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应用异基因树突状细胞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白血病细胞裂解物致敏的异基因树突状细胞(DC)治疗难治性急性髓性白血病效果及毒副作用,采集同胞健康供者HLA完全相合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树突状细胞,以白血病细胞裂解物致敏后进行静脉输注,比较输注前后的变化。结果细胞形态、表型鉴定及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均表明健康供者外周血来源的核细胞被成功诱导、分化为成熟树突状细胞,输注后受者骨髓及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下降,脾脏及淋巴结肿大减轻,未发现毒副作用表现,提示白血病细胞裂解物致敏的异基因树突状细胞输注治疗难治性急性髓性白血病有一定疗效,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美罗华联合CTNP方案治疗高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6例经病理证实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高龄患者采用美罗华联合CTNP方案化疗。每3周为1个周期。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及其后的毒副反应和疗效。结果 6例高龄患者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2例,1年总生存率83.33%。毒副反应均可耐受,主要是骨髓抑制和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美罗华联合CTNP方案是治疗高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有效方案,完全缓解率高且毒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19岁。因反复发热、咽痛、咳嗽、乏力一个月就诊,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型)。给予VDLD化疗,达CR状态,行HLA5/6相合的非血缘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血小板水平恢复较慢,予输注血小板治疗第9天时,输注血小板3h后出现呼吸困难、咳嗽、高热,体温达39.4℃,伴气短,咳粉红色泡沫痰,不能平躺,端坐位咳嗽略好转。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GMEP方案治疗难治性或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0例难治性或复发性NHL患者接受GMEP方案化疗:健择(GEM)1000mg/m^2,dl、8,静滴;米托蒽醌(M1T)6~8mg/m^2,d1,静滴;足叶乙甙(VP16)60mg/m2,d1~5,静滴;泼尼松(PDN)60mg/m^2口服,d1~5。每3~4周重复。疗程不少于3个周期。结果全组30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化疗,随诊率93.3%,中位生存期11.3个月,1年生存率43.3%,2年生存率30.8%。治疗后全组总缓解率为80%(24/30),其中CR6例(20%),PR18例(60%)。10例具有B类症状的患者中,6例症状消失,2例明显改善,2例无改善。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损害。结论GMEP方案治疗难治性或复发性NHL近期疗效较好,毒性反应轻,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5.
供体凋亡脾细胞输注诱导大鼠胰岛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供体凋亡细胞输注诱导大鼠胰岛移植免疫耐受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链脲佐菌素(STZ)制备SD大鼠糖尿病模型,以直线加速器照射诱导供体Wistar大鼠脾细胞凋亡.将糖尿病SD大鼠分为4组,分别经阴茎背静脉输注Hanks液、供体正常脾细胞、供体凋亡脾细胞、供体坏死脾细胞,7天后于肾包囊进行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测定血糖变化,观测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并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观察移植耐受的状态.结果 预输注供体凋亡脾细胞能显著延长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中位存活时间达31天),并使受体鼠对供体鼠的MLR明显减弱.结论 供体凋亡细胞输注能够诱导同种异体大鼠胰岛移植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于脑的多发性淋巴瘤诊治策略。方法 分析1999年9月~2002年6月收治5例患者的诊治情况,均经病理证实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来源。所有病人均接受放、化疗综合治疗。结果 脑多发性淋巴瘤放射生物效应或放射敏感性不同。近期疗效良好。全组生存时间8~48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80%和25%。其中3例放疗40~55Gy加6周期化疗者分别生存1~4年;另2例放疗60~75Gy加3~4周期化疗者分别生存8~12个月。4例治疗后4~24个月复发,其中2例出现脊髓侵犯。结论 脑多发性淋巴瘤易被误诊,三维立体定向穿刺活检(定向活检)可显著提高诊断效率。此病易复发,疗效不理想,伴脊髓侵犯者则更差。中等剂量放疗加足疗程化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增加放射剂量未能改善肿瘤控制。放、化疗综合治疗可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外科手术疗效。方法对22例胸部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6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2例B细胞性、4例T细胞性),6例为霍奇金病(5例结节硬化型、1例混合细胞性)。肿瘤多数位于前中上纵隔,其中2例侵及左上肺,2例侵及右上肺。临床症状多为咳嗽、咳痰、胸闷、胸痛,偶伴发热、咯血等。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与术前穿刺病理及依据影像学表现所做诊断均不符,术后治疗包括化学治疗、放射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结果随访时间1~112个月,平均13.8个月,1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Ⅰ期2例,Ⅱ期4例,Ⅲ期3例,Ⅳ期5例)术后已存活1~112个月,6例霍奇金病患者(Ⅰ期2例,Ⅱ期1例,Ⅲ期1例,Ⅳ期2例)已存活3~46个月,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分别于术后18和35个月死亡。