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胰岛移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胰岛血管重建和改善胰岛功能的作用。方法随机将SD大鼠分成2组:联合移植组,胰岛和MSCs联合移植入受体糖尿病大鼠的肾包膜下;对照组,仅作单纯胰岛移植。采用细胞密度梯度分离(Percoll)法从同种供体SD大鼠骨髓中分离得到MSCs,并进行原代培养。进一步将MSCs和分离纯化的胰岛联合植入受体糖尿病大鼠的肾包膜下。胰岛的微血管密度(MVD)通过Lectin From Bandeiraea Simplicifolia(BS-1)的荧光染色来评估,胰岛功能通过测定血糖水平来评估。结果分离培养的原代MSCs在培养的第10天后细胞开始加快增殖,细胞排列成漩涡状。于术后14天,取出胰岛移植物,作荧光BS-1染色。荧光BS-1定位于血管内皮上。联合移植组的胰岛内MVD平均为20±1.9,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4±1.8(p〈0.05)。联合移植组受体糖尿病大鼠的血糖缓解时间为10.5±4.1天,对照组为8.5±2.5天,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鼠MSCs在胰岛移植早期有助于增加移植胰岛内的血管密度,可作为改善胰岛移植效果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近日,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在京宣布:7名严重糖尿病患者在该院进行胰岛细胞移植后,摆脱了胰岛素注射之苦,恢复了正常生活。黎介寿院士等专家鉴定认为,该疗法属自主创新性研究成果,标志着我国糖尿病治疗研究获得重大突破,已跃居国际先进水平。此项研究是由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副院长兼泌尿外科主任、全军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谭建明教授率领的课题组,经过6年艰苦攻关,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完成的。我国糖尿病患者逾6000万人。内科治疗无法逆转其发病过程,外科采用的胰肾联合移植术并发症多,而成人胰岛细胞移植具有手术安全、患者耐受性好、可减…  相似文献   

3.
《大众健康》2006,(12):87-87
近日,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正式对外宣布,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副院长兼泌尿外科主任,全军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谭建明教授带领的课题组,采取一项名叫成份胰岛细胞移植的新方法治疗糖尿病十分有效,已先后治愈7名危重患者,不仅安全摆脱胰岛素注射之苦,而且相继恢复了正常生活。成人胰岛细胞移植,就是从成人胰腺中分离,纯化出胰岛细胞,通过短期培养,经门静脉肝内移植给患者。  相似文献   

4.
@@@@移植胰岛的血管重建速度关系到移植能否成功,其重要性体现在短期内使胰岛细胞快速恢复血供,不至因缺氧缺血而大量死亡,并且使移植的胰岛细胞尽快感知受体血糖产生胰岛素,血糖恢复正常;远期内由于移植胰岛成活率高,从而改善移植远期效果不佳的现状。因此,如何加速血管重建的进程是胰岛移植研究的重点,本文就血管重建过程研究的现状及几种加速其进程的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医林传真     
信息1:糖尿病合并肾衰患者的福音胰肾联合移植是指将健康的胰腺和肾脏移植给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替代已经衰竭的肾脏和胰岛的功能,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肾衰患者。河南医科大学一附院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胰液空肠引流式胰肾联合  相似文献   

6.
信息速递     
糖尿病治疗获重大突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谭建明教授率领的课题组,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成功实现了成人胰岛细胞移植,目前已有7名严重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细胞移植后摆脱了胰岛素注射,恢复了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7.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日本东北大学的一个联合科研小组在试管中培养人的胰岛获得成功,这一技术可望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 胰岛位于人体胰腺上,可分泌胰岛素,有调节体内血糖含量的作用。美国科学家从人的胰腺上分离出胰岛,日本科学家使用一种特殊的培养通,对它进行培养,结果发现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在繁殖。 大量培养胰岛,把它移植到糖尿病患者身上,可能成为一种治疗方法。按照血型和白细胞的类型分别培养胰腺,可解决移植时出现的排异反应问题,今后的课题是确定培养胰岛所需要的技术手段。美日人工培养胰岛成功@剪水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不同移植前和移植后处理,观察移植胰岛的血管重建及功能变化。方法随机将SD大鼠分成3组,未处理组:移植前后均未作处理,只作单纯胰岛移植;抗树突状细胞单克隆抗体处理组:胰岛移植前先将供体胰岛细胞用抗树突状细胞单克隆抗体和补体在体外37℃下共育45min,再移植给受体大鼠;雷帕霉素处理组:胰岛移植后给予受体大鼠1mg/kg/d的雷帕霉素。胰岛的血管密度通过Lecti nFrom Bandeiraea Simplicifolia的荧光染色来评估,胰岛功能通过测定血糖水平来评估。结果3组胰岛在移植后2d时结构松散,均未见毛细血管再生。移植后4、8、10d胰岛呈团块状和条索状,均可见微血管再生。移植后8、10d时雷帕霉素处理组的微血管密度大于抗树突状细胞单克隆抗体处理组和未处理组(P<0.05),而移植后4d时3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抗树突状细胞单克隆抗体处理组的高血糖缓解时间比未处理组延长2d。雷帕霉素处理组移植后血糖水平一直维持在低水平。结论雷帕霉素在胰岛移植早期对血管重建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并能有效地保护胰岛细胞免受排斥反应的影响。去除供体胰岛中的树突状细胞对防止胰岛移植早期的免疫排斥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9.
1型糖尿病是由于自体免疫破坏了胰岛β细胞所导致的,这类患者可能通过移植新胰岛β细胞进行治疗。但他人捐献移植的胰岛细胞,只能维持数年的时间,并且能够提供这种供体的人简直是太稀缺了。  相似文献   

