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陶元 《武警医学》2017,28(9):917-920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简称妊高征;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PIH)患者产后颈动脉血管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4-04至2016-04就诊于武警江西总队医院妇产科的108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PIH患者,56例)和对照组(正常妊娠孕妇,52例),分别于妊娠晚期及产后3、6个月应用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分析技术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颈动脉血管弹性,评价指标包括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僵硬度(β)、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弹性系数(EP)。结果 研究组孕妇妊娠晚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617.83±187.62) vs (454.36±142.54)],且血管弹性指标PWVβ、β、AI及Ep较对照组升高[(6.63±1.39、11.24±1.77、13.57±4.58、134.52±19.62) vs (5.54±1.21、5.54±0.88、-1.67±6.92、71.02±15.18)],而AC较对照组明显减低[(0.63±0.18) vs (1.02±0.24)],两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产后3、6个月两组孕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五项颈动脉血管弹性指标(PWVβ、β、AI、Ep及AC)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晚期PIH患者颈动脉血管结构和弹性会发生改变,至产后3个月颈动脉血管结构和弹性可恢复正常,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分析技术对评估血管结构和弹性功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病变对脑梗死预防的临床价值。方法78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和78名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高频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斑块数量及斑块回声类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血管病组IMT高于健康对照组,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85.9%)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低回声斑块及混合回声斑块较健康对照组数目增多(P〈0.05)。结论IMT与粥样斑块的类型对预测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联系。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可提供治疗及预防脑梗死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应用于冠心病(CAD)患者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156例CAD疑似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脏彩超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并经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最终诊断,将确诊CAD的80例患者设置为CAD组,将76例非CAD患者设置为对照组。比较CAD组与非CAD组、不同病变类型CAD患者的Tei指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分析颈动脉超声联合心脏超声诊断CAD的效能。结果 CAD组的Tei指数、IMT大于非CAD组(t=11.69、32.80,P<0.05),CAD组的斑块积分高于非CAD组(t=48.41,P<0.05);多支病变CAD患者的Tei指数、IMT大于单支与双支病变患者,斑块积分低于单支与双支病变患者(P<0.05)。诊断结果显示,颈动脉超声联合心脏超声符合率84.0%(131/156)、灵敏度90.0%(72/80)、特异度77.6%(59/76);颈动脉超声联合心脏超声诊断CAD的效能[(95%CI:0.885,0.930;曲线下面积(AUC):0.87...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EH)患者动脉血管壁弹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72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T2DM组(n=36例)和T2DM+EH组(n=36例),同期选择35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照组。比较各组颈、肱动脉弹性功能参数,分析脉压、血糖、IMT厚度与颈、肱动脉B/A的相关性。结果 T2DM+EH组和T2DM组患者颈动脉IMT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2DM+EH组和T2DM组患者颈、肱动脉B/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T2DM+EH组较T2DM组更高(P<0.05);颈动脉B/A与脉压、IMT厚度呈正相关性关系(P<0.05);颈动脉IMT厚度与脉压、血糖水平呈正相关性关系(P<0.05);肱动脉B/A1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性关系(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快速和有效评价T2DM+EH患者早期动脉血管壁弹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D-二聚体浓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粥样硬化斑块性质;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的浓度,并加以分析评价。结果:不稳定斑块组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组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D-二聚体的浓度变化具有相关性,为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颈动脉结构、功能的改变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56例及正常人50例,测量颈动脉内-中膜(IMT)厚度、颈总动脉舒张期和收缩期的内径,并计算反映颈动脉功能的颈动脉扩张性和僵硬度指数。结果:脑梗死患者比健康老年人斑块数目及低回声斑块检出率增加,平均IMT增厚(P<0.05),收缩期内径和舒张期内径增大(P<0.05)。脑梗死患者动脉扩张性明显降低于对照组(P<0.001),僵硬度指数明显增加(P<0.001)。结论:IMT厚度、颈动脉斑块可反映颈动脉结构与功能的改变,颈动脉僵硬度增加和扩张性降低可能是脑卒中早期的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7.
