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勤朱俊龙何延政刘勇何虎强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2,(6):666-670
目的探讨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与单纯经皮导管接触性溶栓术(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下肢DVT合并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PMT组(n=42,给予机械性血栓清除术)和CDT组(n=38,给予单纯经皮导管接触性溶栓术)。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清除率,手术前后大、小腿周径差,D-二聚体水平、Villalta评分。结果PMT组患者尿激酶用量少于CDT组患者,溶栓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CDT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MT组患者血栓清除率高于CDT组患者,Villalta评分低于CDT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大、小腿周径差均小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大、小腿周径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MT组患者D-二聚体高峰持续时间短,下降时间早于CDT组,且下降趋势快。结论PMT治疗急性下肢DVT合并IVCS患者的血栓清除率较高,尿激酶用量少,溶栓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可减少大、小腿周径差,短中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于保定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117例急性混合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联合组(n=63,接受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CDT治疗)和对照组(n=54,仅接受CD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栓清除率、静脉通畅评分、静脉通畅率、尿激酶总量、溶栓持续时间、住院时间、D-二聚体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肌酐水平、谷丙转氨酶水平、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是否发生死亡、肺栓塞、大出血、血管夹层或穿孔、感染等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达到Ⅱ级以上的血栓清除率,且两组患者的血栓清除率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静脉通畅评分、D-二聚体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患者的静脉通畅评分、D-二聚体水平、静脉通畅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尿激酶总量少于对照组患者,溶栓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住院期间,联合组5例患者发生出血现象,其中,穿刺... 相似文献
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即使是在标准抗凝治疗下,仍然部分患者发展为血栓后综合征(PTS),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增加了医疗负担。血栓清除术可有效减少血栓负荷,弥补了单纯抗凝治疗的不足,有望降低PTS的发生率,但目前关于血栓清除术的疗效尚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基于现有研究,就血栓清除术的发展史、不同血栓清除方式的比较、成功清除血栓的影响因素、血栓清除术的并发症、血栓清除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崔风强陈江浩袁时芳王辉延常姣石文龙张黛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23,(2):128-131
目的 探讨Cleaner血栓清除系统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48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行Cleaner血栓清除系统联合CDT治疗,24例行单纯CD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尿激酶总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静脉通畅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联合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单纯CDT组,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溶栓药物剂量明显低于单纯CDT组,血栓清除率、术后24 h大腿及小腿消肿率高于单纯CD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eaner血栓清除系统联合CDT治疗急性下肢DVT近期疗效显著,有助于减少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尿激酶用量,降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与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疗效.方法 按照Cochrane协作网的检索策略,收集截至2020年3月25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PubMed、Embase、Cochrane ... 相似文献
6.
张创钱爱民桑宏飞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2,(4):417-421
目的探讨导管接触性溶栓(CDT)联合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79例下肢DVT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9例下肢DVT患者分为联合组(n=28)与对照组(n=51)。联合组患者接受CDT联合PMT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CD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mRNA相对灰度值、治疗后血栓清除情况及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统计所有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溶栓时间。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2 mRNA、TLR4 mRNA的相对灰度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栓清除率达到Ⅱ~Ⅲ级的患者占92.86%,对照组血栓清除率达到Ⅱ~Ⅲ级的患者占78.43%,联合组患者的血栓清除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无重度血栓后综合征患者,对照组仍存在4例重度血栓后综合征患者;联合组患者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住院时间、溶栓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T联合PMT可能改善了下肢DVT患者的血管炎性反应,有效清除患者下肢血管血栓,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8.
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率逐渐增加,即使是在标准抗凝治疗下,仍然有70%以上的患者会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这将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增加经济负担。因此,快速去除血栓,恢复静脉通路,减少PTS的发生成为近年来临床关注的重点。目前的治疗方法有系统溶栓、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手术取栓、血栓抽吸、经皮机械取栓(PMT)等,其中PMT可通过不同物理方法快速清除血栓,减少溶栓药物的使用,虽然目前尚无高质量证据证明其相对于其他方式有更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但PMT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从而实现个体化医疗,获得最佳的临床效果。本文旨在对目前常见的PMT在原理、特点及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采用接触性导管溶栓治疗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10年06月~2014年01月期间行导管溶栓治疗38例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接触性导管溶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双下肢周径差、溶栓并发症、血栓后综合征等疗效指标。结果所有患者经溶栓治疗后痊愈或好转后出院,出院前双下肢髌骨下10 cm周径差由3.74±0.94 cm下降为1.85±0.76 cm;双下肢髌骨上10 cm周径差径差由7.31±0.91 cm下降为4.35±1.28 cm,经配对样本t检验,P0.05,治疗效果显著。平均随访18±9.3个月,随访成功率100%,随访期间10例(26.3%)患者诊断为血栓后综合征。结论采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确切、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较低,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老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23例老年急性DVT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导管接触性溶栓(CDT)组(n=14)和CDT组(n=9),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PMT联合CDT与单纯CDT治疗急性下肢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4例急性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行PMT联合CDT治疗(PMT组),40例行单纯CDT治疗(CDT组)。