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12例肝门胆管癌的分析,总结其CT表现特点,评估CT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分析12例经CT诊断的肝门区胆管癌病例,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58岁.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采用GE Bright speed 多排螺旋CT全部病例均行腹部CT平扫,层厚5㎜,层距5㎜.其中7例作了增强薄层扫描,层厚3㎜,层距3㎜.结果12例肝门区胆管癌中肝总管癌5例,肝管分叉部癌7例;肝内胆管扩张12例,肝门区肿块5例.增强扫描能更清楚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和胆管壁增厚.结论本病的CT表现特点是肝内胆管及左右肝管明显扩张,肝门区胆管壁不规则增厚及肝门区小肿块,肿块增强扫描延时强化具有一定特征性.CT是检查肝门区胆管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12例肝门区胆管癌的分析,总结其CT表现特点,评估CT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分析12例经CT诊断的肝门区胆管癌病例,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58岁。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采用Siemens Somaton全身螺旋CT。全部病例均行腹部CT平扫,层厚8mm,层距8mm。其中7例作了增强薄层扫描。结果12例肝门区胆管癌中肝总管癌5例,肝管分叉部癌7例;肝内胆管扩张12例,肝门区肿块5例。增强扫描能更清楚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和胆管壁增厚。结论本病的CT表现特点是肝内胆管及左右肝管明显扩张,加上肝门区小肿块,CT是检查肝门区胆管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贾永 《中外医疗》2010,29(18):173-174
目的探讨肝门区肝内胆管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门区肝内胆管癌病人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3例肝门区肝内胆管癌病人的16个病灶平扫均为低密度,11例可见病变区胆管扩张,其中6例见肝包膜回缩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均环形增强,门静脉期13例中央网格样增强,延迟期均呈向心性增强,密度高于正常肝实质。结论肝门区肝胆管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利于肝门区胆管癌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门区胆管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经手术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证实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表现肝门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4例平扫表现肝管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肝内胆管扩张,多期增强扫描,延迟强化特征。结论肝门部胆管癌CT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组图像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利于肝门部胆管癌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门区胆管癌的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与病理学的关系以及螺旋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门区胆管癌的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资料 ,将本病分为结节型和浸润型进行观察 ,重点观察肿块相对于肝脏的密度变化。结果 :结节型 2 8例 ( 84.8% ) ,浸润型5例 ( 15 .2 % )。 75 % ( 2 1/2 8)的结节型病变于门脉期 ( 10例 )和延迟期 ( 11例 )显示最清楚 ,19例有延迟强化 ,延迟强化率为 67.9% ( 19/2 8) ;80 % ( 4例 )的浸润型病变于动脉期显示最清楚 ,仅有 1例有延迟强化表现。此外螺旋CT还清楚地显示了胆管扩张 ,肝叶萎缩 ,病变周围的异常强化区等间接征象。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的胆管癌其CT表现不同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肝门区胆管癌的理想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肝门胆管癌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惠林 《吉林医学》2011,(18):3724-3725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的临床CT影像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选取26例经CT平扫并经手术病理报告确诊的肝门胆管癌病例,分析其肝门胆管癌的CT影像表现及组织病理关系。结果:本组26例患者,经CT平扫证实肝门部位呈低密度软组织肿块者共8例,肝门胆管增厚,管腔狭窄患者共9例;动态增强有15例延迟强化,对照组织学病理特点,评价CT扫描为肝门胆管癌的价值。结论:肝门胆管癌的CT影像学特征表现为肝门区低密度肿块及胆管壁不规则增厚,同时可伴有肝内胆管扩张,是诊断肝门胆管癌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7.
李文贵 《河北医学》2009,15(9):1087-1089
目的:讨论螺旋CT对肝门区胆管癌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21例肝门区胆管癌形态、密度、增强特点及邻近肝门结构的改变。结果:21例肝门区胆管癌具有一定特征性影像表现,能与其它肝内肿瘤进行鉴别。结论: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可较清晰的显示肝门区胆管癌大小、范围、强化特征、邻近胆管扩张程度及对周围结构的浸润范围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MPd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16例,采用NR平扫、NRCP及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MRI表现及诊断价值。结果 16例肝门部胆管癌均表现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呈软藤样改变;14例MRI肝门区可见稍长T1、稍长T2的肿块影,2例未发现明确肿块;15例MRCP检查显示肝门区胆管狭窄、中断或腔内充盈缺损;14例增强扫描中9例行动态增强扫描及5例行常规增强扫描(相当于延迟期扫描),10例可见肿块延迟期缓慢持续强化,4例表现为管壁增厚强化,管腔狭窄;6例淋巴结肿大转移中3例也表现为延迟期缓慢持续强化。结论 MR平扫及增强扫描可显示肝门部胆管癌的特征性改变,联合应用MRCP有助于肝门部胆管癌的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9.