结论胸部恶性淋巴瘤缺乏特异性表现,准确诊断较困难,外科手术干预对其诊治有积极意义。术后应选择包括放射治疗、正规化疗及免疫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采用通用的微量淋巴细胞毒实验和序列测定方法对拟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及供体进行HLA分型;用计算机分子模拟手段,从HLA分子三维结构方面探讨预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程度,以预测移植后GVHD的发生情况。结果发现,8例供受体中,3例为半匹配移植,其中2例发生了Ⅳ度GVHD,1例发生了Ⅱ度GVHD;3例为两个抗原不相合移植,其中1例发生了Ⅱ度GVHD,2例发生了Ⅱ度GVHD;2例口才为一个抗原不相合移植,分别发生了Ⅰ度、Ⅱ度GVHD;GVHD的发生程度与HLA不相合抗原RMSD差异的大小呈正相关。提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时,GVHD发生程度与HLA分子三维结构的差异有密切关系,三维结构分子模拟进行GVHD预测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较好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LA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行HLA不全相合PBSCT,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4b1例、M4EO1例,移植时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HLA配型1、2个位点不合各1例,3个位点不合2例。预处理方案由全身照射或白消胺、阿糖胞苷、环磷酰胺、司莫司汀组成。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环胞素A、甲氨蝶呤、霉酚酸酯、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四联方案。结果患者移植过程顺利,4例患者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并达完全供者植入。3例出现Ⅰ度急性GVHD,1例出现Ⅱ度急性GVHD。1例并发巨细胞病毒间质性肺炎,2例并发真菌肺炎。至今2例患者分别无病存活30月和15月,1例目前为移植后4月,1例死亡。结论HLA半相合PBSCT疗效较好、安全可行,为无HLA完全相合供者的白血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探测正电子显像(SPECT/PET)在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9月在本院经病理确诊为恶性淋巴瘤67例患者共102次18F-FDGSPECT/PET显像结果。霍奇金淋巴瘤患者9例,1例治疗前行SPECT/PET显像,8例为治疗中、后行检查。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58例,16例治疗前SPECT/PCT显像,9例治疗前、后均进行SPECT/PET检查,33例治疗后显像。结果 9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治疗前阳性显像1例,化疗中和(或)放疗后SPECT/PET显像共8例,其中5例完全缓解,1例未见明显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进展。5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25例治疗前患者中的SPECT/PET显像24例为阳性(96.0%)。42例接受治疗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包括9例治疗前后均行检查患者),其中16例SPECT/PET显像为完全缓解(38.09%),10例部分缓解(23.81%),9例病灶有进展(21.43%),7例缓解后又复发(16.67%)。结论 18F-FDGSPECT/PET在淋巴瘤的临床诊断分期与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和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第1、8d;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第1d;地塞米松20mg/d,静脉滴注,第1—5d;21~28d为1周期,连用2个周期以上评价疗效。结果:全组38例,总有效率为68.42%,其中完全缓解(CR)10例(26.32%),部分缓解(PR)16例(42.10%)。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Ⅲ度骨髓抑制和轻至中度胃肠道反应。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和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霍奇金淋巴瘤在我国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中相对少见,病理是以数量为1%左右的巨大肿瘤细胞(reed-sternberg, R-S)或结节性淋巴细胞增生为特点,免疫表型为缺乏典型抗原标志的B淋巴细胞。以往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放疗及以MOPP方案(氮芥、长春新碱、丙卡嗪、泼尼松)和ABVD方案(多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花碱、达卡巴嗪)为代表药物的化疗,复发患者采用加大剂量化疗或自体干细胞移植。随着对疾病发病机制及肿瘤微环境研究的深入,现已经开发出了针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治疗药如布伦妥昔单抗、维多汀(Brentuximab Vidocin,BV)及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PD-1),还有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CAR-T),这些新选择的出现势必对疾病的转归发展及预后产生深远影响,以往的诊治指南及评估指标可能也需要发生变化,本文将对于几种新的药物在临床使用中的数据及文献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75例小儿恶性淋巴瘤,其中非何杰金淋巴瘤175例,何杰金淋巴瘤100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并对31例作了免疫组织化学酶标检查。结果:男性比女性多见,以6~10岁年龄多见。大多数发生于淋巴结内,少,数发生于结外,何杰金淋巴瘤发生于结外很少。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非何杰金琳巴瘤绝大多数为弥漫型;淋巴母细胞型和伯基特氏淋巴瘤较多,高度恶性类型较多;T细胞性较多。何杰金淋巴瘤以淋巴细胞为主型和混合细胞型多见。  相似文献   

14.
