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世纪,人们对生命的认识逐步深入,通过以分子生物学为核心的技术方法诠释如遗传、发育、疾病及进化等生命现象,获得了大量关于基因和蛋白质等生命体基本组成元件的结构和功能信息。扎根在这样的知识土壤中,以天然的生物元件为素材,以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为支撑平台,在寻求思维和技术创新的需求下,合成生物学(synthetic biology)研究破土而出。  相似文献   

2.
端粒、端粒酶与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端粒酶与恶性肿瘤浙江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杭州310006)陆敏综述郑树审校肿瘤是一种体细胞遗传病,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肿瘤的发生与遗传物质的改变密切相关,因此,人们刚开始就注意到遗传物质的载体一染色体在肿瘤形成中的改变,而端粒(...  相似文献   

3.
突变是遗传性疾病的基础,根据遗传物质组织的水手,通常划分为染色体组的、染色体的和基因的突变。基因病还可以区分为单基因和多基因(多因子)病。重要的是,这样的分类方法不仅根据组织水平,而且根据遗传物质损伤的程度。这个原则已被下述明显的论点所证实,即遗传物质的损伤越小,则越有较大的可能详细和深刻地研究直到弄清损伤的分子机制,越有较多的前提采  相似文献   

4.
雷达式生命探测仪中人体与动物识别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雷达式生命探测仪通过检测生命体的呼吸信号来确定废墟、建筑物内等一些用肉眼无法观测到的生命体时,不仅关心生命体是否存在,而且需要知道生命体为人体还是动物。本文利用短时傅利叶变换对生命体的呼吸信号进行变换,并通过奇异值分解有效地提取特征矢量进行模式识别,能够成功地识别人体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短时傅利叶变换的奇异值分解法能够稳定、有效地提取特征矢量,从而便雷达式生命探测仪对生命体进行较准确地识别。  相似文献   

5.
据2008年12月10日《自然》杂志报道,德国科学家找到了一小片在心力衰竭中起关键作用的遗传物质,以及可阻止老鼠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一种化学物质。该发现表明,人们也许可通过微RNA靶向疗法来治疗该疾病。  相似文献   

6.
心脏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形成双途径的转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动物自 1 980~ 1 981年产生后 ,迅速发展。它克服了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 ,实现了动物物种之间遗传物质的交换和重组 ,这不仅为遗传物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丰富了物种的基因库 ,也扩大了生命科学的视野。由于转基因动物技术具有分子及细胞水平操作、整体表达的特点 ,使得人们能从更完整的系统中去认识生物分子的作用 ,现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及生物学领域。在医学领域已用于遗传病、肿瘤、心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的研究 ,包括建立疾病的病理模型 ,探讨其病因、发病机理和基因治疗方法 ,研究基因表达调控以及进行药物干预和新药的…  相似文献   

7.
据《健康报》报道:汉城国立大学研究人员证实,他们从16名妇女卵巢中取得成熟的卵细胞,在镜下抽吸去除卵细胞内的核和遗传物质,然后用志愿者女性卵巢内的体细胞(非卵细胞) ,抽取其核和遗传物质注入卵细胞的空壳内,结果培育了2 13个早期囊胚,从中可取得干细胞,这样复制出的细胞群,可以为下一步胚胎干细胞分化成为各种细胞来治疗帕金森症、移植入心脏治疗心脏病等疾病。研究者们没有克隆婴儿的兴趣。(注:我国禁止试验人卵核移植)(自《健康报》2 0 0 4 2 17)人类胚胎“克隆”成功治疗性克隆获突破  相似文献   

8.
Sun YL  Fu L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6,35(10):625-627
目前认为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不仅取决于核内遗传物质,而且与惟一的核外遗传物质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也有一定的关系。各种因素所致的mtDNA损伤(包括突变、表达异常、整合和不稳定性等)与细胞的癌变、肿瘤的发生发展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在多种实体性肿瘤中发现了mtDNA突变的报道。  相似文献   

