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出自敦煌遗本,后经张大昌先生献给中医研究院,对研究汤液经法、伤寒论的演变传承,及经方的用药组方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文章通过对《辅行诀》五脏补泻方、汤液经法五行图、二十五味药表的对照、比较、分析,重点以肝脏补泻方为例,初步阐释了《辅行诀》中五脏补泻方的组方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中医药治疗小儿泄泻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治疗小儿泄泻的方剂,将方剂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1),利用数据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小儿泄泻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对数据库小儿泄泻149条方剂记录进行了分析,得出药物用药频次、常用药对、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发现核心药物组合18个,挖掘出新处方共9个。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可对小儿泄泻方剂数据进行分析,阐明了近年来治疗小儿泄泻的用药规律,其组方以健脾祛湿为主;基于熵层次聚类算法的新方以清热利湿为主,对研究中医药治疗小儿泄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玥  程光宇  程为平 《中国医药导报》2022,(11):164-168+180
目的 归纳总结程为平教授临床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组方及用药规律。方法 提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程为平教授门诊电子病历数据,筛选、处理相关病历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统计方法,总结核心药物,归纳辨治规律。结果 共纳入方剂94首,涉及101味中药。四气以性平药和温性药为主;五味以甘味药和苦味药为主;归经以肺经和心经为主。使用频次≥30次的药物有炙龟板、天麻、生地黄、炙甘草等14味;使用频次最多的药物为补虚药。频次≥45次的高频药物组合有19组;置信度≥0.8的常用药物组合共有33对。根据药物聚类分析结果得到4类核心药物组合。结论 程教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主要以补肾填精益髓,平肝息风,疏肝柔肝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分析手足口病相关古方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自秦汉至清末方剂79首,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软件,录入方剂信息,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手足口病相关古方中常用的药物、核心组合及发现新方。结果:根据79首方剂的分析,明确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物组合32个及演化新方5个。结论:初步揭示了治疗手足口病相关古方的组方用药规律,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可应用于分析方剂组方规律和新方发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耳鸣耳聋相关内治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提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耳鸣耳聋内治方剂,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内置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组方规律。结果共筛选耳鸣耳聋内治方剂260首,用药261味。用药频次分析中,石菖蒲、甘草、茯苓、当归、附子、川芎、熟地黄、防风、人参、磁石居于前10位;药物归经中,以肝、肾、心、脾、肺归经频次居多;支持度个数≥30的药物模式7个,置信度≥0.5的关联规则4个,均以熟地黄-茯苓组合最高;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8个,新方剂9首。结论耳鸣耳聋治疗应依据虚证、实证、虚实夹杂的不同病性合理选药;方药配伍时不可只涉及单一脏腑,应多脏腑联合用药,且多以心脾、心肾、心肝、脾肾等多脏腑共治。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得出的耳鸣耳聋内治方剂组方规律确实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学创新》2019,(29):148-152
目的:运用中医药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万方、维普、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近15年来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构建方剂数据库,利用该软件的关联规则及熵聚类等数据挖掘算法,将临床证型、药物及剂量等相关信息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构建数据库,采用软件分析药物频次统计、规则分析及熵聚类等,总结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通过对116首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方剂所含药物频次统计得出常用药物28味;通过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30个;通过熵层次聚类分析算法发现6个关联系数较高的潜在药对及6个新处方。结论:临床治疗慢性鼻窦炎多选用疏风通窍、清热排脓之品进行遣方用药,统计分析结果与各医家临床辨证论治心得基本吻合,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可用于各中医医家临床经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构建方剂信息数据库,利用该平台的关联规则及熵聚类等数据挖掘算法,分析治疗支气管哮喘方剂中的常用药对、组方规则、潜在药对及发现新方。结果:通过对153首抗支气管哮喘方剂所含药物的频次统计分析,得出抗支气管哮喘的常用药物有44味,而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有44个,通过熵层次聚类分析算法发现关联系数较高的潜在药对20个及潜在新方10个。结论:CNKI、VIP和Wanfang中收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剂配伍多以宣肺止咳化痰、降气平喘、祛风清热类药物为主,挖掘得到的新方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李东垣《脾胃论》用药组方规律。【方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脾胃论》的用药组方规律。【结果】共收集到《脾胃论》中的方剂63首,涉及中药101种。使用频次最高的10味药由高到低依次为炙甘草、陈皮、人参、升麻、当归、白术、黄芪、柴胡、苍术和茯苓,前8味正是补中益气汤的药物组成;并根据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演化出4首新方。【结论】《脾胃论》用药组方的核心为补中益气汤;其药物配伍以甘温益气药和辛散升阳药为主,辅以理气祛湿、滋阴养血及沉降下行之品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 5)软件,探讨《中华医典》中收载的所有治疗郁证的古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华医典》光盘中历代治疗郁证的方剂,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构建治疗郁证的古代文献数据库,确定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组合,分析古代文献治疗郁证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方剂95首,涉及中药128味,古代文献中治疗郁证的药物使用频次的前十名依次为甘草、茯苓、陈皮、半夏、生姜、人参、香附、当归、川芎、酸枣仁。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物组合为茯苓—半夏,演化出3~4味药物的核心组合16个,新处方9个。结论古代医家治疗郁证时以调理气机为主,辅以化痰、活血、清热、补虚之法,可以为现代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金元时期治疗消渴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方法通过搜集金元时期代表文献中治疗消渴方剂,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用药频次、关联度、关联规则分析,并利用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分析其核心组合,并形成新处方。结果共搜集处方156首,共含中药176味,药物频次1 188次。