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中导致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危险因素,为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提供依据,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收集某院2017-2018年ICU内经细菌培养鉴定为肺炎克雷伯菌的菌株,按药敏试验结果分为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组(CRKP组,43例)和非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组(KP组,109例)。统计每例患者基本情况、感染部位、住院时间、手术、首次检出阳性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分析其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产生的相关性。结果:2组中均是痰标本中分离的占首位,其次是血液、尿液以及创面分泌物等。CRKP感染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可见,患者高龄(P=0.032),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P=0.019)、恶性肿瘤(P=0.024),患者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感染部位个数是感染CRKP的危险因素(P<0.05)。首次检出CRKP/KP前,患者接受碳青霉烯类或者喹诺酮类药物治疗(P<0.001)是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非线性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合并恶性肿瘤、感染部位个数、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接受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治疗为CRK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进一步规范碳青霉烯类及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同时针对危险因素高的患者做好有效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延缓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胡爱玲  杜雅丽  衡媛  王东  王娜 《安徽医药》2024,28(3):623-627
目的 构建肺炎克雷伯菌尿路感染碳青霉烯耐药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确诊为肺炎克雷伯菌尿路感染的成人住院病人167例临床资料,将尿液标本中检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62例病人设为CRKP组,非CRKP的105例病人设为非CRKP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CRKP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将167例病人按照分层随机抽样以7∶3比例分为训练集(118例)和验证集(49例),然后使用训练集根据独立危险因素建立CRKP尿路感染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采用校准曲线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准确度和区分度。结果 CRKP组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呋辛、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阿米卡星耐药性分别为100%(62/62)、100%(62/62)、98.4%(61/62)、51.6%(32/62),明显高于非CRKP组的42.9%(45/105)、8.6%(9/105)、1.0%(1/105)、3.8%(4/1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住重症监护室、两周内使用碳青霉烯和酶抑制...  相似文献   

3.
杨万枝  胡章海  居靖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18):1866-1869,1894
目的:建立利奈唑胺致重症患者低钠血症的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使用利奈唑胺的89例重症患者作为训练集,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用药天数、用药前实验室检查指标、肝肾功能、合并疾病与联合用药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低钠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评价预测模型,另外选取2021年1-3月的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验证集,交叉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率。结果:89例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率为21.33%,单因素分析提示,与未发生组相比,低钠血症发生组用药天数、肾小球滤过率(eGFR)、C-反应蛋白、高血压和丙戊酸钠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用药天数和eGFR是低钠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种危险因素联合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即Z=-1.751+0.313X用药天数-0.059XeGFR,计算89例患者的Z值,ROC曲线下面积为(AUC=0.894,95% CI:0.828~0.960,P<0.001),Youden指数最大时(0.711)的切点为ROC曲线上的最佳临界值(-2.09),30例患者验证该模型准确率为83.33%。结论:用药天数和eGFR是重症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致低钠血症的高危因素,两者拟合模型预测低钠血症发生有一定价值,其准确率为83.3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高辛血药浓度超出安全限值(2.0 ng·mL-1)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关风险预测模型,为地高辛的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服用地高辛进行治疗并接受血药浓度监测的15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纳入患者按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值分为达标组(0.5 ng·mL-1≤血药浓度值≤2.0 ng·mL-1)和超限组(血药浓度值>2.0 ng·mL-1),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肾损害情况、日均服药剂量,合并用药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地高辛血药浓度超出安全限值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筛选出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估。结果:患者的性别(OR=0.379,95% CI:0.244~0.589)、肾损害情况(OR=0.252,95% CI:0.162~0.391)、日均服药剂量(OR=0.438,95% CI:0.279~0.689)、合用促胃动力药(OR=1.975,95% CI:1.294~3.013)、合用抗菌药物(OR=0.471,95% CI:0.299~0.741),合用β受体阻滞剂(OR=0.454,95% CI:0.277~0.642)以及合用芪苈强心胶囊(OR=0.096,95% CI:0.026~0.353)是地高辛血药浓度超出安全限值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所筛选出的7项独立影响因素,建立了地高辛血药浓度超出安全限值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的C-index指数为0.742,表明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后发现预测值和观察值基本一致,表明该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本研究通过筛选出地高辛血药浓度超出安全限值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了能够预测其相关风险的列线图模型,该列线图有着良好的区分度及一致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甄别洋地黄中毒高风险人群,提前准备应对方案有着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对碳青霉烯耐药的革兰阴性菌(carbapenem-resistant gram-negative organisms,CRO)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8例使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治疗的CRO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类型及其病原菌状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其他辅助治疗操作、治疗结局等信息,分析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对CRO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48例CRO感染患者中,多数患者为多部位感染(28例,占58.33%),感染类型主要为肺部感染(29例,占60.42%),而病原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39例,占81.25%)和铜绿假单胞菌(21例,占43.75%);在治疗上多数患者存在药物联用情况(29例,占60.42%),而其中联用药物以碳青霉烯类药物为主(17例,占58.62%);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的治疗结果显示,临床有效的有33例(占68.75%),而无效的有15例(占31.2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  相似文献   

6.
