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目的 通过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对氯喹和羟氯喹导致的心脏相关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评价、比较氯喹和羟氯喹的心脏安全性,并提出药学监护建议.方法 提取FAERS数据库2015年第1季度至2018年第4季度的不良事件报告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对氯喹和羟氯喹心脏相关不良事件的信号进行分析.结果 氯喹和羟氯喹心脏相关不良事件涉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氯喹及羟氯喹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推荐试用治疗药物,但存在较多安全性问题。研究利用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和综合评价分析氯喹及羟氯喹相关事件,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提供安全用药信息。方法:从FAERS数据库中提取氯喹及羟氯喹相关不良事件个案报告,对患者基本信息、报告者信息、报告时间、常见不良事件等进行分析,采用比值比法(reporting odds ratio,ROR)和综合标准法(medicines and healthcare products regulatory agency,MHRA)两种比值失衡分析法检测氯喹及羟氯喹相关信号,进而通过病例分析和文献报道对ROR法和MHRA法均有检出的信号进行药品相关性评估分析。结果:2014年7月至2019年3月FAERS数据库中以氯喹和羟氯喹为主要和次要怀疑药物的初次上报报告分别为383例和11 169例,其中导致死亡的报告51例(13.3%)和310例(2.8%),致死事件包括药物中毒、自杀、胎儿死亡、心脏骤停等。ROR法和MHRA法分别检出氯喹相关信号105个和100个,羟氯喹相关728个和650个。经筛选,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心肌病、房室传导阻滞、视网膜病变、感音神经性耳聋、肌病、药物性精神病、转氨酶异常和溶血等。其中心肌病、房室传导阻滞、心室肥大、视神经萎缩、反射消失、肌无力综合征、血脂异常等和尖端扭转型室速、长QT综合征、限制性心肌病、颅神经损伤、低血糖等分别未在氯喹和羟氯喹说明书中提及。结论:在氯喹和羟氯喹的临床应用中,应关注心脏毒性、视网膜毒性和耳毒性等不良反应,并加强反射消失、肌无力综合征、血脂异常(氯喹),及低血糖(羟氯喹)等新的不良反应信号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评价《上海市2019冠状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推荐的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药品硫酸羟氯喹上市后安全性信号,为临床安全应用该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安徽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收集的怀疑药品通用名称为硫酸羟氯喹的药品不良反应(ADR),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进行信号检测,重点对视觉损害相关ADR病例进行提取分析与数据挖掘。结果 提取的292份病例报告中,ADR主要涉及皮肤及其附件、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胃肠系统、视觉损害、听觉和前庭功能障碍等。信号检测中,有30例病例涉及视觉损害系统,占ADR病例数的10.3%。信号值排名前10位中,涉及畏光、视物模糊、视觉异常、眼异常等视觉损害系统。原患疾病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者发生视觉损害的比例最高。视觉损害病例发生ADR时间间隔范围较广。结论 基于真实世界的ADR信号检测,有助于硫酸羟氯喹上市后安全性评价,可为抗COVID-19疫情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为临床上的老药新用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4.
