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目的:建立简单、快速的中空纤维离心超滤-高效液相色谱法(HFCF-UF-HPLC)测定人血浆中5-氟尿嘧啶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将加入少量释放剂的血浆样本经中空纤维离心超滤预处理后,直接取20 μL超滤液进行HPLC分析,采用Venusil MP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0.01 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2∶98,VV),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65 nm。结果:5-氟尿嘧啶在0.05~50.1 μg·m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9),绝对回收率为99.5%~104.2%,RSD<1.8%,检测限为0.03 μg·mL-1,定量限0.05 μg·mL-1,室温放置24 h,循环冻融3次和冰冻3个月的稳定性良好。结论:所建立的方法避免了由于疾病所引起的血浆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对其血药浓度测量结果的影响,为临床中5-氟尿嘧啶的血药浓度监测提供了简单、快速、灵敏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酮洛芬择时释药片(受试制剂)和酮洛芬胶囊(参比制剂)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和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双周期双交叉试验,每只Beagle犬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于相应时间点取静脉血检测酮洛芬血药浓度。采用DAS 2.1.1软件分别计算2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并计算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2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4.28±1.59)h和(5.90±2.33)h,Cmax(61.36±2.37)μg·mL-1和(67.59±10.72)μg·mL-1tmax(5.83±0.61)h和(2.04±0.19)h,tlag(3.46±0.25)h和(0.46±0.22)h,AUC0-t(341.16±19.09)μg·h·mL-1和(355.93±51.82)μg·h·mL-1,AUC0-(354.29±19.91)μg·h·mL-1和(416.77±42.49)μg·h·mL-1,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85.01%。结论: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AUC0-tCmax是生物等效性的,但在tmaxtlag生物不等效。受试制剂在一定的时滞(约3.458h)后释药,符合择时释药制剂的释药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在肝硬化患者中的血药谷浓度(Cmin)的分布特征及影响浓度变异的因素,并对其进行用药安全性评价。方法:患者使用的维持剂量有减半维持剂量(A组)和标准维持剂量(B组),采用HPLC法测定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收集伏立康唑用药相关信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探讨影响伏立康唑Cmin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监测了53例肝硬化病患者的74个血药浓度。A组患者伏立康唑Cmin为(4.02±1.94)μg·mL-1,B组患者伏立康唑Cmin为(6.89±4.57)μg·mL-1。其中A组中有30.8%的Cmin高于治疗窗上限,B组有63.4%的Cmin高于治疗窗上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组患者中伏立康唑Cmin与白蛋白值、INR值、合并使用肝毒性药物和CYP2C19抑制剂具有显著相关性。研究中并没有发现对B组血药浓度有影响的因素。伏立康唑在A组和B组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4%和38.9%。结论:减半维持剂量在肝硬化患者中仍具有较高的血药浓度。肝硬化患者使用伏立康唑应密切监测血药浓度,从而保证伏立康唑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民族药山胡椒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SHJN1和Perenniporia sp.SHJG1的代谢物中寻找活性先导化合物。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及制备型HPLC等对Trichoderma sp.SHJN1和Perenniporia sp.SHJG1发酵物进行分离纯化,再通过NMR、ESI-MS等鉴定化合物结构,同时采用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肺癌细胞(A549)对这些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从2株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alantrypinone (1)、oryzalactam (2)、phomoindene A (3)、cis-gregatin B (4)、huaspenone B (5)、stigmasta-7,22-dien-3β,5α,6α-triol (6)、ergosterol (7)、1-deoxy-2-demethylviridiol (8)、viridiol (9)、trichodermamides A (10)、chromone (11)、对-羟基苯乙酸(12)。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化合物3 抑制MCF-7细胞增殖活性IC50为(62.9±1.02)μmol·L-1[顺铂(cisplatin,DDP) IC50为(30.1±1.67)μmol·L-1];化合物89 抑制A549细胞增殖活性的IC50分别为(34.6±1.57)μmol·L-1和(44.9±1.74)μmol·L-1[DDP IC50为(20.6±1.42)μmol·L-1]。结论 化合物3 ,89 具有潜在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患者基本情况、剂型、用法用量等特点的关系,为个体化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均相酶放大免疫法测定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采用单因素分析评价影响血药浓度的相关因素及特点。结果 遂宁市中心医院住院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平均值高于达标浓度,日剂量、合用碳青霉烯类和肝药酶诱导剂是影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达标情况的相关因素。不同剂型的达标率虽无显著差异,但缓释片、注射剂的达标率明显高于普通片剂。肝功能正常或轻度损伤患者的达标率为51.11%,明显高于重度损伤患者。血药浓度>100 mg·L-1组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血药浓度<50 mg·L-1组和50~100 mg·L-1组。