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寻找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逐步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采取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模式,进行手卫生持续质量改进,加强全员培训,完善手卫生设施,定期检查、分析、反馈与总结。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手卫生依从率医师由实施前的45.45%上升至实施后86.96%;护士由72.55%上升至9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8,P<0.01;χ2=38.84,P<0.01),PDCA实施前后护士的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医师。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促进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某新建医院医务人员2016—2018年手卫生现状,探索多元化手卫生监测方法的应用,评价其效果。方法 手卫生依从性采用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评估法相结合的方式,同时采用ATP荧光检测法和微生物培养法评价手卫生的效果,分析医院感染率的变化。 结果 该新建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58.15%,2016—2018年依从率逐年提高(χ2=7.807,P<0.05);速干手消毒剂消耗量达标率为49.08%,达标率逐年提高(χ2=6.645,P<0.05);ATP荧光检测和细菌培养法检测手卫生效果的合格率分别为90.23%和85.03%,2016—2018年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医院感染率为1.77%,2016—2018年逐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61,P<0.05)。 结论 多元化监测可改善手卫生状况,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以及对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2014年12月采用自制手卫生调查表对某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开展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及日常督导问题制定集束化干预措施,并于2015年1月起持续采取PDCA (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模式落实措施,2015年1月—2020年12月为干预后阶段,比较2014年1—12月与干预后阶段手卫生相关指标及医院感染发病率。结果 2014年12月共发放问卷2 513份,有效回收1 806份,其中调查医生507名,占28.07%,护士1 185名,占65.61%。PDCA循环持续改进后,2020年手卫生设施完善率、依从率、正确率、知晓率分别为99.36%、86.87%、86.55%、96.24%,高于2014年的41.19%、49.90%、13.46%、62.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014—2020年手卫生依从率(β=6.248,P<0.001)、快速手消毒剂+洗手液(β=1.182,P=0.013)和擦手纸(β=0.508,P<0.001)床日消耗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β=-0.326,P<0.001)则逐年下降;手卫生依从率、快速手消毒剂+洗手液、擦手纸床日消耗量分别与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977、-0.793、-0.9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持续PDCA循环法落实集束化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刘云 《中国校医》2019,33(12):928
目的 针对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感染率较高和引起VAP感染的各种因素,探讨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在降低VAP感染率和医务人员对VAP防控措施执行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7年7月1日—2018年6月30日,入住ICU行机械通气超过48 h且无肺部基础疾病的重症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诊疗与护理措施,观察组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法,比较2组VAP感染率及医护集束化控制措施执行依从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VAP千日感染率(11.3‰)明显低于对照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P<0.05)。医护人员对VAP预防措施执行项目的依从率,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一方面能降低ICU VAP感染率,另一方面提高了医护人员对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执行的依从性,提升了医护管理质量,保障了患者的诊疗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情况,评价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对CRBSI的影响,为进一步降低CRBSI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4年实施卫生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情况,分析入住ICU的611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SI发生率,比较患者CRBSI的发生率变化。结果干预前医务人员手消毒剂使用量为10.65 ml/床日,手卫生依从率为28.32%,正确洗手率为56.79%,患者CRBSI发生率为4.08‰;干预后医务人员手消毒剂使用量为30.25 ml/床日,手卫生依从率为62.25%,正确洗手率为90.57%,患者CRBSI的发生率为1.11‰。干预前后CRBS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76 9,P0.01)。结论医务人员手卫生持续质量改进能降低CRB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多中心研究评价综合干预措施对提升重症监护病房(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效果。方法选取12个省市47所医院,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手卫生调查方法,于2013年10月—2014年9月采用直接观察法,对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进行调查,并比较干预前后手卫生依从率的变化。结果 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从干预前的73.70%(11 155/15 135)提升至干预后的78.70%(18 206/23 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16,P0.01);干预后,不同地区中,除东北地区外,其他地区/系统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均较干预前提升(均P0.05);综合ICU、呼吸ICU、急诊ICU和外科ICU干预后手卫生依从率均较干预前提升(均P0.05);不同岗位医务人员干预后手卫生依从率均较干预前提升(均P0.05);直接接触患者前、进行清洁或无菌操作前、直接接触患者后及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手卫生依从率均较干预前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有助于提升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相似文献   

7.
