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灾后陕西宁强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陕西受灾县宁强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的营养与生长发育状况。 【方法】 以宁强县8个乡45个村327名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指标测定和指血血红蛋白检测。 【结果】 婴幼儿贫血检出率为49.9%,生长迟缓率为9.8%,低体重率为6.4%,消瘦率为4.6%;母乳喂养率达89.9%,但仅7.1%的婴儿在出生后1 h内开奶;已添加辅食的婴幼儿主要以谷类食物为主,但豆类、鱼类的添加较少。 【结论】 宁强县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的营养状况较差,生长发育水平较低,辅食添加食物较单一,需要对婴幼儿采取必要的营养干预措施,对其看护人加强营养知识教育,以改善婴幼儿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营养包对陕西宁强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营养干预6个月的效果。 【方法】 对宁强县所有6~24月龄婴幼儿每天补充1包富含优质蛋白、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包,在干预开始前和干预6个月后共抽取634名婴幼儿进行身长、体重测量和指血血红蛋白检测。 【结果】 营养包干预6个月后,婴幼儿平均血红蛋白、身长、体重、年龄别体重(WAZ)、身高别体重(WHZ)分别提高7.4 g/L、3.3 cm、1.2 kg、0.6分、0.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χ2检验,干预后比干预前贫血患病率下降25.1%(P<0.01),生长迟缓率下降1.0%,低体重率下降5.4%(P<0.01),消瘦率下降4.0%(P<0.01)。 【结论】 给6~24月龄婴幼儿补充营养包6个月后可以显著降低婴幼儿的贫血患病率、低体重率和消瘦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西贫困地区2岁以下婴幼儿喂养方式和辅食添加情况,为有针对性实施婴幼儿营养与健康状况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广西国家级贫困县平果县、融水县、天等县、巴马县开展2岁以下婴幼儿营养健康状况调查.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对每个调查县随机抽取2个乡、每个乡2个村共653名婴幼儿.结果 广西贫困地区2岁以下婴幼儿开奶时间的中位数为12.1小时;断奶时间的中位数为8.8月;6月龄内婴幼儿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比例分别为24.3%、73.2%、2.5%;48.9%的婴幼儿在4月龄内添加了辅食,39.2%在4~6月龄添加辅食,11.9%在6月龄后添加辅食.结论 广西贫困地区婴幼儿母乳喂养率较低,开奶时间晚,断奶时间早,辅食添加不合理,奶制品和动物性蛋白摄入低.在贫困地区普及母乳喂养知识,合理添加辅食,有效降低婴幼儿营养不良患病率,提高婴幼儿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发放辅食营养包和开展健康教育对地震灾区宁强县婴幼儿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 【方法】 对宁强县所有6~24月龄婴幼儿添加辅食营养包、对婴幼儿看护人开展婴幼儿喂养健康教育,在干预措施实施18个月前后,分别抽取327名和300名6~24月龄婴幼儿进行调查,对比干预前后婴幼儿的身高、体重、血红蛋白、WAZ(Weight-for-age Z-score)、HAZ (Height-for-age Z-score)、WHZ (Weight-for -Height Z-score)、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以及贫血检出率的差异。 【结果】 6~24月龄婴幼儿干预后平均体重较干预前增加0.90 kg(t=-9.94,P<0.01),平均身长增加3.40 cm(t=-7.7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的WAZ(-0.48 vs 0.09,t=-6.95,P<0.01)、HAZ (-0.73 vs -0.25,t=-4.63,P<0.01))、WHZ(-0.15 vs 0.30,t=-4.90,P<0.01)均有显著提高;干预后婴幼儿血红蛋白平均浓度由10.94 g/dL提高到11.70 g/dL(t=-7.97,P<0.01),贫血检出率由49.5%降至23.9%( χ2=43.72,P<0.01)。 【结论】 通过18个月的营养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宁强县6~24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陕西省镇安县36月龄以下婴幼儿营养与健康状况,为探讨适宜的儿童营养改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成比例概率抽样方法,在陕西省镇安县随机抽取422名36月龄以下婴幼儿,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并对6~35月龄婴幼儿进行血红蛋白和血清维生素D(Vit D)测定。 【结果】 36月龄以下婴幼儿生长迟缓率为8.5%,低体重率为3.6%,消瘦率为3.1%;过去两周腹泻发病率22.2%,呼吸道疾病发病率14.5%。6~35月龄儿童贫血率为25.1%,Vit D缺乏率为15.2%,边缘缺乏率为34.8%。 