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测定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方法对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及20例正常体检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急性脑血管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比正常对比组高(P〈0.001),而脑梗死和脑出血组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同病变部位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却没有差异。结论在脑梗死和脑出血组别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前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术后12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术前测定236例行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基础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将患者分为CRP〈3.0mg/L组(正常组,131例)和CRP≥3.0mg/L组(异常组,105例),随访、记录和分析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12个月内心血管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和再次血运重建术等)发生率。结果 236例患者中有105例(44%)术前CRP异常(大于3mg/L),异常组患者年龄大,吸烟者多,血脂亦高于CRP正常者(P〈0.05),而正常组更多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P〈0.05)。死亡、心肌梗死以及因急性冠脉综合征行急诊冠脉血流重建术发生率异常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非急诊血流重建术两组相似(P〉0.05)。结论 术前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预测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术前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者,术后12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明显增加,提示术前炎症反应的活性影响晚期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共6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20例,设为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设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20例,设为急性心肌梗死组。另选择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s—CRP浓度。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hs—CRP的浓度为(3.21±1.04)mg/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为(9.38±3.19)mg/L,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hs—CRP浓度为(19.6±7.82)mg/L,正常对照组为(0.83±0.32)mg/L,心血管疾病各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心绞痛组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稳定型心绞痛hs—CRP≥5mg/L16例,占80.0%:不稳定型心绞痛hs—CRP≥5mg/L18例,占90.0%;急性心肌梗死hs—CRP≥5mg/L20例,占100.0%;稳定型心绞痛组hs—CRP异常的例数明显低于不稳定型冠心病及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hs—CRP异常的例数明显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患者血清hs—CRP的浓度明碌高于对照组.而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其浓度也逐渐升高,说明hs—CRP可作为临床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BNP)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关系。方法86例AMI患者经12个月的随访,观察AMI组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及血浆BNP浓度变化,并与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MI组血浆BNP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可作为AMI后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并分析c反应蛋白、IL-6、IL-18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本院心内科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测定患者C反应蛋白、IL-6和IL-18水平。分析C反应蛋白、IL-6、IL-18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IL-18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率(1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73,P〈O.05)。结论c反应蛋白、IL-6、IL-18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显著升高,糖尿病明显增加心血管事件再发概率。  相似文献   

6.
施琦龙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8):1034-1035
目的探讨血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和疗效观察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AMI患者82例(AMI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两组禁食12h后采集静脉血,检测血尿酸(SUA)、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AMI组与对照组血清SUA、Hcy和CRP浓度水平比较:uA、Hcy和CR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测定血尿酸、同型半胧氨酸和c.反应蛋白,对全面了解AMI的进程有重要意义,三者可能是AMI的危险因子,也可能与AMI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老年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判断老年冠心病患者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及预后。方法将12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CRP正常组和CRP异常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浓度。正常组0~6mg/L。所有患者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脏猝死发生情况。结果CRP异常组发生心脏事件明显高于CRP正常组。表明CRP水平可作为识别冠心病高危患者鉴别的指标,其异常升高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为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和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与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且按照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其进行分组,并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且对其不良事件进行统计.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及死亡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单纯不稳定型心绞痛者,且随着该指标水平的升高其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概率也随之增高(P<0.05).结论 C-反应蛋白是判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选取本院诊治的93例肝病患者(21例急性肝炎、39例肝硬化、33例肝癌)和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各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各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阳性率。结果与健康者比较,肝病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阳性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之间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肝病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ALT、AST呈正相关。结论肝病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有助于评估肝内炎症活动及肝细胞受损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共80例,其中轻度患者21例,作为病情轻度组;病情中度患者36例,作为病情中度组;病情重度组患者共23例,作为病情重度组。同时选择到本院体检的健康者共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上述对象的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发病第1天、第3天、第14天的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发病第3的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发病后第1天和发病后第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重度组的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高于病情中度组和病情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监测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有助于了解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38例冠心病患者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0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60例的血清hs-CRP和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AMI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和UAP组,UAP组高于SAP组。AMI组CK、CK—MB水平显著高于UAP、SAP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水平高低可反映冠心病患者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时相蛋白在化疗患者真菌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化疗患者真菌感染诊治过程中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α1-酸性糖蛋白、铜蓝蛋白进行检测。结果:化疗患者4种急性时相蛋白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真菌感染后,4种急性时相蛋白明显升高,其升幅高于病毒感染组(血清淀粉样蛋白A除外)而低于细菌感染组(P〈0.01),治疗有效者第3天已有下降,7天明显下降(P〈0.01)。至21天恢复至化疗未感染组水平(P〉0.05),死亡组仍维持高水平:与白细胞计数比较,急性时相蛋白对真菌感染的监测更为灵敏。结论:监测急性时相蛋白对化疗患者真菌感染的诊断、疗效和预后评估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例资料,所有患者分别在胸痛现象后6h、24h、72h、一周、半月时间点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情况,同时选取1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情况进行比较,最后统计学方法比较差异性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8例资料胸痛现象后6h血清内hs-CRP浓度结果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检测结果(P〈0.05),hs-CRP浓度水平在72h达到最高峰,而后开始逐渐下降。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血浆浓度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其血浆浓度水平情况也能反应患者病情的转归情况。  相似文献   

14.
刘淼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4):136-137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联合血脂检测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6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以6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用不同方法分别检测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脂系列等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CRP、TG、TC、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H 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反应蛋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血脂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的变化及其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及15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PAPP—A、hsCRP、TNF-α水平。结果SAP组血清PAPP—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和AMI组血清PAPP—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SAP组(P〈0.01),但UAP组与AMI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cTnT阴性ACS组患者血清PAPP—A水平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SAP组(P〈0.05)。SAP组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UAP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但低于AMI组。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CS组患者的血清PAPP—A水平与hsCRP和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16、0.712,P〈O.01)。结论PAPP—A与炎症密切相关,在识别没有cT-nT升高的ACS患者方面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及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观察109例冠心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在用药前后的变化。其中辛伐他汀组37例,阿司匹林组29例,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联用组43例。结果3组患者用药前后C-反应蛋白的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辛伐他汀及阿司匹林联用组用药后C-反应蛋白的浓度与另两组用药后C-反应蛋白的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联用对C-反应蛋白的降低优于单一给予辛伐他汀或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据检查结果对其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进行判断,检验比较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颈动脉斑块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亦高于无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这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治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并评价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我院收治的130例冠心病患者与52例健康正常体检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检测后,对照组健康体检人员的hs-CRP平均值为(2.37±0.68)mg/L,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hs-CRP平均值(12.84±5.41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的hs-CRP值(8.73±4.18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hs-CRP值为3.37±2.48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血清水平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将hs-CRP作为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C-反应蛋白和血清白介素-18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为发病后24h内入院治疗作为治疗组,同时选择到本院体检的健康者共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治疗组发病第1天,第14天及对照组的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发病第1天的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发病第14天的的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自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有助于了解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两种方法检测C-反应蛋白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检测C-反应蛋白的精密度、相关性、灵敏度和符合率。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与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60例各种炎性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反应蛋白。对不同浓度C-反应蛋白血清标本作精密度分析,对炎性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灵敏度均为98.3%,符合率分别为99.0%和98.0%,批内变异系数均〈5%,相关性好(r=0.9897,P〈0.01)。结论两种检测方法均能较好的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