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对髋关节具有特殊破坏性的退行性病变。近10年来,随着对成人股骨头坏死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骨髓干细胞技术的应用,成人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提高。文章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85-12/2006-12期间的相关文章,以“stem cell,mesenchymal cell,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femoral head necrosis,therapy”为检索词分别进行组合检索,文章语言种类限定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文CNKI全文数据库1980-12/2006-12期间的相关文章,以“干细胞,股骨头坏死,治疗”为检索词分别进行组合检索,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①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②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原因和机制。③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实验或临床研究文献。排除标准:重复研究、Meta分析或综述类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76篇相关文献,31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45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31篇文献中,分别涉及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生长因子、转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适应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移植方法等内容。资料综合:股骨头坏死是由多种病因造成的股骨头缺血和骨细胞坏死的病理过程,围绕其发病机制目前主要存在脂肪栓塞学说、骨细胞脂肪变性坏死学说等,都支持在股骨头发生缺血坏死后,骨髓内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和活性均受到抑制的观点。因此,也可以将股骨头坏死认为是一种骨细胞和(或)间充质干细胞的疾病。骨髓间充质细胞来源于中胚层,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而转基因干细胞不仅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同时还能表达特定转染基因,分泌目标活性因子,极大提高了干细胞修复骨坏死的效能。骨髓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包括局部注射移植、超选择性股骨头供血动脉移植、支架复合材料的移植以及相互间的联合应用等。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早期患者,可以使其病情缓解甚至出现逆转,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在临床应用中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自我增殖能力和分化多潜能性,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热点.目的:总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方法与机制.关键词为"femur head necrosis,mesenchymal stem cell,cell culture,therapy,overview",中文关键词为"股骨头坏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治疗,综述",排除陈旧性、重复性文献,保留30篇文献归纳总结.第一作者检索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92-01/2010-10及清华同方中文系列数据库(http://www.cnki.net/index.htm)2000-01/2010-10涉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内容的文献,英文方法:由结果与结论: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显著的成骨及成血管作用,直接作用于股骨头坏死病灶部位,达到治愈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目的,是目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热点.今后应进一步分析移植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血坏死股骨头内增殖分化的潜能及影响因素、新生血管再狭窄的预防、骨缺损修复的时间,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至体内后影响干细胞存活和分化的因素,如局部感染、全身免疫情况等,介入治疗时干细胞是否会随着血流的冲击而流至其他部位,这些问题依然需要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3.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已成为脑胶质瘤基因治疗中理想的载体细胞。目的:了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胶质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相关机制。方法:以"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esenchymal stem cells,multipotent stem cells,treatment of glioma,gene therapy"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中1990/2011-01的文献;纳入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特性、在胶质瘤基因治疗中作用有关的基础性、前瞻性及临床性研究。排除重复文献。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得到109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其中30篇文献进行分析。主要阐述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特性,通过比较国外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胶质瘤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胶质瘤基因治疗的载体,在胶质瘤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已成为脑胶质瘤基因治疗中理想的载体细胞。目的:了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胶质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相关机制。方法:以"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esenchymal stem cells,multipotent stem cells,treatment of glioma,gene therapy"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中1990/2011-01的文献;纳入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特性、在胶质瘤基因治疗中作用有关的基础性、前瞻性及临床性研究。排除重复文献。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得到109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其中30篇文献进行分析。主要阐述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特性,通过比较国外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胶质瘤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胶质瘤基因治疗的载体,在胶质瘤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修复作用及价值。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2001-01/2006-12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股骨头坏死的文献,检索词“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femoral head,osteonecrosis,medical treatment”,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01/2006-12有关文献,检索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股骨头坏死,成骨作用”,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资料进行初审,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献,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以近5年且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资料提炼:共检索到234篇相关文献,92篇文章符合要求,排除142篇重复性文章,纳入30篇。资料综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组织中的多种干细胞的混和体,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条件下能分化为成骨细胞,可作为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许多基础与前期临床实验清楚地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有很大的临床应用潜力,在不同条件下的临床试验已经开展。结论:在适宜的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可在体内、体外分化为成骨细胞,将其注入坏死的股骨头内、产生的细胞可在坏死部位存活,明显修复坏死的股骨头。  相似文献   