由供者T细胞介导的同种异体反应性,可在异基因移植后产生持久的免疫控制,或消除微小残留病。作为过继免疫治疗的重要方法,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对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DLI)效应机制有了新的认识。现在,DLI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增强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以及促进特异性免疫调节反应,抑制GVHD而不削弱GVL效应。例如:输注调节T细胞、预防性地进行CD8+细胞的去除、采用肿瘤特异的或mHA特异的CTL进行过继免疫治疗。DLI的修饰,如过继转移抗原特异性T细胞,转导自杀基因入供者淋巴细胞等,以及应用高敏感、定量RT-PCR技术加强DLI后分子水平监测,使得DLI临床疗效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延迟复苏对犬40%血容量失血后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Beagle犬8只,按全身血容量的40%半小时放血完毕。伤后24 h开始液体复苏,伤后第二个24 h按失血量的3倍给予乳酸林格液,48h后给予生理需要量。记录动物72 h死亡率,采集伤前及伤后1、4、24、48、72 h的外周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凋亡率、增殖能力、CD3+/CD4+和CD3+/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并计算其比值。结果与伤前比较,失血性休克后1、4、24、48、72 h各点T淋巴细胞凋亡率均较伤前显著降低(均P<0.05);伤后24 h和72 h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较伤前降低,但24 h和72 h之间无显著差异。伤后CD4+T细胞比例无显著变化,CD8+T细胞比例较伤前显著增加。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于伤后1 h开始下降,伤后4、24、48、72 h均比伤前显著降低(P<0.05);但复苏前后无显著差别。结论犬40%血容量失血导致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持续抑制,延迟复苏并不能有效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亲代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自2007年7月-2011年1月,对45例患者实施父母供子女的亲代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43例患者造血重建成功,2例患者植入失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为62.2%,其中急性GVHD发生率为40.0%,慢性GVHD发生率为22.2%。与母亲作为供者相比,父亲作为供者时患者GVHD的发生率较低。GVHD的发生率与供者年龄、HLA配型相合位点数目有关。移植后并发的感染中以血源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和肺部感染为多。随访6个月~4年,移植成功的43例患者中共死亡6例,主要死因为感染和原始疾病复发,患者存活率86.7%。7例患者采用联合脐血移植,与单纯采用亲代间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者相比,其造血重建时间提前,GVHD发生率占总发生率的7.14%。结论亲代间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治疗血液病有效,应选择HLA配型相合位点数目较多、男性、年轻供者。亲代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血移植,造血重建较快、GVHD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卵巢癌患者术后应用力朴素与顺铂联合静脉化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24例患者术后采用力朴素与顺铂联合静脉化疗。3周1个疗程,共4~6个疗程。化疗后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化验指标等判断治疗效果及化疗毒副作用。结果治疗有效率为91.67%(22/24),血肿瘤标志物CA125下降率91.67%(22/24)。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45.83%(11/24),胃肠道反应率为70.83%(17/24)。所有患者均未因化疗毒副作用中断或退出治疗。结论力朴素与顺铂联合静脉化疗对术后卵巢恶性肿瘤治疗效果好,毒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8.
In the past decade, several new antibody-based therapies - using either radiolabelled or unlabelled monoclonal antibodies - have become availa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or recurrent non-Hodgkin's lymphoma (NHL). Unlabelled monoclonal antibodies (mAbs) kill lymphoma cells by activating host immune effector mechanisms, or by inducing apoptosis. These mAbs can also be used to guide radionuclides to the lymphoma. This radioimmunotherapy (RIT) has been studied with various nuclides (131I, 90Y, 67Cu and 186Re) and with various mAbs. In this review the radionuclides, methods of dosing and recent RIT studies in patients with B-cell NHL are reviewed. Most of these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RIT is an effective new treatment modality for NHL.  相似文献   

19.
李莹  张鸿瑫 《武警医学》2023,34(1):22-25
目的 观察眼内淋巴瘤患者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后的眼底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01至2021-12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眼科的11例(15眼)眼内淋巴瘤患者,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47~67岁,平均55.9岁,观察化疗后眼底变化。结果 11例给予眼部局部化疗或联合全身治疗后眼部淋巴瘤消退效果良好,观察至今(随访截至2022-05)未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2年内发生化疗相关性视网膜病变7例(7眼),视神经病变7例(9眼)给予眼部相关对症治疗后,1年内眼底未见进展性变化,病情稳定;3例(6眼)全身其他部位确诊淋巴瘤化疗后,1年内确诊化疗相关性视神经病变及化疗相关视网膜病变,给予眼科对症治疗,观察1年眼底肿瘤未见进展性病变,病情稳定;1例(1眼)全身其他部位确诊淋巴瘤,化疗后1年内单眼视网膜特发性出血,给予眼科对症治疗,观察1年,眼底未见进展性病变。结论 全身淋巴瘤合并眼内淋巴瘤患者无论眼内单纯化疗或者眼内局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后,容易合并化疗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给予眼部及全身对症治疗可稳定或减缓病变的发生和进展,减少中枢神经受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