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摘要]目的评估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患者选择不同免疫抑制药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患者10例,在检查确诊恶性肿瘤后,将其免疫抑制药方案调整成以西罗莫司为基础免疫抑制的方案,观察肿瘤生长、复发情况,监测移植肾功能及排斥反应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至少1 a,其中9例病情稳定,1例患者因肿瘤扩散转移,于调整药物后7个月死亡;1例患者药物转换2个月后出现一次急性排斥反应,激素冲击治疗后恢复。结论对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患者使用以西罗莫司为基础免疫的免疫抑制方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膀胱癌术后再发上尿路肿瘤的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发生上尿路癌的临床资料,原膀胱癌单发5例,多发6例,分级G1~G29例,G2~ G32例;分期T1N0M0~ T2N0M010例,T3N0M01例.结果 行根治性患侧上尿路全切术10例,输尿管部分切除膀胱部分切除输尿管再植术1例.3例膀胱癌再发,其中1例行TURBt,2例因膀胱癌再发行膀胱全切及输尿管皮肤造瘘.11例随访6个月~10年,1例术后2年因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膀胱癌多源性可能为再发上尿路肿瘤的危险因素,再发与肿瘤分级、分期无关.B超、CT检查应作为诊断首选方法.根治性上尿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彩超在肾移植术后并发肝脏恶性肿瘤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对 12 0 0例在我院行异体肾移植手术的终末期尿毒症患者 ,进行了规律随访。结果 发现 17例恶性肿瘤 ,其中肝癌 7例 ,占4 1.17%。 5例肿块为单发 ,2例多发 ;肿块最大 10 cm× 10 cm ,最小 2 .3cm× 2 .1cm。其中 6例手术病理证实 ,1例肝活检证实。结论 对移植肾术后患者 ,首选彩超随访肝脏变化 ,能早期发现肿瘤 ,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时机 ,并提高换肾后发生恶性肿瘤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2例行保肾手术的原发性输尿管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的预后进行初步评估。结果:12例输尿管末段肿瘤患者经开放手术,10例经输尿管镜手术,2例于电灼前钳取病灶组织,手术后进行病理诊断,其中输尿管移行细胞癌11例(G14例、G25例、G32例)。鳞癌1例。分期为T16例、T24例、T31例、T41例。对本组12例输尿管末段肿瘤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5年,有9例患者获得随访,3例患者失访;9例中术后3个月~3年出现膀胱移行细胞癌6例;术后2年同侧输尿管复发1例;术后1年发现对侧上尿路肿瘤1例。术后5个月发现肺部转移1例鳞癌(T4期),于术后10个月死亡。结论:影像学联合输尿管镜组织活检是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最佳诊断途径,其预后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保肾手术有复发风险,需进行随访,但对早期、低级别原发性输尿管肿瘤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我科马兜铃酸。肾病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后并发泌尿系肿瘤4例.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4例患者中男1例,女3例,年龄49—71岁。均有服用含马兜铃酸成分药物病史,诊断马兜铃酸肾病,尿毒症期行同种肾移植术,术后应用环孢素A、霉酚酸脂和泼尼松免疫抑制治疗,肾功能正常。并发泌尿系肿瘤时间为术后1~5年,其中膀胱移行细胞癌2例,均为多发;原肾肾盂、输尿管、膀胱移行细胞癌1例;原肾透明细胞癌、膀胱移行细胞癌1例。  相似文献   

6.
