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膜瘤术前介入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肿瘤分别位于碟骨脊、矢状窦旁,大脑凸面,最大直径5.4 cm~8.5 cm,均由多支颈内、外动脉分支供血.术前均经选择性血管内途径,应用聚乙烯醇(PVA)颗粒、明胶海绵材料进行栓塞治疗后3 d~7 d行开颅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脑膜瘤主要由脑膜中动脉、颌内动脉、咽升动脉、枕动脉供血,肿瘤完全栓塞4例,部分栓塞6例.术中出血量300 mL~1 500 mL.术后复查MR示肿瘤完全消失,临床症状消退,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颅内脑膜瘤供血丰富,手术切除前应栓塞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增加手术全切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52例大咯血患者经支气管动脉造影明确岀血动脉后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明胶海绵条或联合弹簧钢圈进行栓塞。所有患者随访3~12月,观察栓塞术后有无再次岀血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于一周内咯血症状逐渐消失,其中6例患者分别于术后6月~10月后咯血复发,再次行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咯血消失。无严重栓塞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大咯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巨块型肝癌伴后腹膜侵犯病变的滋养动脉血供来源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特点,探索完全性阻塞肿瘤血液供应的方法.方法 对75例巨块型肝癌伴后腹膜侵犯病变的患者通过肝动脉途径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并行完全性化学治疗栓塞术,对其病变区的碘油沉积与CT或MRI的结果显示不符合者,找寻其潜在的肿瘤滋养动脉并行超选择性插管化学治疗栓塞术,术后行CT或MRI检查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75例巨块型肝癌后腹膜侵犯病变患者首次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术前发现14例分支供血,经1~4次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治疗后发现61例分支供血.后腹膜病变大部分或全部由肝外侧支动脉滋养的患者分别为24例、51例.后腹膜病变滋养动脉为右侧膈下动脉后支48例,为右侧肾上腺动脉25例,为右侧第1腰动脉2例.超选择性肿瘤滋养动脉插管成功75例.栓塞术后3~6个月CT复查,病变区碘油完全充填72例、大部分充填3例,病变明显缩小、缩小、变化不明显分别为55例、15例、5例.术后6、12、24、36个月生存人数分别为68、61、37、30例.结论 超选择性插管行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的成功率及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显著,肿瘤滋养动脉完全性充填栓塞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29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急诊经导管动脉栓塞术(emergency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ETAE)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1997-01/2007-11我院ETAE治疗的十二指肠溃疡动脉性大出血的29例患者资料.分别行腹腔干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造影.以明确出血动脉,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或条经造影导管或微导管栓塞胃十二指肠动脉或其出血分支动脉,ETAE后均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排除侧支循环对溃疡区域供血.分析ETAE的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内镜观察十二指肠球部动脉栓塞区黏膜改变.结果:导管位于腹腔干动脉造影,出现造影剂外渗7例,出血阳性率24%;胃十二指肠动脉造影,造影剂外渗、涂抹肠黏膜19例,出血阳性率65.5%;3例内镜明确诊断十二指肠溃疡,但胃十二指肠动脉造影出血阴性.1例ETAE后,有肠系膜上动脉的胰十二指肠前下、后下弓动脉侧支供血,再予以微导管栓塞肠系膜上动脉上述两分支动脉.ETAE即刻止血26例,技术成功率90%;ETAE后30 d内未再出血27例,2例饮酒再出血,再行ETAE,临床成功率93%.5例出现一过性剑突下隐痛,未作处理自行缓解.19例患者ETAE术后内镜检查,10例ETAE前已查内镜者7例治疗后复查内镜,显示动脉栓塞区域的十二指肠黏膜呈苍白改变,无缺血坏死病例.结论:明胶海绵颗粒或条行ETAE是急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性动脉出血的迅捷、有效和安全手段.  相似文献   

5.
