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沙丁胺醇浓度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方法:内标选用沙丁胺醇-d9,以甲醇沉淀血浆中蛋白,取上清液吹干复溶;采用Welch Ultimate XS-C18色谱柱(3.0 mm×100 mm,3 μm),预柱选用Welch Ultimate XB-C18柱(2.1 mm×5 mm,5 μm),以含0.1%甲酸5 mmol·L-1乙酸铵的5%乙腈和纯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应用电喷雾离子化,正离子模式下进行多反应监测沙丁胺醇(m/z 240.2→m/z 147.9)和内标沙丁胺醇-d9(m/z 249.1→m/z 149.1)的浓度。结果:沙丁胺醇的线性范围为5~2 000 pg·mL-1,定量下限为5 pg·mL-1,日内、日间准确度为101.93%~109.03%,精密度RSD为1.45%~8.50%。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稳健且经济,适用于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的临床药动学研究和生物等效性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快速、灵敏、准确的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ZTW-41的浓度,并将该方法应用于ZTW-41的药动学研究。方法: 以卡马西平为内标,血浆样品用甲醇沉淀蛋白后,通过ZORBAX Esplise XDB-C18色谱柱(4.6 mm×100 mm,3.5-Micron)进行分离,选择75%甲醇溶液(含5 mmol·L-1甲酸铵和0.1%甲酸)-甲醇溶液(含5 mmol·L-1甲酸铵和0.1%甲酸)作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1。通过ESI,以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正离子检测,ZTW-41和卡马西平的MRM离子对分别为m/z 540.0→168.2和m/z 237.0→194.2;大鼠尾静脉给予ZTW-41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血浆样品前处理后进行LC-MS/MS检测分析。结果: 大鼠血浆中ZTW-41在10~3 000 ng·mL-1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 ≥ 0.99;定量下限和各浓度质控样品批间、批内精密度(RSD%)在5.82%以内,准确度(RE%)在-0.81%~4.87%之间。大鼠尾静脉给予20 mg·kg-1的ZTW-41后,Cmax为(244.78±46.67)ng·mL-1t1/2为(21.17±2.08)h。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LC-MS/MS定量分析方法可快速、灵敏、准确地测定大鼠血浆中ZTW-41的浓度,并成功应用于ZTW-41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冯湘玲  曹艳  朱瑜  郑恒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0,40(20):2132-2136,2178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富马酸单甲酯的方法,并应用于检测中国健康受试者血浆中富马酸单甲酯的浓度。方法: 血浆样品用醋酸铵稀释后经过96孔固相萃取板前处理,以含0.5%甲酸的水溶液和甲醇作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方式在ACE Excel 3 C18-AR(2.1 mm×50 mm)色谱柱上进行分离,每个样品分析时间为4 min。在电喷雾负电离模式下,多反应监测检测离子对m/z 129.0→m/z 85.0(富马酸单甲酯)和m/z 134.0→m/z 90.0(内标,富马酸单甲酯-d5)。结果: 富马酸单甲酯线性范围为4~1 200 ng·mL-1r2>0.99),定量下限为4 ng·mL-1,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 ≤ 9.7%,准确度相对偏差均在±4.2%以内,平均回收率RSD ≤ 6.6%,基质效应在98.3%~100.9%之间。稳定性实验中,各种储存条件不影响对药品浓度的准确测定。结论: 本方法运行时间短,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富马酸单甲酯血浆浓度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药动学等效性评价技术与流程。方法: 6名健康受试者双周期空腹经口吸入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200 μg(2掀),2周期间清洗期为7 d。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沙丁胺醇浓度。DAS 3.2.8软件统计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计算药动学参数Cmax、AUC0-20 min、AUC0-t和AUC0-∞及其个体内变异系数。结果: 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285.33±158.83)pg·mL-1和(222.12±108.02)pg·mL-1,tmax分别为(0.72±0.52)h和(1.03±1.03)h,t1/2z分别为(6.39±1.75)h和(5.91±1.22)h,AUC0-20 min分别为(63.77±42.27)pg·h·mL-1和(47.56±33.54)pg·h·mL-1,AUC0-t分别为(1 469.79±701.96)pg·h·mL-1和(1 292.24±498.59)pg·h·mL-1,AUC0-∞分别为(1 596.30±772.95)pg·h·mL-1和(1 383.21±488.82)pg·h·mL-1。