由于治疗方法的改进 ,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有了明显的延长 ,但相关的并发症也明显增高 ,尤其是合并有第二种恶性肿瘤。我院 1982年以来收治18例双原发性恶性肿瘤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18例 ,男 13例 ,女 5例 ,年龄 4 3~ 73岁。第一癌中 ,胃癌 6例 ,肠癌 5例 ,血液系统肿瘤 4例 ,膀胱癌、舌癌及宫颈癌各 1例 ;第二癌中 ,肺癌 4例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NHL) 3例 ,乳癌、肠癌、宫颈癌、原发性肝癌各 2例 ,膀胱癌、胃癌及白血病各 1例。两癌确诊间隔时间最短半个月 ,最长 144个月 ,平均36个月。同时癌 ( <12个月 ) 5例 ,异时癌 ( >1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膀胱癌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11月至2006年3月,共治疗肾移植后膀胱肿瘤3例,首发症状两例为无痛性肉眼血尿,1例为难治的尿路感染。单发的表浅肿瘤1例,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TURBt)。多发2例,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另1例行膀胱全切正位回肠膀胱术。保留膀胱的两例患者术后均定期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3例术后均将免疫抑制剂减量。结果行TURBt的患者术后4个月复发,再行TURBt,随访至今未见复发;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至今未见复发(15个月);行膀胱全切正位回肠膀胱术患者随访至今已9个月,未见局部及远处复发。随访期间,3例患者的肾功能均正常。结论对肾移植后血尿及迁延不愈的尿路感染,除外排异后,早期的膀胱镜检查是必要的。手术是肾移植后膀胱肿瘤的主要方法,膀胱全切正位回肠膀胱术效果良好。术后将免疫抑制剂减量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诊断和治疗问题进行讨论。结果本组21例患者随访4—72个月。其中9例5年内死亡,3例5年内发生膀胱移行细胞癌及远处转移,9例存活至今。结论静脉和逆行尿路造影,CT、磁共振成像、内窥镜检查对诊断很有价值。早期明确诊断并及时手术治疗是关键。卡介苗、丝裂霉素或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预防输尿管癌术后发生膀胱癌有效。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药实践》2017,(5):338-341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与顺铂(GC)方案辅助化疗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或全膀胱切除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明确诊断为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5例,其中23例患者因不能耐受或者拒绝行全膀胱切除术而行保留膀胱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2例患者行全膀胱切除术,其中9例行回肠通道术,3例行输尿管皮肤造口。5例全膀胱切除患者术前GC方案辅助化疗3个周期,另外7例患者术后GC方案先辅助化疗4个周期。23例患者TURBt后GC方案化疗4个周期,每3周为1个周期,同时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每周1次,持续8周,以后每月1次,持续1年。每三个月复查膀胱镜及CT,评估肿瘤复发情况。结果:35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5~320 min。术后病理报告均为浸润性移行细胞癌,全膀胱切除患者切缘均为阴性。TURBt患者中1例肿瘤侵犯前列腺,全膀胱切除患者中1例肿瘤侵犯子宫,2例患者有1枚闭孔动脉旁淋巴结阳性。化疗后出现白细胞下降者20例,恶心、食欲减退等胃肠道反应者29例,对症处理后均好转。TURBt患者术后随访6~40个月,平均18个月,其中术后6个月复发者1例,12个月复发者1例,24个月复发者2例,30个月复发者2例,死亡1例,死于肿瘤远处转移。全膀胱切除患者随访12~26个月,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GC方案联合TURBt对浸润性膀胱癌有一定疗效,可作为保留膀胱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法,但仍有部分患者肿瘤复发,而GC方案联合全膀胱切除术能减少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膀胱癌相关尿道癌的发生原因、预防及处理原则。方法:分析11例与膀胱癌相关尿道癌的临床病理资料。3例为膀胱多发癌累及后尿道,1例为膀胱癌发生盆腔广泛浸润转移侵犯尿道,7例为全膀胱切除术后出现尿道癌。结果:全膀胱切除术后尿道癌发生率23.8%,2例行全膀胱切除十回肠膀胱术十全尿道切除术,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1例盆腔广泛转移者行放射治疗,7例全膀胱切除术后尿道癌者补行全尿道切除术。结论:膀胱癌术后尿道癌重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后选择回肠膀胱术及尿流改道,须同时行全尿道切除术,选择原位新膀胱+下尿路重建术者,术后需密切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1.
