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 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nsuline-like growth factor-Ⅰ receptor, IGF-Ⅰ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2, IGFBP-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在乳腺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42例癌旁3 cm外正常乳腺组织中IGF-Ⅰ、IGF-ⅠR和IGFBP-2的表达水平.结果:IGF-Ⅰ、IGF-ⅠR和IGFBP-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P<0.05.IGF-Ⅰ、IGF-ⅠR和IGFBP-2原发灶≤2 cm的乳腺癌中的表达均低于原发灶>2 cm的肿瘤,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P<0.05.IGF-Ⅰ、IGF-ⅠR和IGFBP-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具有明显正相关性,P<0.01.结论:IGF-Ⅰ、IGF-ⅠR和IGFBP-2的过度表达在乳腺癌原发灶的发展和侵袭转移可能起重要作用,IGFBP-2水平升高可能增强IGF-Ⅰ与IGF-ⅠR的结合产生活性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从而与乳腺癌发生的生物学行为和浸润转移有关.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xpressions of IGF-Ⅰ, IGF-ⅠR and IGFBP-2 in breast cancer tissues and the correlation among them and with the clinical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e the mechanisms of development of breast cancer. METHODS: The expressions of IGF-Ⅰ, IGF-ⅠR and IGFBP-2 in each of the 42 cases of breast carcinomas as well as normal tissues 3 cm off the tumor region were determined by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SP method). RESULT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IGFBP-2 in breast carcinoma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breast tissues, P<0.05. When breast cancers with primary sized ≤2 cm compared with that of >2 cm, the positive percentages of IGF-Ⅰ, IGF-ⅠR and IGFBP-2 in the former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latter, P<0.05. In addition, the positive percentages of them in breast cancers with metastasis in lymph nod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absence of metastasis in lymph node, P<0.05. The expressions of IGF-Ⅰ, IGF-ⅠR and IGFBP-2 in breast tumor tissues show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P<0.01). CONCLUSIONS: The excessive expressions of IGF-Ⅰ, IGF-ⅠR and IGFBP-2 may be the vital role in primary lesion development,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breast cancer. The increased IGFBP-2 level can import IGF-Ⅰ into IGF-ⅠR to promote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three factors may cause biological actions and infiltration and metastasis of breast cancer.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其受体(IGF-ⅠR)在肾细胞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肾细胞癌、25例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肾组织中IGF-Ⅰ及IGF-ⅠR的表达,并对两者与组织学分级、淋巴转移和临床分期等临床资料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IGF-Ⅰ、IGF-ⅠR在肾细胞癌标本中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及正常组织(均P<0.01),但与肾细胞癌的分级、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IGF-Ⅰ、IGF-ⅠR在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两者对肾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免疫治疗或基因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其受体(IGF-ⅠR)在肾细胞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肾细胞癌、25例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肾组织中IGF-Ⅰ及IGF-ⅠR的表达,并对两者与组织学分级、淋巴转移和临床分期等临床资料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IGF-Ⅰ、IGF-ⅠR在肾细胞癌标本中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及正常组织(均P<0.01),但与肾细胞癌的分级、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IGF-Ⅰ、IGF-ⅠR在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两者对肾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免疫治疗或基因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IGF-Ⅰ和IGF-ⅠR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s,IGFs)是一类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分化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多肽生长因子,研究表明其参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本研究检测IGF-Ⅰ及其受体IGF-Ⅰ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cellnuclearantigen,PCNA)在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评价IGF-Ⅰ和IGF-ⅠR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GF-Ⅰ、IGF-ⅠR和PCNA在88例膀胱癌和1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对IGF-Ⅰ和IGF-ⅠR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预后及PCNA表达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膀胱癌组织中IGF-Ⅰ和IGF-ⅠR阳性率分别为73.9%、59.1%,均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的33.3%、16.7%(P<0.05)。膀胱癌中两者呈相关表达且均与PCNA指数密切相关(P<0.05)。IGF-Ⅰ表达与肿瘤复发之间关系密切(P<0.05),IGF-ⅠR表达则与肿瘤分级、分期和复发关系密切(P<0.05)。结论:IGF-Ⅰ与肿瘤复发有关,IGF-ⅠR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和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5.
6.
