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衡天锁 《中外医疗》2013,(24):83-84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08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2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用于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优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平均手术年龄为86.5岁的16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采用手术置换双极人工股骨头,并且重塑股骨矩,股骨矩破坏缺损处灵活运用骨水泥弥补。结果16例患者有12例完全或接近恢复到术前行走水平,随访中没有发现感染及机械性松动,没有术后脱位发生,髋关节屈曲80°-110°。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作为内固定治疗的补充,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可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唐晓江 《吉林医学》2014,(14):34-35
目的:观察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治疗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一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作为置换组,一组采用内固定治疗手术作为固定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合并症和骨折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置换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侧髋关节功能评价均优于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明显,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避免骨折不愈合、卧床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将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动力髋螺钉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髋关节Harris 评分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在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髋关节 Harris 评分优良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并可早期下地行走,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DHS内固定法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法在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患有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一组采用DHS内固定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其中置换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天数等方面均明显优于DHS组患者,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方法与DHS内固定治疗方法相比,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为观察组,随即选择同期动力髋关节钉固定术(DHS)治疗患者3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和术后处理情况,比较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下地和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骨折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2009年2月-2013年3月对45例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23例)及股骨近端锁定钢板(22例)对照治疗。结果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术后可负重时间更短,恢复较快,明显提高生活质量。结论对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陈阳斌  肖东波  李国庆 《吉林医学》2010,(25):4341-4342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评价我科从2006年7月~2009年7月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21例,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6个月,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短期内即能获得满意的髋部活动,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对于高龄、不稳定、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长葛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9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骨股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7%,高于对照组的70.8%(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4%,低于对照组的22.9%(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高龄EvansⅢ、Ⅳ型股骨粗降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平均手术年龄为78.6岁的26例高龄Evans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采用手术置换双极人工股骨头,并且重塑股骨矩,股骨矩破坏缺损处灵活运用骨水泥弥补。结果术后随访6-48个月,根据临床综合评定标准评为优15例,良8例,可3例。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作为内固定治疗的补充,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可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2007年采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7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2例.并进行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经过6~20个月随访,患者在术后2~7 d(平均3 d)下地负重行走,术后3~6个月恢复到术前肢体功能,无术后疼痛、人工关节脱位及假体松动情况发生.结论对于>70岁股骨转子间骨折尤其是合并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建议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可以早期恢复肢体功能、早期下地、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赵军  张自林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2):1198-1198
目的 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加长柄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严重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6-36个月随访,髋关节功能按照Harris评分法,优良率达82.61%.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尽早恢复肢体功能,卧床时间短,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问骨折的疗效。方法将7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PFN组及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FN组3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43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含术后引流)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6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FN固定和人工股骨头置换各自都有鲜明的优缺点,临床医生术前应充分评估病情及患方的心理期待。  相似文献   

14.
人工股骨头置换作为一种可行的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关节功能,防止因长期卧床而产生的褥疮、肺炎等并发症,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1].我院自2004年8月至2008年10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对高龄股骨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之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挑选该院2013年至2015年90例高龄股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年龄66~99岁,平均(81.3±1.1)岁,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实验组采用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方法,对两组病患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优良率是86.67%,对照组优良率是82.3%,实验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高龄股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做内固定手术可作为临床治疗首选,但是对于同时患骨质疏松,无法长期卧床与骨折不稳者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却更加适合,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完全对内固定术加以替代。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Wagner假体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2010-2013年,采用Wagner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33例,男13例,女20例,年龄73-87岁,平均79.4岁,骨折Jensen-Evans分型均为不稳定骨折,术后定期随访,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7.5个月),33例患者术后及随访X线片假体位置好,获得良好的骨性固定,术后末次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为93.9%。结论:采用Wagner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具有能下地负重、减少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迅速等优点,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一种理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2月-2012年9月45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分为PFN-A固定组(A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B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行走时间,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45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两组病人经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的比较中,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0.4-15.5个月随访中,虽然最终两组手术患者能获得同样的功能评定,但是在术后6周-6月的早期负重活动,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明显优于PFN-A固定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在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较PFN-A更有优势,能明显改善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及卧床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9年12月共收治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46例,对其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本组46例均得到随访。并发肺部感染1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切口浅表感染1例,右下肢深静脉栓塞1例,股骨头下沉疼痛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疗效按Harris评定标准,优良率为76.09%。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疗效较好,生活质量高,可以成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杜朝晖  卞玉玲 《中外医疗》2008,27(33):49-50
目的:分析及评价应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和PFN术治疗高龄老年人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和PFN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2例,男28例,女34例,年龄68~94岁,平均76岁.骨折按Evans分类,Ⅱ型14例、ⅢA型22例、ⅢB型16例、Ⅳ型7例、Ⅴ型5例.结果:人工假体置换手术和PFN都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有效方法.结论:人工假体置换手术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罗耀超  郑永红  董方亮 《吉林医学》2013,(29):6001-6002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或螺旋刀片型股骨近端髓内针(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对4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随机分别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25例,PFNA内固定19例,术后随访8个月以上,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髋部功能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PFNA组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卧床时间、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明显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半年、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疗效优于螺旋刀片型股骨近端髓内针(PFNA)内固定术,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