9.
实体瘤遗传物质的丢失与癌变的关系是现代肿瘤分子遗传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肿瘤抑制基因(TSG)可能位于丢失的遗传物质中,从而可能导致癌基因(oncogene)活化,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在 DNA 水平上,实体瘤遗传物质的丢失主要有基因缺失(DOG)和杂合子丢失(LOH)两种。作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工作结合有关文献,对 DOG和 LOH 的概念,常见实体瘤的 DOG 及 LOH 在人类染色体组中的分布和分类特点以及目前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较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1982年,Barbacid和Weinberg等同时从人膀胱癌细胞株中克隆分离出癌基因——c—Ha—ras,这一发现标志着肿瘤研究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即在分子水平探讨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及演进过程。多年来的研究结果使人们认识到,人类肿瘤的发生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近年来,有关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知识与日俱增,分子生物学  相似文献   

11.
DNA修复机能对于保护遗传物质免遭结构上改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结构上的改变可以是由于内源性代谢方面的影响或由于外界致癌因子的作用所引起。晚近,有一些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因为这些疾病就是由于DNA修复机能的缺陷所引起的,有些已被证实,有些尚在研究之中。最著名的要算着色性干  相似文献   

12.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致死率居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之首。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人们已揭示出肿瘤的发生是遗传物质改变而致的多步骤、多基因事件的结果,癌基因激活以及抑癌基因的缺失或失活是细胞癌变的分子基础,它引起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功能的...  相似文献   

13.
哌拉西林、林可霉素及头孢唑林对离体人绒毛细胞微核率的影响何晓宇,张宝珍,余红江,俞圣琦抗生素是妇产科常用的治疗药物,关于这类药物能否造成遗传物质损伤,从而影响后代的健康,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我们采用微核检测法,观察用哌拉西林、林可霉素及头孢唑林等...  相似文献   

14.
与细胞遗传学、免疫遗传学和生化遗传学相结合的DNA序列分析技术的应用,将医学遗传学范围扩展到遗传物质整体结构。通常用不同尺度,从1米(m)到10~(-12)微微米(pm)的广阔范围测定基因组(单倍染色体组)所含有的基因,但未考虑到遗传物质的综合情况。本文构建了一个用各种尺度绘制人基因组整体结构的综合图。  相似文献   

15.
染色体平衡易位者表型正常,因其不伴有遗传物质-基因的丢失,从而保持了体细胞内遗传物质的稳定,使个体表型正常,但其配子(精子或卵子)需由生殖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其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由双倍体变成单倍体,所以染色体平衡易位者的配子却伴有遗传基因的增减,其形成合子时导致染  相似文献   

16.
HBsAg携带者母亲及新生儿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HBsAg阳性携带者母亲及所生新生儿的遗传物质损伤情况.方法用常规法培养淋巴细胞,对20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母亲和20例正常对照组女性的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和染色体畸变频率及其新生儿的染色体畸变频率进行了分析.结果 HBsAg携带者的SCE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高度显著(t=3.170,P<0.01),HBsAg携带者的染色体畸变频率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t=2.319,P<0.05),新生儿的染色体畸变率在两组间则差异不显著(t=0.214,P>0.05).结论 HBV感染可导致HBsAg携带者的遗传物质不稳定,但对新生儿的遗传物质损伤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正>DNA交联是环境诱变剂和化学致癌物诱发的遗传物质损伤之一,主要包括DNA-蛋白质交联(DNA-protein crosslink,DPC)和DNA-DNA交联(DNA-DNA crosslink,DDC)两类~([1])。DNA交联的形成可导致DNA复制过程中重要基因的丢失,从而造成染色体缺失、重排、转位、倒置等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畸变,对子代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影  相似文献   

18.
遗传病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在数量、结构或功能上发生突变所导致的疾病。现代医学用各种新技术从分子水平阐明发遗传病起因和发展规律,从而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为彻底解决遗传病展示了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 mtDNA)是独立于细胞核DNA外的遗传物质.过去十多年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异常以及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和人类肿瘤形成与发展之间密切相关.本文将目前对线粒体DNA D-Loop区突变与肿瘤之间的研究加以简单的介绍,以利于人们了解线粒体,便于日后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微波局部照射小鼠睾丸对精子染色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精细胞是男性遗传物质代代相传的唯一联系,了解微波辐射对生精细胞遗传物质的影响,将有益于微波的应用和防护。本实验应用2450MH:微波局部照射BALB/c小鼠睾丸,在睾九内温度达41±0.5℃后维持15分钟。对动物分别照射1或3次,于东次照射后二个月观察精子单倍染色体。结果显示,精子染色体的改变主要为非整倍体的增加,但和对照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该结果说明,一定剂量的微波照射,对生殖细胞的遗传物质无显著的远后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