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波消融国外正在开展实验研究,尚未过渡到临床应用。同射频相比,微波消融具有损伤范围大;定位要求不高;无焦痂生成;不影响心电记录,效果可靠等优点。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微波消融原理,微波天线的改进,微波消融犬房室交界区,旁道,异位兴奋灶等现状,以及微波与射频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微波消蚀犬房室交界区的实验研究(摘要)汪爱虎,许群,庄亚纯,顾菊康,庄文燕,赵保华,毛振秋我们在体外实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微波阻断犬房室传导的可行性研究。材料与方法:健康杂种犬6只,体重9~12kg,麻醉后气管插管接呼吸机。微波能源采用微波凝固治疗仪(...  相似文献   

3.
利用2450MHz微波(固定功率50W,消融时间30秒),对离体猪心脏不同部位组织进行消融比较。结果:左室前壁损伤范围大于左室乳头肌、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环下以及右侧房室交界区(P<0.05);室间隔的损伤范围大于右侧房室交界区(P<0.05);主动脉瓣环下、二尖瓣环下及右侧房室交界区损伤范围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50W、30秒的能量可引起左右心房、右室前壁的透壁性损伤,但无穿孔。结论:同等微波条件下,消融心脏不同部位的组织,其损伤范围有显著差异。应依据组织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消融功率及时间。  相似文献   

4.
冷冻消融对犬房室传导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1,他引:1  
目的研究经导管冷冻消融对犬房室传导功能的影响,探讨不同温度和时间的作用,初步了解冷冻消融的特点,可操作性及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冷冻导管消融对犬心肌组织的损伤作用。方法对10只杂种犬进行了房室结的冷冻标测和冷冻消融。分别选择-25℃、-40℃,检测房室传导文氏点、2:1点,以及AH间期、HV间期随消融温度和消融时间的变化;选择最低温度(-75℃)进行不同时间长度的冷冻消融,观测消融即刻成功率和短期复发率。术后取材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其中两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t检验,多个样本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轻度低温(-25℃)房室传导文氏点和2:1点均在冷冻60 s内降低(P<0.05)并达到平台期,60 s后直到240 s冷冻终止,没有进一步变化(P>0.05);而在冷冻停止后迅速回复,在60 s内回复到冷冻前基线水平(P>0.05。而AH、HV间期在-25℃ 240 s内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中度低温(-40℃)时,房室传导文氏点和2:1点也均在冷冻60 s以内迅速降低,并且出现了AH间期的延长(P<0.01),在冷冻(58.2±42.3)s时出现房室阻滞;冷冻240 s终止,此后(36.7±20.1)s恢复房室1:1传导,终止后60 s内房室传导文氏点和2:1点已与冷冻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低温度(-75℃)冷冻(16.5±5.3)s时,出现完全性房室阻滞;冷冻2 min的5只犬中,2只犬30 min内恢复房室传导,成功率为60%(3/5)。冷冻4 min的5只犬成功率100%(5/5)。在冷冻消融下,组织所发生的病理学形态的改变一致,均可见组织嗜伊红增强,组织间隙不规则增大,心肌纤维水肿,边界模糊,有的核消失,在凝固性坏死中间散在存活细胞。肉眼所见同组织病理学以及电镜下超微结构改变一致。结论犬房室结冷冻标测使用-25℃--40℃,若120 s 无变化,则未找到合适的靶点;若出现房室阻滞,即使冷冻到240 s终止,房室传导仍然可以恢复,安全范围大。冷冻消融至少要最低温度(-75℃)4 min以上,短期成功率高。冷冻消融的作用机制,在组织中引起的病理改变,是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微波损伤组织范围大于射频消融,对瘢痕组织消融作用明显,故可弥补射频消融深病灶病变和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动过速疗效差之不足。关于微波消融心室肌的研究,已有报道。本文对微波消融房室交界区的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和评价,以证实微波消融心脏组织的确切效果。  资料和方法 杂种犬10只,体重18~22kg,麻醉后气管插管接呼吸机。微波治疗仪(南京新技术应用研究所生产)功率0~200W,2450MHz。同轴电缆消融导管长100cm,外径1.6mm。由黄铜制成的电极,间距1.5mm,球形电极直径1.6mm,与内导体相连,管状电极长3mm,与外导体相连。消融导管经右股静脉插…  相似文献   

6.
探讨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过程中特征性心电图改变与房室结前传功能的关系。特征性心电图改变指RFCA放电过程中交界性心律时出现室房阻滞、快速交界性心律(≥150次/min)、和房室阻滞。  相似文献   

