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合理用药的四要素为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其中的“适当”包含了中药适当的剂量、适当的用药时间和适当的用药方法.中药服用的剂量与疗效有着颇为重要的关系,合理的剂量有助于疾病的康复,甚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地避免了药物的不良反应[1]. 1 剂量的定义与意义 剂量或称用量,是依据传统经验为达到一定治疗作用所应用的药量.首先是指一味药的成人1日量,其次是指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例份量,即相对剂量.剂量实际是指药物应用于机体能够产生特定的生物效应的量.理想的剂量要求有最好、最大的疗效,最小的不良反应.在方剂中,单味药的剂量还涉及对其他药物作用的影响以及与其他药物配合后产生共同效应的需求量.  相似文献   

2.
中药量效关系小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药物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这就是剂量一效应关系。药物量效关系受很多因素影响,如个体差异、药物剂型、给药途径、连续用药和年龄性别等。中药因其自身特点使它的量效关系有异于西药,并且其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也较西药复杂得多,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药物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这就是剂量与药效关系,又称量效关系。实际上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在中药药理实验教学和临床应用中,中药的药效并非像西药那样,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说中药的剂量大小与药理作用不一定呈正比例关系,影响剂量与药效关系的因素很多。如个体差异、年龄性别、药物剂型、给药途径以及连续服用情况等,中药因其自身特点使它的量效关系有异于谣药,并且其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也较西药复杂。  相似文献   

4.
中药剂量大小,对效用影响较大,有的中药疗效不突出,剂量偏低是重要原因。临床实践证明,有些情况增加中药剂量可以增加临床疗效;药物在机体需要达到最低有效浓度阈值才能发挥作用,如果用量太少,达不到有效剂量,就难以发挥治疗作用;理想的药物用量,应是临床疗效最大而不良反应又最小。从影响因素、剂量范围、超大剂量、量效关系与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阐述增加中药剂量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药复方量效关系剂量阈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复方量效关系研究起步较晚,其理论、方法尚未建立。当病、证、方、药确定后,其方药的"量"是决定"效"的关键因素,并有其最佳的剂量范围。作用复杂的中药复方的量效关系参数可以用剂量阈表述,包括半饱和剂量,或中位剂量([D]0.5),最佳剂量阈范围([D]0.8~[D]0.2),剂量阈([D]0.2)。当病、证、方、药确定后,中药复方药的效仍然是个复杂性问题。中药复方效应有整体效、器官效、分子效等,并有其相应的剂量阈。  相似文献   

6.
方药用量是中医辨证施治、遣方用药和获得疗效的基础.恰当的用药剂量是保障中药安全有效的关键.剂量最惮轻重,是中医所谓"不传之秘".剂量轻则效果不达,所谓"药不眩瞑,其疾不瘳",量重则药过病所,"有病病当之,无病身当之".可见药物剂量与疗效关系的重要性.理想的药物用量,应是能够获得最大疗效而不良反应又最小的量.阐明中药量效关系,寻找临床最佳用药剂量,明确最大量和最小量,是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朱琳  沈涛 《光明中医》2015,30(2):260-261
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因此方中各药物的用量是影响方剂的重要因素,亦是影响其功效的关键因素。量效关系的研究有着深厚的历史,由于中药在组方用药上有着特殊的复杂性,因此导致方剂量效关系的复杂性。本文将从单味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单味中药作用因量而异、复方中药物剂量的变化致使效用改变、按固定比例等四个方面对方剂剂量与疗效相关性的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穴位贴敷量效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定范围内同一药物随着剂量的递增,药物效应也相应增加。这种剂.量与效应的关系叫做量效关系。剂量是预计疗效的准绳,疗效是检验治疗成败的标准。穴位贴敷具有药物和针灸的双重作用,因而对其量效关系的探讨应包括药物和针灸(主要是灸法)两方面,现分别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药量效关系特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中药的量效关系,尤其是在方剂复杂体系中显现的量效关系,是中医药现代化中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作者对中药量效关系认识及其基本特征进行探讨,认为中药的量效关系除具有一般药物所共有的属性,又具有基于整体观的用药规则、基于七情和合配伍形成的非线性量效特点、基于量效改变而致配伍关系变化的多重疗效特点等中医药鲜明特征。中药量效关系的研究既包括单味药,也包括药对、方剂的量效关系的研究。量效关系研究将有可能从概念与科学内涵、思路与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这将为基于临床实践经验积累的中药及方剂量效关系赋予现代依据,为中医用药规范、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指导,为中药创新药物研究提供基础,也必将为中医药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自77版《药典》以后,中药剂量开始统一以克为单位。剂量实际是指药物应用于机体能够产生特定的生物效应的量。理想的剂量要求有最好、最大的疗效,最小的不良反应。对于有毒性的中药而言,剂量更是安全用药的保证。1、中药课题量规定存在的问题:中药是天然产物或其制品,其基源质量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有许多是不可控制的。如大黄的三个品种,其蒽醌衍生物总含量相差近4倍。同一剂量,药效就不会相同。现临床用药有日渐偏大的趋势,有的高出《药典》规定的上限数倍至数十倍,服之竟安然无恙,疗效卓著,此乃剂量规定的不足与困惑。此外,还有用药…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343-1346
目的:采用代谢物组整体效应,考察不同剂量大承气汤对不完全性肠梗阻大鼠模型大鼠治疗作用的量效关系。方法:血浆预处理以后,UHPLC/Q-TOF采集血浆样品数据,建立数据矩阵,使用PCA等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分析数据矩阵,提取能够反映病症与疗效的代谢物组,考察代谢物组随剂量的变化趋势,以代谢物组的大承气汤整方的量效关系。结果:在主成分得分图中,剂量组随着剂量的增大,其样本点逐渐远离模型组向空白组回归;以剂量组主成分得分值拟合量效曲线图,得到S型曲线;量效参数为:量效关系剂量范围[D]0.2~[D]0.8=12.76~19.50 g/kg,中位剂量:[D]0.5=15.77 g/kg,阈剂量:[D]0.2=12.76 g/kg。结论:代谢物组可作为中药复方整体效应评价指标,为研究中药复方量效关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近10年来中药实验方剂学研究文献分析(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有关实验方剂学的研究主要涉及了中药配伍的实验研究进展、药物化学研究、药理学研究及微量元素研究等。 1 中药配伍实验研究进展 张氏等[1]认为,研究复方中药制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规律有重要意义,可为阐述组方原理、研究古方、筛选新方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可指导剂型改革,优选用药剂型及制备工艺;可优选用药方案,使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可通过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揭示中药复方制剂量效关系、剂量毒性关系、分布与疗效关系等。作者认为,目前研究所用的血药浓度法和生物效应法各有优缺点。提出对复方中药制剂用现代药理学…  相似文献   

