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瘀证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 Iism,VTE)患者常见临床证候,VTE形成机制以血液瘀滞、血管内皮损伤、血凝状态的变化为病理基础,主要表现为血液的高凝状态。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静脉血栓栓塞症血液高凝状态与中医血瘀证关系,为寻找VTE中西医结合防治策略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资料说明:血瘀证在糖尿病中具有普遍性,而肥胖在糖尿病血瘀证中也具有同样性;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合并大血管病变(冠心病、脑血管病变为主)还是合并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为主)与血瘀证密切关系(均为血液的高凝状态,血流不畅,血液瘀滞,活血化瘀法可以降低血液的高凝状态,改善血管病变,已从临床与动物实验中证实),活血化瘀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极其重要;肥  相似文献   

3.
为阐明冠心病高血压病中医证候与血液脂质过氧化、一氧化氮及纤溶活性及其临床疗效的关系,我们观察了86例益气通络丹治疗前后冠心病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该复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心阳虚型、痰湿型、血瘀型、气虚痰湿型和气滞血瘀型有较好临床疗效,对阴虚型无效。说明中药疗效与临床证候之间关系密切。进一步观察血浆LPO、SOD、T-PA、PAI和NO的变化,发现益气通络丹对气虚血瘀型、心阳虚型和气虚痰湿型上述指标的影响最大,说明上述指标的变化与临床疗效是基本一致的。此外,气虚血瘀证和气虚痰湿证患者血浆t-PA和NO水平均低于单纯血瘀证和痰湿证患者,说明气虚与t-PA和NO水平低下有关。阳虚证患者血浆t-PA和SOD水平低于阴虚证患者,说明阳虚与t-PA和SOD水平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高凝状态与血瘀证相关性及中医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瘀证是恶性肿瘤患者临床常见的中医证候,以病理性肿块、面黯消瘦、舌质紫暗、舌下脉络青紫、脉涩或结代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与恶性肿瘤伴发的高凝状态密切相关.本文从血液高凝状态的角度探讨了肿瘤血瘀证与血流变学、微循环障碍、血凝状态、肿瘤的增殖和转移的关系,并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确定了益气活血的治疗原则及防治对策,以期有效改善肿瘤血瘀证的血液高凝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血瘀证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细胞粘附分子等内皮细胞活性因子水平及其变化规律,借以从血管内皮细胞角度,从蛋白、分子水平探讨ASO血瘀证的实质。方法:选择98例本病患者,按轻、中、重三组和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和湿热血瘀三种证型;利用密度梯度法检测外周循环血内皮细胞计数(CEC),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和亚硝酸盐比色法检测ET、NO等血浆活性因子,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细胞间粘附分子,同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本病患者均存在高CEC、高ET和低NO血症,存在血粘度增加等血液流变学变化。结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由此引起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是ASO血瘀证的发生机制之一;检测ET、NO等血浆活性因子有助于判断病情轻重,协助辨证分型,有助于探讨ASO血瘀证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以免疫反应异常为特点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受累器官广,病程较长,且长期激素治疗血液呈高凝状态,“久病入络、久病多瘀”,故其血瘀病理发生于SLE的各个不同阶段。为此我们对2000年6月—2002年6月住院的SLE患者用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监测SLE病变发展和疗效判定,对SLE血瘀证应用益气活血化瘀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瘀证在肿瘤不同阶段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是肿块、有形可征、坚硬不移,属于中医的血瘀证范畴。临床证实恶性肿瘤病人的确处于明显的高凝状态。高凝状态一般又与病情轻重有关,随着病情不断加重,癌细胞不断生长、浸润、转移,机体逐渐显示高凝趋势。血瘀是肿瘤形成发展的主要病理机制,而且出现在各个病理阶段,因而不同时期使用活血化瘀方药对肿瘤的防治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血瘀证主要是血液表现为浓、黏、凝、聚的高凝、高纤状态。注射用参附(冻干)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血小板聚集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用参附(冻干)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异常改变的血液流变性和凝血功能具有明显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原低氧环境与血瘀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不同海拔梯度健康人的比较或进入高原人群上由前后的自身比较,并以活血化瘀中药预防高原反应的效果为佐证,分析了高原低氧环境对人体血液流变学、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以及血小板粘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低氧环境易于导致血瘀证的发生;也决定了许多高原疾病具有中医血瘀证的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血瘀证血液理化特性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血瘀证的证型实质。方法:检测216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高切速全血粘度(ηHB)、低切速全血粘度(ηLB)、血浆粘度(ηP)、红细胞聚集指数(AI)、红细胞压积(HCT)及血清总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血浆纤维蛋白原(Fb)、前列环素(PGI_2)、血栓素(TXA_2)的浓度。结果:气滞血瘀组ηLB、A显著升高,PGI_2/TXA_2明显下降,血液呈高聚状态;阴虚血瘀组CH、HCT、Fb、AI、ηLB明显增高,血液呈高浓、高凝、高聚状态;痰浊血瘀组ηLB、ηP、TG显著升高,血液里高粘状态;气虚血瘀组仅ηHB有所升高,其他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提示血瘀证的不同证型有不同的生化物质基础,血液理化特性变化与中医证型关系密切。为血瘀证进一步分型论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肺癌作为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常合并血液高凝状态。高凝状态指的是多种病理因素作用下引起的机体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凝血、纤溶/抗凝系统功能紊乱,引起血液凝固性增高,易于形成血栓的病理状态。它不仅可促进血栓形成,同时影响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多项指标可反映其高凝状态,如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浆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ghy,TEG)等。对于肺癌合并高凝状态,西医常应用抗凝治疗。中医从血瘀证出发,认为血瘀是恶性肿瘤发生与进展的重要病因与病机过程,而血瘀的临床表现与恶性肿瘤并发血液高凝状态的特征基本一致。大量研究表明,根据辨证论治采取以活血化瘀法为中心的治则,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因此临床治疗上,针对肺癌合并高凝状态,应结合现代的血液学检测,及时进行干预。不仅可以给予传统的抗凝治疗,同时可以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合理地应用中医活血化瘀法,以达到缓解症状、改善预后的效果。同时,期待更多中医方面以循证医学为指导、多中心、大...  相似文献   

