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α-双炔失碳酯体内、外抑制血管生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部分拮抗剂α-双炔失碳酯(α-Ano)对体内、外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在C57BL/6小鼠中观察Lewis肺癌的生长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在鸡胚绒毛膜尿囊膜(CAM)模型上观察药物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用台盼蓝排染法研究药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生长的作用;在体外观察了药物对HUVEC的由伤口引起的迁移和对胶原基质的粘附活性的影响;用荧光法间接测定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α-Ano显著地抑制Lewis肺癌的MVD,同时抑制小鼠皮下接种的肿瘤生长,MVD的降低程度与肿瘤生长的抑制程度相关.α-ANO在CAM模型上也显示出对血管生成的抑制活性,抑制率达53%,17α-雌二醇对α-Ano抑制CAM血管生成的活性无明显拮抗作用;α-Ano对HUVEC的增殖和迁移活性有抑制作用,但对HUVEC对Ⅰ型胶原的粘附能力无明显影响.同时,α-Ano能够抑制HUVEC释放NO的水平,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α-Ano具有血管生成抑制活性,此作用是通过减少NO的释放,随后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低相对分子质量透明质酸的制备及其促血管生成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种降解方法制备的低相对分子质量(Mr)透明质酸(LMWHA)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过氧化氢氧化降解和透明质酸酶酶解的方法制备LMWHA,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观察LMWHA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Mr不同的LMWHA,其对CAM血管生成的影响也不同;Mr低于10000的LMWHA对CAM血管生成的影响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Mr低于10000的LMWHA具有促进CAM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咖啡酸锗体内抗H22肝癌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荷H22肝癌小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 组:生理盐水组(NS组,阴性对照组)、环磷酰胺组(阳性对照组)、咖啡酸锗低、中、高剂量组.尾静脉注射给药,采用体内抗肿瘤法观察咖啡酸锗对小鼠肿瘤组织的影响(抑瘤率),采用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各组小鼠的肿瘤血管生成情况,以及肿瘤细胞的生长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与NS组比较,咖啡酸锗各剂量组瘤重均明显降低(P<0.01),咖啡酸锗低、中、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7.78%、48.89%、54.81%,咖啡酸锗各剂量组肿瘤血管数目比NS组明显减少(P<0.01),肿瘤细胞生长受抑,而坏死程度较严重.咖啡酸锗各剂量组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明显低于NS组(P<0.05).结论 咖啡酸锗对荷H22肝癌小鼠有明显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桔梗中皂苷类组分(SCPG)对肉瘤S180鸡胚绒毛尿囊膜(CAM)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肉瘤S180 CAM移植瘤模型,并将模型样本随机分为五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参一胶囊组(50μg·m L-1),低剂量SCPG组(25μg·m L-1),中剂量SCPG组(50μg·m L-1)和高剂量SCPG组(100μg·m L-1)。给药6 d后观察移植瘤形态,测定移植瘤体积、瘤重及抑瘤率,并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移植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进行测定。结果 SCPG 25μg·m L-1、50μg·m L-1、100μg·m L-1三个剂量组对肉瘤S180 CAM移植瘤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瘤率分别为25.70%、36.93%、48.18%,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均P<0.05);检测各剂量组移植瘤MVD均值分别为(18.6±1.5),(18.2±1.3)和(16.2±1.3),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均P<0.05);VEGF检测显示各剂量组均有不同棕黄色阳性表达,随剂量的增大,其着色程度呈逐渐减弱的趋势。结论 SCPG抑制肉瘤S180 CAM移植瘤生长及血管新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从而影响肿瘤生长因子与抑制因子之间的平衡而起到抑制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5种他汀类药物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新生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是否具有独立于血脂调节作用以外的促进血管新生作用。方法:制备CAM模型,将不同浓度他汀类药物、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生理盐水分别通过载体加到CAM上,观察CAM特异性血管生长情况及血管数目变化。