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腰椎单阶段椎体爆裂性骨折采用后路伤椎置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采用后路伤椎置钉6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单阶段爆裂性骨折47例(A组),在同期随机选择采用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41例(B组)作为对照组。结果术后2组在椎体高度、椎管矢状径、矢状面Cobb角,远期椎体高度维持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路伤椎置钉治疗单阶段椎体爆裂性骨折,伤椎复位效果好,椎体术后远期椎体高度维持良好,是一种疗效肯定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伤椎置钉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伤椎不置钉,观察组伤椎置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Cobb's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改善情况、血清炎性因子及脊髓损伤标志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在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Cobb's角均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L-6、IL-8、IL-1β、IL-10、MPO、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SP70、S100β、pNF-H、GFAP、N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伤椎置钉可有效维持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对神经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郦佳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2):1723-1724
经后路伤椎上下椎椎弓根短节段间接复位固定(二椎四钉)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常用方法。由于胸腰椎局部解剖和伤情之特殊性,手术难以获得理想的解剖学复位,如护理不当还可导致固定椎钉的移位甚至断裂等严重并发症。本研究回顾总结29例经后路伤椎椎弓根三椎六钉直接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伤椎植骨与伤椎置钉及单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18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A、B和C三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单纯短节段固定,伤椎置钉及椎弓根伤椎植骨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矢状面角度及日本整形外科学腰椎疾患治疗成绩(JOA)评分等。结果 B、C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矢状面角度及JOA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矢状面角度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短节段和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短节段固定治疗,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手术具有操作简便,微创等优点,有助于改善固定稳定程度,避免术后矫正角度过度丢失,并提高腰椎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郦佳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0,18(21):1723-1724
经后路伤椎上下椎椎弓根短节段间接复位固定(二椎四钉)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常用方法[1].由于胸腰椎局部解剖和伤情之特殊性,手术难以获得理想的解剖学复位,如护理不当还可导致固定椎钉的移位甚至断裂等严重并发症.本研究回顾总结29例经后路伤椎椎弓根三椎六钉直接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方法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经伤椎复位固定和经伤椎椎弓根颗粒植骨和有选择半椎板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所有患者椎体高度恢复良好,骨折全部愈合,无钉棒断裂发生。结论应用钉棒系统经伤椎置钉固定和经伤椎植骨椎体复位满意、骨折愈合良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方法:对52列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器复位固定,横突间及小关节后外侧植骨,术前,术后均行摄片及CT扫描。结果:术后伤椎高度显恢复,Cobb角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恢复(除ASIA A级4例无改善,E级5例未出现神经症状),2例患者3根椎弓根钉断裂。结论:后路短节椎弓根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3月~2010年1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例资料59例,其中,男38例,女2l例;年龄19~65岁,平均37岁。收集的病例均为单节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所有病例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经伤椎及上下椎椎弓根固定。比较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角)、椎管内占位、神经功能ASIA分级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术后均获得较好恢复,高度及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椎管内占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ASIA分级亦有改善。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有效建立椎体前中柱稳定性,增强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腰椎单节段骨折伤椎置钉固定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 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住院患者中选用合适的惠者,使用后路脊柱椎弓根固定系统(RSSⅡ)对伤椎置钉治疗65例,在手术中使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同时固定伤椎及临近椎体、C臂X光机透视下观察骨折复位、椎弓根置钉及固定情况,根据视觉疼痛评分(VAS)、Cobb氏角、椎体前后缘高度比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420个月,平均(16.9±4.2)月,术后1、3、6个月,治疗组病例在视觉疼痛评分(VAS)、Cobb氏角、椎体前后缘高度比评分中,较对比组中更好的评分。结论胸腰椎单节段骨折伤椎置钉固定治疗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有效恢复胸腰椎序列的稳定、降低了患者胸腰椎骨折术后疼痛的发生率,让患者更快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植骨治疗,根据固定方式的差异,按照其治疗意愿分组为椎弓根螺钉组(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和通用组(通用型脊柱内固定),对比患者进行治疗后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进行不同方式固定后,通用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椎弓根螺钉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长明显优于椎弓根螺钉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植骨治疗,选用通用型的脊柱内固定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出血量,创伤性较小,并且其操作简单,手术进行的时间短,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伤椎置钉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胸腰椎骨折患者15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伤椎置钉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术后矫正率以及椎管面积改善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远期丢失率以及内固定失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经伤椎置钉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固定牢靠,可有效矫正后凸畸形并长期维持矫正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刘如月 《中国基层医药》2014,(19):2926-2928
