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翟军印  耿美香  舒建  耿熏 《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1):F0003-F0004
病例男,32岁,术前查体:裸眼视力双眼(OU)4.0,屈光度:右眼450度近视合并75度散光(轴向170度)(OD-4.50DS-0.75DC×170),左眼525度近视合并50度散光(轴向100度)(OS-5.25DS-0.50DC×100)。于2008年1月在本院行双眼LASIK手术,手术顺利。术后第1d双眼裸眼视力均达到5.0,术后常规使用典必殊、盐酸洛美沙星、阿昔洛韦眼液行抗炎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在中高度近视LASIK手术中应用飞秒激光和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的厚度,并对术后视力及屈光度进行对比。方法中高度近视患者82例164眼,根据制作角膜瓣方法分为A、B两组,各41例82眼,A组由飞秒激光(Intralase FS 60KHz)制作角膜瓣,B组由Moria M2 90号微型角膜刀制瓣。所有病例均在Wavescan波前引导下采用VixsS4IR准分子激光机进行切削。采用美国DGH-550A超测量术前角膜厚度及术中角膜基质床厚度,计算角膜瓣厚度后加以比较,并比较术后1天、1周1、月及3个月的视力和屈光度。结果 A组平均角膜瓣厚度为(109.56±12.89)um,B组平均角膜瓣厚度为(148.83±13.28)u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阶段裸眼视力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行以上的比例A组均高于B组,在术后1天、1个月及3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各阶段平均等效球镜度的恢复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高度近视眼LASIK手术中采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可以获得更薄的角膜瓣,并在术后大多阶段可获得更好的视力。术后视力恢复的速度以及术后屈光度恢复的程度与机械刀制作角膜瓣相似。  相似文献   

3.
1病例报告例1患者男,21岁。日前因野外训练时右眼被树枝弹伤,出现疼痛、畏光、流泪、视物不清1h就诊。专科检查:右眼视力0.2,球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瓣水肿,颞侧约1/2角膜瓣形成纵形皱褶,暴露基质床约1 mm,鼻侧角膜瓣光滑平整。追问病史,入伍前曾行双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17岁,欲行激光近视矫正手术。10年前左眼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检查:Vod 0.15~3.50=1.0 os 0.1~5.50/-1.25×120=1.0,NVod J1 os J4。左眼11点角膜瘢痕约4 mm,上方虹膜萎缩,脱色素。瞳孔呈梨形向鼻上方移位,散瞳后见人工晶体位正,中央3 mm透明。因为瞳孔不规则等因素,术中激光跟踪较困难,调整照明光线后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第1天,检查:Vod 1.2 os 1.2,NVod J1 os J5,Sirius显示激光切削位置稍偏颞下方。术后1周、1和3个月检查视力均为1.2,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5.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 )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新技术 ,其疗效的稳定性和预测性获得广泛认可 ,但其安全性尚待进一步研究。我院引进2 1 7型准分子激光仪行LASIK手术 1 2 76眼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但发生术后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 ,女 ,32岁。缘于 2 0 0 0 - 1 1因双眼近视戴镜数年 ,在我院行“双眼LASIK”治疗。术前查裸眼视力 :右眼 0 .0 2 ,左眼 0 .0 6近视力 :双眼均为Jr2 / 3cm。矫正视力 :右眼- 2 8.0DS~ - 1 .75DC× 9…  相似文献   

6.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由于保留了角膜上皮及前弹力层,手术效果具有可预测性,术后无明显疼痛刺激,视力提高迅速,是较成熟的手术。但是相应的手术并发症亦随着手术数量的增加而逐渐被重视。我科2005年6月收治了1例LASIK术后1年因眼拳击伤致角膜破裂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LASIK)术以其良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预测性,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角膜屈光手术。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随访观察,对军人LASIK术后450例进行了视觉质量调查。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65例LASIK术后干眼症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方法 将收治的165例(330只眼)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未行LASIK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行LASIK手术的8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检查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I)等干眼症的相关症状,比较上述症状指标.结果 与干眼症症状相符患者,对照组有24例(48只眼),所占比30.0%,观察组术后30 d,46例,所占比54.1%;术后60 d,37例,所占比43.5%;术后90d,19例,所占比22.4%;术后180 d,9例,所占比10.6%.结论 做好LASIK手术各个环节的工作,可预防和控制LASIK术后干眼症.  相似文献   

9.
