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PRR11(priline-rich 11)和SKA2 (spindle and kinetochore associated complex subunit 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诊治的289例宫颈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RR11和SKA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法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分析总生存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PRR11和SKA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60.21% vs 16.96%,χ2=114.081,P<0.001; 69.55% vs 37.37%,χ2=60.143,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RR11与SKA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725,P<0.001)。PRR11和SKA2蛋白表达均与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RR11、SKA2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78.16% vs 94.78%,P=0.002; 82.09% vs 90.91%,P=0.036)。FIGO分期Ⅲ~Ⅳ期、PRR11阳性表达和SKA2阳性表达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698,95%CI1.369~2.876,P<0.001;HR=2.392,95%CI:1.294~3.596,P<0.001;HR=1.597,95%CI:1.024~2.302,P<0.001)。结论 PRR11和SKA2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呈正相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是宫颈癌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GOLM1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GOLM1基因在前列腺癌与其癌旁正常组织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相关的RNA-Seq数据和临床资料,分析GOLM1基因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Oncomine及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GOLM1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CGA数据库中547例前列腺癌患者GOLM1 mRNA表达水平与其年龄、临床T分期、病理学T分期及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不大;低表达GOLM1基因的患者总生存期显著较高表达者长(HR=4.50,95%CI:3.77~5.37,P=0.038);ROC曲线分析显示最佳截断点为8.889,灵敏度为80.5%,特异度为80.8%,ROC曲线下面积为0.862(95%CI:0.813~0.912)。结论 GOLM1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前列腺癌较好的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escadillo核糖体生物发生因子1(pescadillo ribosomal biogenesis factor 1,PES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BEL-7402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CC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PES1的表达。肝癌BEL-7402细胞转染PES1小干扰片段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ES1、CDK4、CDC25A蛋白表达,MTS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 95例HCC癌组织中,PES1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90.5% vs 72.6%,χ2=10.122,P=0.001);癌组织中PES1染色评分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6.30±3.56) 分 vs (2.10±1.64) 分,t=10.423,P<0.001]。PES1表达与HCC患者的肿瘤大小、门脉癌栓和TNM分期有关(均P<0.05);PES1高表达患者总生存期较PES1低表达患者短(P<0.05)。转染PES1小干扰RNA组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生长受抑制(P<0.01),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均P<0.01),CDK4、CDC25A蛋白表达下调,但细胞凋亡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HCC组织中PES1表达上调,且与患者预后相关。PES1可通过上调CDK4、CDC25A蛋白表达,加快细胞G1/S期的转换,促进肝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腋窝临床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超声特征,探索超声特征与腋窝淋巴结转移负荷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入组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中心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分析可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负荷的临床病理指标和超声指标。利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超声指标。结果 共纳入1 055例乳腺癌患者,其中低淋巴结负荷(1~2枚淋巴结转移)398例(37.7%),高淋巴结负荷(≥3枚淋巴结转移)657例(62.3%)。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55岁(OR=1.56,95%CI:1.20~2.02,P=0.001),超声肿瘤大小<20.0 mm(OR=1.54,95%CI:1.14~2.09,P=0.005)、超声淋巴结长径<20.0 mm(OR=2.03,95%CI:1.48~2.79,P<0.001)、超声淋巴结短径<8.6 mm(OR=1.41,95%CI:1.06~1.89,P=0.019)和超声可疑淋巴枚数1~2枚(OR=2.74,95%CI:1.63~4.61,P<0.001)与低淋巴结负荷独立相关。孕激素受体和淋巴结长径是DFS(HR=2.06,95%CI:1.21~3.50,P=0.008;HR=1.66,95%CI:1.15~2.40,P=0.007)和OS(HR=4.53,95%CI:2.18~9.59,P<0.001;HR=3.49,95%CI:1.96~6.20,P<0.001)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超声特征有助于预测腋窝临床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负荷及预后,指导后续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RAB11B-AS1(lncRNA RAB11B-AS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2月于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手术切除的83例膀胱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采用qRT-PCR检测lncRNA RAB11B-AS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lncRNA RAB11B-AS1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lncRNA RAB11B-AS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正常组织(1.17±0.32 vs 2.09±0.74,t=10.396,P<0.001);膀胱癌癌组织中lncRNA RAB11B-AS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lncRNA RAB11B-AS1高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高于低表达患者(62.22% vs 26.32%,χ2=13.420,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lncRNA RAB11B-AS1低表达是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126,95%CI:1.058~1.200,P<0.001)。