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126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非肝动脉供血规律及介入治疗技术。方法对解放军第305医院2000—2006年收集的126例HCC患者,常规行腹腔动脉、肝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胃左动脉和膈动脉造影,并行超选择性插管,同时进行肝动脉、非肝动脉双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126例HCC患者中,111例为肝脏本身固有的寄生性供血,其余15例由肝动脉闭塞引起侧支动脉供血。非肝动脉供血与肝脏肿瘤的部位、大小密切相关。用肝动脉导管或Cobra导管配合SP导管行非肝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成功率达92%。随访74例,1年及2年存活率分别为61%和25%。结论在HCC介入治疗中,除了肝动脉以外,还要积极寻找非肝动脉供血支。对具有非肝动脉供血的HCC采取双动脉内化疗栓塞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介入治疗操作过程中,要尽量预防肝动脉闭塞,减少侧支供血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导管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的中远期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对79例接受供血动脉栓塞治疗的肝血管瘤患者随访观察6~36个月,评价其有效率并对11项可能影响该疗效的因素行回顾性单因素分析,对有意义的(P〈0.05)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寻找影响中远期疗效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总有效率为78.4%;肿瘤直径、个数、供血动脉支数,动脉期肿瘤染色情况、是否行超选择插管等为影响中远期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经导管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中远期疗效确切,但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对于危险因素较多、预测介入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考虑行其他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左膈下动脉(LIPA)对肝癌的供血及其介入性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评价经导管做LIP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对22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LIPA参与肝癌供血者进行动脉栓塞化疗(TACE).结节型20例,巨块型2例.术前行CT或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术中常规做腹腔动脉-肝动脉及膈下动脉造影,在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先用碘油-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然后注入明胶海绵碎粒或PVA颗粒.观察术后临床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病灶位于肝左叶18例(81.8%):7例位于S3,7例位于S2,4例位于S4.病灶位于肝右叶(S5)4例(18.2%).22例患者左膈下动脉TACE全部成功.9例进行LIPA化疗栓塞时发现肝动脉完全阻塞.2例术后发生左下肺叶盘状肺不张和少量胸腔积液.结论 LIPA参与肝癌供血多见于多次行TACE的病人并且肿块位于肝左叶.栓塞左膈下动脉的安全性很高,并发症少且多为自限性.  相似文献   

8.
超选择经导管子宫动脉分支栓塞治疗子宫肌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选择经导管子宫动脉分支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65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52例插管至子宫动脉主干栓塞,观察组13例使用微导管栓塞子宫动脉肌瘤供血分支。结果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性激素水平及子宫、肌瘤的平均体积、缩小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平均住院时间6d,对照组为13.5%、11d,P均〈0.05。结论 超选择经导管子宫动脉分支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不同动脉途径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1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诊断治疗科使用Onyx18栓塞治疗的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6例,其中男14例,女2例,年龄33~71岁,平均50岁。分析栓塞所选用的不同动脉入路、栓塞的治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①血管造影显示所有患者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均由眼动脉的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供血,9例另由脑膜中动脉和蝶腭动脉参与供血,其中2例还伴有额极动脉供血;3例另由蝶腭动脉参与供血。②在16例患者中,1例经蝶腭动脉、8例经脑膜中动脉分支、7例经眼动脉供血的筛前动脉分支进行超选择置管栓塞。所有患者均得到影像学治愈,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③术后半年门诊随访7例,无任何相关症状;半年影像学随访3例,无影像学复发表现。结论经动脉途径使用Onyx18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供血情况选择合适的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进行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的血管造影表现、临床应用价值及栓塞技术要点。