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碳酸局麻药进行了大量研究 ,认为碳酸局麻药具有潜伏期短、麻醉效能强、作用时间长等优点。为此 ,本文对碳酸利多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作用效果进行了观察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999年 1 0月~ 2 0 0 0年 1 2月 ,手臂外伤手术 2 0例 ,其中急诊 1 5例 ,择期 5例 ,男1 6例 ,女 4例 ,平均 ( 2 8.5± 8.2 )岁。ASA[1 ] Ⅰ~Ⅱ级 ,术前无明显心肺疾患。1 .2 方法 术前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 g ,硫酸阿托品 0 .5mg。患肢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当针尖触及第一肋骨后 ,不找异感 ,回抽无血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碳酸利多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桡尺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Ⅰ、Ⅱ组,每组30例,Ⅰ组用15ml碳酸利多卡因+15Ⅱd生理盐水,Ⅱ组用15ml碳酸利多卡因+15ml生理盐水+肾上腺素50峭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对桡尺神经麻醉效果的优良率以及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完全起效时间、运动阻滞完全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肢感觉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利多卡因加肾上腺素用于前臂手术是安全和满意的。  相似文献   

3.
碳酸利多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施宇翔  文爱东  熊利泽  张英民 《医学争鸣》2002,23(15):1379-1381
目的 探讨碳酸利多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特性 .方法  2 0例实施臂丛神经阻滞患者 ,随机分为盐酸利多卡因组和碳酸利多卡因组 ,每组 10例 ,分别给予盐酸利多卡因或碳酸利多卡因 (6 mg·kg- 1 ) .以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FPIA)测定利多卡因的血药浓度 ,以临床观察评价药效学 ,比较利多卡因盐酸盐和碳酸盐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差异 .结果 碳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达峰时间、达峰浓度及曲线下面积 (AU C)分别为(17.2± 8.9)和 (2 5 .6± 9.7) min;(4.2± 1.6 )和 (3.3± 1.2 )mg· L- 1 ;(11.8± 1.8)和 (8.7± 1.6 ) mg· h· L- 1 ;碳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的药效学参数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麻醉持续时间分别为 (4.9± 1.8)和 (9.1± 2 .1)min;(8.9± 4 .6 )和 (13.7± 5 .2 ) m in;(2 11.3± 4 7.4 )和 (15 2 .6± 31.4 ) min.结论 碳酸利多卡因吸收速率和达峰时间均快于其盐酸盐 ,AUC也大于其盐酸盐 ,临床麻醉起效时间及阻滞完善时间均快于其盐酸盐 ,体内消除半衰期与盐酸利多卡因基本一致 .  相似文献   

4.
吴少林 《中外医疗》2008,27(19):79-80
目的 观察丁丙诺啡对碳酸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断指再植志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利用便携式超声定位仪,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96例断指再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8),观察组为碳酸利多卡因(6mg·kg-1)加丁丙诺啡0.15mgl对照组为碳酸利多卡因(6mg·kg-1)加同体积生理盐水.观察记录两组志者固术期生命体征变化和固术期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麻醉起效和、痛觉消失时间、维持时间,评价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和痛觉消失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麻醉维持时、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和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丙诺啡能够增强碳酸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延长术后镇痛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5.
选择ASAI—II级上肢手术患者 40例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2 0例。分别用两种混合液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碳酸利多卡因与盐酸丁卡因混合液组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明显缩短 ,作用时间延长 ,阻滞范围增加 (P <0 .0 1)。利用血气分析仪测得的碳酸利多卡因与盐酸丁卡因混合液的 pH为 7.15 9± 0 .0 12 ,CO2 含量为 430± 0 .2 8kPa。提示 ,在无碳酸丁卡因注射液的情况下 ,将盐酸丁卡因与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混合应用 ,同样能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能满足长时间手术及术后镇痛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复合盐酸利多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法)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160例肱骨骨折在臂神经阻滞下进行手术的患者,其中,80例以布比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另80例以布比卡因复合盐酸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分析两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碳酸利多卡因组麻醉起效时间及完善时间显著短于盐酸利多卡因组(P<0.05),但两组麻醉持续时间,麻醉效果I级率,麻醉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布比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快,阻滞完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布比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复合盐酸利多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 (肌间沟法 )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选取 16 0例肱骨骨折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进行手术的患者 ,其中 80例以布比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进行麻醉 ,另 80例以布比卡因复合盐酸利多卡因进行麻醉 ,分析两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碳酸利多卡因组麻醉起效时间及完善时间显著短于盐酸利多卡因组 (P <0 .0 5 ) ,但两组麻醉持续时间、麻醉效果I级率、麻醉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布比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快 ,阻滞完全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布比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复合盐酸利多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法)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160例肱骨骨折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进行手术的患者其中80例以布比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另80例以布比卡因复合盐酸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分析两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碳酸利多卡因组麻醉起效时间及完善时间显著短于盐酸利多卡因组(P<0.05)但两组麻醉持续时间、麻醉效果I级率、麻醉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布比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快阻滞完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利多卡因合用芬太尼增强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利多卡因合用芬太尼(Fentanyl)与单独使用利多卡因阻滞臂丛神经效果,将40例ASAⅠ级拟在腋路管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分为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结果:15min时实验组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腋神经阻滞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5.92±3.11minvs8.55±3.62min,P<0.05),维持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193.76±59.72minvs158.45±50.63min,P<0.05);两组患者间不同时间呼吸频率、PetCO2(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和SpO2(脉搏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利多卡因加用Fentanyl可改善腋路臂丛神经的阻滞质量,且不抑制呼吸。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已证实局麻药液中添加生理浓度的微量离钾子可以明显提高局麻药的局部麻醉作用[1 4] ,但对人体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如何尚少见报道 ,为此我们采用添加不同浓度微量钾离子的利多卡因 ,对 12 0例行上肢三角肌部位以下手术的患者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进行了临床观察 ,并对其中 6 0例在阻滞前、后各时相行血清钾离子浓度动态测定 ,以期为临床麻醉用药提供依据。一、对象和方法1 对象 :选择美国麻醉学会评分 (ASA)Ⅰ~Ⅱ级 ,年龄 1~ 6 0岁行上肢三角肌部位以下手术患者 12 0例 ,随机分为 6组 ,每组 2 0例 ,各组年龄、性别、体重和…  相似文献   