【结论】 镇安地区婴幼儿体格发育尚可, 但贫血和以 Vit D为代表的微量营养素缺乏较为严重。建议对该地区适龄儿童进行适当补充富含铁和Vit D的营养素补充剂,以有效的纠正该地区婴幼儿Vit D缺乏和贫血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西缺铁性贫血高发区6~24个月婴幼儿贫血分布情况,分析不同干预方法对6~24月龄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影响。方法 在广西缺铁性贫血高发地区,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方法抽取广西3县8个乡镇的6~24个月龄婴幼儿504名,分横县干预组(A)、灵山县干预组(B)、宾阳县大桥镇和黎堰镇(C)、宾阳县武陵镇和新桥镇(D) 4个组,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及不同干预试验,其中A组健康教育+营养包,B组营养包,C组补充营养+健康教育,D组为对照组。干预时间为8个月。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患儿贫血患病与转归情况。结果 四组儿童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P=0.905);四组干预前贫血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1,P=0.003),贫血患病率B>A>D>C,干预后贫血患病率均降低(P<0.001),贫血患病率C>D>A>B;干预前后贫血转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4,P<0.001)。结论 6~24个月龄婴幼儿补充营养素补充剂有利于改善婴幼儿贫血状况和降低贫血患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营养包对怒江州6~24月龄婴幼儿健康干预效果。方法通过个人访谈或焦点组访谈对机构领导、妇幼机构医务人员、村医和家长进行深入访谈,了解营养包项目的实施情况,并选取佝偻病患病率、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和贫血率对营养包项目效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6~24月龄婴幼儿在干预后,生长迟缓率、佝偻病和贫血均显著低于基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AZ较基线增加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实施营养干预给婴幼儿添加营养包,能够明显改善婴幼儿的营养健康现状,促进婴幼儿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营养包对早期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早期儿童营养包干预远期效果项目"中覆盖县河南嵩县和未覆盖县对照县汝阳县,采用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法抽中3~5个样本村,对抽中样本村中所有6~24月龄婴幼儿采用随机等距抽样方法,最终抽取118例婴幼儿为调查对象,其中嵩县60例,汝阳县58例。于2018年9月体检时收集调查对象粪便,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肠道菌群构成与丰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2~24月龄婴幼儿营养包干预组的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显著高于对照组;6~24月龄婴幼儿营养包干预组厚壁菌门呈上升趋势;6~11月龄婴幼儿营养包干预组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12~17月龄婴幼儿营养包干预组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和普雷沃氏菌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18~24月龄婴幼儿营养包干预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营养包可改善肠道菌群多样性,对促进婴幼儿肠道菌群平衡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宁强县6~24月龄婴幼儿营养干预效果与干预周期的关系。 【方法】 按照干预措施实施的时限将婴幼儿分组,分别比较不同时限干预组与未干预组婴幼儿的年龄别体重Z评分(Weight-for-age Z-score,WAZ)、年龄别身长Z评分(Height-for-age Z-score,HAZ)、身高别体重Z评分(Weight-for -Height Z-score,WHZ)以及血红蛋白的差异。 【结果】 干预0~2.9月组、3~5.9月组和6~8.9月组的WAZ分别为0.37±1.25、0.07±0.97、0.07±1.02,与未干预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0~2.9月组、3~5.9月组和6~8.9月组的WHZ分别为0.55±1.11、0.43±1.00、0.32±1.26,较未干预组有显著增加(P<0.01);干预0~2.9月组(P<0.01)、6~8.9月组(P<0.05)的HAZ较未干预组显著增加。 