卫红涛  沈素  邸宣  崔璨  廖音  宋尧 《中国药物警戒》2020,(5):261-266,271
目的检索与分析长期应用氯喹/羟氯喹(CQ/HCQ)可能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E)及相关影响因素,总结常见药物相互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今CQ/HCQ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个案报道文献,设定服药3个月以上出现的ADR/AE为长期应用导致的ADR/AE,总结与CQ/HCQ可能产生严重相互作用的药物。结果共检索到文献1280篇,最终纳入85篇,其中视觉损伤51篇,出现黄斑病变35例,视力下降15例,视网膜病变1例,色盲1例,失明2例,停药后好转15例,未恢复38例,长期用药>5年、累积剂量超过1000 g的视觉损伤多不可恢复。心脏ADR/AE共24篇,病例31例,ADR/AE包括传导阻滞25例,心肌损伤17例,心衰15例;其中死亡4例,植入起搏器6例,心脏移植4例。皮肤ADR/AE纳入5篇,其他ADR/AE纳入5篇,主要表现为听力减退。结论临床长期使用CQ/HCQ可出现严重ADR/AE,包括心脏毒性、黄斑变性、听力减退等需注意监测;CQ/HCQ主要经CYP450酶代谢,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卫红涛  沈素  邸宣  崔璨  廖音  宋尧 《中国药物警戒》2020,(4):202-207,213
目的检索与分析短期应用氯喹/羟氯喹(CQ/HCQ)可能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及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今CQ/HCQ引起的药品相关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的相关文献,设定单次服药至服药3个月内出现的ADR情况,分析CQ/HCQ可能引起的ADR及容易诱发ADR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检索到文献1280篇,最终纳入42篇。其中心脏ADR共7篇10例,主要为心律失常,包括房室传导阻滞4例、Q-T间期延长4例;其中3例死亡,7例停药后恢复,服药1 g/d以上出现心脏毒性更快。视觉相关ADR文献4篇5例,其中应用CQ的1例,为单次用药后出现视力下降。HCQ的4例,出现黄斑病变1例,视物模糊1例,结膜充血2例。出现视物模糊与黄斑病变的患者停药后未恢复。皮肤ADR纳入21篇,严重的可引起Stevens-Johnson综合征2例,急性或泛发性脓疱病10例。其他严重ADR共10篇,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系统ADR。结论CQ/HCQ可引起严重ADR,对既往有心脏疾病、合并使用有相互作用的药物应进行严密监测,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合理剂量,还应考虑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肝肾功能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与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阿托伐他汀等5种常用他汀类药物肌肉相关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s,ADEs)在男女性别方面的差异,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不良事件公开数据库(FAERS)中提取2004-2016年上报的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肌肉相关ADEs报告(包括肌肉骨骼僵硬,肌肉无力,肌肉痉挛,纤维肌痛,肌痛,肌炎,横纹肌溶解等)。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检测以上5种他汀类药物肌肉相关ADEs在男女性别方面的差异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FAERS在2004年1月-2016年12月共收录以上5种他汀类药物为首要怀疑对象肌肉相关的ADEs报告54 472例(女性28 310例,51.97%;男性26 162例,48.03%),阿托伐他汀女性报告最高(10 520例,37.16%)、辛伐他汀男性报告最高(10 611例,40.56%),洛伐他汀报告最低(女性754例,2.66%;男性516例,1.97%)。经ROR法分析表明,肌肉痉挛(洛伐他汀ROR=1.93,辛伐他汀ROR=1.38,普伐他汀ROR=1.41,阿托伐他汀ROR=1.30,瑞舒伐他汀ROR=1.76)女性的报告均高于男性;纤维肌痛(洛伐他汀ROR=2.37,辛伐他汀ROR=7.10,普伐他汀ROR=7.56,阿托伐他汀ROR=6.93,瑞舒伐他汀ROR=6.16)女性的报告亦均高于男性;男性在横纹肌溶解(洛伐他汀ROR=0.49,辛伐他汀ROR=0.55,普伐他汀ROR=0.50,阿托伐他汀ROR=0.59,瑞舒伐他汀ROR=0.54)以及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洛伐他汀ROR=0.14,辛伐他汀ROR=0.56,普伐他汀ROR=0.30,阿托伐他汀ROR=0.49,瑞舒伐他汀ROR=0.50) ADEs报告高于女性。结论:运用ROR法检测表明常用他汀类药物中,女性大多发生肌无力、肌肉痉挛、纤维肌痛等轻度ADEs,男性更容易发生横纹肌溶解等严重ADEs。  相似文献   

7.