6.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自我增殖能力和分化多潜能性,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热点。目的:总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方法与机制。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92-01/2010-10及清华同方中文系列数据库(http://www.cnki.net/index.htm)2000-01/2010-10涉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内容的文献,英文关键词为"femur head necrosis,mesenchymalstem cell,cell culture,therapy,overview",中文关键词为"股骨头坏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治疗,综述",排除陈旧性、重复性文献,保留30篇文献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显著的成骨及成血管作用,直接作用于股骨头坏死病灶部位,达到治愈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目的,是目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热点。今后应进一步分析移植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血坏死股骨头内增殖分化的潜能及影响因素、新生血管再狭窄的预防、骨缺损修复的时间,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至体内后影响干细胞存活和分化的因素,如局部感染、全身免疫情况等,介入治疗时干细胞是否会随着血流的冲击而流至其他部位,这些问题依然需要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已应用于临床上治疗骨关节疾病及脊髓损伤,乃至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目的: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关节病及脊髓损伤应用的现状。方法:检索SCI数据库2002/2011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病及脊髓损伤的文献,检索词为"干细胞(stem cell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骨细胞(osteocyte or bone cell);软骨细胞(chondro cyte);软骨缺损(cartilage defect);关节软骨(articular cartilage);组织工程(tissue engineering);股骨头坏死(femoral head necrosis);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病及脊髓损伤的临床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近年来,随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干细胞应用于临床治疗骨科疾病成为可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中并保持干细胞的多项分化潜能,因其在一定条件下在体内外可分化为骨、软骨,加之细胞本身的特性,已经被应用于治疗如骨缺损、骨不连股骨头坏死等一些骨科常见病。由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使其在除组织工程外,创伤修复、细胞替代治疗、支持造血、基因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也相当广阔。  相似文献   

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及在缺血性心肌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背景: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修复坏死心肌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缺血性心肌的方法.目的:总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检索策略:由作者检索Pubmed数据库1996-12/2006-12的相关文献,检索词"bone marrow stem cells,myocardial infarction".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肌疾病中的应用.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所选用的28篇文献中,2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在合适细胞因子调控下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②研究表明,骨髓血液循环中的干细胞可以定向到达梗死心肌并参与组织再生.③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疾病方面的研究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种子细胞的保存:细胞体外培养中分化增殖的调控机制不十分清楚:产生的心肌样细胞的生物力学性能不太满意.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在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方面,具有操作方法简便、快捷,对患者创伤小,自体移植不存在免疫排斥的优势,但仍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背景: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目前还没有满意的方法能促进坏死股骨头的修复。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缺的了一定的效果。
  目的: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1999至2012年相关文献,选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分化、细胞标记及体内示踪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共纳入39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方法有贴壁筛选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和免疫磁珠分选法;常用的细胞标记及示踪法有同位素示踪法、抗原标记法、抗原标记法、荧光染料标记法和 MRI对比增强剂标记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有髓芯钻孔减压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介入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组织工程技术治疗股骨头坏死。虽然近年来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近年来,在神经外科领域,人们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就其有关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4-11关于脊髓损伤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章,检索词"mesenchymal stem cells,transplantation,spinal cord injur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0-01/2004-10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脊髓损伤".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进展有关的文献,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选取最新进展性文献纳入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7篇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文献,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19篇符合本研究要求.资料综合针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问题,对所检索出文献中的众多观点进行提炼综合.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填充物填补损伤部位,定向再生为神经细胞锚靠周围组织完成上行下传功能的重建,移植时创造抑制胶质细胞再生、保护神经细胞胞体存活、促进自体神经细胞再生的微环境.还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已经成功的经验,并提出最有希望的展望.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损伤脊髓中存活、向损伤部位迁移并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促进损伤脊髓功能的恢复,可能是治疗脊髓损伤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郑淞文  王楠  王琰  刘洋  姜原  董越 《中国临床康复》2012,(36):6663-6668
背景: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已经成为目前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研究的重点。但对于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自体骨髓移植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研究鲜有报道。目的:抽提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行体外扩增和表型鉴定。方法:取成年大耳白兔10只,对照组2只不给任何药物;模型组8只每周2次臀肌注射甲基强的松龙8mg/kg制备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CD34、CD44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经过大量激素作用后,MR灌注成像及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组造模成功。模型组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h内仅有少量细胞贴壁,12d左右细胞铺满瓶底的85%-90%,传代培养生长良好;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呈典型S型,第4-7天处于高速增殖期,与对照组生长曲线相近;经流式细胞术鉴定,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34表达呈阴性,CD29,CD44表达呈阳性,证明所培养的细胞为较纯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示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生长和增殖能力,可用于干细胞标记及进一步自体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12.