结论 住院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临床药师应根据相关风险因素给出剂量调整的建议以及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拉莫三嗪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剂量校正浓度(C/D)的影响因素,为其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019-2020年拉莫三嗪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及139例患者统计学资料,考察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及合并用药对稳态谷浓度及C/D的影响。结果: 患者拉莫三嗪血药浓度均值为(4.64±3.37)μg·mL-1,平均日剂量为(142.35±81.66)mg,患者的C/D均值为(36.06±22.97)μg·mL-1·g-1·d,无合并用药患者与合并丙戊酸用药患者血药浓度分别为(3.2±2.19),(6.42±3.70)μg·mL-1,C/D分别为(24.76±14.76),(50.31±23.16)μg·mL-1·g-1·d。合并丙戊酸患者组的C/D明显大于无合并用药患者组(P<0.001)。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对血药浓度和C/D无显著影响。结论: 合并丙戊酸用药可显著增加拉莫三嗪剂量校正后血药浓度,建议合并丙戊酸用药患者可实施拉莫三嗪剂量减半,同时密切监测拉莫三嗪血药浓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苦瓜素I (momordicin I,MMI)对人乳腺癌耐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 MCF-7/DOX细胞耐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比色法检测MMI对MCF-7/DOX细胞的毒性,考察MMI对MCF-7/DOX细胞多柔比星敏感性的影响;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DOX单独以及MMI与DOX联用后,MCF-7/DOX细胞中MDR1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变化;进一步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DOX单独以及MMI与DOX联用后,MCF-7/DOX细胞中与甘油磷脂代谢相关的AGPAT2、CEPT1、CHKA、DGKA、PCYT1A、PLA2G15等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MMI (12.5,25,50 μg·mL-1,)可明显抑制MCF-7/DOX细胞的增殖,MMI对MCF-7/DOX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为6.25 μg·mL-1。MMI 6.25 μg·mL-1与DOX联用后,DOX对MCF-7/DOX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下降,MMI使得MCF-7/DOX细胞对DOX的敏感性提高了13.88倍。与DOX 50 μg·mL-1单独组相比,MMI 6.25 μg·mL-1与DOX 50 μg·mL-1联用后,MCF-7/DOX细胞中的MDR1 mRNA显著下调(P<0.05),MDR1蛋白表达有下降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MMI 6.25 μg·mL-1与DOX 50 μg·mL-1联用可协同下调MCF-7/DOX细胞甘油磷脂代谢相关基因AGPAT2、CEPT1、CHKA、DGKA、PCYT1A、PLA2G15等表达。结论:MMI可增强乳腺癌MCF-7/DOX细胞多柔比星敏感性,抑制MDR1表达,逆转耐药,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甘油磷脂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低蛋白血症患儿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影响,为其治疗药物监测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5月在某院就诊并进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6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临床诊断、白蛋白、万古霉素浓度、用法用量、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等,并对监测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白蛋白正常组(占58.1%),万古霉素平均稳态谷质量浓度(6.8±7.0)mg·L-1,低蛋白血症组(占41.9%),平均谷质量浓度(3.4±3.5)mg·L-1,低于成人应用万古霉素推荐血药浓度标准;合并用药13例,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儿童,低蛋白血症儿童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可以更好地指导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种油脂肪乳剂对超未成熟儿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收治的胎龄<28周、接受肠外静脉营养超过2周的超未成熟儿60例。根据应用脂肪乳剂种类不同,分为SMOF (多种油脂肪乳)组(n=30),和LCT (长链脂肪乳)组(n=30)。比较2组DBIL、ALT、γ-GT、TBA达峰值的指标及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发病率。结果: LCT组DBIL、ALT、γ-GT、TBA峰值均数分别为25.7(6.5~223)μmol·L-1、(52.5±44.7) U·L-1、(204.9±74.7) U·L-1、(64.9±48.6)μmol·L-1,SMOF组DBIL、ALT、γ-GT、TBA峰值均数分别为15.1(5.2~167.7)μmol·L-1、(32.5±18.8) U·L-1、(176.9±74.7) U·L-1、(53.3±35.8)μmol·L-1,其中2组DBIL、ALT峰值比较,P分别为0.026及0.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γ-GT、TBA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CT组PNAC发生率为40%,SMOF组PNAC发生率为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 与LCT比较,SMOF能减轻超未成熟儿DBIL、GOT、γ-GT、TBA的严重程度,并降低PNAC的发生率,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美罗培南的血药浓度,结合其稳定性研究制定临床采样流程,并应用到治疗药物监测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方法: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取上清加水稀释后进样分析;色谱柱为Venusil HILIC(4.6 mm×250 mm,5.0 μm);流动相为50 mmol·L-1磷酸二氢钾含0.05%甲酸-乙腈(30:70,V/V);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99 nm;柱温40℃;分别考察美罗培南全血、溶血样本在不同温度、不同采血管等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美罗培南在0.38~71.3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定量下限为0.38 μg·mL-1,低、中、高浓度的萃取回收率在101.87%~107.89%,日内、日间RSD均小于2.81%;以EDTA-K2为最佳的临床采血管,EDTA-K2管和肝素钠管中的美罗培南能在室温(19~22℃)下稳定4 h;溶血样本在2~6℃冰箱存放7 h稳定,但相对于EDTA-K2管和血浆质控,肝素钠管会使美罗培南检出率偏高;血浆样本在室温(19~22℃)、2~6℃冰箱内6 h、-40℃冻存20 d、-40℃反复冻融3次均稳定。