药动学参数Cmax、AUC0-20 min、AUC0-t和AUC0-∞的个体内变异系数分别为29.04%、17.64%、27.12%和27.63%。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简便、经济和准确的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药动学等效性评价技术与流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吲达帕胺试验制剂(缓释片)和参比制剂(片剂)的人体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24名健康志愿者按随机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分别口服受试制剂(吲达帕胺缓释片)和参比制剂(吲达帕胺缓释片)1.5 mg,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方法测定吲达帕胺的全血浓度。利用DAS药动学程序计算其药动学参数和评价其生物等效性。结果:吲达帕胺试验制剂和参比片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32.9±7.1),(32.3±5.4)ng·mL-1;Tmax分别为11(5,15),12(5,15)h;T1/2ke分别为(15.0±2.2),(14.9±2.1)h;AUC0-t分别为(977.3±217.7),(965.1±179.6)ng·h·mL-1;AUC0-分别为(1 028.6±237.1),(1 015.3±193.7)ng·h·mL-1;受试制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27±11.3)%。结论:经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结果显示,受试的吲达帕胺缓释片与参比的吲达帕胺缓释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考察头孢哌酮在儿童群体中的药动学特征,促进个体化用药。方法: 收集14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血药浓度数据。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建立头孢哌酮在儿童群体中的群体药动学模型,用拟合优度(Goodness-of-fit)、直观预测检验法(VPC)、正态化预测分布误差(NPDE)验证最终模型的预测性能。采用模拟试验评价不同用药方案的合理性。结果: 最终模型评价结果表明模型稳定、预测结果可靠,得到的头孢哌酮药动学参数为:表观分布容积(Vd)0.86 L,清除率(CL)0.38 L·h-1。模型结构显示患儿的体质量及肾小球滤过率是影响药动学参数的显著性因素。基于此模型最终确定各年龄段儿童的最优给药方案为:针对大肠埃希菌,新生儿患者为30 mg·kg-1,qid,静滴2 h;1个月~2岁患儿为20 mg·kg-1,qid,静滴2 h;2~14岁患儿为10 mg·kg-1,tid,静滴2 h;针对肺炎克雷伯菌,新生儿患者为10 mg·kg-1,tid,静滴2 h;1个月~2岁患儿为10 mg·kg-1,tid,静滴2 h;2~14岁患儿为10 mg·kg-1,bid,静滴2 h。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头孢哌酮在儿童患者中的药动学模型,并借此模型推导出不同年龄段患儿针对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佳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和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单次给药、随机、开放、两周期、双交叉的试验设计,健康受试者分别在空腹和餐后条件下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各40 mg,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并评价其生物等效性。结果:(1)空腹试验中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Cmax分别为(546.52±102.32),(521.71±85.80)ng·mL-1,AUC0-t分别为(7 398.89±1 298.56),(7 278.29±1 173.38)ng·h·mL-1,AUC0-∞分别为(7 488.82±1 311.38),(7 372.49±1 172.09)ng·h·mL-1。(2)餐后试验中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Cmax分别为(529.41±82.52),(502.21±65.15)ng·mL-1,AUC0-t分别为(7 305.10±1 320.74),(7 066.12±1 136.99)ng·h·mL-1,AUC0-∞分别为(7 393.21±1 317.32),(7 160.22±1 140.11)ng·h·mL-1。(3)空腹和餐后试验中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Cmax、AUC0-t和AUC0-∞几何均数的90%CI均在80.00%~125.00%范围内,表明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群体药动学模型仿真为基础,探索氨磺必利有效浓度范围,解决临床实际应用中血药浓度超过治疗参考范围的问题。