13.
中药量效关系刍议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贺德辉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0):913-913
中药的临床药理效应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这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已获得证实。从临床药学角度讲 ,药物浓度与效应关系 ,服从质量作用定律。由于受体数目有限 ,故又存在饱和性。一旦达到饱和 ,不管再增大剂量多少 ,其效应都不会再增加。有的可能还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或与药物治疗作用完全不同的作用。临床上药味相同 ,剂量不同 ,疗效迥异之处方是常有的。由于历史的原因 ,中药的量效关系不可能像西药血药浓度那样用现代科学手段获得 ,但它确实是数千年来 ,古人以生命为代价而获得的实践经验 ,是中医的用药精华。然而这一精…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代谢物组整体效应,考察不同剂量葛根芩连汤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大鼠治疗作用的量效关系。方法:血浆预处理以后,UHPLC/Q-TOF采集血浆样品数据,建立数据矩阵,使用PCA等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分析数据矩阵,提取能够反映病症与疗效的代谢物组,考察代谢物组随剂量的变化趋势,以代谢物组的葛根芩连汤整方的量效关系。结果:在主成分得分图中,剂量组随着剂量的增大,其样本点逐渐远离模型组向空白组回归;以剂量组主成分得分值拟合量效曲线图,得到S型曲线;量效参数为:量效关系剂量范围[D]0.2[D]0.8=9.41[D]0.8=9.4111.8g/kg,中位剂量:[D]0.5=10.55 g/kg,阈剂量:[D]0.2=9.41g/kg。结论:代谢物组可作为中药复方整体效应评价指标,为研究中药复方量效关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对方剂量效关系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中药及其复方自身的特殊属性,导致了方剂量效关系的复杂性。本文从中药复方量效关系的自身特点、不同剂量的中药及复方对疗效的影响和不同医家对方剂量效关系的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方剂剂量与疗效相关性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于淼  韩佳瑞  焦拥政  赵林华 《中医杂志》2011,(20):1793-1794
通过分析中药及中药复方量效关系的特点,提出了中药及其复方剂量阈、治疗窗的概念,以及加强剂量阈、治疗窗研究的重要性,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麻杏石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量-效关系。方法:运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对9个剂量组麻杏石甘汤对磷酸组胺引喘豚鼠哮喘潜伏期、持续时间的影响进行记录和分析,并绘制相应的量-效应曲线,从而得出麻杏石甘汤止喘量-效关系。结果:麻杏石甘汤1.33,3.0,10.13 g/kg剂量组均可明显延长引喘潜伏期。结论:麻杏石甘汤止喘量效为非线性关系,随着药方剂量的不断增加,对哮喘动物模型效应指标的影响也呈波浪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18.
正中药量效关系指中药(包括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的用量与其作用于生物体时所产生的效应间的关系。中药量效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是中医药学科最为基本的,也是最具特殊性的科学问题之一。1中药量效关系研究意义1.1保证和提高中药临床疗效深入开展中药量效关系研究有助于提高中药临床疗效。目前对于大部分中药的量效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方剂中药物量-效-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方剂中药物的剂量与方剂效用、毒性关系密切。方剂药物的总量、主药用量、药物间的用量比例变化,不仅可改变方剂药力的大小,而且能改变方剂的功用主治。方剂中药物用量恰当,可“化毒为药”;而用量不当,则“变药为毒”。为使方剂毒性最小化而疗效最大化,应加强中药,特别是方剂量效曲线关系以及量毒关系的研究、开展中药中毒谱研究和中药复方安全性评价研究、注重对临床报道的收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药复方实验研究量效关系的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近年中药复方实验研究总剂量与疗效的关系,复方剂量比变化与疗效的关系,复方时间量变化与疗效的关系,拆方合方与疗效的关系四个方面对中药复方实验研究的量效关系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针对目前研究现状提出剂量阈、治疗窗阈的概念,建议中药复方实验从研究载体,剂量标准,量比,参照指标,时间量效方面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