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改良Nance托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面型协调的安氏Ⅱ类牙列中重度拥挤,上颌第二磨牙未萌出的患者11例.用改良Nance托推磨牙向远中开辟间隙,术前、后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矫治过程平均用时10周,上颌磨牙远中移动平均4.0 mm,平均速率为1.59 mm/月.结论改良Nance托推磨牙向远中移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简便、高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改良Nance托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面型协调的安氏Ⅱ类牙列中重度拥挤 ,上颌第二磨牙未萌出的患者 11例。用改良Nance托推磨牙向远中开辟间隙 ,术前、后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矫治过程平均用时 10周 ,上颌磨牙远中移动平均 4.0mm ,平均速率为 1.5 9mm/月。结论 :改良Nance托推磨牙向远中移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简便、高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改良Nance托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面型协调的安氏Ⅱ类牙列中重度拥挤,上颌第二磨牙未萌出的患者11例.用改良Nance托推磨牙向远中开辟间隙,术前、后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矫治过程平均用时10周,上颌磨牙远中移动平均4.0 mm,平均速率为1.59 mm/月.结论:改良Nance托推磨牙向远中移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简便、高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改良Nance托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Ⅱ类错H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面型协调的安氏Ⅱ类牙列中重度拥挤,上颌第二磨牙未萌出的患者11例,用改良Nance托推磨牙向远中开辟间隙,术前、后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矫治过程平均用时10周,上颌磨牙远中移动平均4.0mm,平均速率为1.59mm/月。结论:改良Nance托推磨牙向远中移动矫治安氏Ⅱ类错He简便、高效.  相似文献   

5.
替牙期未萌尖牙、前磨牙宽度和预测方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建军  丁寅  王琪  任军  尚磊 《口腔医学》2007,27(4):196-198
目的优化选择针对未萌尖牙、前磨牙宽度预测的基牙组合。方法取正畸科初诊患者的研究模型,按一定标准随机选出恒牙列模型180副,利用电子游标卡尺(精度0.01 mm)测量牙冠近远中径,并对测量值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得到了与未萌尖牙、前磨牙宽度相关度较高的基牙组合,即,上颌第一磨牙和上、下颌中切牙联合;此组合与上、下颌预测牙的相关度分别为0.753和0.83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此为基础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预测上、下颌尖牙、前磨牙宽度之和的回归方程。结论建立了一组适合中国北方地区替牙期儿童未萌尖牙、前磨牙宽度的预测方程:男性Y=0.64X+6.89(上颌),Y=0.79X+2.45(下颌);女性Y=0.64X+6.86(上颌),Y=0.72X+3.90(下颌)(Y代表一侧未萌尖牙、前磨牙近远中宽度和,X代表双侧上颌第一磨牙及上、下颌中切牙的近远中宽度和的一半)。  相似文献   

