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鼻咽癌(NPC)调强放疗患者的预后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期间就诊的120例调强放疗鼻咽癌患者的一般临床信息及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和生存资料。选择相关性分析、K-M生存分析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NLR、PLR与患者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无远处转移生存时间(DMFS)、局部无复发生存时间(LRF)的关系。 结果 患者5年OS、PFS、LRF和DFS分别为86.8%、78.3%、94.2%和85.3%,NLR与T期、N期、肿瘤期相关,PLR与T期、肿瘤期相关。NLR是OS、PFS、DMF的独立预后指标。 结论 NLR是调强放疗鼻咽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复发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治疗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术后随访6个月,并根据鼻窦炎是否复发分为术后复发组(n=21)和术后未复发组(n=39)。同期选取8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87)。收集并分析所有患者NLR、LMR、PLR数值,并绘制上述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结果 CRS组NLR、PL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S组LM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未复发组NLR、LMR、PLR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组NLR、PLR水平高于术后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组LMR水平低于术后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LR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3.33%(19/30)、93.33%(28/30);LMR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2.00%(18/25)、91.43%(32/35);PLR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7.86%(19/28)、93.75%(30/32);ROC曲线显示:NLR、LMR、PLR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9(0.587~0.851)、0.922(0.853~0.991)、0.830(0.587~0.851)。 结论 NLR、LMR、PLR能较好地预测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探讨喉癌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2例喉癌患者,以术前NLR为因变量对喉癌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术前NLR>2.2患者的转移度和转移率高于NLR≤2.2的患者(P<0.001);术前NLR>2.2组的患者中,淋巴结分期(N+)>N0者多于术前NLR≤2.2组(P<0.001)。肿瘤早期(T1,T2)患者的NLR均值较局晚期(T3,T4)的低,后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较高(P<0.001);临床Ⅳ期患者NLR的均值、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明显较Ⅲ期的高(P<0.05)。声门上型、声门型的患者中,术前NLR>2.2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高于NLR≤2.2组(P<0.05);声门下型的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结转移度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喉癌患者术前NLR的高低与淋巴结转移之间有相关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淋巴结转移的程度,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15例有明确病理诊断的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通过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术前外周血NLR及PLR预测术后生存的最佳截点,以此将患者分为低NLR和高NLR组以及低PLR和高PLR组,分析NLR及PLR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估术前外周血NLR及PLR对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结果 115例患者中获得随访107例,失访8例,随访率为93.0%。随访患者中27例死于喉鳞状细胞癌,80例生存。根据ROC曲线计算出PLR、NLR的临界值分别为139.79和2.83。107例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4.8%,其中低P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2.7%;高P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低N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1.8%;高N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单因素分析显示,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与患者的T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NLR水平和PLR水平有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LR水平以及NLR水平为影响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均<0.05)。结论 PLR和NLR可能是影响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衍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dNLR)对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复发的影响和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鼻咽癌患者及其健康者不同临床分期系统性免疫-炎症反应指标特征。