【结论】 通过营养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宁强县6~24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本研究存在“0~9个月”的敏感干预周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补充儿童营养素对6~24个月婴幼儿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及铁缺乏的干预效果,为营养性贫血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广西缺铁性贫血高发区(横县、灵山县和宾阳县),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3个县8个乡抽取6~24个月婴幼儿(排除地中海贫血患者)作为营养干预试验研究对象,分4组进行比较研究,分别为A组(正常喂养+营养素补充+健康教育)、B组(正常喂养+营养补充剂)、C组(正常喂养+健康教育)、D组(正常喂养)。干预前、干预4个月、干预8个月后检测婴幼儿末梢血的血红蛋白,对不同组干预前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各月龄段婴幼儿干预4个月和8个月后,血红蛋白均高于干预前(P<0.05);12~24月龄婴幼儿干预后血红蛋白(Hb)高于对照组(t=2.78,P=0.006);A、B组血红蛋白增值均高于C组和D组(LSD法,P<0.05)。结论 补充儿童营养素可以提高婴幼儿血红蛋白含量,有利于改善婴幼儿贫血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营养包作为6~24月龄婴幼儿辅食补充剂,对婴幼儿唾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营养包干预地区和其临近未干预地区的婴幼儿,进行早期儿童营养干预与非干预人群营养健康状况的长期队列观察。干预组婴幼儿在6~24月龄期间每日辅食中添加一袋营养包,对照组不服用营养包,此外同时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提供科学健康喂养指导。在2018年至2020年连续3年的监测中,收集婴幼儿唾液并检测其唾液中免疫球蛋白A含量,并对婴幼儿唾液中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本研究婴幼儿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A含量随着月龄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干预组和对照组婴幼儿在2018年基线阶段的免疫球蛋白A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2019年和2020年干预组婴幼儿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A含量均高于地域邻近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包干预能够提升婴幼儿唾液中免疫球蛋白A水平,增强婴幼儿免疫力。[营养学报,2024,46(1):13-17]  相似文献   

12.
任凌云 《现代预防医学》2014,(11):1984-1986,1990
目的评价辅食营养包和开展健康教育对婴幼儿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6-8月在县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进行系统管理的6-11月龄的散居儿童自愿接受营养包强化干预的76名儿童作为干预组,同时随机抽取同年龄段未接受营养包强化干预的78名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常规给予婴幼儿喂养健康教育,均在正常母乳喂养、保持其正常辅食添加的前提下追踪观察至24个月,在6~11、12~17、18~24月龄时分别为两组婴幼儿测定身长、体重和血红蛋白水平,并在6~11、18~24月龄进行血红蛋白检测,分析两组婴幼儿在不同月龄的年龄别体重(WAZ)、年龄别身长(HAZ)、体重别身长(W/H)、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血红蛋白值及贫血患病率的差异。结果 6~24月龄婴幼儿干预组平均体重较对照组增加1.09 kg(t=-9.82P0.01);平均身长增加2.23 cm(t=-7.6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WAZ(-0.46 vs 0.08,t=-6.97,P0.01)、H AZ(-0.74vs-0.17,t=-4.48,P0.01)、W HZ(t=-2.36,P0.01)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较对照组血红蛋白平均浓度由10.89 g/dl提高到11.85 g/dI(t=-3.85,P0.01),贫血检出率由33.8%降至18.9%(χ2=48.63,P0.01)。结论通过给婴幼儿补充优质蛋白、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营养包,可以显著改善婴幼儿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湖南省贫困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营养包服用不适反应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于2015年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和系统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湖南省25个贫困县7481名6~24月龄农村婴幼儿,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婴幼儿的基本信息、营养包喂养方式及产生的不适反应等;采用单因素分析6~24月龄婴幼儿营养包服用不适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婴幼儿营养包发放率为90.9%(6799/7481),有效服用率为69.2%(4707/6799),有54.3%(3695/6799)的婴幼儿没有坚持每天吃营养包;服用营养包之后报告的不适反应率为10.6%(719/6799),占总调查人数的9.6%(719/7481)。