6.
在早期混合牙列中,准确地确定可利用的间隙非常重要。许多学者在早期混合牙列中对未萌出的恒尖牙及双尖牙的近远中径尺寸及其可利用的间隙进行估测得出多种方法。归类为两种途径,即各种X线摄片法和对已萌出的恒切牙近远中径的测定值来间接估计的方法。尽管间接估计法有多种不同的分析法,然统计学分析表明:X线摄片法的预测值更接近于实际的恒尖牙及双尖牙的联合宽度。本文提出了一种不用X线片的分析法称为侧切牙间距分析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不拔牙矫治或减数前磨牙矫治后第三磨牙萌出间隙的调查,探讨在正畸患者中保留28颗牙齿的可行性。方法:297个样本均来自深圳市儿童医院口腔正畸科,男132例,女165例,其中18岁以下组(少年组)201例,18岁以上组(成人组)96例。均采用了不拔牙矫治或减数前磨牙矫治。测量矫治结束后口腔全景片上第二磨牙远中磨牙后间隙量及第三磨牙牙冠近远中宽度。结果:不拔牙矫治组较减数前磨牙矫治组第三磨牙萌出尚欠间隙量大,上颌的萌出尚欠间隙量较下颌小,少年组的萌出尚欠间隙量较成人组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在成人组中,有70%的患者可通过不拔牙或减数一组磨牙矫治获得保留28个牙齿的目的。结论:减数前磨牙在统计学上并不能完全解决第三磨牙萌出间隙的问题,通过减数一组磨牙实现保留28个牙齿的目的对大多数正畸患者是可行的,它是大概率事件,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矫治骨性Ⅲ类错畸形前后患者X线片变化,探讨MEAW技术矫治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机制。方法选用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15例采用0.56mm×0.64mm的直丝弓托槽系统治疗。测量矫治前、后患者的定位X线头颅侧位片并进行比较。结果由于下后牙的远中直立,L6/MP,L7/MP平均增加了7.2°和7.6°,OP-FH平均减少4.23°,OP-MP平均增加5.64°。结论MEAW技术矫治骨性Ⅲ类错畸形主要通过下后牙的远中竖直,以及平面的改变来完成,而矫治前后骨组织及软组织的变化有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型交叉颊面管对磨牙支抗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11名全程使用新型交义颊面管(XBuccal Tube,XBT)进行矫治的病例,在矫治前、后取上颌研究模型,进行三维数字模型测量,并和传统的治疗前后X线片重叠测量相对比,观察矫治前后上颌第一磨牙的位移变化。结果三维数字化模型测量显示矫治后22颗上颌第一磨牙平均远中倾斜1.81°,近中移动2.38mm,伸长0.73mm,颊向倾斜0.46°,与相应的头颅侧位片重叠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达到强支抗的要求。结论在不使用任何额外口内或口外装置加强支抗的情况下,新型交叉颊面管能对磨牙支抗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采用何种X线片更能精确的在治疗前评价牙根的形态,而在治疗后测量牙根的吸收,作者进行了以下的研究。 材料和方法 对42名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的患者,拍摄其矫治前后的曲面断层片和全口根尖片。将X线片放大10倍在其上直接测量第一磨牙以前包括第一磨牙在内的所有牙齿的牙根、牙冠及全牙长;用治疗前后X线片上的全牙长的差值来表示牙根的吸收量,磨牙取近中根测量;在治疗  相似文献   

11.
片段弓技术对拔牙病例矫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片段弓技术在拔牙矫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片段技术矫治20例患者,矫治前、矫治中拍摄头颅定位的侧位片,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桥治前,矫治中头颅侧片,记录尖牙远中移动疗程,结果:上下切牙倾斜度减小,下颌平面减小,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而SNA、SNB矫治前,矫治中无显著变化,结论:片段弓技术提高了拔牙病例的矫治效率。  相似文献   

12.
材料和方法 研究对象为28例来自哥本哈根大学牙科专业一年级学生(男8例、女20例),平均年龄20. 6岁。共计45颗下颌第三磨牙,其中未萌出牙30颗和部分萌出15颗。均经全景X线片作2次TME预测器测定,另外所测变量为牙倾角及其倾斜度、第三磨牙冠近远中宽度、下颌升支和第二磨牙远中之间隙,第三磨牙与第一或二磨牙(牙合)面间的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结合直丝弓矫治伴有第二前磨牙阻生的II类错畸形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处于替牙晚期、上颌中重度拥挤的24例患者,采用活动矫治器单侧或双侧远移上颌第一磨牙,开辟间隙并进行第二期固定矫治;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上颌第一磨牙平均远中移动4.5 mm,两侧磨牙和尖牙达到I类关系,上颌前牙唇倾度增加。结论:早期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并结合直丝弓技术可促进第二磨牙正常萌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锥形束CT(CBCT)和数字化X线片诊断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准确性,以期为CBCT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化抽样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大连市口腔医院牙周科被诊断为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患者55例(患牙55颗),分别进行CBCT和数字化X线片扫描,同时行临床探诊检查,确定附着丧失水平及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比较3种方法对患牙牙槽骨缺损高度测量及根分叉病变诊断的差异。结果    CBCT和临床探诊均可对患牙进行近中、远中、唇(颊)侧和舌(腭)侧的牙槽骨缺损进行测量,而数字化X线牙片仅可以进行近中、远中牙槽骨缺损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数字化X线片、CBCT及临床探诊3种方法测量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近、远中牙槽骨缺损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近中:F = 3.56,远中:F = 5.37;均P < 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数字化X线片与CBCT、数字化X线片与临床探诊的测量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患牙各位点[近中、远中、唇(颊)侧、舌(腭)侧)]的牙槽骨缺损高度,采用CBCT与临床探诊的测量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在诊断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的根分叉病变发生率方面,数字化X线片与CBCT、数字化X线片与临床探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而CBCT与临床探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CBCT与临床探诊在评价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牙槽骨缺损程度和根分叉病变发生率方面具有一致性,均优于数字化X线片,CBCT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患者李某,男,14岁。主诉:牙齿逾期未萌出求治。一、临床检查患者面部左右对称,下颌后缩,面高协调。无口腔不良习惯。恒牙,右侧磨牙为中性关系,左侧磨牙为远中关系。前牙深覆Ⅱ,覆盖正常。上、下牙弓中线正。上牙弓拥挤5mm,下牙弓拥挤3mm。23未萌出。双侧颞下颌关节无明显压痛,未闻及弹响和杂音,开口度和开口型正常。二、X线检查分析CT片示23牙冠位于21,22的腭侧骨内埋伏阻生,根尖位于牙槽骨中央。全口曲面断层片显示:23阻生。无缺失牙,4个智齿牙胚存在。头颅侧位片显示:Ⅱ类骨性关系。三、诊断:安氏Ⅱ2骨性Ⅱ类四、矫治目标1、矫治上…  相似文献   