结果:不同浓度辛伐他汀(0.02,0.1,0.5,2.5,12.5μmol.L-1)中,当辛伐他汀浓度为0.1μmol.L-1时,CAM血管生成数量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他汀类药物,即瑞舒伐他汀组(0.025μmol.L-1)、阿托伐他汀组(0.05μmol.L-1)、普伐他汀组(0.2μmol.L-1)、氟伐他汀组(0.4μmol.L-1),CAM血管生成数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用5种他汀类药物均有促进CAM血管新生作用;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对CAM的作用不同。提示他汀类药物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可能与药物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葛根素对AGEs诱导CAM新生血管生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的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制备AGEs复合物,建立CAM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AGEs组,不同剂量葛根素组和阳性药对照组,采用单位面积血管百分比法,应用OPTIMAS软件,检测葛根素对AGEs诱导的CAM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 不同剂量的AGEs均可明显促进CAM新生血管的形成(P<0 01),而大、中剂量葛根素对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 05)。结论 葛根素对AGEs诱导的CAM新生血管的生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归注射液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当归注射液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horioallantoicmembrane,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种蛋随机分为5组,孵育7d后,将高、中、低剂量当归注射液(Angelicasinensisinjection,ASI)及生理盐水(NS)、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EGF)对照品分别加于CAM表面的载体上,作用后制备CAM标本,解剖显微镜下计数新生血管数目。结果:当归注射液具有明显的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作用,与NS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药效低于EGF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注射液可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9,(24):3364-3368
目的:探讨补骨脂素和补骨脂酚舒张血管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大鼠胸主动脉制备离体血管环及去内皮血管环。采用血管收缩率为考察指标,分别以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100μmol/L)预孵育内皮完整或去内皮血管环后,考察低、中、高剂量补骨脂素或补骨脂酚(0.1、1、10μmol/L)对去甲肾上腺素(NE,1μmol/L)或氯化钾(KCl,60 mmol/L)预收缩血管环的舒张作用;分别以钙依赖型钾离子通道抑制剂氯化四乙胺(TEA,0.1 mmol/L)、内向整流型钾离子通道抑制剂氯化钡(BaCl2,0.1 mmol/L)预孵育去内皮血管环后,考察低、中、高剂量补骨脂酚(0.1、1、10μmol/L)对NE(1μmol/L)预收缩去内皮血管环的舒张作用。采用胶原酶-中性蛋白酶混合消化法分离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考察低、中、高剂量补骨脂素或补骨脂酚(0.1、1、10μmol/L)对细胞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各剂量补骨脂素和补骨脂酚均能显著降低NE预收缩的内皮完整血管环收缩率(P<0.01),中、高剂量补骨脂素和补骨脂酚能显著降低KCl预收缩的内皮完整血管环收缩率(P<0.05或P<0.01),而去内皮和抑制一氧化氮合酶后血管环收缩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中、高剂量补骨脂酚能显著降低NE预收缩去内皮血管环收缩率(P<0.05或P<0.01),而抑制血管平滑肌内向整流型钾离子通道后血管环收缩率显著升高(P<0.01)。各剂量补骨脂素和补骨脂酚均能显著提高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中e NOS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补骨脂素和补骨脂酚可能通过内皮依赖性的NO途径以及促进内皮细胞中eNOS蛋白表达来发挥血管舒张作用;补骨脂酚还可能通过开放内向整流型钾离子通道这一非内皮依赖途径发挥血管舒张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珠母贝糖胺聚糖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观察珠母贝糖胺聚糖单用及与5-氟尿嘧啶(5-FU)合用对CAM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珠母贝糖胺聚糖CPG、PGⅠ、PGⅡ在实验所选剂量(0·5、5、50、500mg·L-1)下,无明显的直接抑制CAM血管生成作用;但CPG、PGⅠ、PGⅡ在实验所选剂量(5、50mg·L-1)下与5-FU(2·5mg·L-1)合用时,均能增敏5-FU的抑制CAM血管生成作用(P<0·01),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PGⅡ增敏效果较好。结论珠母贝糖胺聚糖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对5-FU的抗肿瘤作用起增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蜈蚣多糖蛋白复合物(PPC)的抗血管生成活性。方法: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测定血管生成活性。结果:PPC剂量(5,10,20μg/卵)依赖性抑制CAM血管新生面积,抑制率分别为18.5%、31.3%、42.4%;结论:PPC具有显著的抗血管生成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