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125(CA125)测定对宫颈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微粒子方法检测18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A125值.将189例患者分别从手术一病理分期、组织类型影响顶后的其他因素等方面加以研究对比。结果手术病理分期程度与CA125阳性率呈正相关,且绝经后患者高于绝经前。CA125水平与病理组织类型有关,CA125水平与影响预后的其他目的有关。结论CA125水平越高,子宫内膜癌复发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输出蛋白(XPO)4、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2K)4及小脑锌指结构蛋白(ZIC)1在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EC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 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收治的147例E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患者E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XPO4、MAP2K4、ZIC1表达水平。采用χ2检验,对患者E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XPO4、MAP2K4、ZIC1阳性率,以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EC组织XPO4、MAP2K4、ZIC1阳性率进行比较。采用Two-stage检验,对EC组织XPO4、MAP2K4、ZIC1呈阳性与呈阴性患者的3年总体生存(OS)率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经过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60803、20160502)。 结果①本组患者EC组织XPO4、MAP2K4阳性率分别为34.7%(51/147)、38.1%(56/147),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66.7%(98/147)与72.8%(107/147),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0.060、35.812,P<0.001)。本组患者EC组织ZIC1阳性率为72.1%(106/147),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40.1%(59/147),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30.512、P<0.001)。②不同年龄、EC直径及绝经与否患者的EC组织XPO4、MAP2K4、ZIC1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学分级、子宫肌层侵犯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否患者EC组织XPO4、MAP2K4、ZIC1阳性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本组EC组织XPO4、MAP2K4呈阴性患者的3年OS率分别为42.7%、38.5%,均显著低于XPO4、MAP2K4呈阳性者的68.6%、71.4%,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960、P=0.003,χ2=15.077、P<0.001)。EC组织ZIC1呈阳性患者3年OS率为35.8%,显著低于ZIC1呈阴性者的68.3%,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12.579、P<0.001)。 结论在EC组织中,XPO4、MAP2K4呈低表达,而ZIC1则呈高表达。XPO4、MAP2K4、ZIC1表达水平与患者组织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FIGO临床分期、子宫肌层侵犯及3年OS率显著相关,其在评估EC患者发病、进展及预后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癌(EC)为女性生殖道常见的3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成为严重威胁妇女健康和生命的主要肿瘤之一。EC早期临床症状隐匿,因此目前急需寻找特异度和敏感度高的肿瘤标志物,用于EC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随着肿瘤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发展,目前发现多种肿瘤标志物可用于EC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笔者拟就近期所研究的肿瘤标志物进行综述,旨在为EC的诊断与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381例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生存率的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宫颈浸润、附件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密切相关;经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G3、附件转移对子宫内膜癌预后影响具有显著性意义。病理分级G3、附件转移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结论:病理分级G3、附件转移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风险因素,在设计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时应重视患者的病理分级、附件转移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预后关系的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CA125水平指导子宫内膜癌治疗的价值.方法 利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4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血清CAl25水平.结果 Ⅲ、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CA125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0.01),CA125>20 kU/L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7%和98.0%.CA125>35 kU/L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2.8%和100.0%.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血清CA125水平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患者.结论 血清CA125值的检测对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年轻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82例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5岁31例(年轻组),>45岁51例(年老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情况及预后.结果 年轻组原发性不孕率和妊娠<3次率[38.7%(12/31)和74.2%(23/31)]明显高于年老组[3.9%(2/51)和29.4%(15/51)](P<0.05).两组患者肌层浸润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手术病理分期、5年生存率及复发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孕或少孕为年轻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因素;年轻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较年老患者轻,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手术病理分期与年老患者相似,但并没有获得比年老者更好的预后.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young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ncer. Methods Eighty-two cases with endometrial cancer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31 cases in the young group were ≤ 45 years old, and 51 cases in the old group were > 45 years old.