7.
目的旨在寻找一种可控制经导管途径心内膜非随机部位的微波消融方法。观察释放不同微波功率、时间对房室环部位心肌损伤范围和血流动力学、心电学的影响。了解导致房室环部位透壁性损伤的微波输出功率和放电时间及其安全性。方法选用实验用犬32只利用射频电极导管的可操控性,结合X线影像,将外周介入用8F长鞘管导入并固定于左、右心室前、后壁近间隔的房室环处。快速交换送入自制的微波消融导管并记录到小A大V波。微波输出能量设定为8个级别组,共消融126个位点,其中40W×60s/120s、50W×60s/120s4组消融左、右心室前壁;60W×60s/120s、80W×60s/120s4组消融左、右心室后壁。除40W×60s、50W×60s两组各7个消融点外,其余级别组均为16个消融点(左、右各8点)。实验结束后取出心脏,以1/6π×长×宽×深计算损伤体积,观察是否形成透壁性损伤,并进行光镜病理学检查。结果消融前后心电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室环部位损伤体积随微波输出能量级别的递增而明显扩大,左侧损伤体积由(47.0±26.1)mm^3增加到(326.7±109.0)mm^3,右侧损伤体积由(48.6±29.1)mm^3增加到(289.9±79.9)mm^3,各自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0.01,Pr〈0.01),损伤体积与输出功率呈正相关(rL=0.83,rR=0.87);而恒定功率时随时间的延长,损伤体积呈平行增加(P〈0.05,r=0.85);与损伤体积相比,损伤深度与放电时间相关性更强(r=0.91)。16个消融点发生透壁性损伤,其中5个消融点的透壁性损伤累及肺组织。微波消融产生的心肌损伤范围成椭圆体,显微镜下为均匀凝固性坏死,与周围的心肌组织间存在着非常清晰的界限,可见少量附壁血栓。结论利用微波消融房室环部位及心外膜下病灶是可行的,引起的损伤可以深至犬心肌厚度的4/5至心外膜,但应高度警惕走行于心外膜房室环部的冠状动脉和心脏静脉的损伤。恰到好处的能量选择和得心应手的微波消融电极,还需更加精细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报道5例射频消融后出现的房室阻滞及其临床转归和电生理特点。1219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行下位法消融慢径,208例右后间隔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行右后间隔消融,共有5例出现延迟后(>24h)的房室阻滞。慢径消融组的患者3例分别于术后第2,3,5天出现Ⅱ度Ⅰ型房室阻滞,并于术后第4,9和14天消失。后间隔旁道消融的2例患者于第2天出现Ⅱ度Ⅰ型房室阻滞,并分别于第11,13天消失。射频消融放电20.6±8.7(11~31)次,能量30±17.2(20~50)W。放电过程中无快速的交界区心动过速或者>1个无逆传的连续交界区心律。5例在射频消融前后房室结前向和逆向传导功能均正常。结论:慢径和后间隔旁道消融均可出现延迟性房室阻滞,通常能在1~2周内恢复。  相似文献   

9.
5例慢性持续性和反复发作性心房扑动伴快心室率,药物疗效不佳,其中2例曾多次射频消融未获疗效。而应用导管电灼房室交界区,形成房室阻滞则有效地控制了心室率。表明,导管电灼房室交界区是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伴有快心室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心室率控制是房颤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而房室交界区消融加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是治疗药物难治性房颤的一项成熟技术,但是在房室交界区消融术后早期可发生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现就其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房室结双径路(DAVNP)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基础.其本质是解剖性的或功能性的,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射频消融(RFCA)是治疗AVNRT的有效方法.房室结改良应首选慢径消融.本文试图通过23例次RCA治疗AVNRT时出现交界区心律几率的观察,说明交界区心动过速(JT)的出现至消失,可作为预测RFCA阻断慢径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射频导管消融 (RFCA)治疗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 (AVJRT)导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对患者造成心理、生理负担且患者难以接受 ,一直是心电生理学科研究热点 ,本文综述近年来RFCA治疗AVJRT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原因及对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注射转录因子T-box 18(TBX18)对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模型犬心率的影响。方法取两只比格犬,均植入起搏器(右室VVI起搏,45次/分)并经股静脉途径消融房室结构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模型。经导管(NOGA MyoStar)分别注射腺病毒-绿色荧光蛋白-TBX18(Ad-GFP-TBX18,TBX18犬)或Ad-GFP(GFP犬)至右室流出道靠近间隔处,观察14天后犬的心率变化及逸搏节律起源部位,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注射部位心肌细胞荧光表达强度。结果房室结消融后两只犬均为起搏心律,频率45次/分,14天后TBX18犬心率64次/分,逸搏节律起源点位于注射部位,GFP犬心率48次/分,逸搏节律起源点远离注射部位。荧光检测显示注射部位心肌组织有绿色荧光表达。结论经皮微创注射TBX18可构建生物起搏点。  相似文献   