结论 lncRNA RAB11B-AS1在膀胱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低表达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lp蛋白酶复合体的ATP依赖性亚基(ATP-dependent Clp protease ATP-binding subunit,ClpX)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166例H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CC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ClpX的表达,并分析ClpX蛋白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在HCC癌细胞株SNU739中分别干涉或过表达ClpX后,采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ClpX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ClpX高表达的HCC患者总生存期优于低表达患者(P=0.009)。ClpX表达水平与TNM分期相关(P=0.008),ClpX低表达是影响HCC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6)。干涉ClpX表达后,SNU739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增强(P<0.001);而过表达ClpX后,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01)。结论 ClpX在HCC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且低表达患者预后更差;下调ClpX可促进细胞增殖,ClpX可作为HCC患者潜在的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沉默调节蛋白4 (sirtuin 4,SIRT4) 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于武汉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7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SIRT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SIRT4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SIRT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2.138±1.306) 分 vs (9.582±3.243) 分,t=19.078,P<0.001],且SIRT4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淋巴脉管浸润、神经侵犯及TNM分期有关(均P<0.05)。SIRT4低表达组总生存率低于SIRT4高表达组(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SIRT4蛋白低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HR=2.241,95%CI:1.252~4.165,P=0.021)。结论 SIRT4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可能是胃癌患者潜在的预后评估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线粒体钙离子摄入蛋白1(mitochondrial calcium uptake 1,MICU1)在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RC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的30例RCC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CC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ICU1蛋白的表达。采用瞬时转染法分别将MICU1干涉片段和MICU1过表达质粒转染到CAKI-1细胞中(siMICU1组和MICU1组),分别设置相应的阴性对照(siCtrl组和EV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MTS实验和EdU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收集TCGA数据库中517例RCCC组织转录组数据,分析MICU1 mRNA表达与RC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MICU1蛋白在RCCC组织中表达水平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成功构建过表达MICU1细胞和干涉MICU1细胞,MTS实验和EdU实验显示,MICU1组的细胞增殖能力低于EV组(P<0.05),siMICU1组的细胞增殖能力高于siCtrl组(P<0.05)。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MICU1表达与性别、TNM分期有关(P<0.05);MICU1低表达患者生存率低于高表达患者(χ2=19.290,P<0.001);多因素Cox回归显示,MICU1低表达是影响RCCC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HR=1.641, 95%CI:1.191~2.261,P=0.002)。结论 MICU1在RCCC组织中呈低表达,且可促进RCCC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ygopus2(PYGO2)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Oncomine数据库中关于PYGO2的信息,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PYGO2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Oncomine数据库中共收集了45项研究(包括3 730个样本)涉及PYGO2在乳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表达的比较。与正常组织相比,PYGO2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PYGO2高表达组乳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HR=0.69,95%CI:0.51~0.95,P=0.021)、无复发生存率(HR=0.60,95%CI:0.51~0.70,P<0.001)以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HR=0.61,95%CI:0.43~0.87,P=0.005)均优于低表达组。结论 PYGO2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有关,可能是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ALAT1的表达是否可以作为食管中段鳞癌患者根治术后的预后指标。方法 应用qRT-PCR法检测77例接受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食管中段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MALAT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食管癌组织中MALAT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01)。