背景:细胞水平研究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股骨近端成骨细胞增殖能力降低,股骨头内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因此,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应在改善血供的同时,还应在坏死区局部补充具有成骨能力的种子细胞。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脉灌注联合局部穿刺注射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组32例股骨头缺血死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选至股骨头供养动脉,灌注脲激酶30×104U,罂粟硷30mg;然后经旋股内动脉灌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0mL,经皮穿刺股骨头坏死区多点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0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为2×107~2×108个。同期对照组34例股骨头缺血死患者,单纯采用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进行比较。两组间隔2,4周再进行第2,3次介入治疗,3次为1个疗程。结果与结论:研究组32例患者,股骨头、颈区域狭窄闭塞血管再通,股骨头血管染色区域明显增大,坏死区域逐渐缩小29例;治疗后研究组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3.8%、临床治愈率为84.4%,均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经动脉溶栓后灌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经皮穿刺局部多点注射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以提高疗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赵振德 《中国临床康复》2012,(38):7057-7062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增殖能力和分化多潜能性,β-磷酸三钙陶瓷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细胞亲和力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热点。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β-磷酸三钙对兔股骨头坏死的修复作用。方法:抽取兔自体骨髓并分离和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扩增至3代后与β-磷酸三钙复合;24只兔建立双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48侧股骨头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制作缺损而不填充任何材料;β-磷酸三钙组单纯填充β-磷酸三钙;复合组填充β-磷酸三钙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复合材料。结果与结论:修复后8周复合组成骨细胞较多,新生骨小梁相互连接成片;β-磷酸三钙组骨量少,部分纤维组织填充;空白组缺损区靠近宿主骨区域可见少许软骨细胞及软骨组织,纤维组织较多。修复后4,8周复合组骨缺损平均阻射密度较β-磷酸三钙组、空白组增高(P〈0.05);β-磷酸三钙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采用Lane-Sandhu法评分标准,4,8周复合组骨小梁面积均高于β-磷酸三钙组及空白组(P〈0.05)。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较强的成骨作用,有助于股骨头坏死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背景:如何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股骨头塌陷的软骨,是塌陷后股骨头坏死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目的:观察计算机导航辅助及关节镜监视下髓芯减压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自体回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国际骨坏死分期标准,选取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04例,均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实施髓芯减压术,同时关节镜监视下进行坏死病灶清除,其中53例在此基础上二期植入体外分离培养的1×10^9L^-1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mL。结果与结论:经平均30个月的随访及磁共振检查发现,所有患者股骨头坏死体积均明显减小,Harris评分明显提高(P〈0.05);其中给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回植的患者改善更明显(P〈0.05),其临床成功率和影像学成功率分别达92%和90%,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计算机导航辅助及关节镜监视下髓芯减脏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回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方法,效果优于单纯髓芯减压。  相似文献   

15.