方法 在鼻咽癌高发地区广东省中山市分析287例鼻咽癌患者、1497例健康对照组的系统性免疫-炎症反应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SII),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NLR、PLR、SII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鼻咽癌患者外周血LMR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NLR、PLR、SII、LMR在鼻咽癌临床TNM分期、T分期、N分期、M分期及病理分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性免疫-炎症反应指标NLR、PLR、SII在鼻咽癌中存在升高表现,LMR存在降低表现,在鼻咽癌分期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近年来,儿童甲状腺癌发病率不断上升,因此探讨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children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复发病例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18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就诊的年龄≤13岁的50例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以7岁为界分为学龄前期组(≤7周岁)和学龄期组(>7周岁至13周岁),比较学龄前期与学龄期的临床特征情况。根据儿童DTC复发与否进行分组,比较复发组与无复发组的临床特征数据。比较临床特征、TNM分期及AJCC推荐的风险水平、复发及转移情况。采用Kaplan-Meier评价各年龄组无复发生存率。 结果 50例中,学龄前期与学龄期在局部侵犯情况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8),学龄前期组的局部侵犯比例(6例,42.6%)高于学龄期组(3例,8.1%)。两组肿瘤T分期存在明显差异(χ2=12.584,P=0.028),学龄期组T2比例较高(19例,51.4%),而学龄前期组T4a比例较高(5例,38.5%)。手术并发症比例,学龄前期组显著多与学龄期儿童(χ2=9.632,P=0.008)。无发复组双侧甲状腺全切比例明显高于复发组(85.7%,53.3%)(χ2=11.227,P=0.004),甲状腺全切可以降低儿童DTC复发风险。复发组与无复发组TNM与风险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复发组T1a、T1b和T2的总百分比超过50%,低风险水平为37.5%,中风险水平25%。约半数的复发病例在最初诊断时是TNM分期较低的且为低风险水平的。儿童DTC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学龄前期DTC病例的局部浸润,肿瘤分期以及手术并发症比例高于学龄期,年龄是儿童DTC的重要危险因素。将近一半的复发病例在最初诊断时是低风险的,因此应进一步研究儿童DTC复发风险评估策略。应提高对儿童DTC病例临床特征了解并采取适当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同期放化疗对儿童青少年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 方法 通过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 QLTM4.0)和儿童生存质量癌症模块量表(Peds QLTM3.0)对放化疗治疗的21例儿童青少年鼻咽癌患者进行调查与评估,并对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一定周期的放化疗后,患儿的QOL较治疗前均呈下降趋势,Peds QLTM4.0中,患儿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学校功能3个维度总分均下降(P<0.01),以学校功能影响较为显著,而Peds QLTM3.0中,疼痛、恶心、操作焦虑、认知、交流5 个方面总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皮肤损害、口腔黏膜损害、口干、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等方面。 结论 儿童自我报告的生活质量应受到更多关注,儿童青少年鼻咽癌患者因放化疗而导致的不良反应,可显著影响其生活质量,对不良反应可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镜经翼突入路切除中颅底恶性肿瘤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30例经鼻内镜翼突入路切除累及中颅底恶性肿瘤患者相关资料,总结该手术相关技巧和经验,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探讨肿瘤累及颈内动脉对预后影响。 结果 手术均为全身麻醉下进行。平均手术时间145 min,平均术中出血470 mL,术中脑脊液漏6例;术后颅内感染2例、脑脊液漏1例,均痊愈。病理分别为复发性鼻咽癌21例、腺样囊性癌3例、黏液表皮样癌2例、脊索瘤1例、癌肉瘤1例、鼻咽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1例和颅底淋巴上皮瘤样癌1例。30例颅底恶性肿瘤患者术后1年、2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2.9%、79.6%、48.6%和36.5%;复发性鼻咽癌中位生存期为29.00[35.00,23.00]个月,其他恶性肿瘤38.00[38.00,38.00]个月,生存曲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8; P=0.039);颈内动脉累及和未累及患者中位数分别为16.00[23.00,14.00]个月和36.00[80.00,31.00] 个月,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21; P=0.002);而且颈内动脉受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颈内动脉受累及患者的死亡风险是未受累患者的9.678倍(HR=9.678,P=0.011)结论 内镜翼突入路是部分中颅底恶性肿瘤外科治疗的合理方案,颈内动脉累及侵犯是影响疾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后前庭功能损伤的可能机制。 方法 分析内耳放疗受量和中耳炎与前庭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用ELISA检测患者放疗前后血清IL-6和IL-17水平的变化。 结果 有38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内耳的放疗受量与前庭功能损伤明显相关(P<0.05),中耳炎与前庭功能损伤无明显相关性(P>0.05),放疗后血清IL-6和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与前庭功能损伤明显相关(P<0.05)结论 鼻咽癌调强放疗后前庭放疗受量和前庭炎症反应与前庭功能损伤有关,而中耳炎未见对前庭功能损伤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与外周血液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鼻窦内镜手术,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62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6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两组术前外周血细胞成分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等之间的差异。