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虽然全髋置换术是临床上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手术方法,但术后出现的人工假体周围骨溶解引起假体无菌性松动仍然是影响人工假体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去许多研究表明在磨损颗粒刺激下可以激活破骨细胞,诱导骨重吸收。目前人工假体周围骨溶解还不能通过非手术治疗得到很好的预防和治疗,必须进行全髋关节翻修手术治疗。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人工假体周围骨溶解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尤其是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基因治疗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治疗方法,可在分子水平进行调控,从而为延缓或逆转疾病进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文就目前人工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假体松动机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根据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情况分析各种机制在假体松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自 1991年 8月~ 2 0 0 1年十一年期间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132例病人 ,共计 137髋。失访 31例 ,2例高龄病人死于与手术无关内科疾病。剩余 99例病人 (10 2髋 )年龄范围 :35~ 78岁 ,平均年龄 6 1.5岁。平均随访时间 6 .9年。其中 4 3髋出现假体松动 ,1髋假体松动由感染引起 ,余下 4 2髋为无菌型松动 ,并伴不同程度骨溶解。将假体周围骨溶解根据形态分为衬性骨溶解和扩张性骨溶解。按 Delee & Charnley髋臼分区和 Gruen近端股骨分区标准进行假体周围骨溶解发生率的影像分析。结果 :髋臼侧扩张性骨溶解 区的发生率最高 ,为 6 9% ,骨水泥固定组与非骨水泥固定组在扩张性骨溶解发生率有显著差异 (P<0 .0 5 ) ,非骨水泥固定组各区发生率较高 ;分别为 6 8%、79% ,骨水泥固定组与非骨水泥固定组在溶骨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0 .0 5 )。衬性骨溶解髋臼侧发生率 区最高 ,股骨柄侧衬性骨溶解发生率由高至低为 区、 区、 区、 区 ,两种固定形式假体周围衬性骨溶解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磨屑诱导的炎症性骨溶解在假体松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而股骨侧骨溶解的发生以应力遮挡和假体早期微动等机械力学因素为前提  相似文献   

3.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骨溶解和骨丢失,如果能够用药物抑制或延缓骨溶解和骨丢失,远期假体松动将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进而延长假体使用寿命。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假体松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骨关节炎等髋关节严重病损的有效手段[1],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00万例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2]。降低假体使用寿命及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导致人工髋关节松动的原因大致可分为力学因素和生物学因素两大类,力学因素包括:假体设计、术中操作、应力遮挡等;生物学因素主要包括:假…  相似文献   

4.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溶解和无菌性松动在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相当常见的问题。“微粒病”的含义主要是指在人工假体周围存在大量磨屑,引起异物反应,导致在假体和骨界面形成一个特征性的软组织界面膜。免疫组化和生物化学研究已经证明这一软组织膜主要由巨噬细胞和纤维母细胞构成.并产生系列骨吸收因子,这可能是引起骨溶解及假体松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无菌性松动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也限制了关节假体的使用寿命.近年研究表明,假体周围骨溶解是引起关节假体松动的最主要原因.骨水泥型假体、非骨水泥型假体都可发生类似现象.目前认为多种因素参与了骨溶解的发生和发展.该文就髋关节假体周围的物理学和生物学微环境与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数的逐年增加以及患者的年轻化,翻修手术也在逐年增多。常见的翻修原因包括无菌性松动、感染、脱位、假体磨损、假体周围骨折等,而骨溶解引起的假体松动是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主要原因[1-2]。骨溶解往往会导致髋臼侧或股骨侧骨缺损,而髋臼侧骨缺损的处理往往比较棘手。因此,髋臼侧骨缺损的重建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成功至关重要。笔者于2017年10月收治1例严重髋臼底部缺损需行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现将其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与骨溶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菌性松动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晚期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多表现为骨溶解,其产生机理复杂且有多因素参与。本文从力学因素和生物学因素两方面综述了骨溶解的产生机制,提出通过改进假体设计,提高手术技术以及应用药物减少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  相似文献   

8.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的金属假体以良好的刚度、强度和优越的抗磨损性获得了广泛应用。但金属假体随髋关节活动产生大量金属离子,可引起假体周围巨噬细胞凋亡、坏死,刺激假体周围活性细胞分泌各种炎性因子而介导假体周围骨溶解,还可通过引起巨噬细胞凋亡及破坏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与成纤维细胞之间的平衡等导致假体松动。该文就金属离子与假体松动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从60年代,Charnley发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到现在。关节置换术非常成功的使全世界数百万患者关节功能得以恢复,生活质量提高,生命得到延缓。随着假体设计在对抗感染、抗疲劳及与骨骼固定方面的显著改进,磨损及其后遗症已成为影响关节置换寿命的最主要原因.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注意由微粒碎片启动并导致假体周围骨量丢失生理过程。临床上,假体周围骨溶解可导致假体组件无菌性松动,大量骨丢失会使翻修手术更加复杂及假体周围病理性骨折。本文就磨损微粒在关节假体周围骨溶解中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假体周围磨损微过的…  相似文献   