不同月龄组的婴幼儿营养包服用不适反应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30,P=0.009),随月龄增加,营养包服用不适反应率呈下降趋势(χ~2=9.080,P=0.003)。不同月龄组、民族、厂家、是否为早产儿、发烧以及腹泻的婴幼儿营养包服用不适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服用营养包产生不适反应后,35.9%的看护人对婴幼儿完全停止喂养营养包,只有16.0%的看护人坚持对婴幼儿喂养营养包。24.7%(1677/6799)的看护人知晓营养包的主要知识,6.5%(444/6799)的看护人完全不了解营养包有关知识;85.4%的看护人通过乡村医生获得过营养包相关知识,通过电视、广播获得营养包相关知识的人低于10%。结论湖南省贫困农村地区婴幼儿营养包服用不适反应率较高,不同月龄组、民族、厂家、是否为早产儿、发烧以及腹泻是婴幼儿营养包服用不适反应的影响因素,看护人营养包知识知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贫困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营养包有效服用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2015年8月在湖南省辖区内武陵山区和罗霄山区25个贫困县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PPS抽样)方法抽取7481名农村6~24月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婴幼儿的基本信息、家庭基本情况以及营养包服用情况等;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6~24月龄婴幼儿营养包有效服用相关因素。结果营养包发放率为90.4%(6762/7481);营养包有效服用率为69.2%(4677/6762),营养包有效服用的婴幼儿占总调查人数的62.5%(4677/74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6~11月龄,12~17月龄和18~24月龄是婴幼儿营养包有效服用的保护因素(OR=0.839,95%CI 0.735~0.959;OR=0.854,95%CI 0.748~0.974);相对于汉族,苗族、土家族、侗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是婴幼儿营养包有效服用的保护因素(OR=1.243,95%CI 1.070~1.443;OR=2.352,95%CI 2.008~2.755;OR=1.801,95%CI 1.453~2.233;OR=1.675,95%CI 1.192~2.355);相对于父亲小学及以下学历,父亲高中以及大学及以上学历是婴幼儿营养包有效服用的保护因素(OR=0.774,95%CI 0.618~0.970;OR=0.570,95%CI 0.428~0.760);相对于父亲职业为农民,父亲职业为工人/干部是婴幼儿营养包有效服用的危险因素(OR=1.279,95%CI 1.104~1.482);相对于看护人为父母,看护人为祖父母是婴幼儿营养包有效服用的保护因素(OR=0.651,95%CI 0.581~0.729);相对于营养包服用无不适反应,营养包服用有不适反应是婴幼儿营养包有效服用的危险因素(OR=2.759,95%CI 2.346~3.245)。结论贫困农村地区婴幼儿营养包有效服用率较低;低月龄、少数民族、父亲低学历、父亲职业为工人/干部、看护人为父母以及营养包服用不适反应是婴幼儿营养包有效服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重庆市贫困地区6~24月龄儿童营养及喂养现状,为改善婴幼儿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7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3个贫困项目县706名6~24月龄儿童进行血红蛋白测定、体格测量及调查儿童看护人喂养与营养知晓情况。结果 706名6~24月龄贫困地区儿童贫血患病率为51.7%,低体重率4.8%,生长迟缓率13.7%。儿童看护人喂养与营养知识知晓率以“辅食添加时间”最高(39.8%),“持续母乳喂养时间”最低(2.8%)。在6月龄添加辅食儿童仅占28.7%。结论 重庆市贫困地区6~24月龄儿童贫血患病率高,儿童看护人科学喂养知识和行为缺乏,在为其提供辅食营养补充剂的同时,应加大婴幼儿喂养知识行为宣传力度,科学喂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云南独龙族少数民族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贫血检出率和贫血类型,录求发生贫血的原因,并为"云南省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营养包的服用及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本地区6~24月龄婴幼儿的静脉血EDTA-K2抗凝2ml,通过sysmex-21N血细胞分析仪分析、铁蛋白(SF)的检测、法国sebia capillarys 2flex piercing毛细管仪血红蛋白电泳和美国伯乐CFX96PCR仪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地区本群婴幼儿贫血的检出率为54.2%(65/120),以轻中度贫血为主,细胞形态以小细胞低色素为主(占比为84.2%),血清铁蛋白(SF)缺乏率57.5%,地中海贫血检出率为0%。