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参照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原则,自1993年10月至1994年7月,为25例(35侧)鼻窦炎患者做了额镜照明下的功能性鼻窦手术。其中20例(29侧)有3至6月以上的追踪复查。治愈率69.0%(20/29),疗效较为满意。优于传统鼻窦手术。本文探讨了额镜照明下功能性鼻窦手术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内窥镜鼻窦手术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科从1996年开始开展内窥镜鼻窦外科手术,至今已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病人93例,经术后随访换药,我们发现,在能够坚持换药的病人65例和不能坚持换药的病人28例之间,治愈率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75.4%(45/65)和50%(14/28),同时随着病人手术后时间的延长,治愈率有下降的趋势。在此,我们就这一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手术中的麻醉、手术方法、术后换药等方面的经验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3.
鼻窦传统手术的转归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通过询问病史、CT扫描及鼻内窥镜检查观察上颌窦根治术后鼻窦炎复发患者的面部症状、鼻窦骨及软组织,从病理生理学角度分析探讨上颌窦根治术后局部组织病理学变化对术后转归的影响,并以此观察分析作为基础,建议合理掌握传统手术及鼻内窥镜手术适应证范围。方法:对287例(382侧)既往曾行上颌窦根治术(Caldwell-Luc)后鼻息肉复发患者进行再手术前鼻窦CT扫描,并观察前期手术后患者面部感觉,上颌窦骨质增生及窦腔容积缩小程度及中鼻道或下鼻道自然口或人工开窗口情况。结果:术后出现慢性鼻窦炎症状的全部被观察患者,27.5%出现面部症状,43.6%出现骨质增生引起窦腔容积变小甚至消失。此外还出现上颌窦自然口或下鼻道开窗口完全瘢痕闭锁。结论:有必要重新对各种传统鼻窦手术的适应证重新定义,对手术适应证的概念进行调整修正,以达到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减低并发症、控制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内窥镜下鼻内蝶窦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鼻内窥镜下经鼻内筛窦以及经鼻腔途径进入蝶窦,克服了以往处理蝶窦的复杂手术的弊端。本文总结了经以上二途径处理43例蝶窦病变的经验,认为此手术进路简便、安全、直视下操作、实用性强,可作为治疗蝶窦疾病的常规手术进路。 相似文献
5.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鼻内窥镜技术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22例,其中鼻中隔偏曲合并鼻窦炎17例,鼻中隔偏曲合并泪囊炎3例,单纯鼻中隔偏曲2例;本文介绍厂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的适应证及特点。 相似文献
6.
内窥镜鼻窦手术保留与切除中鼻甲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ESS)中保留或切除中鼻甲对筛窦术腔愈合以及对鼻中隔粘膜的影响。方法:① 选取39例慢性鼻窦炎病人(Ⅰ型2期6例,Ⅰ型3期1例,Ⅱ型2期17例,Ⅱ型3期9例,Ⅲ型6例,不含Ⅰ型1期、Ⅱ型1期)。采取同一患者一侧切除中鼻甲,而另一侧保留中鼻甲的方法;② 应用鼻内窥镜观察中鼻甲保留侧和切除侧筛窦术腔愈合时间、筛窦术腔闭塞和鼻中隔鼻甲的发生率。结果:① 中鼻甲保留侧和切除侧,两侧筛窦术腔愈合时间分别平均为2.90个月和4.47个月;② 两侧鼻中隔鼻甲出现率分别为10.2%和33.3%;③ 两侧筛窦术腔闭塞率分别为15.3%和46.2%。结论: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应尽可能保留中鼻甲,对筛窦术腔的愈合和减少筛窦术腔闭塞有积极作用。 ] 相似文献
7.