方法本组25例均是在积极抗休克、全身止血的前提下,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首先有目的地选择某一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尽快栓塞止血,普通导管难以栓塞部位者应用微导管,栓塞材料主要以明胶海绵为主,加用真丝线段、PVA颗粒、微弹簧圈。结果25例中一次栓塞成功22例,二次栓塞1例。2例栓塞后24h仍有少量出血,给予全身止血药物出血停止,25例术后随访20~60d,无一例复发出血。结论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创伤小,止血快速安全,栓塞治疗目标准确,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在急性胆管出血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急性胆管出血患者10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选择性肝动脉及其分支造影并实施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结果造影发现肝动脉假性动脉瘤7例、肝动脉终末支出血1例、肝左动脉胆管瘘呈胆管铸型1例、胆囊动脉出血1例,实施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后胆管出血均停止。随访6~24个月,未见胆管再出血。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用于急性胆管出血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肝癌并脾功能亢进(脾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肝癌并脾亢患者行部分性脾栓塞术:超选择插管至脾下极动脉分支采用明胶海绵颗粒行部分性脾栓塞术,栓塞范围为30%~40%。术前及术后1 d、7 d、1个月、2个月行外周血WBC及PLT检测;术后1~2个月行血管造影、B超、CT检查观察脾脏影像学变化。结果术后WBC及PLT明显升高,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P均〈0.05。血管造影显示栓塞后脾动脉的分支减少或脾动脉段分支闭塞、中断,实质期可见脾脏染色区域减少,中下极及周围区域呈不同程度染色缺损区。B超示脾脏有不同程度梗死,体积无明显变化;CT平扫提示脾脏中下极均有大面积梗死区。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并脾亢患者能有效改善外周血象,为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介入治疗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SCTA在大咯血患者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9例大咯血患者,术前均行MSCTA后,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进行三维重组明确病灶供血动脉的起源、数目及病灶位置,选择合适的入路、导管行经导管栓塞出血责任动脉。结果大咯血患者病灶供血动脉种类不一,再加上支气管动脉(BA)的变异较大,数目不定,对介入手术造成一定难度,根据MSCTA显示供血动脉起源、数目及开口位置、方向,对介入术中迅速准确插管,成功栓塞病灶的多支供血动脉,降低病灶供血动脉漏插率,提高介入插管成功率有指导意义。结论根据MSCTA对病灶的供血动脉起源、能准确提高介入术中供血动脉插管成功率,减少对比剂用量,缩短照射时间,同时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硬膜动静脉瘘(CCJDAVF)的血管结构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1例出血性CCJDAVF并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历记录、血管造影、手术录像和随访结果(9~45个月)。对20例行硬膜下引流静脉切断术,1例行硬膜下供血动脉切断术。其中7例行硬膜下引流静脉切断术+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或外科切除术。结果 21例患者中,18例(85.7%)瘘口位于枕大孔/颈1节段,3例(14.3%)位于颈2节段;9例(42.9%)瘘口位于左侧,11例(52.4%)位于右侧,1例(4.8%)双侧均有瘘口。13例(61.9%)为单纯硬膜外的神经根动脉供血,8例(38.1%)存在硬膜下软膜供血,供血动脉为来自脊髓前动脉或脊髓侧动脉的软膜血管,其中7例硬膜下供血动脉出现软膜动脉瘤,并且破裂出血。对5例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2例动脉瘤显微外科切除治疗。21例患者术后均康复,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均为5分,6个月复查DSA均无复发,随访均无再出血。结论 CCJDAVF可以存在硬膜下的软膜动脉供血,并形成软膜动脉瘤破裂出血。根据血管结构选择血管内治疗或手术切断供血动脉,能够有效防治再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治疗肝癌合并肌转移的疗效.方法 选择肝癌合并肌转移患者13例,均经肿瘤供血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治疗.观察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CT或MR图像肿瘤大小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明显降低,CT或MR图像显示肿瘤体积缩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治疗肝癌合并肌转移止痛效果明显,并可控制肿瘤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选取60例确诊的无手术指征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先行TACE,将导管置于肝固有动脉,灌注5-氟脲嘧1 000 mg+羟基喜树碱20 mg,然后用微导管超选肿瘤供血动脉,将超液化碘油10 ml与吡柔比星30 mg制成碘油化疗乳剂,对肿瘤进行栓塞;而后再注入细微颗粒对肿瘤血管进行栓塞,如PVA颗粒或明胶海绵颗粒,造影复查肿瘤供血动脉消失。3~4周后复查上腹部CT、肝肾功能、血常规,如果肿块体积过大,须再次行TACE治疗,待肿块缩小后,再进行3DCRT;TACE平均为3~5次。所有患者均行3DCRT。结果放疗结束1个月后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34例,无变化(NC)12例,进展(PD)3例,总有效率(CR+PR)为75%,1年生存率80%,2年生存率35%,3年生存率13.3%,死于非肿瘤相关疾病6例(10%),至随访日生存者5例(8.3%)。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6个月。