方法:回顾性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019至2020年接受氨磺必利治疗的精神科患者的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数据及相关病历资料,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氨磺必利血药浓度数据进行拟合分析,通过协变量筛选评估获得最终模型,模拟仿真各种剂量下氨磺必利血药浓度分布范围。结果:121名患者的330个血药浓度数据的68%可信区间血药浓度范围是185.59~650.94ng·mL-1,采用建立的一室模型[最终模型:CL/F=61.1×(AGE/32)-0.624,L·h-1],模拟仿真发现当给药剂量在200~400mg·d-1时,氨磺必利的平均血药浓度范围在《神经精神科治疗药物监测共识指南(2017版)》推荐有效浓度范围(100~320ng·mL-1)内,在给药剂量400~800mg·d-1时,平均血药浓度为300~600ng·mL-1结论:可根据临床治疗情况,将氨磺必利有效浓度范围暂定100~600ng·mL-1,对应的推荐给药剂量为200~800mg·d-1。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酮洛芬择时释药片(受试制剂)和酮洛芬胶囊(参比制剂)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和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双周期双交叉试验,每只Beagle犬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于相应时间点取静脉血检测酮洛芬血药浓度。采用DAS 2.1.1软件分别计算2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并计算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2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4.28±1.59)h和(5.90±2.33)h,Cmax(61.36±2.37)μg·mL-1和(67.59±10.72)μg·mL-1tmax(5.83±0.61)h和(2.04±0.19)h,tlag(3.46±0.25)h和(0.46±0.22)h,AUC0-t(341.16±19.09)μg·h·mL-1和(355.93±51.82)μg·h·mL-1,AUC0-(354.29±19.91)μg·h·mL-1和(416.77±42.49)μg·h·mL-1,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85.01%。结论: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AUC0-tCmax是生物等效性的,但在tmaxtlag生物不等效。受试制剂在一定的时滞(约3.458h)后释药,符合择时释药制剂的释药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探明美托洛尔对伊伐布雷定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对照组:灌胃给予伊伐布雷定(1.0 mg·kg-1),实验组:相继灌胃给予美托洛尔(1.0 mg·kg-1)和伊伐布雷定(1.0 mg·kg-1),比较两组间伊伐布雷定的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原代肝细胞,分为对照组:伊伐布雷定(0.2、0.5、1 μmol·L-1),实验组:美托洛尔(0.5、1.0、2.0 μmol·L-1)+伊伐布雷定(0.2、0.5、1 μmol·L-1),探讨美托洛尔对伊伐布雷定肝脏摄取的影响。结果: 合用美托洛尔后,伊伐布雷定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AUC0-t、AUC0-∞分别增加了121.70%、123.14%、119.80%,而CLz/F值降低了5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美托洛尔明显抑制肝细胞对伊伐布雷定的摄取,抑制作用随美托洛尔的浓度增加而增强。结论: 美托洛尔可以影响伊伐布雷定药代动力学特征,可能与抑制伊伐布雷定肝脏摄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在健康受试者的人体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78例受试者分别空腹和餐后口服75 mg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奥司他韦和奥司他韦酸的全血浓度,用WinNonlin 8.2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评价两制剂生物等效性。结果:空腹试验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奥司他韦Cmax、AUC0-t、AUC0-∞分别为(52.07±23.44)和(50.54±16.09)ng·mL-1、(150.8±32.0)和(153.6±29.3)h·ng·mL-1、(154.2±32.2)和(157.8±30.9)h·ng·mL-1;奥司他韦羧酸盐Cmax、AUC0-t、AUC0-∞分别为(259.66±42.65)和(267.10±44.06)ng·mL-1、(3 235.1±549.9)和(3 321.6±567.5)h·...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测定风湿病患者血浆中特立氟胺浓度的分析方法。