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尿激酶用量、手术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30 d内截肢率、再次手术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手术均取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PMT组和CDT组的尿激酶用量分别为(56.67±8.16)万U和(106.50±47.56)万U,手术时间分别为(103.33±25.57)min和(72.13±25.74)min,溶栓时间分别为(24.96±12.52)h和(61.20±29.24)h,住院时间分别为(7.13±2.52)d和(9.35±2.6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16.7%vs 17.5%)、术后30 d内截肢率(12.5%vs15.0%)、再次手术率(4.2%vs 7.5%)及死亡率(8.3%vs 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缺血时间患者的缺血改善情况,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PMT联合CDT治疗急性下肢缺血患者在手术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和单纯CDT相似,但可降低溶栓药物用量、缩短溶栓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接触性导管溶栓治疗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科2010年06月~2014年01月期间行导管溶栓治疗38例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接触性导管溶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双下肢周径差、溶栓并发症、血栓后综合征等疗效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经溶栓治疗后痊愈或好转后出院,出院前双下肢髌骨下10 cm周径差由3.74±0.94 cm下降为1.85±0.76 cm;双下肢髌骨上10 cm周径差径差由7.31±0.91 cm下降为4.35±1.28 cm,经配对样本t检验,P<0.05,治疗效果显著。平均随访18±9.3个月,随访成功率100%,随访期间10例(26.3%)患者诊断为血栓后综合征。结论 采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确切、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较低,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现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多由手术、外伤、分娩和严重心脑疾病等引起 ,是常见的多发病。 2 0世纪 80年代 ,据Clagett等[1] 报道 ,外科大手术未采取预防措施者 ,DVT的发病率为 2 5 %。在DVT起病 2~ 3周的急性期内 ,患肢肿胀、胀痛 ,并可能并发肺栓塞 (PE) ,重者可以致命。大多数DVT患者虽经治疗 ,但血栓未能完全消融 ,而转为血栓形成后遗症。再通不完全者 ,临床表现为各种程度不同的回流障碍病变 ;完全再通者 ,则因深静脉瓣膜悉遭破坏 ,酿成血液倒流性病变。两者都将导致下肢静脉系统郁血和高压症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导管接触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7月至2012年1月期间共437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男184例,女253例;年龄(43±12)岁(19~76岁);左侧355例,右侧54例,双侧28例;混合型211例,中央型147例,外周型79例。对其中358例中央型及混合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行经导管接触溶栓治疗(经导管接触溶栓组)293例,置管前植入下腔静脉滤器32例;单纯静脉溶栓治疗(单纯静脉溶栓组)65例,植入下腔静脉滤器4例。以治疗前后患肢周径差、溶栓并发症、远期通畅率及瓣膜功能情况为指标评价疗效。结果经导管接触溶栓组治疗前、后大腿和小腿的周径差分别为(7.02±2.17)cm和(4.59±2.85)cm,单纯静脉溶栓组分别为(6.34±2.09)cm和(3.87±2.82)cm,经导管接触溶栓组大腿和小腿的周径差均明显大于单纯静脉溶栓组(P<0.05)。随访(26±6)个月(6~48个月)。经导管接触溶栓组出现穿刺处血肿3例,滤器移位1例,牙龈出血或肉眼血尿4例;单纯静脉溶栓组牙龈出血或肉眼血尿5例。经导管接触溶栓组深静脉瓣膜保存率为(78.2±12.6)%,明显低于单纯静脉溶栓组的(91.1±10.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导管接触溶栓组的远期静脉通畅率为(65.2±15.4)%,单纯静脉溶栓组为(63.8±16.3)%,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接触溶栓及外周静脉溶栓均能有效减轻症状,经导管接触溶栓可以缩短病程时间,但增加深静脉瓣膜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92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46,采用患肢腘静脉入路置入溶栓导管)和对照组(n=46,健侧股静脉穿刺入路置入溶栓导管),比较两组患者患肢消肿率、静脉通畅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消肿率、静脉通畅率分别为(79.05±6.69)%、(70.96±12.13)%,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2.70±6.35)%、(55.33±18.48)%(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腘静脉入路置管CDT治疗下肢DVT疗效优于健侧股静脉入路置管,其静脉瓣膜损伤少,溶栓效率高,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疾病,其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常伴发左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Cockett综合征)。本研究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介入治疗及复发情况,分析复发与Cockett综合征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3年2月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211例左下肢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6例,女性125例; 相似文献
18.
吴鸿飞曾昭凡戚悠飞肖占祥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21,(2):125-129
目的 探讨导管吸栓技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行CDT后残留血栓性静脉闭塞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114例CDT治疗后仍残留血栓性静脉闭塞的急性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根据是否采用导管吸栓技术抽吸残余血栓分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经皮机械血栓切除术(PMT)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与单纯CDT治疗急性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10月至2021年9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123例急性髂股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联合组(n=59)和单纯CDT组(n=64)。观察两组患者的技术成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尿激酶用量,治疗前后患侧与健侧膝下10 cm和膝上15 cm处周径差,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一期靶血管通畅率,术后6、12个月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发生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显效率高于单纯CDT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尿激酶用量明显少于单纯CDT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患者膝下10 cm、膝上15 cm处患侧与健侧的周径差均低于单纯CDT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单纯CDT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患者的术后一期靶... 相似文献
20.
1982年5月~1995年4月间,本科对103例(110侧)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治进行总结:56例(50.9%)采用急诊Fogarty导管取栓术,54例(49.1%)采用尿激酶及肝素溶栓抗凝法。发现近期效果二者之间相差不明显。 73例随访1~10年,平均6.4年。其中40例为手术取栓,33例为溶栓后。手术病人中8例(20.2%)症状消失,13例(32.5%)出现浅静脉及皮肤色素沉着,4例(10.0%)发生小腿溃疡;溶栓病人6例(18.2%)症状消失,15例(45.5%)出现浅静脉及皮肤色素沉着,8例(24.2%)发生小腿溃疡。 手术取栓保护了部分主干静脉辦膜,对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远期并发症有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