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welve cases with primary infertility took up 38.7% in the young group,23 cases with less than 3 times of pregnancy occupied 74.2%,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compared with the old group [3.9%(2/51)and 29.4% (15/51)] (P<0.05).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myometrial invasion (P < 0.05 );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pathological type, histological grade,clinical stage, 5-year survival rate and recurrence period (P>0.05). Conclusion Infertility or less pregnancy are risk factors for endometrial cancer in the young; the degree of endometrial invasion in the young is more shallow than that in the ol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young and the old in pathological type, histological grade and clinical stage; but the prognosis is similar between the young and the old patients.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与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不孕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法检测37例轻度内异症不孕患者(内异组)、28例输卵管性不孕组(管性组)和20例对照组血清和腹腔液的一氧化氮水平。结果:对照组、管性组和内异组腹腔液中一氧化氮代谢物水平F/F0分别为(1.1298±0.039251)、(1.136317±0.05875)和(1.205783±0.043172),内异组腹腔液中一氧化氮代谢物水平增高,与对照组和管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管性组和内异组血清中一氧化氮代谢物水平F/F0分别为(1.143167±0.045557)、(1.1334±0.026565)和(1.12725±0.0497),3组血清中一氧化氮代谢物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液NO水平变化可能与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法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及不同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991年1月至1999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病例12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根据临床分期及不同治疗方法将125例分为手术组、单纯放疗组、术前放疗组和术后放疗组4组,对其治疗后的疗效、复发、转移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总的5年生存率为77.6%。手术组、单纯放疗组、术前放疗组和术后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8.2%,65.5%,85.3%,85.O%。术前放疗组和术后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手术组和单纯放疗组(P〈0.05)。放疗后并发症中放射性直肠炎、膀胱炎的发生率,单纯放疗组分别为3.4%,0;术前放疗组分别为2.9%,0;术后放疗组分别为5.0%,2.5%。结论采用手术加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方式,可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复发转移率,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癌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癌(EC)是我国妇科常见的3大恶性肿瘤之一。目前,EC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EC在发病早期是一种相对惰性和可治愈的疾病,而至疾病晚期或复发时,则侵袭性较高。对EC患者准确地进行术前评估,对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至关重要。MRI作为EC最准确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在术前确定该病患者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及进行预后评估。目前,除常规MRI检查外,MRI动态增强灌注成像(DCE-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等新技术,在EC患者的术前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本领域研究热点。笔者拟就EC患者的MRI表现与其FIGO临床分期的关系,EC患者诊治中的MRI新技术,以及MRI对于保留生育功能EC患者的预测价值的研究、应用现状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癌年轻(≤35岁)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于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157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年龄,分别纳入≤35岁组(n=82)及>35岁组(n=75)。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对2组宫颈癌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宫颈癌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对≤35岁组患者随访5年,采用存活和死亡作为其预后判断指标,对可能影响宫颈癌年轻患者预后的16项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初次性生活年龄、生育次数、肿瘤直径、肿瘤病理类型、肿瘤病理分级、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宫旁转移、脉管浸润、治疗方式、肿瘤复发及宫颈癌家族史,进行单因素分析。结合已有研究结果及临床经验,对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宫颈癌年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 结果①≤35岁组宫颈癌患者初次性生活年龄[(21.1±2.6)岁]小于>35岁组[(22.9±2.1)岁];HPV感染率,接触性出血、腺癌、肿瘤宫旁转移及脉管浸润发生率(92.7%、78.0%、19.5%、56.1%、37.8%)均高于>35岁组(77.3%、45.3%、6.7%、36.0%、21.3%),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45,χ2=7.381、17.775、5.888、6.360、5.067;均为P<0.05)。②采用存活和死亡作为其预后判断指标,对可能影响宫颈癌年轻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生育次数、肿瘤直径、肿瘤病理类型、肿瘤病理分级、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宫旁转移、肿瘤脉管浸润、治疗方式、肿瘤复发及宫颈癌家族史共计13项因素,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21、4.032、2.699、2.746,χ2=11.721、15.571、8.313、4.877、9.015、13.577、4.911、3.855、9.526,均为P<0.05)。