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妊娠中晚期应用替诺福韦酯或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孕妇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6年5月~2019年5月在通辽市传染病医院孕检的慢性HBV携带孕妇77例,在妊娠的24~28周时,按照孕妇的意愿,43例接受替诺福韦酯治疗,34例接受替比夫定治疗,在分娩后停止治疗。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6 h内接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 IU,并在出生后0、1和6个月接种酵母源重组乙肝疫苗10μg。随访母婴至婴儿出生后7个月。结果 在分娩时,两组血清HBV DN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DF组由(7.4±1.2)lg copies/mL降低至(3.6±1.1)lg copies/mL(P<0.05),LdT组由(7.3±1.1)lg copies/mL降低至(4.1±1.2)lg copies/mL(P<0.05),但治疗后两组之间血清HBV DNA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清ALT水平的变化也无显著性差异,停药后部分产妇血清ALT轻度升高,但在3个月后大部分降至正常;在出生后7个月龄时,两组新生儿血清HBsAg均为阴性,HBsAb均转为阳性;两组新生儿体质量、身高和头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在妊娠中晚期应用替诺福韦酯或替比夫定治疗HBV携带孕妇,可以成功阻断病毒母婴传播,结合出生后应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接种可保证婴幼儿免受HBV感染,值得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应用替诺福韦酯联合双重免疫方案处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孕妇对母婴病毒传播阻断的效果。方法 2016年12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HBV携带孕妇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孕妇未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孕妇在孕26~28个月时开始口服替诺福韦酯,治疗至分娩。所有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接种乙肝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进行双重免疫。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结果 在分娩时,观察组血清ALT水平为(23.2±3.6)IU/L,与对照组【(26.9±4.0)IU/L,P>0.05】比,无显著性差异,血清HBV DNA载量为(3.1±0.7) lg copies/mL,显著低于对照组【(5.9±0.8)lg copies/mL,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9.7±0.3)分,与对照组【(9.9±0.5)分,P>0.05】比,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新生儿身高、体质量和头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分娩时、出生后6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婴儿HBV感染率为1.7%、1.7%和1.7%,与对照组(分别为11.7%、11.7%和13.3%,P>0.05)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替诺福韦酯联合双重免疫方案处理HBV携带孕妇及其新生儿能显著降低孕妇血清HBV载量,可能降低婴儿HBV感染率,值得进一步扩大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妊娠中期应用替比夫定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病毒载量,观察其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就诊的60例妊娠中期HBV携带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在妊娠6个月时,给予观察组替比夫定口服,直至分娩结束后1周,对照组孕妇不接受抗病毒治疗。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常规注射重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4和IL-6水平。HBsAg)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sAg。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清HBV DN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娩前,观察组血清HBV DNA水平为(3.7±0.7)lg copies/mL,显著低于对照组【(7.8±1.0)lg copies/mL,P<0.05】;分娩后,观察组血清IL-2水平为(20.6±2.7)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5.7±1.3)pg/mL,P<0.05】,血清IL-4水平为(19.7±1.5)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30.6±2.8)pg/mL,P<0.05】,血清IL-6水平为(21.5±4.2)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9.7±5.1)pg/mL,P<0.05】;两组新生儿胎龄、体质量、身长和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新生儿6月龄和1岁时,观察组无HBV感染病例,而在对照组有1例(3.3%)患儿感染。结论 在妊娠中期给予携带HBV孕妇替比夫定治疗可阻断HBV母婴传播,且对婴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应用阿德福韦酯(ADV)分别联合替诺福韦(TDF)或恩替卡韦(ETV)治疗rtA181V/T单位点突变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感染病科收治的50例rtA181V/T单位点突变的CHB患者被随机分为ADV联合TDF治疗25例和ADV联合ETV治疗25例,治疗观察48 w。