10.
截止2007年1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副院长、全军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谭建明教授率领课题组经过6年探索研究的“成人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技术经临床应用,累计完成12例,  相似文献   

11.
正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希望将功能胰岛细胞移植到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以实现此病的治愈,但免疫系统排斥的危险成为最大的障碍。近日,美国的研究团队将胰岛和一种水凝胶移植到糖尿病小鼠模型中,这种水凝胶可以帮助免疫细胞接受外来移植物。1型糖尿病是由免疫系统破坏胰岛细胞引起的,目前的治疗方法是注射胰岛素。虽然1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胰岛细胞移植进行试验性治疗,但几年后会产生排斥反应,医学界迫切需要一种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摆脱对胰岛  相似文献   

12.
自1974年胰岛细胞移植首先于动物实验开展以来,胰岛细胞移植作为目前1型糖尿病治疗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已经取得重要进展,迄今为止,目前全世界有750例患者在接受胰岛细胞移植后或多或少都短暂的脱离了胰岛素治疗.但是很少有患者能脱离胰岛素治疗达5年之久[1],与其它实体器官移植相比较差距还很明显.随着免疫耐受机制、免疫抑制剂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胰岛细胞移植无论是在实验研究还是在临床治疗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移植前胰岛提取过程中胰岛细胞凋亡情况,以及细胞因子与氧化-抗氧化因素变化,以阐明胰岛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胰岛保护策略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选取15例人胰腺,进行胶原酶灌注、消化以及梯度离心分离胰岛,在此过程中取材,采用TUNEL法进行胰岛细胞凋亡检测,胰腺或胰岛组织中TNF-α、IL-8、IL-1等细胞因子采用ELISA法检测,而组织中SOD与MDA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同时进行HE染色、双硫腙染色观察胰岛及胰岛细胞形态改变。结果在人胰腺灌注与消化过程,形态学观察发现胰岛周围组织疏松以及部分胰岛结构的损害,有TUNEL染色阳性凋亡细胞出现,伴随较高水平的TNF-α、IL-8、IL-1以及MDA出现,在灌注前、灌注后与消化中均显著高于胰岛分离后的水平。结论移植前胰岛提取过程中胶原酶灌注以及消化可引起胰岛细胞凋亡,可能与细胞因子与氧自由基水平升高有关,提示抑制细胞因子的释放与抗氧化可以作为胰岛保护策略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自1974年胰岛细胞移植首先于动物实验开展以来,胰岛细胞移植作为目前1型糖尿病治疗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已经取得重要进展,迄今为止,目前全世界有750例患者在接受胰岛细胞移植后或多或少都短暂的脱离了胰岛素治疗。但是很少有患者能脱离胰岛素治疗达5年之久,与其它实体器官移植相比较差距还很明显。随着免疫耐受机制、免疫抑制剂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胰岛细胞移植无论是在实验研究还是在临床治疗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上海预防医学》2013,(6):353-353
<正>通常,胰岛素不足引发的糖尿病如果严重到一定程度,可以通过移植胰岛进行治疗,但要想获得充分效果,需要多个供体的胰岛,因此长期面临胰岛不足问题。日本研究人员将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与拥有增殖能力的干细胞融合到一起,形成一种新细胞,移植到患有重度糖尿病的大鼠体内之后,显著改善了大鼠的症状。比起单纯移植胰岛,他们此次开发的方法能长期持续分泌胰岛素,效果更  相似文献   

16.
李健 《长寿》2002,(12)
法国专家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利用新型免疫抑制剂,成功改进了Ⅰ型糖尿病胰岛细胞移植的治疗方法,从而使这种治疗的成功率从过去的10%上升到80%。  相似文献   

17.
截止2007年1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副院长、全军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谭建明教授率领课题组经过6年探索研究的“成人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技术经临床应用,累计完成12例,使我国继加拿大、美国、德国和英国之后,成为第5个掌握成人胰岛细胞分离纯化和临床移植技术的国家。该研究是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坚持运用科学发展观谋发展、图创新的结果。“科技兴院抢占学术前沿足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已成为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党委“一班人”的共识。医院在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下,超常规、快节奏、跨越式发展,连续3次被评为全军…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受体或受体后缺陷)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可分为Ⅰ型和Ⅱ型糖尿病,其中Ⅰ型糖尿病患者终生需要胰岛素治疗,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通过胰岛细胞移植来增加患者的胰岛素分泌细胞,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代谢,减少和改善糖尿病的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进而达到根治糖尿病的目的,而且可以避免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引起的低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因此胰岛细胞移植意义重大。现对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中国保健营养》1999,(11):18-18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负责人、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王维教授主持实施的临床研究项目——经肝动脉肝内移植异种胰岛细胞治疗糖屎病,目前已成功地完成动物实验研究,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20.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胰岛移植可能是治疗1型糖尿病(IDDM)较为理想的方法。它不仅能逆转糖尿病动物和人的高血糖状态,而且能防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然而,由于同种异体胰岛移植存在供体不足的问题,大大阻碍了临床胰岛移植的应用,因此,异种胰岛移植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目标。 一、异种胰岛来源 目前,异种胰岛移植可选择的供体有猪、牛、犬等,其中,猪最有希望成为临床异种胰岛移植的主要动物供体。因为,猪和人的胰岛素分子结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