影响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影响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16 8例 (2 72侧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均行内窥镜鼻窦手术 ,先评估其总体疗效 ,再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年龄、病程、疾病分期、术后鼻窦内窥镜检查定期与否四个因素进行评判 ,分析各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116 8例 (2 72侧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内窥镜鼻窦手术 ,术后随访 2~ 3年 ,其总体疗效为治愈 111例 (6 6 .1% ) ,好转 42例 (2 3.2 % ) ,无效 15例 (10 .7% ) ,总有效率 89.3%。 2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得出对疗效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术后定期内窥镜检查与否 ,比重占 85 % ,其次为疾病分期占 10 .6 2 % ,年龄占 3.84% ,病程占 0 .5 3%。结论 :术后定期内窥镜检查是影响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内窥镜下鼻内额窦手术──附5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6例接受内窥镜额窦开窗术的慢性额窦炎患者,其开窗孔开放情况经6~12个月随访观察,开放良好为70.3%,闭锁为7.9%。表明内窥镜下额窦开窗进路简便、安全、实用性强,并从解剖、生理方面讨论内窥镜额窦开窗术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1993年3月~1994年6月间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2~63岁。手术使用直径4mm,30和70度硬管鼻内窥镜。全组采用局麻/局麻 强化。一期治愈22例(61.1%),延期治愈8例(22.2%),好转3例(8.3%),无变化3例(8.3%)。并发症2例(5.6%),纸样板损傻和牙痛各1例。作者对手术设计,解剖异常,技术操作,患者配合,术中出血,术后随访,变态反应因素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对中鼻甲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内窥镜鼻窦手术(ESS)中保留或切除中鼻甲对鼻腔、鼻窦形态的影响,探讨手术中对中鼻甲的处理方式和保留中鼻甲的意义。本文随访ESS手术后2年以上的病例340例,按切除中鼻甲与否分成两组,分层抽样后两组各取前42例为研究对象,鼻内窥镜下观察保留或切除中鼻甲以后中隔鼻甲形成、筛窦术腔闭塞及各窦口开放情况。结果中鼻甲保留组42例患者中,13.2%(10/76)形成中隔鼻甲,17.1%(13/76)出现筛窦术腔闭塞;中鼻甲切除组中,64.6%(42/65)形成中隔鼻甲,58.5%(38/65)出现筛窦术腔闭塞。两组间中隔鼻甲形成率和筛窦术腔闭塞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x2检验)。因此手术中不宜切除中鼻甲,但对有病变的中鼻甲应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11.
鼻窦真菌病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总结我院1992~1998年收治鼻窦真菌病10例,认为鼻窦真菌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①单个侧鼻窦受累,尤其是上颌窦;②单侧头痛、鼻塞、脓血涕或鼻腔干酪样物;③CT扫描常见鼻腔鼻窦有软组织块影或钙化斑;④鼻腔鼻窦有阻塞因素存在。柯-陆氏手术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而鼻内窥镜手术在清理筛窦或蝶窦病变组织及术后窦腔护理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鼻窦CT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30具成人尸头和80例患者鼻窦CT,重点注意中鼻道解剖变异及窦口复合体阻塞同鼻窦炎的关系,结染发现:鼻丘气房、中鼻甲气化和曲线反常、钩突偏曲是最常见的中鼻道解剖变异,且鼻窦度同筛漏斗阻塞有密切关系。认为鼻窦CT能清晰显示鼻窦和中鼻道解剖及变异,因此,鼻窦CT应作为鼻内窥镜手术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3.
14.