陈慧云  陈科帆  陈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2,42(13):1357-1360,1375
目的:通过分析多黏菌素B治疗危重患者泛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多黏菌素B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感染泛耐药革兰阴性菌,且使用多黏菌素B治疗≥3 d的患者资料,观察患者使用多黏菌素B的疗效,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91例,平均年龄为(56.76±18.57)岁,多黏菌素B平均给药剂量为(118.04±32.23) mg·d-1,给药疗程中位和四分位数间距为11(7,16) d,患者细菌清除率为40.7%(37/91),临床有效率为52.8%(48/91),30 d死亡率为48.4%(44/91),住院死亡率为60.4%(55/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OR=0.32,95% CI:0.12~0.82,P=0.018)及给药时机(OR=0.28,95% CI:0.10~0.77,P=0.013)是影响多黏菌素B临床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序贯器官衰竭评分(OR=1.30,95% CI:1.12~1.51,P=0.001)及血流感染(OR=10.49,95% CI:2.35~46.93,P=0.002)是患者在多黏菌素B治疗期间3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多黏菌素B应用于危重患者泛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恰当的给药时机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而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是临床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患者器官功能的衰竭程度以及伴随血流感染是治疗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调查本院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CRO)的流行特征及其治疗抗菌药物的使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青海省人民医院2016~2020年102例CRO感染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调查本院耐药病原菌流行特征。根据抗感染方案将患者分为美罗培南(MEM)、亚胺培南(IPM)、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AZ-AVI)、头孢吡肟(FEP)、多粘菌素(CS)、替加环素(TGC)等6组,对比各组临床有效率、炎症指标变化,分析各组有效性。结果:102例患者共分离出CRO菌125株,包括7种CRO,其中最多的是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患者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以及急诊ICU。不同CRO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不同程度的差异。MEM组和TCG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0.85%和86.49%,其余各组临床有效率均为100.00%;全部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27%(88/102)。IPM组仅降钙素原有所下降,其余炎症指标均较前上升,而其余各组炎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本次调查分离的主要耐药菌为CRAB,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程度均较高;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及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对IPM耐药。FEP的临床有效率和微生物清除率均较好,IPM对炎症指标的改善不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020年河南省100所医院神经内科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医院感染的防控和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河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上有关神经内科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相关数据,采用WHONET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分析的细菌总数为7 50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 094株(81.2%);革兰阳性菌1 413株(18.8%)。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对青霉素平均耐药率达89.9%和89.6%,未检测出耐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平均耐药率分别是23.4%,1.4%,23.1%,69.5%。三级医院纳入分析的细菌总数为6 590株,二级医院为917株;三级医院中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均高于二级医院。结论:该省神经内科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部分病原菌耐药情况严重,尤其是鲍曼不动杆菌,各级医院应该加强防控措施,规范抗菌药物使用,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构建腺病毒感染患儿发生急性胃肠炎表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其可行性。方法 选取腺病毒感染患儿144例为训练集,其中40例(27.8%)为急性胃肠炎表型,104例(72.2%)为呼吸道表型。收集患儿年龄、性别、发热天数、扁桃体渗出情况、结膜充血状态、入院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白细胞介素(IL)-6、乳酸脱氢酶(LDH)、CD4+T细胞百分比、CD8+T细胞百分比及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采用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筛选急性胃肠炎表型的预测因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Brier评分分别评价模型的判别能力和校准能力。另选取35例腺病毒感染患儿对预测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与呼吸道表型组相比,胃肠炎表型组患儿年龄偏小,女性比例、ALT水平较高,发热天数较短,IL-6、LDH水平较低(P<0.05)。LASSO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发热天数、LDH是急性胃肠炎表型的预测因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小、发热时间短、LDH降低是儿童HAdV感染胃肠炎表型的危险因素。纳入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1(95% CI:0.923~0.984),敏感度为82.50%,特异度为95.19%。外部验证集中,35例患儿中8例为急性胃肠炎表型,AUC为0.925(95% CI:0.821~0.998),敏感度为75.42%,特异度为95.90%。