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厦门市居民高尿酸血症与膳食嘌呤摄入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16年4~8月,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厦门市18岁以上的常住居民,对其进行健康问卷调查、膳食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本次共调查2827人,平均年龄(36.9±14.5)岁,男性占43.1%。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7.2%,男性(36.1%)患病率高于女性(20.5%),各年龄组患病率逐渐升高。调查人群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嘌呤总量为(448.82±4.40)mg,动物性食物中畜禽肉类食物嘌呤贡献率最高(30.3%),鱼虾蟹贝类次之(17.9%);植物性食物中,米及其制品的嘌呤贡献率最高(26.3%),蔬菜类次之(9.1%),豆类、菌藻类、坚果和水果的贡献率分别为8.8%、4.8%、0.8%和0.6%。男性膳食嘌呤摄入量大于女性(P0.001)。男性人群中,饮酒、高BMI、高血压、高次黄嘌呤摄入是高尿酸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女性中高年龄组、高BMI、高血压是高尿酸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厦门市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膳食嘌呤摄入较高,男女性HUA患病的危险因素不同,针对不同人群应给予不同的干预方案。[营养学报,2019,41(1):20-23,29]  相似文献   

2.
高尿酸血症与膳食营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与饮食结构密切相关.近年来中国一些地区人群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有迅猛增高的趋势、患病人群年龄结构也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症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冠心病、脑卒中等相关联.从日常膳食角度来预防或者控制血尿酸水平的升高,从而有目的地改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最终达到降低血尿酸水平,预防痛风,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综述各类膳食营养素与高尿酸血症(HUA)关系的研究进展。方法 以“膳食”、“营养素”和“高尿酸血症”作为CNKI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的检索词,以“diet”、“nutrients”和“hyperuricemia”作为PubMed数据库的检索词,参考文献33篇。结果 高嘌呤食物、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酒精等膳食营养素的摄入与HUA密切相关。结论 应根据各危险因素合理调整各营养素的摄入,以提高HUA患者的生存质量,加强健康膳食模式的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4.
饮食治疗是痛风和高尿酸血症临床治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饮食中嘌呤含量对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国内报道较少。笔者于2004年12月对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给予不同嘌呤含量的固定饮食,观察其血尿酸及有关指标,为其饮食治疗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饮食治疗对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合理的饮食模式。方法对35例无症状HUA患者进行饮食干预治疗,同时以35例无症状HUA患者作为对照进行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分别检测血尿酸(S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体质指数(Body MassIndex,BMI)。结果干预组SUA、TG、TC、BMI等水平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SBP和DBP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SUA、TG、TC、BMI、SBP和DBP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选用合理膳食有利于HUA及其合并症的改善,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从全球范围看,高尿酸血症(HUA)及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尽管在我国开展了不少HUA及MS的研究工作,但其发病率仍持续升高,主要原因是对HUA及MS的预防和危险因素的控制还缺乏应有的重视。膳食因素作为危险因素之一在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该文将对国内外HUA及MS的流行现状、膳食因素与HUA及MS的相互关系作一综述,通过日常膳食控制达到降低人群的血尿酸水平,预防及减少MS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我国成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人群中高血压与吸烟、饮酒和膳食因素的相关性,为综合防治HUA和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对中国8城市成年人群通过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等手段展开膳食与健康关系调查,并将334例患HUA的研究对象按是否有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169例)和对照组(165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高血压组女性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t=3.374,P=0.001),且超重或肥胖者占76.3%,对照组占53.3%(χ2=21.512,P<0.001);饮食营养方面,高血压组脂肪供能比低于对照组(t=-2.416,P=0.016),但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高于对照组(t=2.651,P=0.0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UA者中,超重、肥胖和适量摄入蔬菜是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喝咖啡和禽畜肉摄入过多是患高血压的保护因素;调整年龄、性别后,仅超重(OR=2.06,95%CI:1.14~3.71)和肥胖(OR=4.55,95%CI:2.11~9.81)是HUA者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HUA人群,在控制血尿酸水平的基础上,为避免高血压的发生,应注意合理膳食,控制身体质量指数保持适宜体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北京东城区部分常住居民高尿酸血症发生情况,分析与膳食、代谢综合征各要素关系。