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包括β2-微球蛋白(β2-MG)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并计算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rc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在治疗24 w和48 w,ADV联合TDF治疗组血清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100.0%和100.0%,与ADV联合ETV治疗组(分别为96.0%和96.0%)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AST水平分别为(49.2±5.5)U/L和(30.4±4.0)U/L,显著低于ADV联合ETV治疗组【分别为(55.3±7.0) U/L和(43.2±6.8) U/L,P<0.05】,血清ALT水平分别为(40.3±6.1) U/L和(39.1±4.3) U/L,显著低于ADV联合ETV治疗组【分别为(65.1±7.5)U/L和(45.3±6.1)U/L,P<0.05】,血清HBV DNA水平分别为(0.8±0.2)lg IU/mL和(2.0±0.4)lg IU/mL,显著低于ADV联合ETV治疗组【分别为 (2.9±0.3)lg IU/mL和(1.2±0.2) lg IU/mL,P<0.05】;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比分别为(45.2±3.6)%和(48.3±4.2)%,CD4+/CD8+细胞比值分别为(1.4±0.2)和(1.8±0.1),显著高于ADV联合ETV治疗组【分别为(42.4±3.1)%和(45.0±3.2)%,和(1.2±0.1)和(1.5±0.1),P<0.05】;在观察期内,两组肾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应用ADV联合TDF治疗rtA181V/T单位点突变的CHB患者近期效果较好,能够快速抑制病毒复制,稳定肝功能,对肾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比较应用替诺福韦(TDF)和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中心收治的初始治疗的CHB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TDF或ETV治疗,观察96 w,比较两组血清HBV DNA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和阴转率或复常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治疗前、治疗第12 w、24 w、48 w、72 w和96 w,TDF治疗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分别为(7.5±0.9)lg IU/mL、(1.7±1.4)lg IU/mL、(1.1±1.0)lg IU/mL、(1.0±0.8)lg IU/mL、(0.7±0.6)lg IU/mL和(0.6±0.5)lg IU/mL,ETV治疗组则分别为(6.8±1.5)lg IU/mL、(2.1±1.1)lg IU/mL、(1.8±1.1)lg IU/mL、(1.0±0.7)lg IU/mL、(0.8±0.8)lg IU/mL和(0.9±0.8)lg IU/mL,在治疗24 w前,TDF治疗组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ETV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TDF治疗组血清ALT水平分别为(205.8±23.8) U/L、(80.7±8.6) U/L、(49.7±12.5)U/L、(46.2±6.7)U/L、(42.5±6.5)U/L和(41.8±2.4)U/L,ETV治疗组则分别为(199.0±25.9) U/L、(99.8±11.0)U/L、(59.3±9.4)U/L、(53.9±8.8)U/L、(44.62±7.4)U/L和(42.7±4.5)U/L,在治疗24 w前,TDF组血清ALT水平显著低于ETV组(P<0.05);在治疗第12 w、24 w、48 w、72 w和96 w,TDF组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50.0%、70.0%、73.3%、80.0%和96.7%,而ETV组则分别为23.3%、56.7%、60.0%、70.0%和93.3%,在治疗12 w时,TDF组显著高于ETV组(P<0.05);TDF组血清ALT复常率分别为63.3%、96.7%、96.7%、100.0%和100.0%,ETV组则分别为50.0%、86.7%、96.7%、96.7%和100.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当前情况下,应用TDF或ETV任一药物治疗CHB初治患者,均有很好的近期疗效,TDF显示出更早的病毒学应答率,值得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应用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疗效和风险。方法 2014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肝病科和妇产科就诊的慢性HBV携带孕妇120例,在孕28周时,其中40例接受拉米夫定,40例接受替比夫定治疗,分娩后立即停止抗病毒治疗,另20例在孕期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新生儿出生后按计划接受标准的乙肝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随访1年。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sAb。