16.
引起下颌前牙拥挤的原因常涉及到未萌出的第三磨牙的压力。为此,作者通过两项实验研究,测量了未萌出的下颌第三磨牙产生的近中压力。试图说明下颌第三磨牙与前牙拥挤之间的关系。实验假设推测第三磨牙近中萌出压力对牙间力的影响类似于第二磨牙轴向载荷时产生的近中向(牙合)力。此力将增加与第二磨牙近中的邻接紧密度。从而在一侧拔除了第三磨牙,消除了此力后,这一侧的邻接紧密度将减小,以证实第三磨牙近中萌出压力的存在;或一侧拔除了第三磨牙后,两侧折邻接紧密度没有变化,以证实第三磨牙近中萌出压力不存在或很小。第一项实验在平均年龄20.6岁的14名男性和6名女性患者中进行。受试者双侧第三磨牙均未萌出,但在X线全景片上可观察到第三磨牙已与第二磨牙发生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矫治安氏Ⅱ1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改良摆式矫治器及口外弓对 19例平均年龄 13 .4岁 ,第二磨牙已萌出的牙性安氏Ⅱ1错牙合进行治疗 ,进行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 ,能同时推第一、第二磨牙向远中移动 ,直至磨牙为Ⅰ类或偏近中关系 ,上颌磨牙平均每月向远中移动 1.3mm。并能同步打开咬合 ,导下颌向前。结论 :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矫治牙性Ⅱ1错牙合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矫治安氏Ⅱ1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改良摆式矫治器及口外弓对19例平均年龄13.4岁,第二磨牙已萌出的牙性安氏Ⅱ1错牙合进行治疗,进行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能同时推第一、第二磨牙向远中移动,直至磨牙为Ⅰ类或偏近中关系,上颌磨牙平均每月向远中移动1.3 mm.并能同步打开咬合,导下颌向前.结论:改良摆式矫治器联合口外弓矫治牙性Ⅱ1错牙合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下颌偏斜的矫治原理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6—2014年就诊于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的骨性下颌偏斜患者16例,选用0.56 mm × 0.71 mm MBT系统托槽,采用MEAW技术进行矫治。矫治前后拍摄X线曲面断层片及头颅侧位片,并进行定点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6例骨性下颌偏斜患者平均矫治时间20个月,均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头影测量分析显示,治疗后下磨牙远中直立移动,平均远中直立7.63°,平均远中移动3.38 mm;下前牙平均舌倾内收3.31 mm;下颌骨治疗前后不对称,治疗前后颌骨改变小。结论    采用MEAW技术可有效矫正恒牙期骨性下颌偏斜,为代偿掩饰性矫正。  相似文献   

20.
病例报告患者,男,26岁,双侧上颌第三磨牙正常萌出,未建。右侧下颌第三磨牙前倾阻生。左侧下颌第三磨牙低位阻生,近中边缘嵴破龈。全颌曲面体层X线片示:左下颌第三磨牙垂直低位,面位于第二磨牙颈部平面。左下颌第四磨牙近似水平位,位于第三磨牙面上;牙冠近中边缘嵴突出,远中边缘嵴低平;牙根尖伸向第三磨牙牙冠后方(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