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以下简称第七版方案)中,推荐临床治疗期重型、危重型患者在使用中药饮片的同时可联合使用中药注射剂。本文针对第七版方案中推荐的部分中药注射剂,详细分析其相关作用特点及药学监护点,帮助临床医护人员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以利于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促进临床一线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中的合理使用与用药监护。方法 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中药为研究对象,根据药品说明书、中药的药性理论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和临床文献报道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通过详细阅读诊疗指南中医诊疗方案,发现方案中缺少中药在实际临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并且其中涉及的中药可能会对特殊人群或实施联合用药时产生不良反应。结论 鉴于中药使用时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及配伍禁忌和药物相互作用,广大药学工作者应积极投入到中药的合理使用与药学监护工作中,为临床医生在治疗“新冠”时及时提供安全用药信息和证据。  相似文献   

3.
摘要:为了进一步探讨中药注射剂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规范性,临床药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推荐的中药注射剂用法用量与说明书进行了整理、对比,分析诊疗方案调整用法用量的可能原因,并从药学角度对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提出药学监护。通过深入分析发现诊疗方案推荐用法用量与说明书相比存在一定区别,如用量增加或减少、给药频次以及溶媒剂量增加等。多数中药注射剂说明书缺乏指导性,缺少基础的药动学研究,给药频次、溶媒剂量依据不足等问题,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工作应尽快开展,完善说明书修订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4.
摘要:中药注射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已收载8种中药注射剂。本文查阅相关参考文献,结合临床用药经验,对所收载的8种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用药及用药监护要点进行整理归纳,供临床医务人员参考,以便促进中药注射剂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合理使用,发挥其特有疗效。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推荐中药注射剂用于重型和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治疗。本文从传统中医药理论、现代药理学研究及既往临床应用经验等角度对中药注射剂进行梳理、总结,比较不同品种中药注射剂的临床辨证、应用时机和使用注意要点的差异,提出合理用药建议,以期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和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合理应用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涉及的8种中药注射剂、6种口服中成药及10种中药汤剂进行梳理,参考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文献,提出临床用药监护要点。结果与结论通过临床用药监护,可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用药参考,及时制订有效的用药方案,促进中医药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合理应用,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关键时期,国家连续颁布了7版诊疗方案,每一新版诊疗方案对治疗药物都有补充、完善。α-干扰素、磷酸氯喹、阿比多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得到了临床专家的广泛认可与推荐。本文从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禁忌、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涉及的抗病毒药物进行归纳与总结,对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与药学监护提出建议,旨在为临床治疗药物选择提供参考,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在药品不良反应,保障用药安全。方法根据药品说明书、丁香园用药助手、《新编药物学》,以及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Micromedex及UpToDate临床顾问等药品信息,结合临床药学实践经验,分析联合用药可能出现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以及药学监护要点。结果武汉方舱医院和抗疫定点医院常用36个药品品种存在较多相互作用,有发生潜在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中药注射剂和中药汤剂存在用药禁忌及注意事项,且中西药联用需加强药学监护。结论联合用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存在较多潜在药品不良反应,中西药联合治疗需整体评估药物相互作用,个体化调整治疗方案,并加强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医院药学工作者坚持医药协同,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前提下,积极参与临床救治工作,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和指导,有效提高药物治疗水平,改善临床救治效果。为更好地发挥药学服务在COVID-19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特组织临床和药学专家,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最新的诊疗方案和研究成果,并结合国内各地COVID-19患者的救治经验,制定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合理用药专家共识。本共识详细阐述COVID-19临床救治的九类用药,内容涵盖药物治疗作用、遴选原则、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以期为COVID-19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中药临床药师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药学监护方案进行研究探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保证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安全。方法 对常用的10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各项用药信息进行汇总归纳分析,分别从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给药前、给药时、给药后三个阶段探讨药学监护的方案。结果 在以中药临床药师为主导作用下,医药护等相关人员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制定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规范化用药监护方案。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探讨,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在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这一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陈浩  冯雷  赵业婷  胡扬  都丽萍 《中国药事》2020,34(3):357-362