结果 入组时,三组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娩时,接受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治疗的孕妇血清HBV DNA转阴,显著低于对照组【(7.6±1.5)lg copies/ml,P<0.05】,在分娩后3个月,两组抗病毒治疗的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再次回到治疗前水平,与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出生时,40例拉米夫定治疗、40例替比夫定治疗和21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孕妇所生的新生儿血清HBsAg阳性率分别为5.0%、5.0%和9.5%(P>0.05),在出生后1年,他们血清HBsAg阳性率分别为7.5%、5.0%和14.3%,而血清抗HBs阳性率则分别为92.5%、95.0%和85.7%,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拉米夫定组孕妇发生皮疹、一过性ALT升高和肌酸激酶升高分别为5.0%、2.5%和2.5%,与替比夫定组的2.5%、7.5%和5.0%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孕后期应用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均可有效降低HBV携带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对阻断新生儿HBV母婴传播是否有必要,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和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 HBV 共价闭合环状 DNA(HBV cccDNA)和HBV前基因组 RNA(HBV pgRNA)水平预测血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后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89例,均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48 w。使用COOBAS TAQMAN和COBAS Amliprep系统和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cccDNA和HBV pgRNA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各指标预测恩替卡韦治疗的CHB患者疗效的价值。结果 89例HBeAg阳性CHB患者经恩替卡韦治疗48 w后,获得病毒学应答85例(95.5%),生化学应答80例(89.9%),血清学应答9例(10.1%);获得完全应答75例(84.3%);完全应答组血清ALT、HBsAg、HBeAg、HBV DNA, HBV cccDNA和HBV pgRNA水平分别为(228.3±34.9)U/L、(2.5±0.4)lg IU/mL、(18.6±1.9)S/CO、(6.1±0.6)lg IU/mL、(2.2±0.2)cps/mL和(4.5±0.6)cps/mL,与非完全应答组【分别为(69.5±17.1)U/L、(3.7±0.7)lg IU/mL、(163.2±16.3)S/CO、(6.8±0.7)lg IU/mL、(3.9±0.4)cps/mL和(7.0±0.7)cps/mL】比,差异显著(P<0.05);应用血清HBV cccDNA与HBV pgRNA水平联合预测CHB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2,其敏感性为81.6%,特异性为89.5%。结论 在抗病毒治疗前,检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cccDNA和HBV pgRNA水平预测疗效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HBV感染孕期应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抗病毒治疗对肾功能及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2018年7月1 日~2019年6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分娩的HBV感染孕妇120例,孕期全程口服TDF治疗40例(A组),孕中晚期口服TDF治疗40例(B组),未抗病毒治疗40例(C组)。检测血清磷(P)、肾小球滤过率(GFR)、肌酐(sCr)、肌酸激酶(CK)、尿蛋白(uPRO),记录新生儿出生时头围、身长、体质量和不良事件。结果 在孕36周时,A组血P、GFR、sCr、CK和uPRO分别为(1.2±0.1)mmol/L、(120.9±7.9)mL/(min·1.73 m2)、(52.1±7.9)μmol/L、(57.7±21.8)U/L、6例(15.0%),与B组【分别为(1.2±0.1)mmol/L、(119.5±9.4)mL/(min·1.73 m2)、(50.6±7.7)μmol/L、(56.6±18.8)U/L、5例(12.5%)】或C组【分别为(1.2±0.1)mmol/L、(125.7±8.7)mL/(min·1.73 m2)、(48.9±7.2)μmol/L、(53.9±16.1)U/L、4例(10.0%)】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娩时,A组孕妇新生儿身高、头围和体质量分别为(50.0±1.1)cm、(333.6±5.1)cm和(3383±319)g,与B组【分别为(49.9±1.2)cm、(333.9±5.1)cm和(3215±327)g】或C组【分别为(50.1±1.1)cm、(332.9±5.7)cm和(3284±328)g】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分娩不良事件方面,仅C组出现1例新生儿锁骨骨折。结论 TDF对HBV感染孕妇肾功能和胎儿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母儿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较应用替诺福韦(TDF)和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中心收治的初始治疗的CHB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TDF或ETV治疗,观察96 w,比较两组血清HBV DNA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和阴转率或复常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前、治疗第12 w、24 w、48 w、72 w和96 w,TDF治疗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分别为(7.5±0.9)lg IU/mL、(1.7±1.4)lg IU/mL、(1.1±1.0)lg IU/mL、(1.0±0.8)lg IU/mL、(0.7±0.6)lg IU/mL和(0.6±0.5)lg IU/mL,ETV治疗组则分别为(6.8±1.5)lg IU/mL、(2.1±1.1)lg IU/mL、(1.8±1.1)lg IU/mL、(1.0±0.7)lg IU/mL、(0.8±0.8)lg