MALAT1的表达与患者T分期呈正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ALAT1高表达组患者的术后无疾病进展时间(DFS)和总生存时间(OS)显著缩短(P=0.04, P=0.03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MALAT1表达水平对DFS和OS的风险比(HR)为1.73(95%CI=0.92~3.23, P=0.09)和1.71(95%CI=0.93~3.12, P=0.08)。结论 MALAT1的表达水平可能是接受根治术治疗的食管中段鳞癌患者的一项预后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6A去甲基化酶烷基化修复蛋白B同源物5(alkylation repair protein B homolog 5,ALKHB5)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肝癌切除术的80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核糖体S6蛋白激酶1(ribosomal S6 protein kinase type 1,RSK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基于Protein Atlas数据库比较乳腺癌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RSK1表达差异。基于TCGA-BRCA及GEO提取RSK1 mRNA表达数据,基于TCGA-RPPA提取RSK1蛋白表达数据,分析RSK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乳腺癌总体预后的关系。结果 数据集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RSK1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低。TCGA-BRCA数据单因素和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均显示RSK1 mRNA高表达组患者总体预后较好,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60岁、Ⅰ~Ⅱ期、浸润性乳腺癌、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0)以及无远处转移(M0)的高表达RSK1 mRNA患者总体预后较好。GEO 9个基于基因芯片数据集的荟萃结果与其相一致(HR=0.69,95%CI:0.56~0.86,P=0.002)。TCGA-RPPA数据显示RSK1蛋白高表达组患者总体预后较好(HR=0.49,95%CI:0.27~0.89,P=0.011),不同乳腺癌分期中,早期患者RSK1 mRNA(HR=0.61,95%CI:0.39~0.95,P=0.025)和蛋白(HR=0.43,95%CI:0.22~0.84,P=0.008)高表达组总体预后较好。结论 RSK1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较好的总体预后相关,RSK1可能是预测乳腺癌患者总体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含贝伐珠单抗不同联合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截至2017年7月31日有关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资料提取和评价质量,采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 分析。 结果 共纳入8项研究,2 64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Meta分析显示,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组(包括单药和联合化疗)前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优于无治疗组(HR=0.65,95% CI:0.53~0.78,P<0.001;HR=0.83,95% CI:0.71~0.98,P=0.020),但前者3~4级感觉神经障碍及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后者(P=0.001,0.008)。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组与持续治疗组对比,两者的PFS和OS相当(HR=1.05,95% CI:0.56~1.71,P=0.830;HR=1.11,95% CI:0.92~1.35,P=0.270),而后者3~4级感觉神经障碍、疲乏和手足综合征明显高于前者(P<0.001,0.020,0.040)。与单药贝伐珠单抗组比较,贝伐珠单抗抗抗联合厄洛替尼组能改善PFS和OS(HR=0.81,95% CI:0.67~0.96,P=0.020;HR=0.81,95% CI:0.67~0.99,P=0.040),但贝伐珠单联合厄洛替尼组3~4级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药贝伐珠单抗组(P<0.001)。结论 贝伐珠单抗单药、联合低毒化疗药物或厄洛替尼,均可改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PFS和OS,患者可耐受,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可作为晚期结直肠癌维持阶段的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及关键信号通路的基因变异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从TCGA数据库及cBioPortal数据库schulze2015队列分别获取376例和243例HCC患者全外显子测序数据,从ICGC数据库获取JP队列 394例及FR 队列250例HCC患者全基因组测序数据。采用生存分析研究TMB、关键信号通路的基因变异与HC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TCGA队列、JP队列、schulze2015队列和FR队列中,对数转换后的TMB与年龄均呈正相关(P<0.001);在schulze2015队列中,对数转换后的TMB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r=0.204,P=0.002)。在TCGA队列中,与低TMB组比较,高TMB 组HCC患者的OS(P<0.001)及DFS(P=0.088)均明显降低,高TMB组HCC患者的死亡风险是低TMB组的2.156倍(P<0.001)。JP队列和FR队列均未发现TMB与OS及DFS有统计学意义。TCGA队列、JP队列和FR队列中,细胞周期调控通路基因变异的HCC患者中位DFS和中位OS均低于无变异的患者(P<0.05),而复发风险和死亡风险均高于无变异患者(P<0.05)。结论 肿瘤突变负荷高和细胞周期调控通路的基因变异的HCC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伴血小板(platelets,PLT)增多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依据患者术前PLT水平分为观察组(PLT≥400×109/L)51例和对照组(PLT<400×109/L)49例。结果 观察组肿瘤大小>5 cm、临床TNM分期Ⅲ期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组织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是否合并血管癌栓、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D-二聚体(d-dimer,D-D)及纤维蛋白原(fibrnogen,FI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年生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4.71% vs 83.67%,χ2=4.439,P=0.03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临床TNM分期、伴血小板增多、年龄、术后辅助化疗可能与患者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TNM分期(HR=1.135,95% CI:1.077~1.196,P<0.001)、伴PLT增多(HR=1.443,95%CI:1.298~1.604,P<0.001)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化疗(HR=0.822,95%CI:0.754~0.896,P<0.001)则是保护因素。结论 伴PLT增多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伴PLT增多胃癌患者可能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肿瘤进展更快。  相似文献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