方法:50μL血浆加入内标工作液200μL沉淀蛋白后稀释,再采用色谱柱Welch XB-C18(2.1 mm×50 mm, 5μm)进行液相分离,流动相由10 mmol·L-1甲酸铵溶液(A)和甲醇∶乙腈∶异丙醇=7∶1.5∶1.5(0.2%甲酸)(B)组成,梯度洗脱,流速0.7 mL·min-1,分析时间2.5 min,进样量3μL,采用多反应监测,负离子模式,电喷雾离子化,监测离子对为m/z 268.4→82.0(特立氟胺)和m/z 272.9→82.0([2H4]-特立氟胺)。结果:特立氟胺在2~1 000 ng·mL-1线性范围良好,各质控水平准确度为97.2%~105.5%,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4.4%~9.3%,回收率为93.4%~96.4%。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和准确度高、耗时短、前处理简单,可应用于监测女性风湿病患者备孕前血浆中特立氟胺浓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脱氢卡维丁的浓度,研究不同剂量岩黄连总碱胶囊在中国健康受试者多次给药后的药动学.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多剂量给药设计的方法.16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2个剂量组(2 400 mg和3 200 mg),男女各半,每组8例,分别多次口服岩黄连总碱胶囊,每日1次,连续7 d,第7天在给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别采用液-质联用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人血浆中培美曲塞和顺铂的浓度,为培美曲塞和顺铂的人体药动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于培美曲塞,采用ACE C18(50.0 mm×2.1 mm,5.0 μm)色谱柱,以含0.2%甲酸的水溶液和含0.2%甲酸的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2.9 min,进样体积20.0 μL,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扫描方式进行监测,离子反应对分别为m/z 428.2→163.1(培美曲塞)和m/z 433.2→163.1(培美曲塞-d5)。对于顺铂,设置质谱蠕动泵速度为40.0 r·min-1,等离子体功率1 150.0 W,样本深度5.0 mm,雾化室温度2.7℃,内标为铊。结果: 培美曲塞和顺铂分别在10.0~600.0 ng·mL-1(R2=0.998 0)和10.0~1 000.0 ng·mL-1(R2=0.991 4)区间具有良好的线性范围;批内批间准确度和精密度的RSD均小于15%,培美曲塞提取回收率为(95.2±5.1)%~(123.2±3.7)%,顺铂提取回收率为(89.8±3.8)%~(101.8±13.9)%,培美曲塞与顺铂的基质效应分别为(87.5±4.3)%~(95.6±5.1)%和(85.3±1.2)%~(97.9±0.7)%,稳定性良好,符合生物样品检测要求。结论: 该套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检测快速,成功用于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血浆药物浓度,可为临床研究提供更多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艳山姜挥发油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内皮间质转分化(EndMT)的干预作用及信号机制。方法:以10 ng·mL-1 TGF-β1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建立EndMT模型。实验共分为两个部分:(1)分组:正常组,模型组(10 ng·mL-1 TGF-β1),EOFAZ低剂量组(10 ng·mL-1 TGF-β1+1 μg·L-1 EOFAZ),EOFAZ高剂量组(10 ng·mL-1 TGF-β1+4 μg·L-1 EOFAZ)。EOFAZ干预作用2 h后加入TGF-β1共同孵育72 h。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波形蛋白(Vimentin)和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31)以及Notch-1的蛋白表达情况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2)分组:正常组,模型组(10 ng·mL-1 TGF-β1),γ-分泌酶抑制剂组(10 ng·mL-1 TGF-β1+15 μmol·L-1 DAPT),EOFAZ高剂量组(10 ng·mL-1 TGF-β1+4 μg·L-1 EOFAZ)。DAPT及EOFAZ干预作用2 h后加入TGF-β1共同孵育72 h。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Notch-1,Snail和Slug的表达。结果:内皮细胞经TGF-β1处理72 h后,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0.01),CD3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Vimentin,Notch-1,Snail和Slug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1,P<0.05),给予EOFAZ作用后能逆转上述改变。同时在给予DAPT阻断Notch信号后,Notch-1,Snail和Slug蛋白水平下降(P<0.05)。结论:EOFAZ干预TGF-β1诱导EndMT的作用与Notch信号相关,其可以进一步调控Snail和Slug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