目的 促进临床合理使用奥氮平和齐拉西酮.方法 检索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2004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收录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分析2种目标药品上报频数排名前30位的ADE及指定医疗事件(DME)信号.结果 2种药品的高频ADE多分布于神经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挖掘和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方案中建议试用的抗病毒药"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上市后的安全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库2004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录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为首要怀疑对象的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s,ADEs)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检测该ADE信号,重点评估胃肠、肝肾、神经以及代谢等系统所涉及的安全信号。结果纳入分析的11170959份ADEs报告中,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s报告共10120份,发现该药不良反应信号累及多个系统,具有临床参考意义的高风险信号包括急性胰腺炎(ROR=4.32,IC-2SD=1.65)、细胞溶解性肝炎(ROR=20.90,IC-2SD=3.66)、高甘油三酯血症(ROR=27.80,IC-2SD=4.07)、脑室扩张(ROR=58.04,IC-2SD=4.26)、获得性脂肪营养不良(ROR=165.80,IC-2SD=6.10)等;另有高风险且说明书中未收录的安全信号包括呼吸急促(ROR=5.27,IC-2SD=1.79)、获得性范可尼综合征(ROR=122.34,IC-2SD=5.48)和线粒体毒性(ROR=225.12,IC-2SD=5.61),药物-不良事件组合的时间扫描图谱显示这3种安全信号与该药关联性较强。结论基于FAERS不良事件信号检测显示,COVID-19疫情中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除密切关注该药的急性胰腺炎、肝功能不全、高甘油三酯血症、脑室扩张、获得性脂肪营养不良等不良事件外,也应注意可能的呼吸急促、获得性范可尼综合征、线粒体毒性等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婴幼儿使用普萘洛尔的不良事件信号,为临床安全使用普萘洛尔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的综合标准法(简称MHRA法)和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BCPNN)法,对FAERS数据库中2004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2季度婴幼儿使用普萘洛尔的所有不良事件报告进行信号挖掘和分析。结果 纳入以普萘洛尔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报告共75 290例,以严重不良事件为主(62.33%),报告来源主要为美国(50.18%)。经MHRA法和BCPNN法筛选最终获得普萘洛尔不良事件信号91个,涉及报告总数为1147例,其中说明书未记载的不良事件信号67个。不良事件主要累及系统器官分类为代谢及营养类疾病、精神病类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不良事件首选术语以低血糖及其并发症、四肢厥冷、睡眠障碍及睡眠质量差的信号强度大,与普萘洛尔关联性强。结论 婴幼儿使用普萘洛尔治疗时,临床应重点关注低血糖及其并发症、四肢厥冷、睡眠障碍及睡眠质量差的患儿,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改变药物与病毒引入的先后顺序,探讨氯喹与硫酸羟氯喹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不同变体(Prototype、Beta、Delta、Omicron)的体外抗病毒活性。方法 预防研究:Vero E6细胞用氯喹或硫酸羟氯喹(200.00、150.00、100.00、50.00、16.70、5.55、1.85、0.62、0.21μmol·L-1)孵育1h,加入病毒附着2h,去除病毒-药物混合物,用新鲜培养基培养细胞直到实验结束;治疗研究:Vero E6细胞中加入病毒吸附2h,去除病毒,用含氯喹或硫酸羟氯喹的培养基培养细胞直到实验结束;全时研究:Vero E6细胞用药物孵育1h,加入病毒附着2h,去除病毒-药物混合物,用含药物的培养基培养细胞直到实验结束。培养72h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是否变圆脱落判断细胞病变情况,计算半数效应浓度(EC50)及药物选择指数(SI)。结果 2种药物对于SARS-CoV-2的预防效果较差;氯喹和硫酸羟氯喹在治疗和全时处理下均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毒活性,其中硫酸羟氯喹的EC50小于氯喹,SI大于氯喹,抗病毒效果较氯喹更优越。在治疗和全时处理条件下,氯喹(EC50=0.904μmol·L-1)和硫酸羟氯喹(EC50=0.143μmol·L-1)对Omicron变异株抗病毒效果较其他变种更明显。