将实验组根据是否复发、癌变进一步分为SNIP组(38例),复发组(14例)及癌变组(10例),分别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0.001)、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0.00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NLR)(P=0.016),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PLR)(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发现,NLR的增加(P<0.001)、PLR的减少(P=0.002)以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增加(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进一步多重比较分析,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在三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SNIP和复发组(P=0.045),癌变和复发组(P=0.017)在嗜碱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PLR与SNIP具有相关性,并且可能成为SNIP的外周血液炎症标志物,NLR的增加、PLR的减少以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增加可能是SNI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支撑喉镜内镜辅助下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疗效,并与常规开放性手术作对比分析。 方法 回顾早期声门型喉鳞癌55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等离子组35例、喉裂开组20例,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复发率,并应用嗓音分析软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嗓音恢复情况。 结果 等离子组及喉裂开组患者在手术时间[(15.60±7.20)vs(94.00±9.95)min)]、术中出血[(8.94±8.06)vs(100.75±28.34)mL]、住院时间[(6.86±0.77)vs(11.45±1.05)d]、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66±0.91)vs(4.65±1.04)分]及呛咳评分[(3.60±0.85)vs(6.05±1.23)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肉芽增生发生率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嗓音分析两组嗓音参数(Jitter、Shimmer、HNR)均较术前好转,等离子组上述参数恢复情况均优于喉裂开组:基频微扰(Jitter)[(0.66±0.15)vs(0.78±0.18)%],振幅微扰(Shimmer)[(4.57±1.14)vs(5.66±0.97)%],谐噪比(HNR)[(17.41±2.58 )vs(15.39±1.63)d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支撑喉镜内镜辅助下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早期喉癌疗效确切,较喉裂开术具有微创、高效、术后嗓音恢复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眼前节分析仪Oculyzer和CASIA2测量近视患者角膜屈光力、角膜厚度及Q值等相关数据的差异。 方法 分别使用眼前节分析仪Oculyzer和CASIA2测量125例近视患者角膜前后表面陡峭轴屈光力(Ks)、平坦轴屈光力(Kf)及平均角膜屈光力(Km),中央角膜厚度(CCT)、最薄点角膜厚度(TCT)及角膜前后表面Q值等参数,通过配对t检验及Bland Altman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 CASIA2测得角膜前表面Ks(44.38±1.64)D、Kf(42.87±1.35)D及Km(43.63±1.44)D高于Oculyzer所测Ks(44.23±1.71)D、Kf(42.71±1.39)D及Km(43.45±1.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二者所测散光度分别为(1.50±0.87)D、(1.51±0.90)D,无统计学意义(P=0.98);Oculyzer所测角膜后表面Ks(-6.50±0.86)D、Kf(-6.02±0.26)D及散光度数(0.52±0.22)D均高于CASIA2所测角膜后表面Ks(-6.35±0.29)D、Kf(-5.97±0.24)D及散光度数(0.38±0.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者所测后表面Km分别为(-6.17±1.15)D、(-6.16±0.25)D,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87);Oculyzer所测CCT(542.86±33.04)μm及TCT(539.72±33.39)μm。CASIA2所测CCT(529.53±32.35)μm及TCT(524.66±32.40)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ASIA2所测角膜后表面Q值(-0.38±0.16)大于Oculyzer所测(-0.28±0.17),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二者所测角膜前表面Q值分别为(-0.33±0.13)、(-0.33±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Bland Altman一致性分析示,两设备测量角膜前、后表面屈光力,散光度数及Q值的95%一致性界限(95%LoA)范围较窄,一致性较好,角膜CCT及TCT的95%LoA范围较宽,一致性较差。 结论 两种设备所测角膜屈光力、角膜厚度及Q值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应用中应综合分析取舍。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是我国南部地区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被发现时已处于局部晚期.鼻咽癌对放、化疗比较敏感,过去认为同步放化疗方案是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方式;研究显示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然而调强放疗与传统放疗技术相比,在保证原有治疗效果基础上可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毒副反应.本文比较在传统放疗与调强放疗技术两种情况下,同步放化疗与同步放化疗联合新辅助化疗的两种方案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效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伴咽喉反流(LPR)的难治性鼻窦炎(DTRS)术后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42例合并咽喉反流的难治性鼻窦炎患者案例,其中21例给予术后规范质子泵抑制剂治疗8周+常规围手术期处理(实验组),21例给予常规围手术期处理(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外周血IgE、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Lund-Mackay 鼻窦CT评分及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FS)等的差异;收集两组患者术后第1、3、6及12个月复查时的鼻内镜评分、鼻窦CT评分、VAS评分、RSI及RFS评分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咽喉症状评分及客观检查结果较基线的变化及组间差异进行分析,评估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对伴咽喉反流的难治性鼻窦炎的术后临床疗效。 