1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目的 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长期疗效。方法 1996年11月~1999年4月共进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35例(36髋),根据前次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分组并分析。结果 根据病例统计,在同一失败病例中,失败的原因往往不止一个,最常见的原因是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共24例次,其次为人工股骨头引起髋臼磨损7例次,假体置入位置不良6例次,人工髋关节脱位3例次,术后感染3例次,假体股骨西柄断裂2例次。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髋关节重建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其长期可靠的疗效与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假体的适当选择和手术中正确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11.
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无菌性松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髋关节置换包括全髋和半髋置换,是治疗髋关节严重病损的有效手段,但假体松动作为术后晚期出现的并发症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早期假体松动归因于应力遮挡引起的骨质重新塑形,晚期假体松动的原因主要是假体微动和磨损碎屑诱导骨溶解.近年研究发现假体松动与运动后假体摩擦产热、吸烟、滑液中IGF-I水平等有关.该文就近几年关于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发生无菌性松动的可能发生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分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的广泛开展,因各种原因需进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患日渐增多。THR的近期疗效满意是一致公认的,而长期随访资料显示假体松动、骨溶解是当前全髋关节置换术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磨损、炎症等引起的骨溶解与缺损给翻修手术带来极大困难,同时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由于需要彻底清除残留骨水泥,或需要拔出假体,也可造成骨残端进一步缺损或骨折。解决骨缺损的问题成为髋关节翻修手术的重要环节,也是翻修手术的难点。本就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分类作一介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终末期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疾病方面取得成功的发展。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由于其与假体周围骨溶解、置入物松动相关的并发症,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被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取代。尽管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已经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大腿疼痛仍然是一个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然而,目前关于大腿疼痛病因的研究较少。来自于中长期随访研究的数据表明大腿疼痛与股骨假体自身特性相关。本文旨在回顾近年来的研究,总结影响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大腿疼痛的股骨假体因素,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重建髋关节功能 ,减轻疼痛 ,提高生活质量。随着假体设计改进 ,骨水泥技术提高 ,人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已日益成为影响人工关节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目前文献[1] 已证实假体周围界膜的存在 ,普遍认为该界膜具有生物学活性并在假体松动中起重要作用。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其组织抑制剂的相互作用关系在假体松动中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1 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MMPs是一组结构中含Zn2 + 和Ca2 + 的蛋白水解酶家族 ,目前至少有 16个成员。根据其作用底物不…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关节假体周围骨溶液解发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假体无菌性松动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也是限制人工关节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假体周围骨溶解是引起人工关节松动的最主要原因。骨溶解 ,曾被称之为“骨水泥病” ,最初认为是与骨水泥有关的一种假体周围骨的吸收性损害。但随后研究发现 ,无论骨水泥型或非骨水泥型假体都可以发生类似现象。引起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原因及其发展过程尚未完全清楚 ,目前认为主要与假体磨损产生磨损颗粒诱导的生物学反应有关。其它因素如应力遮挡、关节液压力等对骨溶解发生、发展也起一定的作用。1 磨损颗粒诱导的骨溶解近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假体与股骨上端匹配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15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156例松动、疼痛病人随访,其中X线片松动率为64%。10年以上翻修46例,翻修率为29%。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松动、疼痛病人与疾病的种类、假体的类型、骨水泥的使用、骨质质量以及假体与股骨上端匹配关系密切相关。结论:其中假体与股骨上端匹配关系是影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人工关节术后松动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假体松动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直接影响假体的使用寿命,并成为术后返修术的主要原因。目前,虽然对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确切机理尚不清楚,但致病因素基本归纳为两大主要因素:一为生物学因素,即松动由磨损颗粒引起,另一为机械因素。最近的研究表明,金属聚乙烯和骨水泥磨损碎屑在假体远期松动的发生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最新研究发现白细胞抗原表型不同有可能参与无菌性松动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8.
钱文伟  翁习生 《骨科动态》2007,3(3):153-161
引言 假体周围感染一直是全关节置换术后最具挑战性的并发症之一。尽管近20年来这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的下降,但假体周围感染仍是关节置换术后继假体松动之后的第二大并发症.文献报道,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率为1%--4%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率为1%左右5,60而关节翻修手术后的感染率则显著增高,据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假体松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与发展,良好的临床效果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改善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不管是骨水泥固定假体,还是生物学固定假体,术后10年的优良率达到90%,甚至更高。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晚期并发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晚期所发生的骨口及收、骨溶解、骨缺损,最终导致假体松动等,已成为关节外科最具挑战性的临床问题。本讲座主要讨论非感染性假体松动相关机理,临床症状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20.
假体松动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晚期并发症之一,以假体部位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关节功能,发生率为10%~40%。造成松动的原因有多种,除与假体的材质、手术方式、假体和骨水泥之间以及骨水泥和骨之间贴合不紧密、磨损颗粒诱导的骨溶解等因素有关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