1病例报告患者男,26岁。因双眼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8天,右眼畏光、流泪、磨涩3天伴眼痛1天就诊。专科检查:右眼视力0.2,球结膜充血(+),角膜上皮中央着色(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近视眼LASIK术后发生外伤性角膜瓣移位后经角膜瓣复位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发生外伤性角膜瓣移位的战士行角膜瓣复位术,在手术显微镜下去除角膜瓣及瓣下基质床上增生的上皮组织,使角膜瓣展平,配戴软性亲水角膜接触镜,包扎术眼。于术后1d、3d、1周、1、3、6个月随访。结果 1周后8例角膜瓣平整透明,4例角膜仍有轻度皱褶印痕,于术后6个月角膜恢复平整,无上皮植入,视力恢复至0.8~1.2。5例术前存在角膜瓣下上皮植入者,其中1例术后1个月再次行角膜瓣复位术,刮除层间植入上皮,病情稳定;另4例给予激素眼液非手术治疗,植入上皮趋于静止,无发展趋势。该5例术后6个月复查视力达0.6。结论外伤后角膜瓣皱褶出现时间越久越明显,越难以复原。及时正确地治疗,可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例1:男,19岁,跳伞时左眼被伞带弹伤后视物模糊、畏光和流泪一周入院。患者为人伍4个月新兵,于入伍前10d曾行双眼LASIK术,术后视力双眼1.2。眼科检查:右眼1.2,左眼0.3,左眼球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增厚,角膜瓣6~10点钟处可见宽约1mm新月形裂口,角膜瓣皱褶呈波纹状,前房、瞳孔、眼底未见异常。屈光状态:左眼 0.50DS/-2.75DC。遂于表麻下行左眼角膜瓣复位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在中高度近视LARK手术中应用飞秒激光和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的厚度,并对术后视力及屈光度进行对比.方法 中高度近视患者82例164眼,根据制作角膜瓣方法分为A,B两组,各41例82眼,A组由飞秒激光(Intralase FS 60KHz)制作角膜瓣,B组由Moria M2 90号微型角膜刀制瓣.所有病例均在Wavescan波前引导下采用VixsS4IR准分子激光机进行切削.采用美国DGH-550A超测量术前角膜厚度及术中角膜基质床厚度,计算角膜瓣厚度后加以比较,并比较术后1天、1周、1月及3个月的视力和屈光度.结果 A组平均角膜瓣厚度为(109.56 ±12.89)um,B组平均角膜瓣厚度为(148.83±13.28)u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阶段裸眼视力超过术前最佳娇正视力1行以上的比例A组均高于B组,在术后1天、1个月及3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各阶段平均等效球镜度的恢复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高度近视眼LASIK手术中采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可以获得更薄的角膜瓣,并在术后大多阶段可获得更好的视力.术后视力恢复的速度以及术后屈光度恢复的程度与机械刀制作角膜瓣相似.  相似文献   

13.
据粗略估计,世界上80%左右鼻咽癌发生在我国。其临床表现是涕血、鼻塞、耳鸣等。影像学表现约80%鼻咽癌起自鼻咽侧壁,早期为鼻咽壁增厚,咽隐窝变浅,中晚期彳丁明显肿物,町有咽隐窝消失,咽旁间隙变窄,颅底骨质破坏,副鼻窦炎症。对本院5例CT诊断疑为鼻咽癌的病例综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Intralase和Ziemer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及形态的改变.方法 分别在手术前,术后1 d、1周、1 个月应用Konan FA-3709P型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测角膜中心区的单位面积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CD)、角膜内皮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比率(percentage of hexagonal endothelium,6A).结果 两组术后1 d、1 周、1 个月CD与术前比无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d两组CV均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1 d、1 周及1 个月两组间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d、1 周、1 个月两组6A均较术前明显下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Intralase组和Ziemer组的等效球镜度分别为(0.03±0.71)D和(-0.04±0.56)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5,p=0.002).结论 Intralase及Ziemer飞秒激光LASIK手术术后早期单位面积内的CD未见明显改变,但CV较术前轻度升高,且6A较术前略有下降.但是,两种飞秒激光术后组间CD、CV及6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病例男,27岁,半年前曾行飞秒激光近视矫正术(右眼角膜瓣厚度110μm,磨削深度98μm),因“塑料片划伤右眼后眼痛、视力下降7 d”入院。入院专科查体:右眼:视力0.25,眼压 Tn,结膜轻度充血,角膜下方可见长约5 mm 划伤,表面污秽,可见少量脓苔附着。入院诊断:右眼角膜溃疡。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右眼(1次/ h)抗感染等治疗。入院后第4 d 右眼视力提高至0.6,但患者仍诉右眼视物重影。  相似文献   

16.