结论 3DCRT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它能更好地杀灭肿瘤细胞、明显提高肿瘤局控率、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理想、有效的一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出血肝动脉栓塞的抢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4年4月以来对13例HCC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采取了急诊肝动脉栓塞(TAE)抢救,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3例HCC自发性破裂出血,男12例,女1例,年龄43~68岁,平均57岁。所有病例均按《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二分册: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确诊。患者均因突然腹痛、腹胀、头晕24h内入院,临床上有不同程度休克表现。13例腹腔穿刺均能抽出暗红色不凝固液体。其中5例有中至大量腹腔积血。术前术后均有肝肾功能,血甲胎蛋白、凝血酶原测定,B超和CT资料。入院后立即吸氧、补液、输血。术中监测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用5Fr Yashiro导管4Fr超滑导管,3Fr微导管先作肝总动脉造影。了解肿瘤分布情况,有无门静脉癌栓,动-静脉瘘及出血部位、范围后再进行超选择性插管至出血动脉分支再次作造影分析出血动脉条数,粗细,出血速度,并将DSA表现分为4型,根据分型选择合适的栓塞材料进行栓塞。其中1例行TAE前用5一氟脲嘧啶1000mg,顺铂80mg肝动脉灌注(TAI)。术后均给予护肝、抗炎、抗休克治疗。次日腹腔穿刺抽出陈旧血液。 2. 结果:所有病例血管造影均有典型的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病灶凸出肝脏表面12例,肿瘤呈巨块型中央坏死1例。表现为小动脉喷血型1例,微动脉洒血型4例,毛细血管渗血型6例,隐匿型2例,13例经急诊TAE后出血全部马上得到控制,除1例术后第5天死于严重肝肾功能衰竭外,其余12例均在3d后病情逐渐好转,无严重并发症。2周后复查肝功能,ALT下降10例,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下降并接近正常11例。1月后复查AFP,12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2例接近正常值。9例于1月后接受每月1次的TAE和TAI治疗,共治疗4次、3次、2次的分别为2例、5例、2例。存活3月2例,3~8月8例,13月1例,超过28月1例,1年存活率为15.4%。 3. 讨论:栓塞前行DSA分型可为选择栓塞材料提供依据,我们按出血动脉粗细、条数、范围及出血速度分为四型。小动脉喷血型(Ⅰ型):出血动脉直径>1mm,造影剂自病灶的出血动脉向外喷出呈火山口征或出血间歇期可见小动脉痉挛截断现象。微动脉洒血型(Ⅱ型):出血动脉分支直径为0.5~1.0mm,多条血管出血,造影剂自病灶表面流出呈洒水征。毛细血管渗血型(Ⅲ型):肿瘤表面毛细血管床破裂造影剂外渗。隐匿型(Ⅳ型):因出血部位与肿瘤染色重叠或处于出血间歇期虽无造影剂外渗现象,但病灶凸出肝表面,肝与膈肌间隙增宽呈肝-膈分离征,且随着造影剂的注射膈下密度逐渐增高亦应视为出血现象。Ⅰ型因动脉粗,出血速度快,单用明胶海绵难以止血,宜加用弹簧圈栓塞。Ⅱ型为多支末梢血管出血,在使用弹簧圈之前应先用真丝线段、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以达到彻底止血。Ⅲ型和Ⅳ型宜用碘油、真丝线段及明胶海绵浆栓塞。如有肝动-静脉瘘时,必须禁用真丝线段,因其直径小易通过瘘口造成肺栓塞。术中应避免大剂量化疗药灌注,但可选择对肝肾毒性小、剂量低的化疗药如表阿霉素掺入碘油栓塞,利用碘油的“载体”作用将抗癌药选择性地带入肿瘤组织可减轻副作用。TAE适应证宽,即使有严重肝硬化,凝血机能障碍甚至轻中度休克,仍可采用超选择性插管行肝亚段动脉栓塞保护了正常肝组织,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止血效果可靠等特点。术后配合腹腔穿刺抽出陈旧血液减少感染机会。因此,我们认为临床上一旦确诊为HCC自发性破裂出血即应不失时机地选择TAE治疗以有效地抢救生命。  相似文献   

18.
范永颂  于晨  薛爱香 《山东医药》2006,46(32):81-81
2005年1月~2006年2月,我院对46例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经精心护理后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6例肝癌患者,男28例,女18例;平均年龄46岁。均经CT、B超及实验室检查后确诊。入院前未行其他特殊治疗。行介入术实施单纯动脉化疗14例,化疗栓塞32例。均采用股动脉穿刺插管,将5F或Cobra导丝导引下进入肿瘤供血动脉,将化疗药物稀释后缓慢灌注。  相似文献   

19.
潘琦  袁绍辉  刘伟 《山东医药》2011,51(40):39-40
目的为减少术中出血及提高手术安全性,探讨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在骶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1例骶骨肿瘤患者,通过动脉插管和血管造影,利用明胶海绵选择性动脉栓塞,并于栓塞后24h内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所有动脉栓塞的患者,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平均为400ml左右,术野清晰,手术耗时缩短,肿瘤完整切除,无明显副损伤。结论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能够有效减少骶骨肿瘤术中出血量,利于肿瘤完整切除,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7,(2):137-141
微导管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黎军强等(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放射科537100);《放射学实践》,2006,21(6):611-613[目的:探讨微导管在原发性肝癌化疗性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微导管对2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供血动脉超选择化疗栓塞术。结果:本组29例共行化疗性栓塞41次,术后血清AFP下降大干50%者24例(82.8%),肿瘤缩小〉50%者6例(20.7%),肿瘤缩小在25%-50%者16例(55.2%),其余患者肿瘤体积无明显变化。术后肝功能损害轻微,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导管超选择插管治疗肝癌操作简单、方便,超选择成功率高,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