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单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yerdense middle cerebralartery sign,HMCAS)的认识,探讨其在超急性期脑梗死CT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6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发病1~6h内行CT扫描及发病后24h后复查CT。结果16例患者均发现有单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24h后复查CT,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均出现大片状低密度灶,其中7例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消失。结论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是CT诊断超级性脑梗死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CT诊断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取样42例患者纳入研究中,均根据临床表现以及24~48 h的CT复查结果确诊为大面积脑梗死,回顾性分析患者6 h内CT特征。结果 42例大面积梗死超急性期CT平扫表现可见:间接征象存在的42例,间接征象以及直接征象的16例,所占比例为38.1%。42例患者中,多灶梗死3例,双侧梗死3例,颈内动脉供血区梗死4例,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死3例,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梗死3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26例。结论 CT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疾病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3.
朱永霞  刘浩 《淮海医药》2010,28(3):197-199
目的探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表现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临床诊断的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平扫表现(发病6h内)。结果43例中24例CT表现为阴性,19例有阳性表现,4例出现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8例岛带消失征,9例豆状核轮廓模糊或密度减低,脑回肿胀、脑沟变浅或消失12例。结论基层医院常规CT平扫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景昌  刘炜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6):2198-2199
目的 探讨螺旋CT检查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资料较完整的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 结果 CT平扫显示脑实质密度降低征49例,局部脑组织肿胀征38例,一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18例,基本正常11例;首次常规CT诊断为超急性脑梗死21例(确诊率35%). 结论 螺旋CT检查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德炯  王学建  钟平  谢惠琴 《贵州医药》2002,26(10):896-897
目的:评价CT脑动脉高密度征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3例大脑中动脉分布区急性脑梗死CT脑动脉高密度征的影像资料。结果:27例观察到大脑中动脉MI水平段呈高密度征,右侧11例,左侧13例,双侧3例,占收集资料的53%。CT对照复查5例和MRI对照观察10例,所见均与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分布范围相符合。结论: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的高密度征在CT诊断急性脑梗死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对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认识。方法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入院治疗的86例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高密度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CT扫描及CT复查,分析相关资料。结果在86例患者中,有66(76.7%)例患者发现存在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61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行溶栓治疗,其中50(82%)例未出现明显后遗症,血管再通;另5例未确诊,未在24h内行溶栓治疗,结果 CT影像中5(100%)例均出现急性脑梗死后特征,即大面积低密度灶。溶栓治疗后,多数患者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减轻,35例患者高密度征消失。结论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高密度征对于CT诊断急性脑梗死具有重要价值,可列为首选临床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对超急性期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近年来我院以“急性脑血管意外”接诊 ,并于 2 0min~6h内行CT检查 ,2 4~ 48h后复查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塞”10 0 0例 ,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特点。结果 超急性期脑梗塞CT征象有①局部脑肿胀 ,脑水肿 ;脑沟变浅 ,消失 ,灰白质界面模糊 ,脑室受压变窄 ,其中脑岛 ,最外囊和屏状核附近灰、白质界面消失即“岛带征”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具有特征性意义 ;②脑实质低密度改变 :豆状核密度减低对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特异性高 ;脑凸面的梗塞同时累及灰、白质 ,按各供血动脉相应分布区出现不同形态的病变征象 ;③致密动脉影是大脑中动脉闭塞的高特异性的征象 ;④CT存在假阴性问题 ,应密切联系临床 ,随时复查 ,一定 2 4~ 2 8h复查CT或MRI确诊。结论 超急性期脑梗塞CT征象轻微 ,但亦有一些特异性征象 ,结合临床 ,可获得正确的早期诊断 ,CT对超急性期脑梗塞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对于下一步的处理至关重要。脑内大动脉密度增加是脑梗死发病后头颅CT上出现最早的一个征象,称作“动脉高密度征(hyperdense artery sign)”。绝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大脑中动脉,关于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以及大脑前动脉的高密度征报道不多。本文对7例CT显示基底动脉高密度的脑干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影像及预后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1000例超急性期脑梗塞的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对超急性期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近年来我院以“急性脑血管意外”接诊,并于20min-6h内行CT检查,24-48h后复查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塞”1000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特点。