻醉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75~92岁,平均85.67岁;使用传统的神经刺激仪引导行后路腰丛联合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76~93岁,平均85.72岁;使用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肺功能指标、认知功能(定向力、瞬时记忆和注意力计算力等)和术后疼痛的差异。结果麻醉穿刺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分别为(92.32±10.42)、(92.35±11.27)mm Hg和(67.53±6.87)、(67.45±1.25)次/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完成后10min、手术开始时和手术结束时,观察组的MAP分别为(91.03±7.85)、(88.67±8.93)、(85.45±8.12)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5±8.32)、(84.01±7.65)、(80.14±7.54)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时段观察组的HR分别为(67.92±1.89)、(68.12±1.34)、(66.97±1.26)次/min,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25±1.69)、(60.42±1.25)、(60.48±1.89)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定向力、瞬时记忆和注意力计算力等认知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术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术前降低,而两组间术后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手术,对患者的心肺功能无明显影响,且麻醉效果好,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高压氧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解放军第九八八医院86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治疗,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治疗后2 d接受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15.
We report herein the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a patient with an osteochondral defect extending to the edge of the lateral femoral condyle by transplantation of tissue-engineered cartilage made ex vivo using atelocollagen gel covered by periosteum with a bone block to reconstruct the normal contour of the femoral condyl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工气胸联合肋间神经阻滞用于减轻近胸膜肺肿瘤微波消融(MWA)术中及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 将30例近胸膜肺肿瘤患者分为3组,每组10例,A组MWA前先实施人工气胸联合肋间神经阻滞,B组MWA前单纯实施人工气胸,C组MWA前单纯行肋间神经阻滞.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各组患者术中及术后0、6、12和24 h的疼痛程度,记录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中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885);C组患者在术后6、12和24 h的VAS评分均明显增高(P=0.014,0.006,0.006).A组和B组患者实施人工气胸后均未出现胸闷症状;A组和B组中共6例患者术后仍有少量无症状残余气胸,约1周后残余气胸自行吸收消失,1例患者术后抽气后仍存在较大范围气胸,经行胸腔闭式引流3d后痊愈.无其它严重人工气胸相关并发症.结论 人工气胸联合肋间神经阻滞能够有效减轻近胸膜肺肿瘤患者MWA术中及术后疼痛,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