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丽芳  王海明  袁燕萍 《中国当代医药》2011,(24):176+178-176,178
疫苗是为了预防、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是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类的预防性生物制品。《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颁布以来,随着相关部门的大力宣传和人们的预防接种意识逐渐增强,接种人次的增多,不同种类的疫苗在使用和保管过程中有很多差异性,不良反应也不尽相同。百白破疫苗是国家规定五大类免费疫苗之一,3、4、5、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d,接种人次比其他疫苗多,不良反应个案也较多。笔者在多年的预防接种工作中,总结出在接种百白破疫苗时,应注意的几点项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及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为预防和控制破伤风、百日咳、白喉等疾病的发生,对3个月以上足月健康儿几进行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共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723例次,共有7例发生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0.97%。对接种过百白破疫苗进行不良反应的观察和预防护理。结果在预防接种中,科学使用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认真护理,儿童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都非常低。结论在接种百白破疫苗前,必须将疫苗液充分摇匀,对禁忌证要严格掌握.接种后要耐心且通俗易懂的将不良反应的处理对策告诉其家长.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龚华东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4):175-176
目的:观察分析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探讨有效防止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将本院接收的310例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儿童均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进行有针对的预防接种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预防接种,对接种后儿童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统计。结果:对照组3针疫苗接种后,弱反应19例,中度热反应12例,重度热反应9例,总发热反应率为25.81%;实验组3针疫苗接种后,弱反应9例,中度热反应3例,重度热反应2例,总发热反应率为9.03%,两组发热反应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针接种后发生局部硬结反应27例,发生率为17.42%,实验组3针接种后发生局部硬结反应6例,发生率为3.87%,两组局部硬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种前加强疫苗的规划处理,对各受体儿童的身体状况进行合理评估,在接种过程中注意注射器及注射部位的选择,以及接种技巧与注射深度的把握等,可以有效防治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保证计划免疫得以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4.
张丽 《北方药学》2013,(8):152-153
目的:探讨儿童接种疫苗的不良反应产生原因。方法:将产生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8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不良反应原因进行分析判定,并对症治疗。结果:接种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表现有全身性反应和局部性反应。在接种过程中和接种后都可以出现不良反应,男孩及婴幼儿出现不良反应较多。结论:针对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对其进行预防及对症处理,可降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影响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门诊2011年3月的800例在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0例,观察组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基础护理。接种2周后随访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并加以总结分析。结果接种2周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前后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轻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正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的112例身体健康幼儿;给予112例幼儿全部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观察其接种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主要不良反应为局部总不良反应47.32%,全身总不良反应27.67%,发热总不良反应70.53%,过敏总不良反应9.82%。结论充分了解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后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其临床防控有效率,具有百白破(无细胞)疫苗准确接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谢云兰  谷欣 《云南医药》2013,(5):429-431
<正>随着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加强,疫苗接种对传染病的发生率控制以及人体接种疫苗后的反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针对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但是任何一种疫苗都不是绝对安全的。随着一种疫苗有效接种率的提高,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的下降,接种疫苗后的反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就更加重要,早发现,早报告不良反应,保证接种安全,提高服务质量,现对2009~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孟秀焕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5):144-145,150
在全球扩大免疫规划活动的推动下,免疫预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降低传染病发病率的同时,预防接种导致的不良反应也备受关注.导致不良接种反应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疫苗本身和被接种者的身体素质等.尽管如此,本文笔者认为完全可以采取综合的措施来避免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疫苗能够更安全地为人类服务,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我院从2011年1 ~12月中,共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9682人次,其中基础免疫7938人次,加强免疫1743人次.对接种过百白破疫苗者进行预防不良反应采取护理观察.结果 接种9682人次中,共发生不良反应218例,主要以局部反应和低热为主,未见潜在生命威胁的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与受种者的个体差异、接种人员操作技术等有密切关系.规范操作流程,安全接种技术,加强接种后的护理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疫苗(DPT)、卡介苗(BCG)、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麻疹疫苗(MV)、乙型肝炎疫苗(HBV)、风疹疫苗(RV)等6种疫苗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以控制和降低其发生率;同时使我院的预防接种门诊逐步达到省级示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标准.我们于2001年1月~2002年7月对来我院预防接种门诊的接种对象进行不良反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孙明方 《上海医药》2022,(14):54-57