14.
30只犬导管电击房室交界区后血清CK和CK-MB活性均较电击前升高且与电击总量(每次电击量×电击次数)成正比。当电击总量<100焦耳(J)时,血清CK-MB活性升高不明显。所有电量组血清CK-MB/CK(%)值在电击后均较电击前下降,说明导管电击房室交界区对心肌有一定损伤,并伴有非心肌来源的CK活力升高。  相似文献   

15.
谢松梅  王娟  牛小麟 《心脏杂志》2003,15(5):467-469
慢径消融是近年来临床治疗某些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作者拟对房室交界区内兴奋传导的组织形态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以对慢径消融部位提供形态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多种动物房室交界区形态结构是否存在种属差异 ,本研究选用大白鼠、家兔、猪等动物房室交界区组织块作纵向平行及纵向垂直两个平面连续切片 ,观察多种动物房室交界区形态结构特征 ,探讨不同种动物房室交界区种属差异的可能性。结果 :①不同种属动物在有无形态不同的细胞束上有差异 ;②不同种属动物房室交界区细胞束的形态特征及其在房室交界区立体结构中的位置有差异 ;③不同种属动物的房室交界区后部形态结构及长度有差异 ;④不同种属动物房室交界区与心房肌连接部位及相连心房肌细胞形态有差异。结论 :不同种属动物房室交界区形态结构存在种属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慢径消融或后间隔旁路消融延迟出现的房室阻滞并发症少见。本文报告4例射频消融后出现的房室阻滞及其预后。方法519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行下位法消融慢径,98例行右后间隔旁路消融,共有4例延迟(>24h)出现房室阻滞。结果慢径消融组的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2、3d出现二度Ⅰ型房室阻滞并于术后2、4、9d消失。后间隔旁路消融组有1例患者于术后2d出现二度Ⅰ型房室阻滞,并于术后13d消失。射频消融放电15~31(25.6±8.7)次,能量20~50(29.0±19.2)W。放电过程中无快速的交界区心动过速或者>1个无逆传的连续交界区心律。4例患者在射频消融前后房室结前向和逆向传导功能均正常。结论慢径和后间隔旁路消融延迟出现的房室阻滞非常少见,通常在1~2周内恢复。  相似文献   

18.
与射频消融相关的三度房室阻滞(AVB)通常由于房室结双径路、间隔部旁路、特发性左心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房室结区域的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等部位消融导致房室结或希氏束损伤所致,单纯由于导管机械压迫而非消融所致房室阻滞甚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儿童频发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伴室速射频消融时因大头导管管体压迫房室交界区域致迟发的一过性三度AVB。[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障碍对心脏神经基质的影响,以及右心耳(RAA)和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神经重构的作用。方法28只犬随机分为窦房结损伤组、RAA起搏组、房室结损伤组和RVA起搏组。7只健康犬作为对照组。14只犬用20%甲醛滤纸片外敷窦房结区损伤窦房结,其中7只犬将起搏电极导线缝合固定于RAA上,以90~./min行心房起搏。另外14只犬于房室交界区注入无水乙醇损伤房室结,其中7只犬将起搏电极导线缝合固定于RVA,以907~/min起搏心室。起搏60d后二次麻醉,取出心脏。所有犬均于RAA、房间隔(As)、左心耳(LAA)、RVA、室问隔(Vs)、左心室心尖部(LVA)取材。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心肌中的新生神经(GAP43标测)和交感神经(TH标测)密度。结果(1)窦房结损伤组RAA的新生神经和交感神经密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AS、LAA及心室的新生神经和交感神经密度与对照组相似(P〉0.05);(2)RAA起搏组RAA的新生神经与交感性神经密度高于窦房结损伤组(P〈0.01),与对照组接近(P〉0.05);(3)房室结损伤组心房和心室各部位的新生神经和交感神经密度高于对照组(P〈0.01);(4)RVA起搏组心房和心室的新生神经和交感神经密度与房室结损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障碍可造成心脏神经基质的改变。RAA起搏可以逆转窦房结功能低下造成的神经重构,而RVA起搏不能逆转。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男性 ,4 5岁 ,住院号 :3140 85,因阵发性心悸 2 0年入院。心悸发作时心电图提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食管起搏电生理检查提示房室结双径路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X线胸片、心彩超均无异常。行射频消融治疗。下位法消融房室结慢径 :4 mm消融电极在希氏束与冠状窦口之间标测到小 A大 V波 ,15W功率放电 5秒 ,见交界区心搏与窦性心搏交替出现 ,渐增功率 2 0~ 2 5W,持续放电 60秒 ,巩固消融 12 0秒。再次巩固消融时 ,消融电极稍向上方移动 ,2 5W功率放电时出现快交界区节律 ,2 0秒后停止放电 ,观察为窦性下传 ,电生理检测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