结果 对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持续随访,最终实验组患者RFS、RSI、VAS评分、鼻内镜评分、鼻窦CT评分较对照组患者均显著降低[(2.57±1.54)分vs(3.57±1.60),P=0.045<0.05;(2.86±1.59)vs(4.62±1.77),P=0.002<0.05;(3.43±1. 93)vs(5.43±3.11),P=0.017<0.05;(1.00±0.78)vs(2.10±1.09),P=0.018;(0.67±0.66)vs(1.24±0.83),P=0.001<0.05]。 结论 伴咽喉反流的难治性鼻窦炎术后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鼻部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咽喉反流相关症状体征,可作为该类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针对有鼻塞症状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施行个体化的鼻腔扩容术,研究鼻腔扩容术治疗OSAHS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行个体化鼻腔扩容术治疗伴有鼻塞症状的成年OSAHS患者42例;术前及术后3个月分别行多导睡眠监测(PSG)、鼻声反射、鼻阻力、鼻呼吸量仪检查记录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2)、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容积( NCV),鼻气道阻力(NAR),鼻总呼吸量(VT)。并填写鼻阻塞症状评估量表(NOSE)、Epworth嗜睡量表(ESS);于术前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并以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患者对CPAP治疗的接受程度,手工压力滴定记录平均有效治疗压力并于术后3个月复查。研究分析鼻腔扩容术的手术效果。 结果 术后3个月复查, 所有患者NOSE、ESS、VAS评分术后较术前均下降[(4.52±1.770)分vs(12.43±2.855)分;(7.55±2.144)分vs(12.67±2.205)分;(4.92±1.38)分vs(7.42±1.02)分,P均<0.05)],所有患者主观鼻塞及嗜睡症状均明显缓解。客观指标中NMCA、NCV、VT明显增加,NAR及CPAP治疗的平均有效治疗压力明显降低,P均<0.05, 轻、中度OSAHS患者术后较术前AHI下降、LSaO2上升[轻度(10.76±2.74)次/h vs(6.27±2.34)次/h,(76.44±2.63)%比(82.0±2.80)%;中度(25.12±5.32)次/h vs(17.38±6.51)次/h,(70.92±3.17)% vs(73.85±3.31)%,P均<0.05],重度OSAHS患者AHI及LSaO2虽有好转,但P均>0.05。所有患者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个体化的鼻腔扩容术可以有效改善伴有鼻塞症状OSAHS患者的鼻腔通气及睡眠质量,是治疗鼻源性OSAHS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并可提高CPAP治疗的依从性。对于部分中度及重度OSAHS患者仍需多层面的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17.
《Acta oto-laryngologica》2012,132(7):790-798
Conclusions. Advanced parapharyngeal tumor involvement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had significant predictive value associated with poorer treatment outcome. Further subclassification of parapharyngeal invasion may be considered in the TNM staging system. Objectives. We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study to elucidate the effect of parapharyngeal extension on treatment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NPC who were treated with radiotherapy or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CCRT). Patients and methods. A total of 99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NPC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 parapharyngeal space invasion examined by CT scan was identified and graded according to Sham and Choy's classification. Potentially significant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by both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methods using SPSS software. Results. The overall surviv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locoregional control survial and 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 rates were affected by the presence of parapharyngeal space involvement (p<0.0001, p<0.0001, p<0.0001, p=0.002, respectively).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accounting for all previously known prognostic factors, parapharyngeal inva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for any recurrence, locoregional recurrence,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After adjusting with TNM classification, parapharyngeal invasion was still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in NP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