目的 :了解社区预防接种课堂的家长对预防接种认知情况,探索预防接种健康教育新模式。方法 :统一制定调查问卷,在开设预防接种家长课堂培训后对参加培训的新生儿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426份,86.09%的家长正确回答了疫苗相关接种知识;90.14%的家长正确回答可不良反应处置为。85.44%的家长认为成年人也需要注射疫苗。愿意接种乙肝疫苗、麻疹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的家长比例分别为70.66%、44.60%、42.02%、48.59%,23.00%的家长不愿意接种任何一种疫苗,1.88%的家长不信任国产疫苗和进口疫苗的安全性。信息获取途径方面,52.34%的家长选择宣传折页,58.45%的家长选择新媒体(如微博、微信),69.25%的家长选择听医院人员讲课了解预防接种知识。34.74%的家长认为家长课堂解答大部分预防接种的疑问,63.15%的家长认为完全解答预防接种疑问。99.77%的家长对健康教育培训班课堂内容满意。结论 :参加预防接种课堂的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有较好的知晓率和满意度,但对麻疹、水痘和肺炎疫苗的接种意愿率偏低,提示需进一步提高成年人疫苗接种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0~2012年脑膜炎球菌疫苗(Meningococcal Vaccine, MenV)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特征,评价MenV上市后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通过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截至2010~2012年接种MenV发生的不良反应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2年中国共报告MenV接种后发生预防接种不良反应27046例,其中异常反应1724例,占6.38%;一般反应25322例,占93.62%。根据2010-2012年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接种监测数据估算,四种MenV疫苗的一般反应报告发生率在7.84/10万~54.37/10万之间;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在0.62/10万~1.93/10万之间。不良反应以首剂为主。常见的异常反应为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等过敏反应。结论:中国MenV上市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在可接受的预期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免疫预防接种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在出生后要进行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等一系列预防接种。预防接种后机体可能会有一些反应 ,大多属于正常反应 ,但也有不少病例是由于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接种而引发的 ,如在疾病的急性期 ,未询问病史就接种而造成严重后果。经查阅 1986~ 1996年国内医药杂志 ,对不良反应加以归纳 ,现报道如下。11年间共有 87篇 331例免疫接种的不良反应报道 ,其中百白破疫苗引起的 141例主要为无菌化脓性感染 ( 12 9例 ) ;乙脑疫苗引起的 83例 ,主要为Ⅰ型变态反应 ( 5 1例 …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引起的疫苗事件,使中国免疫规划引起了大的变革,国务院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条例》进行了修订,疫苗的渠道流通格局发生了结构性改变,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成为二类疫苗的直接采购主体,一票制供应更严谨地强化了疫苗全程冷链的配送,有效确保了疫苗的质量及安全;原国家卫计委和食药总局发布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版)》及《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2017版)》,对预防接种的日常工作进行了指导和细化,保证了免疫规划接种最后一公里的标准流程。在不良反应处置方面,除《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技术方案外,在2008年12月1日国家颁布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下称"甲流疫苗")接种后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Excel 2003版软件,将2009年9月15—25日接种"甲流疫苗"的1173例各类人员的一般情况,ADR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发生率与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73例"甲流疫苗"接种者中62例出现ADR,发生率为5.28%,其中局部反应发生率为3.67%,全身反应发生率为1.62%。所有报告病例均为非严重性,全部病例均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无严重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甲流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反应轻微,安全性较高,可用于人群的大规模预防接种及疫情应急接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接种白破疫苗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将本院从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共加强免疫白破疫苗231人次,通过预检、书面告知、规范操作、接种时指导,进行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结果接种231人次,共发生不良反应11人次,主要为注射部位局部肿胀疼痛,及疲倦、精神欠佳,较少出现发热及其他全身症状,其他不良反应少见。结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与受种者个体差异、规范的操作技术、接种后活动强度、季节温度有关。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接种和护理,是预防和减少疫苗不良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王长荣 《北方药学》2012,9(9):97-98
目的:探讨小儿接种狂犬病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其应对措施。方法:选择江西省金溪县2007年5月~2011年5月出现的32例小儿接种狂犬病疫苗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中发热24例,注射部位局部疼痛14例,硬结3例。部分小儿同时合并发热和局部疼痛两种不良反应。结论:小儿接种狂犬病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必须注意观察,遵守预防接种的相关工作规范,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发现症状立即给予及时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的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引起不良反应的事件之间的差异,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接种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5月的446例在接种吸附百白破疫苗儿童,随机将其为两组对照组(233例)和观察组(21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系列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比对照组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少(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35%,而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1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44%,经数学统计计算,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儿痛苦及局部不良反应,从而提高预防接种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预防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护理的观察分析,寻找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期间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的487名足月健康婴儿(无禁忌证)的保健资料。将其分为2组,一组为的全细胞百白破疫苗(DwPT)接种的婴儿78例,一组为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aPT)。结果全细胞百白破疫苗(DwPT)的发热反映率相较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aPT)高。两组百白破疫苗发热反应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aPT)能有效减低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的不良反应率。医生在接种后需告诉家长其不良反应的相关处理对策,预防和减少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于 1 996年 7月将 Connaught疫苗取代 CSL疫苗 (由纽约株制备 ,每 0 .1 ml疫苗含 7~ 1 5× 1 0 5cfu/细菌 ,以乳糖为稳定剂 )预防接种后 ,一地区报告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为了测定新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特点 ,成立了国家主动监测机构 ,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为期 1 4个月的前瞻性研究。  研究要求接种人员记录接种者的年龄、性别、种族、先前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的结果、所用卡介苗 ( BCG)的剂量、批号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 ,同时要求接种人员填写是否接受过预防接种的专门培训。研究所用的 BCG为 Connaught冻干活疫苗 ,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