11.
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海滨 《西部医学》2006,18(1):71-72
目的观察0.25%罗哌卡因复合1%利多卡因肌间沟臂丛阻滞的临床效果,提供一种安全、快速的上肢手术麻醉方法。方法上肢手术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各40例。罗哌卡因组用0.2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组用0.25%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观察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并监测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血压、心率、脉搏(P)、血氧饱和度,评价麻醉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起效和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罗哌卡因组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较明显。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平稳,且运动感觉阻滞分离,术者和病人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行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120例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用0.125%罗哌卡因和0.43%碳酸利多卡因以神经刺激仪引导行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观察麻醉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及镇痛时间,评价麻醉优良率。结果麻醉起效时间(4.8±0.7)min ,完善时间(14.6±1.5)min ,镇痛时间(6.62±2.03) h。麻醉效果优良率达98.3%。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止痛安全而不影响运动神经功能的罗哌卡因的安全剂量,我们对两种低浓度的罗哌卡因进行对比观察,寻找最佳用药浓度,以达到暂时、完全、可靠地阻滞感觉神经传导功能,使痛觉消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小剂量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肩关节复位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94例2014年7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肩关节复位的患者,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应用常剂量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和实验组(应用小剂量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各47例,对两种麻醉方法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阻滞满意度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93.62% vs.72.34%];就麻醉起效时间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短于参照组;就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低于参照组[8.51% vs.29.79%],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肩关节复位中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邓立强 《吉林医学》2011,(8):1516-1517
目的:比较碳酸利多卡因与盐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剖宫产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1.73%碳酸利多卡因组(A组)及2%盐酸利多卡因组(B组)各40例。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痛觉恢复时间、麻醉后3 min、5 min和15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改变,胎儿娩出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组在起效时间、痛觉完全消失时间较B组缩短(P<0.05)。麻醉后两组MAP均下降,但A组较B组出现得早。A组胎儿娩出的时间较B组短(P<0.05)。结论:1.73%碳酸利多卡因麻醉显效快,对新生儿毒性小,很适宜急诊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复方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本组2005-03—2007-10对80例行上肢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分为罗哌卡因(R)组和复方利多卡因(L)组,每组40例,采用肌间沟法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患者对神经阻滞满意度,不良反应。结果:L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快于R组,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L组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显著长于R组(P〈0.05),神经阻滞优良率均为100%。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与罗哌卡因均可安全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但复方利多卡因起效快并且在术后镇痛方面优于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17.
朱健明 《海南医学》2004,15(6):80-80
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通常采用单次给药方法,使麻醉时间受到限制。我们将利多卡因如柳胺苄心定混合液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可明显延长阻滞时间。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前臂及手创伤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手术的病人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20-64岁,ASAⅠ~Ⅱ级。按所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3%盐酸氯普鲁卡因与1.73%碳酸利多卡因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应。方法选择120例手外伤手术病人,随机双盲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60例。Ⅰ组用2%盐酸氯普鲁卡因,Ⅱ组用1.73%碳酸利多卡因,采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由一位麻醉医生操作,在腋动脉搏动最强处穿刺,有突破感后观察针头随动脉搏动,一次性于1min內注药30ml(含肾上腺素1:300000U)。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以及呼吸循环的变化和副反应等。结果①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起始时间、运动阻滞起始时间。Ⅰ组均长于Ⅱ组(P<0.05)。运动恢复时间、痛觉恢复时间Ⅰ组短于Ⅱ组(p<0.05)。②需要加氟芬合剂加强镇痛者,Ⅰ组为11例,Ⅱ组为4例。③两组呼吸循环变化无明显差异。④Ⅰ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Ⅱ组有2例出现轻微中毒反应,均未见有后遗症状。结论3%盐酸氯普鲁卡因与1.73%碳酸利多卡因均能安全有效地用于臂丛神经麻醉,碳酸利多卡因麻醉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盐酸利多卡因、丁卡因混合液是硬膜外阻滞麻醉中较常用的配方,但其起效缓慢,麻醉诱导期长.碳酸利多卡因虽可缩短起效时间,但有麻醉维持时间短的缺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对碳酸利多卡因、丁卡因混合液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