结论 氯喹和硫酸羟氯喹在治疗和全时处理下均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毒活性,且2种药物对Omicron变异株的活性高于其他变种。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分析奥美沙坦的不良事件(ADE)报告,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OpenVigil 2.1平台获取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04年1月1日—2023年9月30日奥美沙坦相关的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和贝叶斯置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BCPNN)对ADE报告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结果 共获得与奥美沙坦相关的ADE报告120 264份,在已知性别、年龄或地区的ADE报告中,女性占比略高于男性,61~80岁和来自北美洲的ADE报告数占比最大。奥美沙坦的ADE报告涉及25个系统器官分类(SOC),4 288个首选术语(PT),共检测到阳性SOC信号7个,包括胃肠系统疾病、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代谢及营养类疾病等,在PT层级检测到819个阳性信号,主要包括口炎性腹泻样肠病、体质量降低、腹泻、肾损伤、头晕等。结论 分析检测到的ADE信号与说明书基本一致,同时还发现了一些新的潜在ADE信号,如胃食管反流病、痔疮、便秘、出血性甲状腺囊肿、肠息肉等,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万古霉素在老年患者的不良事件(ADE),为临床用药监护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FAERS数据库从2004年至2022年第1季度的ADE报告,使用Open Vigil 2.1数据平台,对65岁以上患者使用万古霉素的ADE进行预处理。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对ADE进行挖掘与分析,获得发生频次及信号强度前10位的ADE,并分析前10位的联合用药情况。结果 以万古霉素为首要怀疑药品在65岁以上人群中的ADE报告共2221份,检测到ADE信号2194个,其中445个属于药物的不良反应。按照发生频次排序,ADE分别为药物超敏反应(313例)、急性肾损伤(301例)及发热(296例)等。按照信号强度排序,ADE分别为禽流感(ROR=4312.79)、细菌性心包炎(ROR=2985.78)及假丝酵母菌脑膜炎(ROR=1658.77)。联合用药中,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51例,庆大霉素119例及美罗培南112例。结论 万古霉素在老年人应用时,应警惕肾毒性、超敏反应及谷浓度,同时应注意联合用药对万古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对硼替佐米相关不良事件进行数据挖掘,为临床安全使用硼替佐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比例报告比值比法(PPR)和报告比值比法(ROR)对FAERS中2004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四季度共64个季度的硼替佐米相关不良事件报告进行信号检测。结果 共提取到以硼替佐米为首要怀疑药品的不良事件报告18 389例,男女比例为1.29∶1,中位年龄65岁,医师报告占48.3%(8881/18 389),来自美国的报告占48.3%(8890/18 389),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占41.9%,另有近25%的病例死亡。在报告数居前50位并检测出信号的相关不良事件中,浆细胞骨髓瘤、血红蛋白降低、骨髓功能衰竭、血肌酐升高、肌无力、低钾血症未被药品说明书收载。结论 硼替佐米相关不良事件报告中,体重>75 kg的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患者,提示体重与硼替佐米不良事件有关;患者年龄集中在65岁以上,提示老年人更易发生不良反应;可进一步研究硼替佐米与尚未收载于药品说明书中的不良事件的因果关系,同时警惕这些不良反应对原发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孙海燕 《药学研究》2022,41(12):838-840
目的 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阿司匹林相关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不良事件(AE)信号并进行分析,为其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共数据开放项目OpenVigil 2.1数据库中于2004年1月1日-2021年9月30日上报的阿司匹林相关的痛风和高尿酸血症不良事件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阿司匹林相关痛风的不良事件报告数为625 例,报告比值比的 95%CI:3.254 (2.997-3.533)。高尿酸血症90个,报告比值比的 95%CI:2.464 (1.989-3.053)。女性信号强度高于男性,18~44岁年龄组信号强度高于其他年龄组。痛风和高尿酸血症不良事件中应用的阿司匹林均为小剂量。结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是诱发痛风和高尿酸血症风险信号,阿司匹林诱发痛风信号强度高于高尿酸血症,二者可能为2个独立的不良事件,无相关性。