12.
固本祛瘀Ⅰ号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研究观察了癌症患者的气虚血瘀证及固本祛瘀Ⅰ号配合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充变学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虚血瘀证普遍存在于癌症患者中,且化疗使气虚血瘀证出现率增高;气虚血瘀证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及血液高凝状态密切相关,益气活血法配合化疗不仅能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化疗完成率,而且能够改变血液高凝状态,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及血液高凝状态与肿瘤的复发转移有关,故认为本方将有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大肠癌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血瘀证与血液高凝状态、肿瘤血管新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39例(包括回顾性与前瞻性病例)临床大肠癌患者分为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采用血浆分离技术检测患者血液中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患者血清中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Angiogenin、ANG-2、EGF、bFGF、HB-EGF、HGF、Leptin、PDGF-BB、PIGF、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中的差异表达。结果①总体上,大肠癌患者中血瘀证与非血瘀证的比例约为1∶4。②大肠癌患者术前血瘀证组男性及女性的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方程K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值,且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男性及女性的相应水平(P0.05)。同时,术后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方程K值也呈现一致的变化,血瘀证组男性及女性的相应水平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③术前血瘀证组男性及女性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男性及女性的相应水平(P0.05);术后血瘀证组、非血瘀证组的男性及女性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大肠癌血瘀证组患者的血清Angiogenin、ANG-2、EGF、bFGF、HB-EGF、HGF、Leptin、PDGF-BB、PIGF、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结论与非血瘀证患者相比,大肠癌血瘀证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血清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明显更高,提示中医血瘀证与肿瘤血管新生之间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附药对对心肌缺血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心肌酶的影响。方法以寒凝加药物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血瘀证动物模型,给予不同的参附配伍药对进行干预,观察各给药组对模型大鼠的全血粘度、血细胞参数、血沉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检测血液中CK、LDH的含量。结果参附配伍各给药组可降低模型动物的全血粘度(P0.05)和血细胞参数值,增加血沉时间(P0.05),改善模型动物的血液高粘高凝状态。各给药组不同程度降低模型动物血浆中CK、LDH的含量(P0.05)。结论附子配伍人参可改善模型动物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中心肌酶的含量,改善心肌缺血模型动物的心脏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冠心病高血压病中医证侯与血液脂质过氧化、一氧化氮及纤溶活性及其临床疗效的关系,我们观察了86例益气通络丹治疗前后冠心病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临床疗及其对血液脂质地氧化物(LP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该复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心阳虚型、痰湿型、血瘀型、气虚痰湿型和气滞血瘀型有较好临床疗  相似文献   