结果 超急性期脑梗塞CT征象有(1)局部脑肿胀,脑水肿;脑沟变浅,消失,灰白质界面模糊,脑室受压变窄,其中脑岛,最外囊和屏状核附近灰,白质界面消失即“岛带征”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具有特征性意义;(2)脑实质低密度改变;豆状核密度减低对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特异性高;脑凸面的梗塞同时累及灰,白质,按各供血动脉相应分布区出现不同形态的病变征象;(3)致密动脉影是大脑中动脉闭塞的高特异性的征象;(4)CT存在假阴性问题,应密切联系临床,随时复查,一定24-28h复查CT或MRI确诊。结论 超急性期脑梗塞CT征象轻微,但亦有一些特异性征象。结合临床,可获得正确的早期诊断,CT对超急性期脑梗塞诊断有得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早期脑梗死的CT征象特点。方法对2012年1—10月收治的50例超早期脑梗死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超早期脑梗死在发病6h内未检出异常CT征象者10例,检出异常CT征象者40例(80%),具体表现为:低密度改变30例(60%),豆状核征15例(30%),岛带征6例(12%),脑沟肿胀、消失15例(30%),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10例(20%)。本组48h后复查CT均表现为相应区域梗死灶。结论CT征象对超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超早期脑梗死的CT征象,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2月~2012年11月间收治的40例超早期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的6h内进行常规的CT扫查,在发病24小时-72小时内进行CT复查证实为脑梗塞,对患者CT征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例超早期脑梗塞患者中,有21例患者在发病后的6小时内进行常规的CT扫查发现异常,其中10例(47.62%)患者出现低密度灶,5例(23.81%)患者出现皮质征,4例(19.05%)患者出现豆状核征,3例(14.29%)患者出现岛带征,3例(14.29%)患者出现占位征,2例(9.52%)患者出现致密动脉征。结论超早期脑梗塞的CT征象不典型,需要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进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脑出血与超急性脑梗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对临床症状出现6h以内的超急性脑出血与超急性脑梗死患者各30例,二者DWI、ADC所有图像汇集PACS工作站,进行盲法分析,分析范围包括病灶信号特征、病灶周围信号情况及病变的形态、分布。结果超急性脑出血与超急性脑梗死的DWI、ADC图像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DWI、ADC能提高超急性脑出血与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的价值。方法:分析31例临床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DWI图像,其中超急性期(小于4小时)3例,急性期(4~24小时)28例,观察和分析DWI图上异常信号的部位、强度和边界,选择并测量病变区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并与同层对侧相应正常部位影像进行比较。结果:(1)所有急性脑梗死病灶在DWI均表现为高信号。31例患者共诊断1cm以上急性梗死病灶39个;(2)随着b值的增加,弥散效果越好,梗死显示也越清晰。(3)梗死部位ADC值明显低于对侧相应部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磁共振DW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病变显示敏感性和准确性高,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P)对于脑梗死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发病6 h内对19倒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行CT平扫以及CTP检查,测量缺血区的脑灌注参数值,分析平扫及灌注成像表现。结果为19例患者中6例头颅CT平扫发现早期梗死征象,所有患者CTP均发现半暗带区脑血流量、达峰时间与对侧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脑梗死中心区脑血流量、脑血容量与对侧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而脑血容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CT脑灌注成像技术可超早期预示脑梗死病灶及其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了解超急性期脑梗死发病与诊断。方法对56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6h内就诊时均首先经头颅CT扫描,然后进行MRI平扫和弥散成像(DWI)扫描,然后对可疑患者24h后复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6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24h确诊脑梗死CT扫描13例占23.2%,MRI常规扫描46例占82.1%,DWI扫描56例占100%。结论DWI可以明确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同时有助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低场MRI扩散加权(DWI)在超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高度怀疑超急性脑梗死且发病时间在6 h以内的15例患者行0.35T磁共振常规MRI和DWI扫描.回顾性分析常规MRI、DWI诊断和最终临床诊断的相符性,比较DWI、ADC和常规MRI对超急性脑梗死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DWI诊断为超急性脑梗死12例,最终临床诊断为超急性脑梗死.DWI阴性3例,最终临床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DWI所见高信号区域在CT/MRI随访中均有脑梗死灶.DWI诊断超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常规MRI的敏感性为20%,特异性为100%;超急性脑梗死区DWI呈明亮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结论 低场DWI结合ADC图可作为诊断超急性脑梗死的一项重要指标,其诊断准确性高,为临床科学地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素艳 《中国当代医药》2012,(30):111+114-111,114
目的分析探讨CT、MRI诊断急性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86例确诊为脑梗死或疑为脑梗死的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同时予以CT及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结果。结果 MRI对脑梗死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扫描(P〈0.05);脑梗死发病12h以内的患者,MRI检出率明显高于CT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脑梗死的检出率高于CT,可联合CT作为脑梗死的最佳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