正目的:评估和比较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术后患者干眼相关参数和角膜生物力学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的患者65例128只眼,其中35例69只眼行SMILE,30例59只眼行FSLASIK。观察术前及术后1 d,1周,1、3和6个月时视力、主观验光、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T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s test,ST)、角膜知觉敏感度、眼表疾病指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1例在LASIK术中因机械刀故障致瓣相关并发症后采用全飞秒SMILE透镜自体移植联合PTK治疗的成功案例。患者,23岁,男性。近视患者左眼进行LASIK手术过程中,因机械刀故障导致制瓣异常、形成游离瓣,术后第2天不明原因下出现部分瓣组织丢失,在术后1个月形成角膜前基质局部混浊。主觉验光检查右眼:-3.25 DS/-0.50 DC×100°,左眼+2.50 DS/-1.25 DC×155°。患者右眼行常规SMILE手术,将取出的透镜保留。左眼先将游离瓣分离打开,用PTK激光切削角膜基质混浊区,然后将右眼取出的透镜植入放在基质床面上,整平后将游离瓣复位,戴隐形眼镜10 d后摘除。在术后2年随访中,左眼裸眼视力从处理前20/100(0.2)增加到术后20/22(0.9),术后主觉验光为-1.25 DC×165°,最佳矫正视力从处理前的20/25(0.8)改善至20/18(1.2)。中央角膜厚度从464μm增加到499μm。平均角膜曲率K值从术后1个月的45 D减少至术后2年的39.4 D。眼前节OCT显示植入的透镜保持透明,位置贴附良好,可看到明显的界线。全飞秒SMILE透镜自体移植联合PTK治疗LASIK术后瓣丢失并发症是安全、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高度近视LASIK术后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严重远视漂移1例,探讨角膜屈光术后人工晶体度数测算方法,以减少测量误差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1例双眼高度近视行双眼LASIK术后患者,女性,48岁,双眼渐进性视物模糊7年,2016年1月28日就诊。既往于1997年在因双眼高度近视(双眼均约-10.00 DS具体不详)行双眼LASIK手术。眼科检查:VOD:0.05(-5.25 DS/-2.00 DC×10°),VOS:0.5(-11.00 DS/-1.50 DC×145°);双眼结膜无充血及水肿,角膜透明,前房清、常深,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混浊,眼底呈豹纹状,视网膜平伏,后极部可见片状萎缩灶。患者于2016年2月17日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顺利。2016年3月2日行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顺利。依据IOL-master测量结果,采用Haigis-L计算公式,右眼术中植入+18.5 D人类光学人工晶体一枚,预估预留-2.93 DS,术后3 d,VOD:0.1(-4.00 DS/-2.00 DC×150°)。术后3周,VOD:0.2(-1.25 DS/-2.00 DC×150°)。术后4周VOD:0.2(-2.00 DC×175°)。术后1个半月,VOD:0.2(-0.50 DS/-0.50 DC×90°)。术后3个月余,VOD:0.3(-2.00 DC×170°)。依据IOL-master测量结果,采用Haigis-L计算公式,左眼术中植入+8.0 D人类光学人工晶体,预留-3.25 DS。术后1周VOS:0.4(+1.50 DS/+0.75 DC×60°)。术后2周VOS:0.3(+4.50 DS)。术后5周VOS:0.6(+6.75 DS/+0.50 DC×180°)。术后6周VOS:0.6(+6.50 DS/+0.50 DC×180°)。于2016年4月15日行左眼人工晶体置换术,依据IOL-master测量结果,术中置换为+16.0 D人类光学人工晶体。术后1周VOS:0.2(-1.00 DC×180°);术后2周VOS:0.3(+0.50 DS/-0.75 DC×180°);术后6周余VOS:0.6(+2.00 DC×85°)。