目的:分析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采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跨伤椎的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情况及临床疗效,分析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为(110.0±14.9)min,长于对照组的(91.0±13.7)min(t=5.93,P<0.05);研究组、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70.0±34.4)mL、(258.0±42.5)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P>0.05);研究组末次随访时术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分别为(91.3±1.7)%、(11.2±1.9)&#176;、(2.5±0.2)分,均优于对照组的(86.6±2.3)%、(14.5±1.1)&#176;、(3.5±0.9)分(t=5.25、3.24、6.17,均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椎体高度、增加椎体的稳定性,减少和避免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椎体高度及侧弯角度改善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33例采用椎弓根螺钉跨伤椎固定治疗为A组,30例采用经伤椎固定治疗为B组,观察两组术前、术后、随访1年时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植骨融合率、脊髓神经恢复及局部疼痛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均满1年,平均14.5个月.术后5d,两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时,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固定取出后A组Cobb角矫正度丢失更明显.随访显示,A组植骨融合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时两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局部疼痛方面优于A组.结论 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在植骨融合、脊柱矫正度维持及局部疼痛方面较跨伤椎固定有明显优势,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4例,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并进行Frankel分级评定。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127.6±14.8)min,术中出血量为(457.9±103.4)mL,术后24h伤口引流量为(264.3±47.2)mL,骨折愈合时间为(15.0~3.6)周。随访1年后,发生感染2例,断钉1例,脊柱曲度异常改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8%。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和伤椎后缘高度均明显大于术前,患者术后Cobb角和椎管容积减少比均明显小于术前,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评定情况明显好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以有效增强患者伤椎前中柱的稳定性和抗压能力.手术创伤小且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后路伤椎置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刮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优化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后路伤椎置钉组30例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组30例,分别进行后路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及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治疗前及随访末期进行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随访期间比较术后矫正率、后凸Cobb角、术后椎管面积改善值、远期丢失率、椎管占位情况、内因定失败率。结果后路伤椎置钉内固定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术中出血量、凸Cobb角、术后矫正率、术后椎管面积改善值、远期丢失率、内固定失败率、椎管占位分别为(1245±221)ml比(873±145)ml,(10.4±6.7)°比(20.8±8.3)°,(97.6±1.8)%比(82.5±5.4)%,(44.3±2.3)%比(28.5±2.2)%.(1.4±1.1)%比(9.6±2.8)%,(4.1±1.1)%比(11.7±2.6)%,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伤椎置钉较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同定能提高胸腰椎骨折复位质址,增强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并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且可降低远期并发症发生牢,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伤锥置入单向椎弓根螺钉与万向螺钉的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治疗效果的差别。方法选取行传统后路经伤锥置入椎弓根螺钉的6钉内固定治疗的无脊髓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 n =24,置入万向钉组)和对照组( n =28,置入单向钉组),2组均行经伤锥置钉的开放后路3椎体6钉内固定治疗术。比较2组病例一般情况,术前、术后1、3、6、12个月伤锥前(后)缘高度、矢状位Cobb角变化,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疼痛、椎体功能情况,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矢状位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比较伤锥前(后)缘高度,仅术后12个月2组该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同时间段VAS、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固定失败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伤锥置入万向椎弓根螺钉与单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相似,均能有效恢复骨折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而置入万向椎弓根螺钉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内固定成功率,是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联合后路椎管减压与否,对柞弓根螺钉固定植骨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影响。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9月本院43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21例采用椎弓根螺钉同定植骨联合后路椎管减压治疗;B组22例采用椎弓根螺钉同定植骨治疗。观察两组手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包括Cobb角改变、伤柞中央与正常椎高度比、随访疼痛Denis分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不同随访时间点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疼痛Deni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椎中央高度与正常比值及Cobb角的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后路柞管减压与否,对柞弓根螺钉同定植骨治疗无神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伤椎椎弓根钉植入复位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伤椎椎弓根钉植入复位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依据Frankel分级标准评估神经功能,观察患者手术前后椎体高度、椎间隙高度及后凸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椎间隙高度及后凸Cobb角均得到显著矫正,与术前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Frankel分级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未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及植骨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并发症。结论伤椎椎弓根钉植入复位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好,椎体高度及神经功能恢复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对恢复脊柱高度及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4月~2011年10月收诊的47例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伤椎高度丢失率、复位率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中出血量为(116.83±17.92)ml,手术时间为(83.83±15.92)min,受伤脊椎椎体复位率为(85.62±11.04)%,对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椎体高度丢失率为(16.83±7.92)%;术后神经恢复情况评估:A级0例,B级2例,C级4例,D级9例,E级32例。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可以很好地恢复脊柱高度和功能,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椎旁肌间隙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36例采用传统术式,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伤椎Cobb角矫正率、椎体塌陷矫正率与拆除内固定后腰椎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4.6±7.7)min,术中出血量为(113.4±5.8)ml,术后引流量为(53.2±6.1)ml,JOA评分为(25.3±1.0)分;对照组手术时间为(87.3±9.9)min,术中出血量为(312.3±13.1)ml,术后引流量为(363.8±16.9)ml,JOA评分为(19.3±0.6)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椎旁肌间隙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降低患者手术负荷,临床疗效与传统方法相同,术后疼痛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