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不同印戒细胞成分胃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行18F-FDG PET/CT检查的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胃镜或手术病理结果确诊,并根据印戒细胞成分分为胃印戒细胞癌(SRC)组、部分印戒细胞癌(Mixed-SRC)组及非印戒细胞腺癌(Non-SRC)组.分别测量各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弥漫增厚型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增强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低中分化腺癌(20例)、粘液腺癌(20例)、印戒细胞癌(20例)和淋巴瘤(12例)。结果 90%的胃癌病灶T分期大于等于T3期,85%的胃癌病灶有淋巴结转移,70%的病灶大于等于N2期,75%的病灶总分期大于等于III期。分别有90%、85%和75%的胃低中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有溃疡存在,淋巴瘤只有25%存在溃疡。大部分粘液腺癌可以看到粘液湖存在。有6例(30%)粘液腺癌伴有钙化。平扫粘液腺癌和淋巴瘤的CT平均值低,分别为34和38HU。胃癌较淋巴瘤强化程度高。结论胃弥漫增厚型肿瘤恶性程度高。粘液湖或钙化是粘液腺癌的重要区分点。增强后黏膜线的显示及病灶强化程度有助于胃癌各亚型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区分。  相似文献   

3.
临床发现胃癌时伴有肝转移者约占 5%~ 8% ;结、直肠癌 10 %~ 2 5%在治疗时已有肝转移[1] 。大部分病人早期诊断困难 ,失去了手术机会。我院从1994年 2月~ 1999年 12月 ,将因胃、结、直肠癌在根治术后或姑息术时证实的肝转移癌 36例 ,给予介入化疗加中药治疗后的疗效分析 ,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肝转移癌 36例 ,男 2 5例 ,女 11例 ;年龄30~ 76岁 ,平均年龄 57岁。 36例中胃癌 9例 ,结肠癌 14例 ,直肠癌 13例 ;病理类型属低分化腺癌 11例 ,未分化腺癌 10例 ,管状腺癌 9例 ,粘液腺癌 6例。 11例是术中发现肝内转移灶 ,做了原发肿瘤的…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胃癌介入治疗疗效的CT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失去手术机会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性胃癌 ,介入治疗仍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1,2 ] 。近几年我们对 112例 6 0岁以上的老年性胃癌进行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 ,并对其中 32例经病理证实为腺癌诊疗两次以上者进行治疗前后CT对照观察 ,以评价治疗方法和疗效。1 资料和方法1.1 本组 32例 ,男 2 6例 ,女 6例 ,年龄 6 0~ 76岁 ,治疗前全部经胃肠造影及CT扫描。其中贲门癌 16例 ,胃体癌 6例 ,胃窦癌 8例 ,全胃癌 2例。CT表现为胃壁增厚 ,腔内软组织肿块 ,胃壁外侵犯。 18例有胃周淋巴结转移 ,合并肝脏转移 4例。经胃镜或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对胃印戒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40例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为N0期16例,N2期6例,N3期为11例,CT以淋巴结长径〉6mm为阳性标准,发现NO期16例、N1期7例、N2期5例及N3期4例,其中CT各N分期特异性在76.5%-94.7%之间,但是对N2及N3分期的敏感性欠佳(分别为28.6%和33.3%)。转移淋巴结特点为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明显,虽高于动脉期强化,但是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结论:64排螺旋CT对胃印戒细胞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及N分期有帮助,其诊断特异性较高,但是准确性和敏感性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18F-FDG PET显像在原发性胃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在原发性胃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 2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胃癌患者行1 8F FDGPET显像。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及半定量方法 [标准摄取值 (SUV) ],其中 2 1例与近期CT结果比较。结果 ①PET检出原发性胃癌的灵敏度为 91% (2 0 2 2例 ) ,2例假阴性均为印戒细胞癌 ,原发肿瘤直径 <1cm (T1 期 )。② 17例手术患者中 ,胃局部淋巴结转移 10例 ,PET检出 6例 ,其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6 0 %、10 0 %和 75 % ,CT仅检出 1例。③PET检出远处转移 9例 ,CT仅检出 5例。结论 1 8F FDGPET诊断原发性胃癌较为灵敏 ,检出胃癌局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可能优于CT。  相似文献   