背景:细胞水平研究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股骨近端成骨细胞增殖能力降低,股骨头内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因此,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应在改善血供的同时,还应在坏死区局部补充具有成骨能力的种子细胞。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脉灌注联合局部穿刺注射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组32例股骨头缺血死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选至股骨头供养动脉,灌注脲激酶30×104U,罂粟硷30mg;然后经旋股内动脉灌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0mL,经皮穿刺股骨头坏死区多点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0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为2×107~2×108个。同期对照组34例股骨头缺血死患者,单纯采用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进行比较。两组间隔2,4周再进行第2,3次介入治疗,3次为1个疗程。结果与结论:研究组32例患者,股骨头、颈区域狭窄闭塞血管再通,股骨头血管染色区域明显增大,坏死区域逐渐缩小29例;治疗后研究组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3.8%、临床治愈率为84.4%,均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经动脉溶栓后灌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经皮穿刺局部多点注射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以提高疗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脂肪源性干细胞都有很强的成骨能力,对于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修复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体内复合脂肪源性干细胞成骨治疗兔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液氮冷冻法造模,随机分为对照组,髓芯减压组,脂肪源性干细胞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脂肪源性干细胞组.结果与结论:脂肪源性干细胞组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脂肪源性干细胞组兔股骨头坏死区域的组织修复旺盛,新生骨小梁较多且逐步强化,X射线未见明显的囊性变和股骨头塌陷发生.在8周时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脂肪源性干细胞组骨小梁及骨髓组织生长较单纯脂肪源性干细胞组更旺盛.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2因子复合脂肪源性干细胞植入股骨头坏死模型后成骨较多,修复坏死区域功能较强.  相似文献   

17.
背景: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骨形态发生蛋白二者联合修复坏死骨,有可能在保持种子细胞成骨表型的同时,又能持续高效地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从而有效促进血管再生,促进组织工程化骨组织的形成和再血管化。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2体外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效果。方法:建立兔右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并以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单纯髓芯减压组、髓芯减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髓芯减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2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关节镜监视下将坏死骨清除,组织学检查成骨及血管生成情况。结果与结论:通过关节镜观察显示各组坏死骨清除干净,有新鲜血流出。组织形态学检测发现,髓芯减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2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移植后不同时间点血管数量及修复区新骨面积比显著高于单纯髓芯减压组、髓芯减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P<0.05)。提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加强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作用,提高了新生骨的数量与质量,加快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动脉溶栓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股骨头颈区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关节活动度改变、髋部疼痛改变、治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股骨头颈区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狭窄闭塞血管再通或明显出现侧支循环血管,同区域血管明显增多、增粗并延长,静脉回流通畅,股骨头血管染色区域明显增大,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活动度、对髋部疼痛的治疗总有效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背景:皮质类固醇激素性骨坏死是造成髋关节功能丧失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研究表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可能与激素引起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有关。 目的:检测皮质类固醇性骨坏死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为建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合理性寻求证据。 方法:选取皮质类固醇性股骨头坏死病例设为股骨头坏死组,按取材部位不同再分为股骨头坏死股骨头组、股骨头坏死髂骨组,同时选取无股骨头坏死、无激素应用的拟行人工关节置换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再经贴壁筛选法筛选,选取第3代细胞进行实验。 结果与结论:MTT结果显示,股骨头坏死股骨头组增殖能力明显弱于其他2组,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后1-7d为生长滞留期,第8天达到对数生长期,以后进入到平台期,而其他2组较病例组生长曲线明显前移,并且峰值增高。流式细胞仪测定的细胞周期结果显示,股骨头坏死股骨头组中G0/G1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而S+G2/M期细胞比例降低,细胞增殖指数较其他2组降低(P〈0.05),而股骨头坏死髂骨组的细胞增殖活性最强。结果证实,皮质类固醇性骨坏死患者股骨头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较低,髂骨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增殖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股骨上端骨髓水肿综合征10例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股骨上端骨髓水肿综合征为自限性疾病,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目前临床上没有明确的治疗措施,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不遗留严重后遗症.目的:分析股骨上端骨髓水肿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其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关系和区别.方法:收集2007-09/2010-05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首诊,后确诊为股骨上端骨髓水肿综合征患者,共10例11髋(男5例,女5例)为研究对象,均采取门诊治疗,急性期减少患肢活动量,避免患肢过度负重,有长期饮酒史患者,劝其戒酒,疼痛较重患者口服非类固醇抗炎止痛药物等治疗,原有基础疾病继行相关治疗,定期门诊随访,影像学复查.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有不良后遗症.X射线平片示股骨头形状完整,关节面无塌陷,治疗前MRI图像显示的T1像加权低信号,T2加权或STIR成像上高信号的现象于治疗后消失,其预后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明显区别.提示股骨上端骨髓水肿综合征是一种致病原因复杂的自限性疾病,应了解其临床特征,明确诊断,避免误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