背景与目的:目前卵巢癌的治疗方式仍是手术及术后辅助铂类药物为主的化疗,但复发率高,容易耐药。前期研究已证实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receptor,PAFR)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高表达,且能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转移。探索顺铂(cisplatin,CDDP)作用后卵巢癌细胞中PAFR的表达变化及其对卵巢癌细胞CDDP敏感性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旨在为卵巢癌靶向治疗及克服CDDP耐药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不同浓度的CDDP作用于卵巢癌细胞株(SKOV-3和CAOV-3)不同时间后各组细胞PAFR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法验证CDDP作用于卵巢癌细胞后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p65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及RTFQ-PCR检测小RNA干扰沉默NF-κB及HIF-1α后PAFR的表达情况。采用细胞增殖和凋亡实验检测抑制PAFR表达后对卵巢癌细胞CDDP敏感性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验证CDDP和(或)PAFR抑制剂作用细胞后下游信号通路关键分子P70S6K/AKT/ERK的变化情况。结果:CDDP能够引起卵巢癌细胞中PAFR表达升高,并呈现剂量及时间依赖性(P<0.01)。CDDP能够引起转录因子NF-κB及HIF-1α的核聚集,沉默NF-κB及HIF-1α后,CDDP诱导的PAFR表达下降。PAFR特异性小分子拮抗剂WEB2086或RNA干扰抑制PAFR表达均能显著提高卵巢癌细胞对于CDDP的敏感性,即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1),而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CDDP作用于卵巢癌细胞后,表达升高的PAFR能够激活下游的AKT及ERK信号通路分子。结论:CDDP作用于卵巢癌细胞后能够引起转录因子NF-κB及HIF-1α的核聚集从而上调PAFR的表达。抑制PAFR表达能够增加卵巢癌细胞对CDDP的敏感性,可能成为卵巢癌靶向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卵巢癌对顺铂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卵巢癌的发病率在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中占第三位,但其患者死亡率却居首位。在细胞减灭术的基础上施以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已成为卵巢癌的常规治疗方案。据报道:Ⅲ和Ⅳ期的卵巢癌患者采用联合化疗.其完全缓解率可达60%-80%。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却并非如此。近30年来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一直徘徊于30%-50%之间。其主要原因就是卵巢癌对化疗药物产生了耐爱性。约75%-80%的卵巢上皮癌开始对化疗有反应.其余则表现为原发耐药.最终所有化疗患者至少80%出现耐药。因此,耐药的产生直接影响化疗效果及生存率。如何尽早发现耐药度克服耐药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IGF-Ⅰ和IGF-ⅠR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是一类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分化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多肽生长因子,研究表明其参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本研究检测IGF-Ⅰ及其受体IGF-Ⅰ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评价IGF-Ⅰ和IGF-ⅠR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GF-Ⅰ、IGF-ⅠR和PCNA在88例膀胱癌和1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对IGF-Ⅰ和IGF-ⅠR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预后及PCNA表达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膀胱癌组织中IGF-Ⅰ和IGF-ⅠR阳性率分别为73.9%、59.1%,均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的33.3%、16.7%(P<0.05).膀胱癌中两者呈相关表达且均与PCNA指数密切相关(P<0.05).IGF-Ⅰ表达与肿瘤复发之间关系密切(P<0.05),IGF-ⅠR表达则与肿瘤分级、分期和复发关系密切(P<0.05).结论:IGF-Ⅰ与肿瘤复发有关,IGF-ⅠR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和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hMSH2重组质粒对卵巢癌顺铂敏感性方面的影响。方法: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AN-hMSH2,通过酶切及测序法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对卵巢癌耐药细胞SKOV3/DDP进行瞬时转染,对照组为未转染细胞和SKOV3敏感细胞;hMSH2在细胞内的表达变化由Western blotting和RT-PCR进行检测;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对细胞的顺铂敏感性进行检测;耐药细胞的凋亡情况通过Hoechst染色法检测。结果:重组质粒pCAN-hMSH2转染进SKOV3/DDP后,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实转染成功,hMSH2的表达得到增强;MTT结果提示转染后的卵巢癌耐药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明显增强;Ho-echst染色发现,转染后耐药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强。结论:hMSH2基因转染后能提高其在SKOV3/DDP细胞中的表达,增强SKOV3/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促进在顺铂作用下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入组53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均接受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其中紫杉醇静脉途径给药,顺铂经腹腔灌注给药,并并对患者的疗效和毒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53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CR 10、PR 12例、SD 24、PD 7例,总有效率为415%,疾病控制率为868%,1 a 生存率为604%。主要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周围神经毒性等,大多为轻度,所有毒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未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卵巢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卵巢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所有妇科恶性肿瘤之首,首次治疗多以手术切除为主,但由于卵巢癌患者就诊时多数已属晚期,故需要采取综合治疗[1]。卵巢癌的化疗多采用紫杉醇和铂类为主的联合方案。但由于这类方案毒副反应发生率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胰岛素生长因子(IGF)信号通路关键蛋白IGF-1、IGF-1R及Akt在顺铂耐药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多药耐药蛋白MRP2的相关性.