方法对2003~2004年参加糖尿病筛查者进行横断面调查,了解代谢综合征发生状况,并用半定量食物频度法调查富营养生活习惯。结果高尿酸血症发生率4.3%。其中女性1.07%,男性10.7%,双变量分析和秩和检验显示血甘油三酯、女性糖调节异常者与高尿酸血症显著相关(P<0.01),在男性则未见相关。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男性、肥胖、中心性肥胖、高酯血症与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升高显著相关(P<0.01),HDL-C和空腹血糖则呈负相关。但经常食用肉汤、海鲜类、内脏、箘类等富嘌呤食物均未见明显相关。结论本调查中男性、肥胖、中心性肥胖、高酯血症等可能与高尿酸血症的危险性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及膳食因素中存在的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高尿酸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豆类、鱼虾类、奶类、汤类、坚果类这5大类是高尿酸发病的危险因素,饮酒史OR=3.972,甜食OR=2.011,维生素C OR=0.657、饮茶OR=0.409,这4个因素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有关系。其中饮茶、补充维生素C与高尿酸的发病成负相关。结论减少饮酒,少食海鲜类和豆类富含嘌吟的食物,补充维生素C,多饮茶可以预防或者减少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许多人同时伴有两种以上的代谢异常,特别是高血糖、高体重、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五高现象”中的两种。  相似文献   

11.
张敏 《中国校医》2019,33(12):897-898
目的 分析大学生高尿酸血症检出情况,探讨高尿酸血症与肥胖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科生和研究生入学体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生高尿酸血症检出率(52.9%)明显高于女生(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71.15,P<0.01)。男生和女生血尿酸水平均随着BMI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尿酸水平与BMI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r=0.438,P<0.01)。结论 大学生高尿酸血症检出率较高,其与肥胖密切相关。应该对大学生高尿酸血症足够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高尿酸血症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医科院校大学生饮食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医科院校学生饮食行为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纠正大学生不良饮食行为,保证其身体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同济医学院593名大学生饮食行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饮食消费、外出就餐和饮食习惯等。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女生月平均消费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5%的大学生平均月消费为300元~,<300元者占7.7%。男女生月平均饮食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月平均饮食费用300元~的男生(50.3%)高于女生(40.6%),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2.4%的学生月平均饮食费用<100元。学生普遍有外出就餐行为,64.9%的学生首选学校附近小餐馆。选择食物依据个人口味者占57.6%,考虑营养搭配者占20.5%。26.9%的学生有偏食现象,29.8%的学生有吃零食习惯。每周吃早餐次数<3次者占15.5%,>5次的女生(67.6%)显著多于男生(43.8%)(P<0.01)。结论 该医学院学生普遍存在不健康饮食行为,学校应采取措施加强饮食健康教育并提高食堂餐饮质量,改善大学生的营养状况,保障其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武汉某高校大学生膳食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大学生膳食结构及营养素摄入状况,为大学生营养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自制大学生食物频率问卷(FFQ)于2009年10月对抽取的武汉工业学院本科生742人进行膳食调查及评价.结果 本次FFQ共调查男生341人,女生401人,平均年龄为(21.32±2.15)岁;大学生膳食结构与《膳食宝塔》相比,谷类、畜禽肉类摄入量偏高,而水果类、奶类及奶制品摄入量偏低,男女生谷类食品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02,P=0.000);男女生平均每日能量摄入分别为2 719和2 453 kcal,男生平均每日摄入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分别为110.8,87.2,393.6 g;女生平均每日摄入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分别为97.3,78.1,361.2 g;大学生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磷、铁、锌平均每日摄入量达到推荐摄入量(RNI)标准,硫胺素、核黄素、钙、膳食纤维平均每日摄入量低于RNI标准(78.6%~91.7%),胆固醇超过限量标准300 mg;不同性别、不同学科大学生各种营养素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武汉某高校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14.