7.
对于较大而可切除的胃癌,我院1988年以前均行Roux-y式空肠代胃吻合术.1988年以后我们改用经胸全胃切除、空肠扩大代胃术.临床共施行14例手术,手术简便,效果良好,并发症也较少.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13例,女性1例.年龄44~69岁,平均56岁.胃底贲门部癌9例,胃小弯垂直部癌5例.肿瘤直径7~8cm11例,侵犯全层胃壁3例.病检淋巴结转移第1站14例,第2站10例,第3站8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CP、TrueFISP结合3D-VIBE动态增强MR扫描在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29例,回顾性分析 MR 资料,观察病变发生部位、形态、信号特点、周围结构及有无远处转移。结果本组腺癌共21例,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混合1例,印戒细胞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未分化癌1例,恶性间质瘤3例,1例霍奇金氏淋巴瘤。MR 主要表现为十二指肠局部肠壁偏心性或环形不规则增厚,形成软组织结节或肿块,黏膜破坏消失,伴肠腔狭窄,均匀或不均匀持续强化。恶性间质瘤肿瘤较大,合并囊变坏死。淋巴瘤表现为肠壁弥漫增厚,合并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7例侵犯胰头,7例合并淋巴结转移,5例合并肝转移。结论MRCP、TrueFISP 及3D-VIBE 动态增强扫描结合对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肠壁不规则增厚并肿块形成、黏膜破坏消失是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重要征象,病灶侵犯周围结构、合并淋巴结肿大或远处转移则有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胃癌结直肠转移瘤的MSCT表现。方法分析52例胃癌结直肠转移患者的临床与CT资料。结果1)胃癌病理类型为低分化腺癌或印戒细胞癌及两者混合者45例;Ⅲ型及Ⅳ型48例;2)转移瘤表现为均匀增厚型39处,非均匀增厚型21处,管腔内生肿块型6处,管腔外突肿块型4处;3)转移瘤表现为均匀性强化16处;不均匀性强化10处;分层样强化44处;4)12例(52.2%)女性患者伴卵巢转移。结论发生结直肠转移的胃癌病理类型主要为低分化腺癌及印戒细胞癌,Borrmann分型以Ⅲ、Ⅳ型为主。结直肠转移瘤最具特征性的CT征象为肠壁呈靶样同心圆样改变。女性患者常伴卵巢转移。  相似文献   

10.
中晚期卵巢癌盆腔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晚期卵巢癌盆腔动脉介入化疗栓塞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2 2例中晚期卵巢癌 ,其中Ⅱ期 10例 ,Ⅲ期 8例 ,Ⅳ期 4例。术前盆腔动脉化疗栓塞 6次 ,术后 36次。观察评定远期疗效 (1个月~ 2年 )。结果 有效率70 % ,其中 2例Ⅳ期卵巢癌伴肝转移患者 ,经介入化疗 2~ 3次后 ,肿瘤明显缩小 ,行卵巢癌减灭术 ,术后病理淋巴结无转移。B超示肝转移灶缩小 ,术后继续行盆腔介入化疗 ,存活至今未复发。结论 盆腔动脉介入化疗是治疗中晚期卵巢癌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前介入化疗能使肿瘤等原发灶明显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介入化疗 ,能有效控制肿瘤复发延长病人存活期。  相似文献   

11.
作者复习了13例经手术或内镜证实的钙化性胃癌的CT表现。其中11例粘液腺癌,2例腺癌。所有病例钙化均为点状或粟粒状,大小为1~3mm,均位于增厚的胃壁内。2例可见转移淋巴结及肝转移灶内的钙化。10例肿瘤部分密度低于同层肌肉,病理证实为肿瘤内粘液池。12例为进展期癌,未能手术切除。钙化性胃癌罕见,以前文献仅报道7例,均为粘液性腺癌。镜下病理钙化位于粘液池内。CT可清楚显示钙化的部位、点状形态及肝脏的侵犯,与平滑肌瘤或肉瘤的环形或片状钙化易于鉴别。作者指出,钙化是粘液性胃腺癌的特征之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8年10月以来,对26例不同TNM分期的进展期胃癌实施了双重区域性灌注化疗,其中胃底贲门癌11例,胃窦癌12例,胃体癌3例。中、低分化腺癌21例,印戒细胞癌5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肠道癌的MSCT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结合文献对病理证实的84例胃肠道癌的MSCT表现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组84例中黏液腺癌16例,中管状腺癌24例,印戒细胞癌4例,绒毛状腺癌12例,混合型腺癌28例.MSCT检查诊断胃癌19例,升结肠癌16例,横结肠癌8例,降结肠癌21例,乙状结肠癌13例,直肠癌7例.MSCT上发现18例显示为浆膜面受侵,手术发现21例浆膜面受侵,MSCT发现淋巴结转移22例,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27例.结论 正确认识胃肠道癌的MSCT表现,有利于正确诊断及术前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胃切除术后远期并发胆囊炎胆石症国外早已有报告,国内亦开始见有报道。但术后早期并发急性坏死性胆囊炎则极为少见。本文介绍我们4年来发生2例情况,并加以讨论。 临床资料 例1,女,61岁。诊断为胃癌于1979年11月6日手术探查,见癌肿位于胃小弯,大小16×10×5cm,已侵犯小网膜,周围有广泛粘连,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有转移。行胃大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15.
高瞻  涂小煌 《人民军医》1998,41(6):324-325
我院于1996年1月~1997年6月,对中、晚期胃癌30例术前应用腹腔、静脉双轨化疗,效果满意。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化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2~64岁,平均53岁。术前均经X线胃肠钡餐造影、纤维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B超检查有腹水5例,其中3例脱落癌细胞检查阳性。腹腔淋巴结肿大6例。上腹疼痛不适,进食受阻感7例,食欲减退23例,体重明显下降20例,黑便12例,腹部扪及包块7例。病理类型:腺癌13例,低分化腺癌9例,粘液腺癌7例,未分化癌1例。临床分期:期17例,期13例。非化疗组20例为同期住院胃癌手术患者,其一般资料与治疗组相仿。1.2 方…  相似文献   