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适用于腺病毒感染患儿出现急性胃肠炎表型的早期诊断,预测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例多部位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感染的病例,探讨其抗感染方案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查阅电子病历和临床微生物检测报告,对临床用药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估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并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案是替加环素联合美罗培南与万古霉素。通过检索文献发现,目前针对CRKP感染的治疗方案有限,且临床治愈率尚未明确。结论:临床需要高度重视CRKP控制,合理规范地使用抗菌药物和有效控制耐药菌传播途径可有效预防CRKP感染。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抗感染方案的制订、优化及开展药学监护工作,保障用药更加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某三级甲等医院近3年耐碳青霉烯类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 对2016—2018年住院患者送检的临床标本中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RPA)、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arbapenem-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 CREC)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 CRKP)的检出、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8年间共分离出这4种常见耐碳青霉烯类病原菌(carbapenem-resistant organism, CRO)总数分别为233、338和523株,近3年CRAB、CRPA和CREC检出率分别为66.16%、13.69%和1.98%,3年变化不明显;CRKP 3年检出率分别为2.38%、4.25%和20.62%,成明显上升趋势。CRAB和CRPA标本均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科室主要来源于神经外科和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CREC标本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尿液和血液,科室来源主要是泌尿外科、新生儿科和ICU;CRKP标本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科室来源主要是神经外科、ICU和新生儿科。CRO对其他药物耐药情况严峻,CRAB除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外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在70%以上;CRPA对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及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耐药率在30%以下,其他耐药率较高;CREC除了阿米卡星和呋喃妥因耐药率30%以下,其他药物耐药率均在60%以上,CRKP对常用药物耐药率均在70%以上,CREC和CRKP对替加环素耐药率为0。结论 我院4种常见CRO中,CRAB、CRPA与CREC的耐药检出率略为下降,而CRKP则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神经外科和ICU是我院多重耐药菌高发科室,感染类型以肺部感染为主,医院感染的比率高,CRO对于常用抗菌药物均高度耐药,医疗机构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防止多重耐药菌进一步播散。  相似文献   

12.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45(7):696-701
目的 调查某三级甲等医院近3年耐碳青霉烯类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 对2016—2018年住院患者送检的临床标本中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RPA)、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arbapenem-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 CREC)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 CRKP)的检出、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8年间共分离出这4种常见耐碳青霉烯类病原菌(carbapenem-resistant organism, CRO)总数分别为233、338和523株,近3年CRAB、CRPA和CREC检出率分别为66.16%、13.69%和1.98%,3年变化不明显;CRKP 3年检出率分别为2.38%、4.25%和20.62%,成明显上升趋势。CRAB和CRPA标本均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科室主要来源于神经外科和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CREC标本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尿液和血液,科室来源主要是泌尿外科、新生儿科和ICU;CRKP标本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科室来源主要是神经外科、ICU和新生儿科。CRO对其他药物耐药情况严峻,CRAB除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外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在70%以上;CRPA对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及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耐药率在30%以下,其他耐药率较高;CREC除了阿米卡星和呋喃妥因耐药率30%以下,其他药物耐药率均在60%以上,CRKP对常用药物耐药率均在70%以上,CREC和CRKP对替加环素耐药率为0。结论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分析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物表和洗手池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organism, CRO)的污染现状及其耐药情况,从而为ICU病房CRO防控提供支持依据。方法 采用mSuper CARBA显色培养基对某院综合 ICU水池和患者周围高频接触物进行采样和培养,采用YZB/国1402-2008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 结果 某院综合ICU病房22个洗手池和11例CRKP定植/感染患者周围物表共设置110个采集位点,其中22个水池的池壁、池孔 44个采集位点,患者周围高频接触物表66个采样位点。CRO的总体分离率较高(51.82%,57/110),其中患者周围高频接触物 表的分离率为15.15%(10/66),10个采样位点共分离出14株CRO,检出菌以CRKP(4/14)、CRAB(5/14)、CRPA(2/14)为主;洗 手池的分离率为97.73%(43/44),43个采样位点共分离93株菌株,检出菌以CRKP(13/93,13.98%)、CRPA(29/93,31.18%)、 CRCF(19/95,20.43%)为主。CRKP、CRPA和CRCF的耐药率均较高。17株CRKP对1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35.29%,对 美罗培南耐药率为100%;29株CRPA对黏菌素的耐药率低(6.45%);19株CRCF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和米诺环素耐药率相对 低(5.26%~21.05%),对其余药物耐药率为52.63%~100.00%。结论 该院综合ICU洗手池CRO定植率较高,而患者周围高频接触 物表CRO定植率相对偏低,应加强落实洗手池的消毒,采取减少通过洗手池交叉传播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对患者周围环 境物表的环境清洁与消毒措施,预防和控制CRO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姚江  周娟  李忠建  成琪 《安徽医药》2023,27(11):2265-2268