③对影响宫颈癌年轻患者预后的13项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理类型(OR=6.214, 95%CI: 1.214~19.154, P<0.05),肿瘤病理分级(OR=10.547, 95%CI: 2.017~23.574, P<0.05),宫颈间质浸润深度(OR=3.019, 95%CI: 1.011~9.116, P<0.05),淋巴结转移(OR=2.214, 95%CI: 1.215~8.067, P<0.05),肿瘤宫旁转移(OR=1.368, 95%CI: 1.084~7.008, P<0.05),肿瘤脉管浸润(OR=2.007, 95%CI: 1.006~11.068, P<0.05),治疗方式(OR=1.097, 95%CI: 1.068~9.106, P<0.05)及肿瘤复发(OR=9.164, 95%CI: 2.167~35.168, P<0.05),均为影响宫颈癌年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宫颈癌年轻患者的疾病恶性程度较高。影响宫颈癌年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较多,应早期对宫颈癌进行预防、筛查、诊断及治疗,以减少宫颈癌年轻患者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特异性的预后相关微小RNAs(microRNAs, miRNAs),为LUAD患者预后预测及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下载TCGA数据库中522例LUAD患者组织标本的miRNA-Seq数据和临床病理及生存时间数据,用R语言对LUAD与癌旁组织中差异miRNAs进行分析。采用LASSO & COX回归模型在训练集(245例LUAD)中进行LUAD预后相关miRNAs筛选,并构建基于7个miRNAs表达谱的线性风险模型。根据风险值的高低,以中位风险值为界将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并分别在测试集(245例LUAD)和总体标本(490例LUAD)中对风险模型预测患者预后的有效性进行验证。采用COX回归分析miRNAs风险模型是否是独立的预后因子。 结果LUAD组织与癌旁组织中共有72个差异表达的miRNAs(上调45个、下调27个)。从训练集中确定miR-101-3p、miR-148a-3p、miR-192-5p、miR-193b-3p、miR-505-3p、miR-584-5p和miR-99a-5p 7个与总生存期相关的miRNAs构建预后风险模型。在训练集、测试集及总体标本中,高风险组患者与低风险组患者相比,总体生存时间均显著降低(P均<0.05)。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风险模型在训练集、测试集及总体样本中均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子(训练集HR=1.97,P=0.02;测试集HR=1.927,P=0.009;总体HR=1.909,P=0.001)。 结论研究确定了7个与LUAD患者预后相关的miRNAs,基于7个miRNAs构建的风险模型是1个独立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2.
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00年12月~200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收治的189例子宫内膜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手术病理分期、合并症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手术病理分期、不同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有无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中患者的生存曲线比较,结果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业意义;有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或肥胖患者的生存曲线比较,结果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组织学分级与肌层浸润深度对生存时间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殊病理类型、组织学低分化、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期别晚是提示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唐光媛  梁亚琼 《中国校医》2021,35(12):914-919
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胃癌(Gastric Cancer,GC)患者代谢限速酶表达的预后评估模型,并判断对GC患者预后情况.方法 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program,TCGA)数据库中下载375例GC和32例正常组织标本的RNA测序数据,使用R语言筛选得到差异表达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构建术后总生存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患者术后1、3及6年总生存率,并进行该模型的临床获益分析 。方法 通过 SEER stat 软件提取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 Program(SEER)数据库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病理学诊断的48 486例前列腺癌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随访数据。将年龄、肿瘤转移情况、gleason评分、PSA、有无骨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等6个因素纳入研究中,通过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因素,采用逐步回归法选择对总生存率影响最大的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通过校准图、ROC曲线和C指数对模型进行评估。通过决策曲线对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临床获益预测的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 年龄(=3 535.714,P<0.001)、肿瘤分化程度(=2 127.478,P<0.001)、转移情况(=2 020.823,P<0.001)、有无骨转移(=33.409,P<0.001)、PSA(=3 197.936,P<0.001)和gleason评分(=9 257.727,P<0.001)等均是影响前列腺癌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逐步回归法筛选出肿瘤分化程度、gleason评分、转移情况、有无骨转移和年龄与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关联最紧密,使用这些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622(95%CI:0.618~0.625)和0.617(95%CI:0.614~0.620),训练集和验证集样本的1、3、6年ROC 曲线下面积(AUC)均为0.6左右。校准图表示该模型的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基于肿瘤分化程度、gleason评分、有无骨转移、转移情况和年龄5个因素构建的前列腺癌患者术后总生存率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医师正确的评估患者的术后总生存率,对患者诊疗和预后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孕激素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孕激素对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产生的影响,探讨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b),在实验组中加入含孕激素(1×10-8mol/L)的培养液,对照组加入等量空白培养液,培养48 h后,应用Western-blot和RT- PCR检测2组hec-1b中uPA及其mPNA的表达;将含不同浓度孕激素的培养液加入体外培养的各组hee-1b细胞中,对照组加入等量空白培养液48 h后,应用Hoechst染色,观察不同浓度下,hec- 1b的增殖及凋亡情况。结果在含孕激素血清培养的hec-1b细胞中uPA及其mPNA的表达明显低于无激素血清培养的hec-1b细胞;当孕激素浓度升至1×10-8~1×10-5mol/L时,hec-1b细胞的增殖被明显抑制,细胞凋亡增加,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孕激素能够抑制与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相关的uPA的表达;高浓度的孕激素能诱导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结合循证医学的背景、概念、核心思想,论述国内临床病例数据库构建及应用的现状,分析数据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数据统计、管理规范、科研运用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