IU/mL和(0.9±0.8)lg IU/mL,在治疗24 w前,TDF治疗组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ETV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TDF治疗组血清ALT水平分别为(205.8±23.8) U/L、(80.7±8.6) U/L、(49.7±12.5)U/L、(46.2±6.7)U/L、(42.5±6.5)U/L (41.8±2.4)U/L,ETV治疗组则分别为(199.0±25.9) U/L、(99.8±11.0)U/L、(59.3±9.4)U/L、(53.9±8.8)U/L、(44.62±7.4)U/L和(42.7±4.5)U/L,在治疗24 w前,TDF组血清ALT水平显著低于ETV组(P0.05);在治疗第12 w、24 w、48 w、72 w和96w,TDF组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50.0%、70.0%、73.3%、80.0%和96.7%,而ETV组则分别为23.3%、56.7%、60.0%、70.0%和93.3%,在治疗12 w时,TDF组显著高于ETV组(P0.05);TDF组血清ALT复常率分别为63.3%、96.7%、96.7%、100.0%和100.0%,ETV组则分别为50.0%、86.7%、96.7%、96.7%和100.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当前情况下,应用TDF或ETV任一药物治疗CHB初治患者,均有很好的近期疗效,TDF显示出更早的病毒学应答率,值得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妊娠后期应用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阻断HBV高载量孕妇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9月我院诊治的HBV高载量孕妇83例,其中56例在妊娠28周接受替诺福韦口服抗病毒药物至分娩结束,另27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两组新生儿在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在婴儿出生12个月时检测血清HBV DNA、HBeAg和HBsAg水平,判断感染阻断情况。结果 在分娩时,接受抗病毒治疗妇女血清HBV DNA水平为(3.9±0.7) lg IU/ml,显著低于未抗病毒组[(7.6±0.5) lg IU/ml,P小鱼0.05],血清HBsAg水平为(674.3±301.9) IU/ml,显著低于未抗病毒组[(1104.1±401.2) IU/ml,P小鱼0.05],血清HBeAg水平为(2059.8±996.4) s/co,显著低于对照组[(3479.4±1287.6) s/co,P小鱼0.05]; 抗病毒组HBV母婴传播阻断率为100.0%,显著高于未抗病毒组的81.5%(P小鱼0.05);抗病毒孕妇均未出现因药物治疗而引起的不良反应,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各项生长发育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大鱼0.05)。结论 在妊娠后期应用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HBV高载量孕妇对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应用一线核苷(酸)类(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早期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9年9月~2021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门诊诊治的CHB患者68例,其中应用ETV治疗22例,TDF治疗26例,TAF治疗20例,随访观察6 m。检测血肌酐(sCr),计算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检测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胱抑素C(Cys-C)、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尿α1微球蛋白(α1-MG)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 在治疗24±2 w后,ETV治疗组、TDF治疗组和TAF治疗组血清ALT水平分别为(33.2±5.4)U/L、(31.4±8.2)U/L和(32.7±6.1)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清AST水平分别为(23.8±7.6)U/L、(24.3±9.2)U/L和(22.9±7.8)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清HBsAg水平分别为(3.0±0.7)lgIU/mL、(2.9±0.5)lgIU/mL和(2.8±0.6)lgIU/mL,血清HBV DNA载量分别为(1.9±0.6)lgIU/mL、(1.8±0.5)lgIU/mL和(1.6±0.7)lgIU/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sCr、eGFR、尿RBP、尿Cys-C、尿NAG和尿β2-MG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TDF治疗组尿α1-MG水平为(1.4±0.9)lnmg/L,显著高于另外两组【分别为(0.7±1.1)lnmg/L和(0.7±0.9)lnmg/L,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尽管应用ETV、TDF和TAF治疗CHB患者的疗效相近,但应用TDF治疗可能对肾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应注意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疗效及其血清血红素加氧酶(HO-1)、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的变化。方法 2017年7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CHB合并NAFLD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恩替卡韦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两组均观察治疗6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空腹血胰岛素和髓过氧化物酶(MPO)、HO-1和CYP2E1,使用彩色超声检查腹部,行脂肪肝分度。