目的 建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骨质疏松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眉山市中医医院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4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根据病人骨量情况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病人基本资料及生化指标,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以此建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服药年限、联合使用精神病药物、血钙、骨折史及血清泌乳素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骨质疏松的独立性影响因素(P<0.05)。以上述指标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70,95%CI:(0.65,0.75)]及预测准确度(平均绝对误差为0.02,预测曲线与标准曲线基本拟合)。结论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骨质疏松主要受病人性别、年龄、服药年限等7个因素的影响,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及预测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5月在本院ICU住院并且行CVC治疗的400例老年患者,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00例ICU老年患者CVC发生院内感染46例,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11.50%.多因素结果筛选出ICU老年患者CVC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有患糖尿病(OR=4.864,95%CI:0.526~6.643),其他部位感染(OR=3.453,95%CI:0.368~5.334),住ICU时间>10 d(OR=2.137,95%CI:0.441~3.422),留置管时间>5 d (OR=2.456,95%CI:0.793~3.467).结论 ICU老年CVC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情况较为严重,患有糖尿病、其他部位感染、住ICU时间>10 d、留置管时间>5 d是ICU老年患者CVC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张少浩  朱勇冬  林麒 《安徽医药》2024,28(7):1430-1434
目的分析病毒性脑炎并发症状性癫痫的风险因素,据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年 2月至 2022年 5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217例病毒性脑炎病人临床资料,抽取 70%为建模集(152例),30%为验证集(65例)。根据病人是否合并症状性癫痫,将建模集进一步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两组病人一般资料,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用逐步向前回归法进行非条件多因素 logistic分析病毒性脑炎病人症状性癫痫发生的影响因素,并采用 R3.4.3软件包绘制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的列线图模型。采用 Bootstrap法分别对建模集和验证集进行验证,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决策曲线(DCA)以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净获益率。结果 217例病毒性脑炎病人中,共 46例病人合并症状性癫痫(21.20%),其中建模集中有 32例合并症状性癫痫,验证集中有 14例合并症状性癫痫;发生组昏迷、大脑皮质损坏、脑电图重度异常、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RI)有责任病灶、累及颞叶或额叶、脑脊液单纯疱疹病毒(HSV)(+)占比及脑脊液压力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昏迷、大脑皮质损坏、脑电图重度异常、颅脑 MRI有责任病灶、累及颞叶或额叶、脑脊液压力、脑脊液 HSV(+)均是病毒性脑炎合并症状性癫痫的影响因素(P<0.05);经 Bootsrap法进行验证,建模集其一致性指数( C-index)为 0.833,验证集的 Cindex则为 0.830,校正曲线和标准曲线拟合度较好。建模集 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0.84[98%CI:(0.78,0.89)]、79.17%、84.04%,验证集则为 0.81[98%CI:(0.76,0.86)],83.04%,73.64%,提示模型区分度良好。 DCA曲线显示病人根据列线图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可获得满意的净收益。结论昏迷、大脑皮质损坏、脑电图重度异常、颅脑 MRI有责任病灶、累及颞叶或额叶、脑脊液压力、脑脊液 HSV(+)均是病毒性脑炎合并症状性癫痫的影响因素,综合上述因素针对病毒性脑炎病人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个体化预测症状性癫痫的发生,对临床防治症状性癫痫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KP)血流感染(blood stream infections, BSI)的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间某三级医院确诊的KPBSI病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90d死亡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5年间共收集1672例血培养阳性病例,其中151例为KPBSI,90d死亡47例(31.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OR=4.86,95%CI:1.666~14.191,P=0.004)、CRKP感染(OR=5.42,95%CI:1.757~15.103,P=0.003)和入住ICU(OR=4.30,95%CI:1.695~10.908,P=0.00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OR=4.70,95%CI:1.626~13.582,P=0.004)、CRKP感染(OR=4.73,95%CI:1.699~13.738,P=0.003)和入住ICU(OR=3.75,95%CI:1.569~8.969,P=0.003)。结论 KPBSI病死率高,医院感染、CRKP感染和入住ICU可作为预测患者死亡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