16.
对6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血瘀证37例,痰浊证31例)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并同时观察健康人62例以作对照。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血瘀证、痰浊证的血液流变性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共同之处为全血比粘度(低切变速度下)和血浆比粘度增高,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血清甘油三脂增高。而血瘀证血液呈高度“浓、粘、聚”状态,全血比粘度及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更甚,红细胞压积升高,血清总胆固醇增高;痰浊证血液流变学改变反映了痰浊阻滞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血浆比粘度和血清甘油三脂的增高。此为冠心病辨证分型提供了参考依据并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瘀血病机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比观察活动期SLE患者,正常对照组及SLE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激素治疗的血浆TXB2、6-K-PGFIα、ⅧR:Ag、血小板聚集等指标的改变,以探讨SLE的瘀血病机及其对治疗的影响。结果表明,SLE患者存在瘀血病机,其血浆TXB2、T/K值、血小板聚集及ⅧR:Ag异常升高;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降低以上指标异常升高方面,显著优于单纯激素组,表明中药对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提高临床疗效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疗法客观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瘀证见于多种疾病,是一种综合性病理状态,形成机理非常复杂。近年关于血瘀证的基础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开始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NEI网络)以及基因水平方面探索血瘀证的形成机理。本文从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损伤、微循环、基因表达研究等十个方面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对血瘀证的客观化研究进展,以求进一步探索血瘀证的微观实质。  相似文献   

19.
肾病综合征(nephrolyticsyndrom,NS)多伴有明显的高粘滞血症,血液呈高凝状态,这种高凝状态可导致一系列心血管并发症,同时也是肾脏疾病进行性恶化的主要因素,因此治疗高粘滞血症对NS疾病本身和预后均有重要意义。我们试用中药川芎嗪配合中西药治疗NS及其并发的高粘滞血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1985年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肾小球疾病临床分型标准(1)。中医辨证分型参照1986年第二次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2)。2 病…  相似文献   

20.
血瘀证是临床常见的证候之一,以疼痛、肿块、出血、舌质瘀斑、脉涩等为主要特点.现代医学认为,血瘀证是一种高聚、高黏、高凝的病理状态,其物质基础是血液中微栓子的形成,即中医学中所讲的瘀血.本质是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血栓形成、血液流变学异常等.从血瘀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及心脑血管血栓形成.血栓形成与血小板的活化密切相关.活化血小板与静息血小板相比,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存在于α-颗粒膜上的糖蛋白则发生明显变化,与血小板功能活化密切相关.血小板激活复合物(PAC-1)则是反映血小板膜上纤维蛋白原受体的表达.PAC-1只与活化血小板上的GPIIb/IIa结合.我们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62P及PAC-1表达.分析CD62P、PCA-1与血瘀证之间的相关性及意义.从而为血瘀证的诊断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