肝门区胆管癌CT与MRI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肝门区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区胆管癌的CT与MRI表现,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病灶的显示情况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结果CT与MRI对肝门区胆管癌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4.21%、100%,19例肝门区胆管癌CT与MRI均表现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的扩张,CT显示肝门软组织肿块16例,胆管壁浸润0例,门静脉受累4例,淋巴结肿大5例,相应MRI显示分别为17例,2例,6例,7例。结论CT与MRI均是肝门区胆管癌的有效检查方法,MRI在显示肝门区肿块大小、范围、胆管壁浸润程度、门静脉受累以及淋巴结肿大方面比CT更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成像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附5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MRI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51例,采用MR平扫、MRCP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51例肝门部胆管癌均表现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软藤样扩张",肝门区胆管狭窄、中断或腔内充盈缺损;32例MRI肝门区可见稍长T1、稍长T2的肿块影,19例未发现明确肿块;增强扫描32例可见肿块延迟期缓慢持续强化,19例表现为管壁增厚强化、管腔狭窄。结论增强前后MRI可以显示HCC的特征性改变,如联合应用MRCP则有助于提高其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门区胆管癌cr及ERCP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经病理证实的36例肝门区胆管癌CT和ERCP表现。结果:36例均表现胆系梗阻征象,肝门区软组织肿块34例,2例胆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合并肝叶萎缩及肝脏比例失调4例,合并癌栓3例。结论:CT和ERCP可显示肝门区胆管癌的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12.
肝门胆管癌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I及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16例肝门胆管癌行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MRCP检查,并与手术及病理对照分析.结果典型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及肝门区肿块,大部分肝门肿块表现为中等程度强化,动态增强扫描肿块逐渐强化.MRCP定位诊断率为100.0%;16例肿瘤经手术切除,其中12例为中、高分化腺癌,4例为低分化腺癌.结论 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配合MRCP成像对肝门胆管癌的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肝门胆管癌,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强化扫描,通过观察各型胆管癌的平扫、增强表现,重点分析肿瘤的强化程度、方式、时间以及各种重要间接征像。结果25例中除1例乳头型小结节CT未能显示,其余24例均被CT检出。增强扫描显示25例肿瘤均呈缓慢持续强化;25例均出现阻塞性肝内胆管扩张;8例出现肝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6例出现肝叶萎缩。结论肿瘤的缓慢持续强化是肝门胆管癌的相对特征表现;肝内胆管的阻塞性扩张是胆管癌的主要间接征象;淋巴结转移、肝叶萎缩肝实质侵犯等可作为有力的诊断依据。螺旋CT动态扫描具有一定特征性为肝门胆管癌的主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肝外胆管癌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肝外胆管癌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与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CT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的肝外胆管癌24例,均接受128层螺旋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MPR和CPR图像均成功得到,部分病例进行MINIP后处理。结果肝门部胆管癌16例,胆总管癌8例,病灶多为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肝内胆管明显扩张。结合轴位图像,全部肿瘤位置及范围得到直观显示并准确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及MPR、CPR、MINIP等后处理技术使胆管癌病变及其周围组织的情况得以更加全面的显示,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永生  周敬林 《中外医疗》2011,30(18):169-170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的CT征象,评价螺旋CT增强扫描诊的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或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25例肝血管瘤患者CT资料。结果 25例病人,32个病灶平扫病灶检出率为87.5%,增强扫描有29个表现典型的"快进慢出"CT表现,延迟期22个病灶填充为等密度,10个病灶不规则填充;3个病灶动脉期未见明显强化,门脉期少量强化,延时期扫描病灶为等密度强化。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为100%。结论肝血管瘤具有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螺旋CT增强扫描是诊断肝血管瘤的有效而准确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肝外胆管癌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肝外胆管癌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与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CT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的肝外胆管癌24例,均接受128层螺旋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MPR和CPR图像均成功得到,部分病例进行MINIP后处理。结果肝门部胆管癌16例,胆总管癌8例,病灶多为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肝内胆管明显扩张。结合轴位图像,全部肿瘤位置及范围得到直观显示并准确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及MPR、CPR、MINIP等后处理技术使胆管癌病变及其周围组织的情况得以更加全面的显示,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的MRI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02年12月~2005年12月共28例肝门区恶性病变进行MR检查,MR检查包括平扫和MRCP,部分病例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或/和其它影像学和临床资料所证实。结果:28例肝门区恶性病变在平扫和MRCP中均可见肝门区肿块、肝内胆管扩张。动态增强扫描中肝细胞癌的强化特点基本为速升速降型;肝门部胆管癌多为缓升缓降型;而转移性肿瘤的增强特点介于二者之间。结论:MRI及MRCP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对肝门区恶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肝门部胆管癌的MRI诊断价值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MRI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45例,采用MR平扫、MRCP及Gd-DTPA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45例肝门部胆管癌均表现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呈"软藤样改变",肝门区胆管狭窄、中断或腔内充盈缺损;30例MRI肝门区可见稍长T1、稍长T2的肿块影,15例未发现明确肿块;增强扫描中20例行动态增强扫描及25例行常规增强扫描(相当于延迟期扫描),30例可见肿块延迟期缓慢持续强化,15例表现为管壁增厚强化,管腔狭窄.结论 MR平扫及增强扫描可显示高位胆管癌的特征性改变,联合应用MRCP有助于肝门部胆管癌的定位、定性诊断,同时还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肝外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确诊的肝外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及MSCT图像特征,20例行平扫及四期动态增强扫描(即早动脉期,晚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7例仅行增强扫描。结果肝门区胆管癌15例,胆总管癌12例;不同部位,不同生长方式的胆管癌CT表现各具特点,除延迟强化等直接征象外,肝叶萎缩,胆管扩张等间接征象亦具有特征性。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肝外胆管细胞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细菌性肝脓肿的CT征象,分析和探讨其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5例细菌性肝脓肿行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典型肝脓肿CT征象脓肿内"小泡影"及"环征"为特征性表现,不典型肝脓肿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表现复杂,可见病灶周围强化、蜂窝状强化、病灶缩小、延时强化。结论 CT平扫加增强扫描对肝脓肿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