目的: 分析北京地区老年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使用药品,规避用药风险。方法: 整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市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信息,筛选出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出现的ADR数据,进行统计归类,并对发生人群、ADR严重程度、涉及药品及预后、合并用药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 共收集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756例次(年龄范围为0岁~95岁),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的不良反应共415例次,占54.89%。415例不良反应共涉及中药注射剂36种,其中祛瘀剂占比最高(15种药品;涉及23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占比56.15%),其次为清热剂(7种药品;涉及7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占比17.11%)。排名前12位的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共353例次,占所有不良反应的85.06%,其中祛瘀剂占比最高(4种药品;涉及21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占比59.49%)。415例次不良反应中,严重不良反应13例次,涉及中药注射剂7种。415例次不良反应中,174例(占比41.93%)提及患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因此,应重视和规范老年患者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药师要发挥专业特长,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临床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应用合理性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贺州市中医医院中药注射剂用药不合理患者及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合理用药宣教、药品用量动态监控、临床监督指导、加强处方审核与点评等临床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应用合理性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2015-2018年中药注射剂用药不合理占比与不良反应占比逐年下降(P<0.05)。结论对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进行临床药学干预能有效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5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楠 《中国药物警戒》2008,5(6):365-367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2007年上报的5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不良反应/事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药物热为主,共36例次,占52.9%涉及13个注射剂品种,其中痰热清、双黄连、喜炎平3种注射剂共诱发27例不良反应/事件,占52.9%。结论应提倡中药口吸取途径给药,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和相关研究,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中药临床药师是合理用药的倡导者、实践者和监督者,承担着临床中药合理用药的具体任务。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中药临床药师服务质量,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优质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文章介绍了某院中药临床药师在面临挑战和机遇时,正在开展的中药临床药师药学服务现状,从药学查房、中药处方点评、中药不良反应上报、中药用药教育、中药用药咨询和药物治疗监护等内容出发,阐述了该院神经内科中药临床药师在开展有关中药合理用药药学服务的主要内容,探讨当前工作模式下中药临床药师深入临床、服务临床的切入点,在实践中探索科学、合理的中药临床药师药学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5.
杨菊 《北方药学》2020,(3):179-181
目的:分析我院近5年87例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特征、高危因素及用药规律,探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办法,提出应对措施,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我院2014—2018年上报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平台的87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及分析,对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评价及总结。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品种数占医院使用的中药注射剂的比例为52.70%。在87例不良反应中,痰热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17例,19.54%),其次为血塞通、丹参川芎嗪。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多分布在用药开始的10~30 min,占49.43%。70岁以上老人是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发生率为29.89%。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占45.98%。结论:中药注射剂易发生ADR;其发生与年龄、性别、用药时间、药物种类、用药合理性等多种因素有关;不良反应累及多个器官,临床症状及表现多样化。应遵循中成药合理应用指导原则,严格中医辨证施治,实施用药全过程管理,强化药学监护及用药宣教。  相似文献   

16.
5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芬丽  熊芬  罗骞  唐洪梅  席萍 《中南药学》2009,7(8):633-636
目的了解本院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本院2008年因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55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涉及药物品种进行分类整理。结果55例不良反应涉及9类19种中药注射剂,临床表现以皮肤症状多见,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及用药部位损害。较严重的有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结论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使用时要加强监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合理规范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分析六安市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主要对2014-2017年六安市人民医院收集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的104份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104例,其中男58例,女46例;其中50~59、60~69岁年龄段的ADR例数最多,占比均为23.08%;ADR发生在用药后10~30 min较多,占35.58%;中药注射剂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和全身性症状,其中以皮肤损害比例最高,达57.69%,其次为全身性症状,占18.27%。较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剥脱性皮炎等。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构成比最高的为生脉注射液,占比为19.23%。结论 临床应加强中药注射剂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通过对各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方案的分析,研究其推荐中成药的辩证用药规律,使用要点和注意事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 Excel 软件录入国家和各省市卫生主管部门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疾病分期、证型、治法、中成药信息,统计分析疾病不同分期分型中成药的使用频数。对中成药分类、禁忌和注意事项进行归纳。结果:共检索得到推荐使用中成药防治新冠肺炎诊疗方案23个。推荐中成药73种,按照其功能主治主要分为9大类,以清热药最多。中成药说明书中标明禁忌的有24个,主要涉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婴幼儿、老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儿童推荐用中成药共18个,其中儿科专用中成药7个,提及儿童用量的中成药共12个。推荐中药注射剂共10种,对溶媒的选择、滴速、联合用药间隔冲管均有严格要求。结论:中成药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正确辩证、合理使用中成药是发挥其疗效,保障其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