分析药物出现的频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57个,形成新处方6首。金元时期治疗消渴用药以甘寒、苦寒为主,核心组合和新处方中均有配伍升麻、柴胡以升阳透热的特点。结论金元时期治疗消渴方剂配伍规律有一定时代特色,与其对消渴的认识有关。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挖掘古代消渴方剂治疗规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是一种不以自杀为目的的反复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包括割伤、烧伤、咬伤、抓伤等多种形式[1]。非自杀性自伤是青少年时期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类疾病,在全球青少年中的患病率高达17%[2-3]。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者高达44.8%,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医药防治乳腺癌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 以《肿瘤良方大全》《肿瘤方剂大辞典》《中医肿瘤学》《乳腺癌与乳腺增生》《药典临床用药中药成方制剂》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挖掘中药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及核心处方,并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其核心处方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 最终纳入297首中药方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统计分析中成药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典》)中治疗咳嗽的中成药处方信息,建立数据库,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中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案,挖掘其用药规律。结果:符合要求的中成药共有108种,139个剂型,涉及206种中药饮片。108种成药中使用频次> 20次的中药饮片有10味,其中包括甘草、桔梗、杏仁等;共有30个病机类别,以痰热郁肺、风热犯肺等较常见;基于关联规则的新方分析,得到可能存在潜在关联的新方3首。结论:2015版《药典》中咳嗽中成药制剂主要以丸剂、颗粒剂、片剂为常见,所治咳嗽以风、痰、寒、热所引起的急性咳嗽实证多见。新方的药物组合常见的有陈皮、甘草、茯苓等,也有少见的蟾酥、麝香、猪牙皂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挖掘分析张涤教授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医案,总结其用药规律及临床经验,以便于中药新药的开发和名医经验传承.方法 整理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于张涤教授门诊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医案,筛选出292首处方,将相关资料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通过平台软件内置的一般统计、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归纳分析过敏煎加减方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运用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文献,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采用过敏煎加减方治疗过敏性疾病方剂280首,涉及中药243味。使用频次前五的药物依次为黄芪、蝉蜕、当归、荆芥、柴胡;使用频次前五的药物组合依次为乌梅-防风、乌梅-五味子、防风-五味子、乌梅-防风-五味子、银柴胡-防风,其中乌梅-防风为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组合,占98.9%。得到核心组合28个,新处方14首。结论:治疗过敏性疾病以抗过敏药物为主,兼以配伍祛风止痒、扶正祛邪等药物,此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聂惠民治疗月经后期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1999~2005年聂惠民治疗月经后期的病案,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及复杂系统熵聚类法等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以及关联规则,总结聂惠民治疗月经后期的用药规律及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37个处方进行分析,处方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当归、柴胡、川芎、赤芍、熟地黄、生地黄、炒白芍、牡蛎、党参、龙骨等,药物四气以寒、温、平为主,五味以苦、甘、辛居多,主要归肝、脾、心、肾经,常用的药物组合有川芎、当归,当归、柴胡,赤芍、川芎,赤芍、当归,熟地黄、当归等。依据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蝉蜕、桑叶、桑白皮等5组核心组合及由此构成的5首新处方。结论:聂惠民尤善于从郁论治,解郁调经法为治疗月经后期的基本方法,灵活运用经方,常用经方合方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发表于1990年1月至2017年11月之间的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进行分析,以挖掘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文献资料,根据制定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相关的文献数据,将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软件内置程序分析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包括四气五味归经、药物使用频次、组方配伍规律及潜在的新方组合。【结果】筛选得到文献197篇,涉及药物228味,药性以温、寒、平为多,药味以苦、甘、辛为主,药物归经主要归脾、胃、肺、肝经。使用药物频次最多的5味药物是白术、甘草、白芍、茯苓和党参,居前5位的药物配伍组合为"白术,甘草""白术,茯苓""党参,白术""甘草,白芍"和"白术,白芍",挖掘出核心药物组合28个,新方4首。【结论】从文献数据挖掘得到的用药规律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以健脾益气、清热化湿、疏肝理气药物为主,并常配伍温阳补虚、养血活血类中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Apriori关联规则探讨治疗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中药复方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集治疗CRS的中药复方,采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中的高频次中药、药物配伍及归经规律.结果 检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医内服方剂治疗骨转移癌痛的证治规律,为中医临床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1989年至2019年采用中医内服方剂治疗骨转移癌痛的文献,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文献中证型、治法及处方用药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药处方点评对中成药合理应用的积极影响。方法 研究样本选自延安市中医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门诊开具的8000张中成药处方,其中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的4000张处方(对照组)未经处方点评,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的4000张处方(观察组)接受处方点评,比较两组的不合理处方发生率,并分析原因。结果 观察组用药不合理处方率、不规范处方率、超常处方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主要包括联用药物不合理、重复给药、超剂量用药、诊断与用药不符等;不规范处方主要包括未清楚书写中医病名、证型等信息、处方总量超过门诊最大限量、临床诊断内容未书写全面等;超常处方主要为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无适应症用药等。观察组患者的药学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中药处方点评可有效规避中成药临床应用中的不合理问题,降低处方不合理现象,保证患者的安全用药,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