方法:利用ATP-TCA法对40例卵巢癌标本进行药敏试验,其中16例对顺铂耐药,24例对顺铂敏感.ELISA法分别检测顺铂耐药和敏感组患者血清中IGF-1、IGF-1R及Akt和MRP2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GF-1、IGF-1R及Akt在卵巢癌顺铂耐药组的表达显著高于敏感组,P值均为0.000 1;MRP2的表达卵巢癌顺铂耐药组高于敏感组,P=0.035; IGF-1和IGF-1R有显著相关性,r=0.755,P=0.0001;IGF-1、IGF-1R和Akt有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812和0.643,P值均为0.000 1;MRP2和IGF-1有相关性,r=0.493,P=0.018;IGF-1R与MRP2无相关性,r=0.231,P=0.173; Akt和MRP2无相关性,r=0.274,P=0.106.结论:IGF信号通路关键蛋白IGF-1、IGF-1R及Akt可能参与卵巢癌顺铂耐药,IGF-1与多药耐药蛋白有一定的相关性,IGF-1可能作为卵巢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外源性p53基因转染对人卵巢癌细胞株的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将人野生型p5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导入不表达p53的卵巢癌SKOV-3细胞中,经G418筛选,Northernblot及Westernblot鉴定后,观察其对顺铂作用后的 SKOV-3细胞的集落形成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外源性P53基因在转染细胞中有效表达,并增强了顺铂对SKOV-3细胞集落形成的抑制作用及促进了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 外源性p53基因能增加卵巢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两者联合作用能更大程度地杀灭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生素 C 是否能影响顺铂对于大鼠卵巢癌的化疗效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探。方法:建立卵巢癌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组后腹腔给药,每周观察一般状况变化。8周后,脱颈处死各组大鼠,取血清检测 CA125、HE4并计算 ROMA 值,测量腹水容积,解剖并观察统计肿瘤生长情况,对局部肿块及主要组织进行测量,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所有大鼠外观消瘦,体重随着腹水和肿瘤的出现呈现增长,顺铂+高剂量维生素 C 组的肿瘤质量及腹水容积明显小于其余三组,实验组的 CA125、HE4及 ROMA 明显低于对照组,顺铂+高剂量维生素 C 组的 CA125、HE4及 ROMA 则明显低于顺铂+低剂量维生素 C 组及顺铂组,实验组患恶性肿瘤的大鼠比例降低,而是否添加维生素 C 对数据则无明显影响。结论:注射较高浓度维生素 C 能增强顺铂杀伤卵巢癌的能力,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拉帕替尼联合顺铂抗食管鳞癌的体外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拉帕替尼、顺铂单独及二者联合对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计算两药联合作用指数。碘化丙啶(PI)染色或Annexin V-FITC/PI双染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进程及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两药单独及联合处理后食管鳞癌细胞EGFR和HER2的磷酸化及下游信号分子的表达变化。结果 拉帕替尼联合顺铂可协同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二者之间的联合作用指数小于1。拉帕替尼联合顺铂可使食管鳞癌细胞阻滞于G2/M期,并可显著诱导细胞凋亡。联合用药可显著抑制EGFR和HER2的磷酸化,并进而抑制两个主要的下游信号分子ERK和AKT的活化。结论 拉帕替尼联合顺铂在体外具有协同抗食管鳞癌活性,对EGFR和HER2过表达食管鳞癌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筛选高表达Her-2/neu的卵巢癌细胞株,观察Herceptin联合顺铂(DDP)对该细胞株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人卵巢癌细胞株3AO,SKOV3,OVCAR Her-2/neu的表达情况,筛选出高表达Her-2/neu的人卵巢癌细胞株。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Herceptin,DDP以及联合用药对高表达Her-2/neu的人卵巢癌细胞株体外生长抑制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 Her-2/neu呈高表达;Herceptin 可有效抑制SKOV3的生长,具有浓度依赖性(P = 0.001),联合用药组的生长抑制率为79.41 %,明显高于二者单独作用(P = 0.0001)。结论 人卵巢癌细胞株 SKOV3 Her-2/neu呈高表达。Herceptin,DDP均能有效抑制SKOV3的生长,联合用药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9.
米非司酮对耐药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及其对顺铂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背景与目的:米非司酮是有效的孕酮受体拮抗剂。研究发现,米非司酮对体内外卵巢癌细胞均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米非司酮对耐药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及对顺铂(DDP)敏感性的影响和机制,为临床应用米非司酮治疗难治性卵巢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耐药卵巢癌细王刚,等.米非司酮对耐药卵巢癌细胞株SK-OV-3,采用MTT法检测单用米非司酮及合用顺铂时对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分析米非司酮与顺铂在抑制耐药卵巢癌细胞增殖中的相互作用。采用终末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米非司酮及米非司酮联合顺铂对卵巢癌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实验所选各种浓度米非司酮对SK-OV-3细胞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呈现浓度依赖性。当顺铂浓度为1.25μg/ml或2.5μg/ml,合用米非司酮浓度为20μg/ml、10μg/ml、5μg/ml、2.5μg/ml、1.25μg/ml或0.625μg/ml时,能显著抑制SK-OV-3细胞的增殖,并显示出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q>1.15)。当顺铂浓度为0.625μg/ml或5.0μg/ml时,仅表现为两种药物的相加作用(0.85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复发转移性卵巢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11例复发性卵巢癌应用伊立替康200mg/m^2,静滴,第1天;顺铂25mg/m^2,静滴,第1—3天,21天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进行一次疗效评价。结果:1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6例,总有效率为63.6%;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毒性,Ⅲ-Ⅳ度中性粒细胞下降36.3%(4/11),其次为恶心、呕吐,Ⅲ-Ⅳ度恶心、呕吐为27.3%(3/11),仅1例出现Ⅲ度腹泻。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复发转移性卵巢癌是可行、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