16.
胃癌全胃切除后 ,常用的术式是将空肠制成不同的形状代胃。对于结肠代胃 ,因手术难度较大而较少采用。我院自 1 997年 6月以来 ,施行全胃切除、带血管蒂结肠代胃术 4 6例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36例 ,女 1 0例 ;年龄 38~ 76岁 ,平均 53 6岁。贲门癌侵犯胃小弯 32例 ,“革袋样”胃癌 3例 ,胃体癌 1 1例。按TNM分期 ,Ⅱ期 8例 ,Ⅲ期 38例。病理诊断 :腺癌 2 9例 ,粘液腺癌 1 2例 ,未分化癌 5例。全胃切除后 ,选结肠中动脉为供血血管 31例 ,选用左结肠动脉升支为供血血管 1 5例。结肠逆蠕动吻合 2 9例 ,顺蠕动吻合…  相似文献   

17.
病例1,钟某,男,66岁,住院号28565。患者于1999年8月因“胃癌”行“胃大部切除胃及胃空腔吻合术”,术中见腹腔少量积液,伴腹腔内广泛转移,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肝门区淋巴结融合成团块状侵及肝脏,压迫胆总管上段。肝内胆管扩张,但胆总管下段通畅,术后病理检查示低——中分化腺癌,术后曾做一周期5-Fu化疗患者于入院前2月因皮肤巩膜重腰黄染伴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印戒细胞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5例原发性肺印戒细胞癌的CT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5例原发性肺印戒细胞癌均为周围型肺癌,病灶边界清楚,分叶状。平扫CT值(31.3±5.9)HU,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其中3例增强后见低密度未强化区,4例有双肺转移,3例有淋巴结转移,均未合并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结论:原发性肺印戒细胞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有一定的CT特征,确诊仍需依赖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9.
胃印戒细胞癌皮肤转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印戒细胞癌皮肤转移少见 ,现报告 1例如下。患者 ,男性 ,37岁 ,1998年 11月因反复上腹部胀痛 4月 ,加重伴呕吐两周入院。连续 3次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胃印戒细胞癌 ,遂行胃癌根治术。术后 2次行全身正规静脉化疗 ,翌年 6月病情缓解。 8月患者无意间发现腹部切口处有3~ 5个皮下结节 ,色红 ,固定 ,微痒。 1周后皮下结节相继消退。但 2周后皮下结节复现 ,且数量增至十余个。数日后达30多个 ,并逐渐发展至头部、面颈部、胸部及腰背部。四肢近端也见散在分布。 1个月后全身皮下硬结已增至数百个。结节大小 0 .5~ 1.5cm ,质硬 ,固定 ,无压…  相似文献   

20.
胃癌是全球第五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为5.6%,病死率约为7.7%,据GLOBOCAN 2020数据显示,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相较2018年均有下降[1],然而,胃印戒细胞癌的发病率却逐渐升高[2-3]。胃印戒细胞癌因其肿瘤细胞的胞质中充满黏液,细胞核被挤压向一侧,形似戒指而得名[4],其在Lauren分型中被归类为弥漫型,在世界卫生组织分类中被归类为低粘附性癌,而在日本胃癌分类中被归类为未分化型[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