我国约有1.9亿高尿酸血症患者,高尿酸血症与饮食息息相关,肉、鱼、海产品等食物中的嘌呤在体内代谢、转化为尿酸,最后经由肾脏和肠道排出。但是由于食物中嘌呤的类型和数量存在差异,所以这些食物对尿酸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因此,探讨富含嘌呤的食物与血尿酸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膳食指导对于控制高尿酸血症及预防高尿酸血症向其他慢性疾病的转换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富含嘌呤的食物摄入与高尿酸血症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高尿酸血症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飒 《中国校医》2020,34(1):16-17,23
目的 调查在临床班开设全科医学相关课程之后,临床班学生就业思想的转变,从而判断全科医学教育对学生择业方向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临床班大一新生400人作为对照组,临床班大二学生400人,为实验组。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两组学生对全科医学、全科医生的认知度,择业方向的调查和统计学分析。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对全科医学的认知方面和择业方面的态度的不同。结果 对全科医学的认知度方面,实验组有91.3%,对照组有89.4%的认知是正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择业意见的调查方面,实验组71.5%的人愿意毕业后去基层医疗机构,对照组则有6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科医学教育会对大学生毕业后去参加基层的就业方向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姚锦  万媛媛  袁先星 《中国校医》2022,36(9):660-663
目的 掌握在校大学生对安全套基础知识的理解及其使用情况,以及他们对待自己恋爱时的态度和性行为发展现状,为加强大学生性教育及预防艾滋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马鞍山市某高校中抽取1 897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让调查对象通过微信App扫码的方式进行匿名网络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的大学生中安全套的基本知识总知晓率为70.8%,四个年级学生总知晓率最高为88.5%。性取向为与自己不同性别的占88.8%,同一性别的占2.0%,既有同性又有异性取向的占4.7%;其中男性为同一性别取向的占73.6%,女性为26.3%;双性取向中女生居多,占58.8%。主动报告发生过性行为的占9.8%(发生过性行为的人数/调查总人数),女生性行为发生率(6.38%)低于男生(1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60,P<0.001)。首次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占63.9%。结论 1 897名大学生对安全套知识的知晓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发生性行为的情况较多,但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频率较低,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有效预防不安全性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大学生在外就餐的现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调查法,抽取某医科大学本科生718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部分学生(44.4%)的在外就餐频率为2~3次/月,其中女生在外就餐频率稍高于男生,生活费更高的学生在外就餐频率也更高。学生在外就餐的主要原因是朋友聚会,最受欢迎的就餐地点是火锅店。学生考虑在外就餐地点主要原因为食物的口味,较少学生考虑卫生条件和营养价值。大部分学生在外就餐时存在食用过量的现象,73.5%的学生在外就餐时喝饮料,肉类食物占在外就餐食物的一半以上。结论 大学生在外就餐现象比较普遍,86.2%的学生通过网络途径了解营养知识,学校应采取措施吸引大学生在校就餐。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成都市未婚非医学类女大学生避孕现状,为改进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状态、普及安全避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成都市2225名非医学类未婚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避孕知识认知情况方面,能够认知科学避孕方式的占比33.0%,高年级或重点高校大学生认知率高于低年级或普通高校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婚前性行为的认知及避孕相关态度和行为方面,高年级学生对于主动了解避孕知识的兴趣、婚前性行为接受度、性行为发生率及意外怀孕率都显著高于低年级学生,普通高校的性行为发生率显著高于重点高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都市女大学生安全避孕及生殖健康状态不太乐观,学校、家庭及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避孕知识的教育,普及生殖及避孕知识,降低意外怀孕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我国在校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睡眠障碍的差异。方法 筛选2005年—2019年之间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睡眠障碍率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Stata/SE 12.0和R 3.6.1),Egger's和Begg's检验进行发表偏倚检测,逐一排除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10篇文献入选Meta分析,医学生3 670例,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9.64%(95%CI 22.51%~37.30%);非医学生6 514例,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2.51%(95%CI 15.90%~29.88%),Meta分析表明医学生的睡眠障碍率明显高于非医学专业(RR=1.30,95%CI 1.08~1.57,P=0.005)。Egger's检验(t=-0.31,P=0.766)和Begg's检验(z=1.43,P=0.152)提示纳入文献无明显偏倚,逐一排除法敏感性分析提示结果是稳定的。结论 医学生睡眠障碍率高于非医学专业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接受情况,为日后转基因食品的宣传和发展提供方向。方法在济宁医学院抽取26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对所获得信息使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79.0%的大学生对转基因食品有较高认知的;不同人群对不同转基因品种食物接受程度具有差异。结论在校大学生对转基因食品认知度较高但了解的广度深度不够,媒体应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转基因食品将在争议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