鼻内窥镜技术在霉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本文总结应用鼻内窥镜技术对40例非变态反应性霉菌性鼻窦炎的诊断、治疗经验,提出较典型的临床早期症状及窥镜所见;结合文献复习,讨论临床症状、体征与本病病理生理间的关系。强调窥镜技术在本病的早期诊断、治疗中可以减少对患者的侵袭性操作,缩短诊断治疗周期,在清除病变组织及霉菌团块后,使病窦建立足够的通气及长期引流通道,彻底改变霉菌菌落赖以生存的微环境,因而避免或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电动微切吸器在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中对中鼻甲的处理方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电动微切吸器在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中对中鼻甲的处理方式。方法:介绍电动微切吸器技术在70例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中对病变中鼻甲的处理方式及其优点。结果:术后随访70例病例6个月以上,70例(118侧)中,治愈115侧(97.5%);好转2侧(1.7%);无效1侧(0.8%)。结论:对不同分期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鼻窦内窥镜手术时,尽可能保留中鼻甲或合理地处理中鼻甲是保证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复发原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春波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1,8(1):16-17
目的 :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原因 ,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临床病例 38例。结果 :因鼻腔上部处理不彻底引起复发者 13例 ,中鼻甲息肉及中鼻甲外粘连至复发者 12例 ,上颌窦口阻塞引起者 4例 ,上颌窦内息肉未摘除干净者 3例 ,高位鼻中隔偏曲未行矫正阻塞中鼻道引起复发者 3例 ,其他原因者 3例。结论 :熟悉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应用解剖 ,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 ,特别是对几个容易引起复发的部位的处理得当 ,以及术后定期合理的鼻窦内窥镜随访是预防和减少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鼻窦霉菌病的双径路鼻内窥镜手术体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报告27例非侵扰性霉菌性鼻窦炎病人应用双径路鼻内窥镜治疗的疗效,经4~36个月随访全部治愈。鼻内窥镜手术可达到根治和微创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电动吸割器在鼻窦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电动吸割器在鼻窦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局麻内窥镜引导下将吸割器侧孔对准病变软组织 ,吸力为 0 .0 4~ 0 .0 5 m Pa。高速转动的刀叶将病变的软组织迅速切割、磨碎、吸出。鼻窦内窥镜手术采用 Messerkling方法。结果 :术后随访 6个月以上的 374例病人 ,治愈率 6 0 .4% (2 2 6 / 374) ,好转率 2 8.1% (10 5 / 374) ,无效率 11.5 % (43/374) ,总有效率为 88.5 % (311/ 37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结论 :电动吸割器是 ESS术中十分有用的配套工具 ,它具有操作安全、方便、出血少、保护正常粘膜、术后粘连少、愈合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对我院1998年6月~2000年6月间所行且有系统随访的168例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进行分析,探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1 材料与方法 168例中,男114例,女54例;年龄13~85岁,平均37岁。诊断以海口鼻科会议制定的标准进行分型分期[1],见表1。 相似文献
20.
内窥镜鼻窦手术与传统鼻窦手术对中鼻甲及嗅觉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内窥镜鼻腔、鼻窦手术与传统鼻腔、鼻窦手术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 型 2期 , 型 2期 )中的手术疗效对中鼻甲形态及嗅觉的影响。方法 :对 1997年 9月~ 1999年 9月间参加该项研究并随访半年以上的二组病例 85例 (16 3侧 ) ,经冠状位鼻窦 CT扫描 ,术前、术后鼻内窥镜检查及嗅觉测试。二组分别施行内窥镜鼻腔、鼻窦手术及传统鼻腔、鼻窦手术 ,对中鼻甲病变采取完整保留和部分切除二类方式。结果 :经内窥镜鼻腔、鼻窦手术 ,随访半年以上的 5 2例(10 1侧 )患者鼻窦炎治愈、好转、无效率分别是 6 4.4%、2 9.7%、5 .9% ;相应中鼻甲恢复正常率分别是 6 3.1%、30 .0 %、0 .0 % ;嗅觉恢复正常率分别是 6 6 .2 %、36 .7%、0 .0 %。33例 (6 2侧 )经传统鼻腔、鼻窦手术患者鼻窦炎治愈、好转、无效率分别是 30 .6 %、48.4%、2 1.0 % ;相应中鼻甲恢复正常率分别是 47.4%、3.3%、0 .0 % ;嗅觉恢复正常率分别是 6 3.2 %、2 3.3%、0 .0 %。结论 :内窥镜鼻窦手术较传统鼻窦手术更有效地解决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 ,从而提高 型、 型鼻窦炎治愈率。本研究表明中鼻甲形态的转归 ,嗅觉恢复与鼻窦炎治愈率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