运用PDCA循环持续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应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即管理循环模式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加强全员培训,注重过程管理,强调规范洗手,并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知识掌握率由48.00%上升至63.99%;手卫生依从率由实施前的65.11%上升至实施后的8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75、259.65,均P<0.05)。1 000住院床日速干手消毒剂消耗量递增明显,实施后是实施前的2.95倍。结论应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及其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西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方法采取直接观察法,对该院73个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进行现场观察。结果观察404名医务人员,手卫生时刻404次,实施手卫生255次,正确执行手卫生181次,依从率为63.12%,正确率为44.80%。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91.89%)和正确率(81.08%)均高于普通病房(分别为60.22%、4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485,P0.001;χ2=5.671,P=0.017)。不同人员类别中,护士手卫生依从率(73.76%)和正确率(60.18%)最高,辅助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40.90%)和正确率(10.20%)最低;5个手卫生时刻中,"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的手卫生依从率最高(80.00%),"清洁或无菌操作前"的手卫生正确率最高(62.96%)。结论该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较高,但正确率较低。不同科室、职业类别和手卫生时刻的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不同,应重视全面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方法,持续改进手卫生状况。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6月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持续质量改进,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阶段,及时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总结改进,共调查医护人员185人,随机抽查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洗手及手消毒操作和洗手依从性,将结果录入Excel 2003数据库中,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普外科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手卫生合格率和洗手依从性均有明显提高,分别从实施前的55.67%、61.19%、38.82%上升至实施后的95.97%、97.41%、90.55%,实施前后的手卫生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的实施与效果评价,提高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 应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即管理循环模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加强全员培训,注重过程管理,强调规范洗手,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结果 实施PDCA循环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知识考试成绩优秀率由20.00%升至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6.753,P<0.0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洗手率由实施前的16.67%升至实施后的75.20%,接触患者后洗手率由34.48%升至92.86%,脱手套后洗手率由25,00%升至91.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应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及其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魏敏 《中国卫生产业》2020,(5):19-20,23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妇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期间,共34名妇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情况进行调查,与常规管理期间的手卫生管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PDCA循环管理的实践应用价值。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妇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率(97.06%)、洗手依从性(97.06%)及手卫生合格率(97.06%)较高,与实施前各项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在妇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提升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知晓率,规范其洗手行为,提升妇科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合格率,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提升医务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策略对消化内镜诊疗操作患者围操作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干预效果。方法 以某附属医院2019年1—6月行消化内镜诊疗操作的1 0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AMS策略对患者围操作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管理和干预,措施包括成立组织、完善制度、优化信息系统、宣教与培训、持续干预和监督等。以2017年1—6月行消化内镜诊疗操作的82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操作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抗菌药物品种、联合用药以及用药时长的变化;同时比较预防性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以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 干预前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4.82%(204/822),干预后为17.10%(172/1 006),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UD方面,干预后为2.18,低于干预前的14.95;联合用药比例、用药时长与干预前相比亦明显下降。AMS策略实施后,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不合理率低于实施前(P<0.001);而操作后感染发生率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AMS策略能够优化消化内镜围操作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科室应用PDCA循环法的效果。方法:在院感方面,将本院新生儿科2013年应用PDCA循环法管理的情况同2012年未采用PDCA循环法管理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实施前后新生儿病区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卫生、奶瓶进行生物检测的合格率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对比。结果:新生儿科在应用PDCA循环法后病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奶瓶采样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应用PDCA循环法之前,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新生儿科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能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医院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DCA工具对医院环境卫生实施监督管理,比较实施监管模式前后物体表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多重耐药(MDR)不动杆菌检出率,以及ATP荧光检测合格率。结果实施PDCA循环监管模式后,两个科室环境物体表面MDR不动杆菌检出率(0.96%),MRSA和MDR不动杆菌总检出率(6.73%)较干预前(分别为8.04%、15.18%)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共检出多重耐药菌17株,其中床旁仪器7株,地面、配奶用具、病床各检出2株;干预后共检出多重耐药菌7株,其中床旁仪器、地面各检出多重耐药菌2株。干预后环境表面ATP检测合格率为82.61%(38/46),高于干预前的58.33%(28/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51,P=0.004)。结论应用PDCA循环监管模式,主动发现问题,严格控制过程管理,能有效降低医院环境物体表面MRSA和MDR不动杆菌检出率,保障医疗环境清洁卫生,维护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部门合作在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防控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多部门合作管理实施前(2019年1~12月)期间所有住院患者1 478例进行检测统计,从2020年1月开始实施多部门合作管理,具体包括:(1)建立多部门合作管理组织体系;(2)建立MDRO三级管理网络;(3)多学科联合培训;(4)临床科室配备临床药师;(5)采用医院感染监控系统对微生物标本的送检、MDRO的检出率、耐药菌普的变迁、抗菌药物的使用等进行实时监控;(6)由院感科、医务处牵头,定期对MDRO检出率高的科室和重点科室进行联合查房检查;(7)采用PDCA循环模式对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各个环节质控;对多部门合作管理实施后(2020年1~12月)所有住院患者1 849例进行检测统计,对比实施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MDRO检出率、手卫生依从率和接触隔离执行率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标本送检率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结果 多部门合作管理实施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MDRO检出率明显低于实施前(χ2=46.611,χ2=16.814,P<0.05);手卫生依从率和接触隔离执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某医院2016年7月—2018年2月收治的8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基础上采取PDCA循环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为95.24%,较对照组的76.1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2,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为90.48%,较对照组的73.8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7,P<0.05);观察组患儿复发率(19.05%)低于对照组(4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4,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儿采用PDCA循环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贾雪珂 《中国校医》2021,35(1):57-59
目的 探讨在消毒供应室实施PDCA循环管理对质量控制及医院手术器械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工作人员30名,于2018年7月-2018年12月实施常规管理,于2019年1月-2019年6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均选用骨科手术相关器械200件,比较实施前后管理质量评分、科室满意度及医院手术器械感染率.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