女性和18~44岁组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应低嘌呤饮食,注意监测血尿酸和痛风发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和分析度拉糖肽的安全信号,为度拉糖肽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法(ROR)和比例报告比法(PRR)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上报的度拉糖肽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信号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结果:在纳入的72 189例报告中,女性(52.2%)略多于男性(42.9%),年龄主要集中在41~80岁,利用ROR法和PRR法筛选后获得145个共同信号,经系统器官分类(SOC)后主要集中在胃肠疾病、一般疾病和给药部位反应,其中运动亢进性心脏综合征(PRR=269.8,ROR=270.0)、剂量不足(PRR=144.2,ROR=148.9)、糖尿病肌萎缩(PRR=95.4,ROR=95.5)、BMI异常(PRR=70.9,ROR=70.9)和梗阻性胰腺炎(PRR=52.2,ROR=52.2)为中等强度信号,其余为弱信号。与甲状腺肿瘤(降钙素水平升高、甲状腺肿块、甲状腺良性肿瘤、甲状腺髓样癌)、胰腺炎(血淀粉酶升高、血脂肪酶升高、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梗阻性胰腺炎、水肿性胰腺炎)和胰腺肿瘤(胰腺肿块、胰腺肿瘤、胰腺癌、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相关的指标和疾病,均是度拉糖肽的安全信号。结论:度拉糖肽可能会增加胰腺炎、甲状腺和胰腺肿瘤的发病风险,此类不良反应的高风险人群应慎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吗替麦考酚酯不良事件(ADE)的信号挖掘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Open Vigil工具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04—2021年的吗替麦考酚酯ADE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在数据库中以吗替麦考酚酯作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共52327例。采用比例失衡法提取到阳性信号2225个,累及24个系统和器官,ADE例次排序前50位中挖掘到9项说明书中未记录的信号,其中血栓性微血管病(TMA)和可逆性后部脑部综合征(RPLS)尤其值得关注。与硫唑嘌呤相比,吗替麦考酚酯引起的总体骨髓抑制和肝功能异常均较轻,但更容易出现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胆纤维化。结论 吗替麦考酚酯在临床应用中应定期监测相应指标,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确保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和螺内酯的不良反应(ADR)信号,对比和分析两者ADR的相关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FAERS数据库,利用Open Vigil FDA分析工具提取2004年1月1日—2022年11月4日上报的目标药物依普利酮与螺内酯相关的不良事件情况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进行数据挖掘,按国际医学用语词典25.1版中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对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和螺内酯相关的ADR报告112 518份,其中依普利酮ADR报告8 516份,风险信号50个,信号累及12个系统/器官;螺内酯ADR报告104 002份,风险信号60个,信号累及13个系统器官分类;其中36个为重叠信号。依普利酮说明书未提及的有13个风险信号,主要涉及呼吸、胃肠等系统器官分类;螺内酯说明书未提及的有19个风险信号,主要涉及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精神病类等系统器官分类。结论 临床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时,除重点关注说明书提及的ADR,还需对未提及的风险信号和原有疾病进展情况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挖掘真实世界中伊匹木单抗的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伊匹木单抗2011年第1季度至2023年第1季度ADE报告数据并进行分析。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BCPNN)进行信号挖掘。结果 共得到ADE信号285个,累及胃肠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肝胆系统疾病等21个系统器官分类(SOC),挖掘到34个说明书未记录的可疑ADE。结论 伊匹木单抗在真实世界中发生的常见ADE和严重ADE与说明书基本一致,并发现部分新的可疑ADE,与纳武利尤单抗联用有可能导致ADE风险增加,临床用药宜密切关注,做好患者用药前风险评估,用药后及时监测,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