肖晶晶  农华  韩琳  张健梅 《武警医学》2017,28(2):143-145
 目的 比较经空气压缩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和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01至2016-06接受治疗的120例急性感染性喉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所有患者均给予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血清IL-4、IgE水平。结果 临床疗效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 vs 83.3%,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咳嗽、声音嘶哑、喉鸣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显著缩短[(3.3±0.8)d vs (4.2±1.0) d,(3.5±0.6)d vs (4.3±1.2) d,(6.4±0.9)d vs (7.9±1.4) d,P均<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IL-4、IgE水平明显降低[(7.24±1.83)ng/L vs (15.19±2.36) ng/L,(50.43±9.62)μg/L vs (82.25±10.45)μg/L,P均<0.05]。结论 对于急性感染性喉炎,与空气压缩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相比,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总有效率高,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血清IL-4、IgE降低更明显,具有更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青海福利慈善医院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梗死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纳入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各段动脉的峰值流速(PSV)、舒末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的变化情况。结果梗死组和对照组的斑块检出率分别为68%和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类型主要为软斑和混合斑,对照组主要以硬斑多见。梗死组颈动脉狭窄共33例,其中,轻度狭窄20例、中度狭窄10例、重度狭窄3例;对照组颈动脉狭窄共10例,其中,轻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1例。梗死组左侧、右侧的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的血流参数PSV、EDV、R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直接显示其血管内膜厚度、粥样斑块的类型、管腔狭窄程度等,为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探讨不同性质斑块新生血管的情况,并判断斑块的稳定性。方法 :选择脑梗死和非梗死患者各28例,均经超声证实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行超声造影,应用声学定量分析软件分析颈动脉粥样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特点,并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斑块的增强强度及密度高于非脑梗死组(P=0.008 4,000 79);软斑造影增强率最高94.7%(18/19),混合斑次之85.0%(17/20),硬斑最低35.3%(6/17)。结论:实时超声造影能客观评价颈动脉粥样斑块中新生血管的情况,从而评估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辅助银杏叶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脑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 23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6例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实验组119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制剂。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同时记录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RI(0.52±0.17)、PI(0.91±0.24)低于对照组,Vd(37.29±2.82)cm/s、Vs(81.33±3.58)cm/s、Vm(9.78±1.22)cm/s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斑块面积(0.52±0.12)cm2、CAIMT(1.26±0.17)mm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制剂能够促进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表达水平的恢复,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柳迎春 《武警医学》2015,26(2):124-126
 目的 评价国产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10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53例, 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 (右旋糖酐-40、尼莫地平、胞磷胆碱钠、阿司匹林等),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 用药7 d, 总观察时间为14 d。依据NIHSS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检测肝功能(ALT)、凝血功能(PT、aPTT)、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第7天(9.28±3.25)和第14天 (7.61±2.44)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 与治疗前(14.22±4.27)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第7天(11.86±3.58)、第14天(9.40±3.45)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LT、PT、aPTT和PLT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确切, 无明显出血倾向及不良反应,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在肛肠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01至2018-03医院行肛肠手术患者208例,随机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每组104例。 超声组予以超声引导定位骶管阻滞麻醉,对照组以传统解剖定位骶管阻滞麻醉。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穿刺情况(穿刺时间、穿刺针调整次数、麻醉起效时间和痛觉消失时间)、麻醉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和麻醉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超声组穿剌针调整(2.50±0.50)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00±1.0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起效时间(2.85±1.30)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88±0.92)min;痛觉消失时间(4.85±1.2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86±2.1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麻醉Ⅰ级比率及麻醉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超声组麻醉Ⅲ级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出现血肿、出血和神经损伤相关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在肛肠手术中可准确定位,提高阻滞麻醉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颈动脉斑块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40例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5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20例],所有患者均行体表颈动脉超声检查(包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情况)、冠脉造影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3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较高;ACS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结论hs—CRP水平有助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预测;颈动脉斑块有助于冠脉斑块的预测.颈动脉斑块联合hs—CR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郭晓东  张巍  郭静  苏清明  杨贵荣  张杰  孙鲲  王立祥 《武警医学》2015,26(12):1216-1220
 目的 探讨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溶栓药物尿激酶对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20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被分为溶栓组和常规复苏组,每组10只。采用氯化钾注射法结合窒息法致心搏骤停后,常规复苏组只进行心肺复苏及基本生命支持,溶栓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尿激酶2万U/kg进行干预。通过细胞凋亡原位检测(Tunel),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以此来证明尿激酶对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溶栓组复苏24 h后大脑皮质和海马Tunel和 Casepase-3阳性细胞均明显低于常规复苏组,Tunnel:皮质29.22±7.86比37.20±7.04(t=-2.392,P=0.028),海马18.80±7.58比27.4±8.15(t=-2.442,P=0.025),Caspase-3:皮质22.1±9.93比33.1±12.64(t=-2.165,P=0.044),海马31.3±15.23比46.8±16.73(t=-2.167,P=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复苏组与溶栓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s)、自主呼吸恢复时间(min)、平均动脉压(mmHg,)均无明显差异[自主循环恢复时间:307.9±96.4比242.0±71.0(t=-1.741,P=0.099),自主呼吸恢复时间:20.6±12.5比19.3±10.0(t=-0.256,P=0.801),平均动脉压:65.5±6.2比69.0±6.7(t=1.217,P=0.239)]。结论 心脏骤停后在心肺复苏时给予溶栓药物尿激酶可以改善并减轻因细胞凋亡所致脑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对64例脑梗死患者和30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病例组斑块检出率79.7%,显著高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16.7%(P<0.001)。颈动脉分叉处硬化斑块检出率约为55.4%,显著高于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斑块检出率(24.3%,20.3%)(P<0.001)。病例组中、重型患者软斑块检出率(28/45)显著高于轻型患者斑块检出率(3/19)(P<0.001)。结论脑梗死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软斑块与脑梗死病情的轻重有一定关系。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4-01至2019-01发病4.5 h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ACI患者,根据溶栓后是否发生END将患者分为END组和非恶化组,比较两组人口统计学、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静脉溶栓后END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ACI患者108例,其中END组19例。END组年龄、体重、心房纤颤比例、基线NIHSS评分、责任大血管狭窄或闭塞、白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恶化组。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3.285;95%CI:2.023~5.682;P=0.028)、体重(OR=2.679;95%CI:1.690~6.287;P=0.039)、心房纤颤(OR=2.551;95%CI:1.980~4.235;P=0.027)、基线NIHHSS评分(OR=3.627;95%CI:6.267~13.331;P=0.018)、纤维蛋白原水平(OR=2.016;95%CI:4.650~7.823;P=0.031)均与ACI患者静脉溶栓后END显著相关。结论 ACI患者静脉溶栓后END发生率较高,年龄、体重、心房纤颤、基线NIHSS评分、纤维蛋白原为AC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EN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