结论独龙族6~24月婴幼儿贫血的检出率仍较高,且以缺铁性贫血为主,服用"云南省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营养包对改善贫血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湖北农村贫困地区6~24月龄儿童保健状况,探索适合农村地区的儿童保健管理模式。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湖北3个贫困区县6~24月龄农村儿童及家长进行面对面调查问卷,并测量儿童生长发育相关指标及血红蛋白水平。 【结果】 共调查6~24月龄儿童604名,儿童看护人588名。6~24月龄儿童贫血患病率为73.46%、生长迟缓发生率为32.27%、低体重率为16.64%,消瘦率为12.39%。 【结论】 农村贫困地区儿童保健工作发展滞后,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的发生率高,亟待进一步探索适合农村地区并有推广价值的儿童保健管理模式,促进农村儿童保健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陕西部分农村地区0~18月龄婴幼儿膳食状况,为提高西北地区家庭养育理念提供理论依据及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0~18月龄婴幼儿336名,按月龄分为5组,并采用称重法入户对婴幼儿进行连续3 d(72 h)膳食调查。【结果】该地区0~18个月婴幼儿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推荐摄入量的74.90%、85.35%和43.01%;能量摄入在4个月内接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80%,4个月以后基本保持在60%左右;自婴幼儿6个月以后,除膳食镁和维生素B2的摄入较为充足之外,其它各元素均不能满足推荐摄入量或适宜摄入量。【结论】陕西农村地区0~18月龄婴幼儿能量摄入普遍不足,且表现出不均衡性,蛋白质来源较差。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对改善当地婴幼儿膳食营养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江西省赣州市农村贫困地区6~18月龄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营养健康状况,并对干预组婴幼儿发放婴幼儿辅食营养包(简称营养包)实施营养干预,经过6个月的营养干预以后,评价营养包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江西省赣州市抽取经济水平相当的3个县分别是赣县、于都和兴国县,其中赣县和于都的483名婴幼儿为干预组进行营养包发放,兴国县的248名婴幼儿为对照组暂不发放营养包。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婴幼儿家庭及父母的基本情况,分别测量干预前后2组婴幼儿的身长、体重和血红蛋白浓度,采用WHO Anthro软件测评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分析干预组和对照组婴幼儿年龄别身高(HAZ)、年龄别体重(WAZ)、身高别体重(WAZ)分值的差异以及2组之间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之间的差异,并采用SPSS21.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6个月的营养干预后,干预组婴幼儿平均身长增加8.2 cm、平均体重增长了2.0 kg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6.25, P = 0.03;t = 8.53, P<0.01);干预组的HAZ和WHZ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7.23, P = 0.02;t = 9.67, P<0.01);干预组婴幼儿血红蛋白平均浓度由(108.5 ±14.4) g/L增加到(117.4 ±12.1) g/L,并且高于对照组婴幼儿,干预组贫血检出率由 53.9%降至 24.8%(χ2 = 15.49,P = 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实施营养干预给婴幼儿添加营养包,能够明显的改善婴幼儿的营养不良现状和贫血状况,促进婴幼儿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0~18月龄婴幼儿喂养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0~18月龄婴幼儿的喂养现状,为指导婴幼儿的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广东省城市、城镇、农村3844名婴幼儿,对喂养方式的现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4月龄母乳喂养率75.6%、纯母乳喂养率36.3%,母乳喂养持续时间(6.06±3.37)月、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3.60±2.00)月;4个月内主要喂养方式是混合喂养,占50.8%;母乳喂养儿的乳类添加率达91.9%;②婴幼儿开始添加辅食时间为(3.8±1.75)月龄,41.7%婴幼儿早于4月龄添加辅食,城镇过早添加辅食的现象较为突出;添加辅食的种类较丰富,但豆类添加率较低;农村婴幼儿蛋类添加率从4月龄、肉类添加率从6月龄开始显著低于城市和城镇;6月龄后婴幼儿从辅食获得能量落后于发展中国家的推荐量。【结论】婴幼儿的喂养仍存在问题,需继续提高母乳喂养率、改变过早添加辅食的现象、增加豆类添加率、改善添加辅食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