讨论:现代角膜屈光手术发展迅速,但角膜屈光术后给白内障的人工晶体度数测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往往引起测量误差,术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远视漂移,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因为:屈光手术改变了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原有的生物学测量方法及人工晶体的计算公式不再适合这种情况。角膜曲率计甚至角膜地形图的角膜曲率都不能正确反映角膜屈光手术眼的真实角膜曲率,这造成人工晶体度数预测值偏低,最终导致术后远视。有效晶状体位置(ELP)预测误差:在常用的第三代理论公式(SRK/T、Holladay I公式)中,ELP是利用角膜屈光度计算而来,LASIK术后角膜屈光度减小,ELP比实际位置靠前,最终导致人工晶体度数要比实际所需的小。Haigis公式计算ELP时并不需要角膜屈光度参数,而是应用三个常数的数学函数来确定人工晶状体有效位置,即ELP=a0+a1×ACD+a2×AL。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避免角膜屈光手术后ELP预测误差。该病例中左眼术后出现严重的远视漂移,可能原因有:(1)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曲率发生改变,这使得传统的生物学测量方法及人工晶体计算公式不能正确反映角膜屈光手术眼的真实角膜曲率,造成人工晶体度数预测值偏低,最终导致术后远视。(2)白内障术后引起角膜曲率变小。(3)术后前房深度较深。根据联合透镜原理,角膜和晶体最终联合后的屈光力不仅受自身屈光力的影响,也受两者间的距离,即前房深度的影响。有研究证实,模拟眼中1 mm的前房深度变化可导致1.34 D的屈光改变。(4)高度近视伴有后巩膜葡萄肿患者,术前眼轴测量误差。(5)患者注视问题,造成角膜曲率测量偏差。目前,Haigis公式在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体度数测算上较其他第三代计算公式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但对于高度近视,尤其眼轴高于30 mm的患者,仍需进一步探索;对于传统的生物学测量方法,在应用于角膜屈光术后患者检测仍需不断的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在细菌性角膜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笔者研究了大鼠细菌性角膜炎角膜组织ICAM 1的表达及分布。SD大鼠 2 2只随机分为细菌性角膜炎组和对照组。应用抗ICAM 1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观察角膜上皮细胞、基质层角膜细胞及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染色。结果显示 ,对照组角膜上皮细胞及内皮细胞染色程度为 - + ,基质层角膜细胞染色为 + ;角膜炎组角膜上皮细胞、基质层角膜细胞及内皮细胞染色程度 。细菌性角膜炎组角膜上皮细胞、基质层角膜细胞及内皮细胞ICAM 1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 (P <0 .0 1)。提示ICAM 1在细菌性角膜炎的炎细胞游走、浸润等病理改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飞秒激光辅助LASIK治疗高角膜前表面屈光力近视患者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情况。方法高角膜前表面屈光力近视患者64例104只眼,根据ORBSCAN角膜地形图检查角膜前表面屈光力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患者32例52只眼,角膜前表面屈光力47 D;对照组患者32例52只眼,角膜屈光力47 D。两组患者均采用飞秒激光辅助LASIK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和6个月角膜前表面屈光力、眼反应分析仪检测的角膜补偿眼压、Goldmann相关眼压、角膜阻力因子、角膜滞后量以及超声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角膜厚度、ORA各测量值及角膜前表面屈光力术后3个月的测量值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测量值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辅助LASIK手术治疗单纯角膜前表面屈光力47 D但角膜后表面高度正常、角膜厚度正常的患者,其术后3个月后角膜生物力学各测量值基本稳定,术后6个月角膜生物力学与正常角膜前表面屈光力改变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