结论:建立的TDM临床采样流程充分考虑了临床采样的实际情况并能确保美罗培南药物的稳定性及分析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满足临床血药浓度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联合电雾式检测器同时测定川芎茶调颗粒中阿魏酸、甘草酸、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Z-藁本内酯、欧前胡素及异欧前胡素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10 mmol·L-1甲酸铵(A)-80%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量1.0 mL·min-1,柱温35℃,CAD雾化器温度为35℃,采集频率10 Hz,过滤常数5.0。结果:阿魏酸、甘草酸、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Z-藁本内酯、欧前胡素及异欧前胡素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55~17.50(r=0.999 9),5.90~295.00(r=0.999 9),2.51~125.50(r=0.999 9),5.02~251.00(r=0.999 9),4.99~249.50(r=0.999 9),1.03~51.50(r=0.999 8)及0.59~29.50 μg·mL-1r=0.999 8)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78%,97.76%,97.54%,98.09%,97.98%,97.89%及98.05%,RSD(n=6)分别为0.96%,1.50%,0.84%,1.49%,1.50%,1.37%及1.65%;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和溶液稳定性均符合规定。10批样品中上述7个成分含量范围分别为0.45~0.60,4.93~6.20,2.01~2.73,2.63~3.43,4.72~5.70,1.13~1.84及0.38~0.52 mg/袋。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本方法准确性好,灵敏度高,简便易行,可用于川芎茶调颗粒中多指标成分的质量控制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胞苷脱氨酶(CDA)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93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二辛可宁比色测定法检测治疗前后NSCLC患者血清CDA水平。记录治疗后NSCLC患者3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析血清CDA水平与NSCLC患者总生存期及无瘤生存期的关系。结果:NSCLS患者治疗前血清CDA及IGF-1水平明显高于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后NSCLC患者血清CDA水平[(7.37±2.04) U·mg-1 vs(5.33±1.45) U·mg-1;(346.32±82.76)μg·L-1 vs(105.84±33.02)μg·L-1,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DA与IGF-1呈正相关。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后NSCLC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4.52%(60/93)、41.94%(39/93)、22.58%(21/93);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后NSCLC患者1年、2年、3年无瘤生存率为56.99%(53/93)、33.33%(31/93)、12.90%(12/93)。死亡组患者血清CDA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患者[(5.64±1.43) U·mg-1 vs(4.27±0.84) U·mg-1,P<0.05]。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ECOG-PS、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IGF-1、CDA与NSCLC患者总生存期关系密切。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IGF-1及CDA与NSCLC无瘤生存期关系密切。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后NSCLC患者血清CDA、IGF-1水平降低,且血清CDA、IGF-1水平及TNM分期与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的NSCLC患者生存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骨水泥用于骨感染患者治疗的局部释放特点及规律。方法: 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骨感染患者,手术感染病灶中植入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骨水泥链珠,局部留置引流管,分别于术后2 h及每日清晨留取伤口引流液标本及静脉血,使用酶放大免疫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万古霉素和美罗培南浓度。结果: 共纳入21例骨感染患者,局部释放率两药最高峰均出现在10 h,最大释放速率万古霉素和美罗培南分别为4.761,1.149 mg·h-1,累计局部释放率分别为6.38%,1.41%;术后2 h引流液中万古霉素和美罗培南药物质量浓度分别为(373.06±357.70) mg·L-1,(158.41±121.33) mg·L-1;血药浓度最大值分别为1.1,0.54 mg·L-1结论: 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骨水泥自制链珠局部植入骨感染病灶可以在术后短期内获得高组织浓度,万古霉素局部药物浓度更高,两药全身药物浓度均很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叶酸修饰的粉防己碱(tetrandrine, TET)壳聚糖纳米粒(TET/FA-CSO-NPs)的最佳制备工艺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以离子交联法制备TET/FA-CSO-NPs,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处方组成并确定最佳制备工艺,通过形态观察、粒径、载药量及包封率的考察对其进行质量评价。以MTT法分别检测TET和TET/FA-CSO-NPs作用于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叶酸-壳聚糖偶联物(FA-CSO)1.50 mg·mL-1,TPP浓度2.50 mg·mL-1,载药质量比为1∶1,制备的TET/FA-CSO-NPs粒径为(214.9±2.1) nm, Zeta电位为(35.2±1.3) mV,包封率为(89.49±1.21)%,载药量为(24.41±0.33)%,外观圆整、均匀。FA-CSO空白纳米粒的质量浓度达到800μg·mL-1时细胞的存活率为(83.08±9.23)%,TET,TET/CSO-NPs和TET/F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