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优化盐酸吉西他滨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参数,考察纳米粒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壳聚糖为辅料,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盐酸吉西他滨壳聚糖纳米粒,以包封率、载药量、粒径为参考指标设计试验,确定优化制备参数,以透射电镜观察其表观特征,考察纳米粒体外释药程度。结果:以优化参数制备的盐酸吉西他滨壳聚糖纳米粒包封率为(78.93±1.52)%,载药量为(11.71±0.88)%,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69±24)nm,体外释放试验表明纳米粒中盐酸吉西他滨的释放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盐酸吉西他滨可以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其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可控,具有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2.
半乳糖化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备半乳糖化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并考察了其形态、粒径、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相分离法制备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并在其表面偶联半乳糖苷,使之成为半乳糖化白蛋白纳米粒.激光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分布.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纳米粒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并初步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电镜结果显示阿霉素纳米粒呈类球型,平均粒径为316.3 nm,纳米粒载药量为3.12%,包封率达91.82%,48 h体外累积释药率为55.71%.结论:本方法制备阿霉素纳米粒工艺简单且包封率较高.体外释药结果显示半乳糖化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3.
5-氟尿嘧啶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生物可降解材料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制备5-氟尿嘧啶(5-FU)纳米粒,并考察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结合高压均质法制备5-Fu-PLGA纳米粒,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并研究了5-Fu纳米粒的粒径、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药。结果5-FU-PLGA纳米粒为圆整的类球形实体粒子,平均粒径为85.4nm,载药量为12.4%±0.7%,包封率为64.1%±5.3%,体外释药符合H iguch i方程:Q=0.0585t1/2 0.087(r=0.9923)。结论所制5-FU纳米粒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盐酸伊立替康纳米粒,并对其纳米粒形态、粒径、包封率和释放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沉淀法制备盐酸伊立替康纳米粒,以包封率作为考察指标,筛选最优处方。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激光粒径测定仪测定粒径,凝胶过滤法测定药物的包封率,透析法考察体外释药特质。结果:盐酸伊立替康纳米粒形态规整,几呈球形,强度径为(193.5±2.5)nm,载药量为26.35%,包封率为(98.00±0.01)%,体外24h的累积释放率为62.09%,比水溶液释放慢。结论:通过优化处方和工艺,制备出的盐酸伊立替康纳米粒粒径均匀,包封率较高,体外释药具有缓释特点。  相似文献   

5.
陈永顺  甘春英 《中国药师》2012,15(3):302-305
目的:制备汉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并对其体外释放度进行考察.方法:采用乳化分散-超声法制备汉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筛选最优处方,并对最优处方的外观、粒径和体外释放度进行考察.结果:制得的纳米粒为均一球形,平均粒径为(153 ±34)nm,其平均载药量为(60.53±2.17)%,平均包封率为(85.54±4.16)%,48 h累积释放达80%.结论:本试验获得了较理想的汉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其体外释放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己内酯(MPEG-PCL)为载体制备紫杉醇MPEG-PCL纳米粒并对其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方法 采用开环聚合法合成MPEG-PCL共聚物,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1H-NMR)、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其进行表征;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紫杉醇MPEG-PCL纳米粒,并测定了粒径分布、Zeta电位、结构特征、包封率以及载药量;同时以磷酸盐缓冲溶液(pH=7.4)为释放介质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结果 成功合成了相对分子质量为4 875的MPEG-PCL共聚物。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紫杉醇MPEG-PCL纳米粒具有规则的球形结构,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02.3±3.5)nm,PDI=0.102,药物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5.6±3.2)%和(8.5±0.4)%。体外释放结果显示紫杉醇可以缓慢的从MPEG-PCL纳米粒中释放出来。结论 MPEG-PCL共聚物是紫杉醇的良好载体,所制备的纳米粒具有包封率和载药量高、药物释放缓慢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阿昔洛韦/赖氨酸壳聚糖纳米粒的理化性质。方法: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透射电镜,扫描电镜;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测定载药纳米粒的形态、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并考察载药纳米粒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微球呈类圆形,具有明显的核壳;载药的粒子平均粒径大小为107.96nm;包封率为(61.24±0.68)%;载药量为(15.36±0.65)%;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模型。结论:阿昔洛韦/赖氨酸壳聚糖纳米粒理化性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符合实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N-琥珀酰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制备N-琥珀酰壳聚糖纳米粒并对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N-琥珀酰壳聚糖纳米粒;以包封率、载药量及粒径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对处方进行优化;考察其理化特征及体外释药行为。结果纳米粒包封率及载药量分别为62.36%和18.98%,平均粒径及zeta电位分别为(206.6±64.7)nm和(-27.2±0.2)mV;1 h药物释放达到45%,随后药物的释药行为是一个缓释过程。结论作者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得N-琥珀酰壳聚糖纳米粒。该方法制得纳米粒包封率较高,制备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9.
乙基纤维素载药纳米粒的制备与体外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用乙基纤维素制备环丙沙星纳米粒,并对其进行体外释放性能的测定。方法 以环丙沙星为主药,乙基纤维素为主要辅料,采用液中干燥法制备环丙沙星纳米粒,并用透析法进行体外释放度的测定。结果 纳米粒平均粒径为690 nm,载药量(33.90±0.54)%,包封率(90.40±0.48)%,在105 h后药物体外释放达到86.38%。结论 采用乙基纤维素制备的环丙沙星纳米粒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聚乙二醇-聚十六烷基氰丙烯酸酯(PEG-PHDCA)聚合物制备5-氟尿嘧啶(5-Fu)纳米粒,并对其进行体外释药研究.方法: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5-Fu PEG-PHDCA纳米粒,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得到最佳处方,并对5-Fu聚合物纳米粒的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进行了研究.结果:制得的5-Fu聚合物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32 nm,Zeta电位为-(12±2)V,载药量为12.3%,包封率为48.8%.体外释放研究发现,5-Fu PEG-PHDCA纳米粒释药近似符合Higuchi释药模型:Q=0.564 4+8.386t1/2(r=0.996 0).结论: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5-Fu聚合物纳米粒方法简单,重现性好,其体外释放显示出明显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