结果 在治疗6个月观察结束时,观察组血清ALT水平为(38.2±10.5)U/L,血清AST水平为(35.6±9.7)U/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3.9±13.8)U/L和(48.1±11.6)U/L,P<0.05】,而两组血清GG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73.9±15.4)U/L对(68.2±21.3) U/L,P>0.05】,两组血清HBV DNA水平也无显著性差异【(1.9±0.3)lgcopies/ml对(1.7±0.4)lgcopies/ml,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为(4.2±0.5)mmol/L,甘油三脂(TG)水平为(1.7±0.3)mmol/L,IRI为(3.1±1.2),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1±0.8)mmol/L、(2.3±0.4)mmol/L和(4.3±1.5),P<0.05】;观察组血清HO-1水平为(124.7±13.7)m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03.2±10.4)mg/mL,P<0.05】,血清CYP2E1水平为(3.6±0.5)U/L】,血清MPO水平为(49.5±7.3)m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1±0.8)U/L和(64.8±9.2)mg/mL,P<0.05】;治疗后,观察组肝脏脂肪变减轻发生率为2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P<0.05)。结论 对于CHB合并NAFLD患者,在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联合应用复方嗜酸乳杆菌可能帮助减轻胰岛素抵抗程度,协作改善血脂和肝功能指标,值得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替诺福韦治疗不同HBV基因型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和血清金属硫蛋白(MT)、白细胞介素29(IL-29)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变化。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11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119例,均接受替诺福韦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T和IL-29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 淋巴细胞PD-1表达水平。结果 在本组119例CHB患者中,检出HBV B基因型31例(26.1%),C基因型77例(64.7%),B/C 混合基因型11例(9.2%);基线资料比较,B基因型CHB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154.1±46.7)U/L和(83.3±26.8)U/L,显著高于C基因型患者【分别为(135.8±40.3)U/L和(68.5±20.6)U/L,P<0.05】或B/C混合基因型患者【分别为(138.9±50.2)U/L和(71.6±23.9)U/L,P<0.05】,而血清HBV DNA水平为(6.7±1.1)lg copies/ml,显著低于C基因型感染患者【(7.8±1.4)lg copies/ml,P<0.05】或B/C混合型感染者【(7.4±1.0)lg copies/ml,P<0.05】;在治疗24 w和48 w末,三组血清ALT复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B基因型和C基因型感染患者血清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96.8%和96.8%,和88.3%和93.5%,均显著高于B/C混合型感染患者(分别为63.6%和81.8%,P<0.05);在治疗48 w,B基因型CHB患者血清MT水平显著高于C基因型或B/C基因型(P<0.05),血清IL-29水平显著高于C基因型(P<0.05),而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基因型或B/C混合基因型患者(P<0.05)。结论 不同HBV基因型感染的CHB患者可能对替诺福韦治疗的疗效存在差异,深入了解这些差异可能对研究不同基因型病毒感染患者临床转归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TDF)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序贯血浆置换(PE)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HBV-ACLF患者50例,其中25例观察组采用TDF联合DPMAS序贯PE治疗,另25例对照组采用TDF联合PE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 在治疗12周末,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24.0±14.5)μmol/L,国际标准化比值为(1.1±0.3),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1.6±15.9)μmol/L和(1.3±0.4),P<0.05】,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4.8±6.1)g/L,显著高于对照组【(30.9±5.2)g/L,P<0.05】;血清IL-6水平为(52.7±25.2)ng/L ,降钙素原为(0.4±0.1)ng/L,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为(120.6±24.4),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为(1.9±0.5),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7.2±30.8)ng/L、(0.5±0.2)ng/L 、(139.3±26.7)和(2.4±0.6),P<0.05】;对照组生存12例(48.0%),观察组生存18例(72.0%,P<0.05)。结论 TDF联合DPMAS序贯PE治疗HBV-ACLF患者近期疗效较好,可能与有效清除了血清内毒素,降低了细胞因子水平,改善了肝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