刘国林  查金智  吴博 《安徽医药》2016,20(10):1937-1939
目的 总结回肠代输尿管术治疗孤立肾并输尿管癌的经验,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 分析1例功能性孤立肾合并输尿管癌患者接受回肠代输尿管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术中切除全段右侧输尿管及袖状切除输尿管入口处膀胱壁后切取25 cm 回肠替代右侧输尿管。 术后夹闭肾造瘘管后早期出现轻度肾功能不全,2周后恢复正常。术后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积极予以口服碳酸氢钠后得以纠正。术后1个月行右侧上尿路顺行造影示回肠输尿管通畅,各吻合口无狭窄,肾盂轻度扩张。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排尿正常,肾功能正常,一般情况良好。未见肿瘤复发征象。结论 对于孤立肾合并输尿管癌患者回肠代输尿管术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能够去除肿瘤、恢复尿路的连续性、避免永久性肾造瘘、 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输尿管狭窄的临床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移植中心收治的肾移植术后移植肾输尿管狭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经B超及移植肾输尿管造影等检查,5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移植肾输尿管狭窄,其中4例行移植肾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例行移植肾输尿管双J管置入术,术后移植肾功能均恢复。结论 对于肾移植术后出现少尿、肌酐进行性升高的患者,应及早行移植肾B超、移植肾输尿管造影及CT尿路造影等检查,明确有无狭窄及狭窄位置,移植肾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及输尿管双J管置入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若在手术过程中注意某些环节,则可减少部分移植肾输尿管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黄彬  黄毅  高虹  蔡平昌  陈曦耕 《贵州医药》2004,28(5):408-409
目的 探讨用钬激光碎石机治疗泌尿系复杂性结石。方法对肾鹿角形结石,采用开放手术加钬激光治疗;对肾外型肾盂结石和输尿管嵌顿性结石,用钬激光切除息肉后,根据结石大小采用直接粉碎法或“虫噬”法碎石,上尿路结石术后常规留置双J管引流3~4周;对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采用膀胱镜检查后,留置外鞘作通道,在膀胱无压力下碎石。结果 94例一次碎石成功;4例因结石逆散入肾盂和输尿管下段严重狭窄致手术失败。结石粉碎平均时间27min。结论 钬激光碎石术是治疗泌尿系复杂性结石的一种高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a cardboard factory in Germany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xposure to trichloroethene (TRI) and renal cell cancer. The study group consisted of 169 men who had been exposed to TRI for at least 1 year between 1956 and 1975. The average observation period was 34 years. By the closing day of the study (December 31, 1992) 50 members of the cohort had died, 16 from malignant neoplasms. In 2 out of these 16 cases, kidney cancer was the cause of death, which leads to a standard mortality ratio of 3.28 compared with the local population. Five workers had been diagnosed with kidney cancer: four with renal cell cancers and one with a urothelial cancer of the renal pelvis. The 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io compared with the data of the Danish cancer registry was 7.97 (95% Cl: 2.59 – 18.59). After the end of the observation period, two additional kidney tumors (one renal cell and one urothelial cancer) were diagnosed in the study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consisted of 190 unexposed workers in the same plant. By the closing day of the study 52 members of this cohort had died, 16 from malignant neoplasms, but none from kidney cancer. No case of kidney cancer was diagnos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rect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n renal cell cancer show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d risk in the cohort of exposed workers. Hence, in all types of analysis the incidence of kidney cancer is statistically elevated among workers exposed to TRI. Our data suggest that exposure to high concentrations of TRI over prolonged periods of time may cause renal tumors in humans. A causal relationship is supported by the identity of tumors produced in rats and a valid mechanistic explanation on the molecular level. Received: 10 October 1994 / Accepted: 25 November 1994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9例,平均38.4岁,发病时间平均为术后62天。结果 白色念球菌10例,克柔念珠菌、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各1例,曲霉菌、毛霉菌各1例。应用氟康唑治疗9例,伊曲康唑治疗2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5例。治愈11例,死亡5例。结论 肺部真菌感染是肾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白玫  韩悦  赵阳 《天津医药》2006,34(6):390-392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肾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24例患者均行B超、IVU和MRU检查,其中10例行CT检查.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24例B超均有阳性表现,其中确诊为肾结核者18例(75.0%),典型表现为肾实质内多个不规则液性暗区大部分不与肾盏相通;误诊为肾积水、肾囊肿6例(25.0%).IVU检查诊断为肾结核者10例,符合率为41.7%.其特征性表现小盏扩张其杯口呈虫蚀状(4例),肾上盏颈部变细(1例),肾下盏外可见一造影剂湖与肾盏相连(1例),输尿管多发狭窄呈串珠样(2例).MRU诊断肾结核18例,符合率为75.0%,主要表现为肾盏扩张且排列紊乱(14例),肾盏颈部狭窄(4例),肾实质内可见不规则高信号影(6例),输尿管显示僵直及多发狭窄(4例).结论:肾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呈多样性,临床医生必须综合多种检查技术,从而对肾结核作出确切诊断.  相似文献   

17.
泌尿系小细胞癌3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泌尿系小细胞癌的诊治疗效。方法对3例泌尿系小细胞癌的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男性1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71岁,位于膀胱2例,输尿管1例。分期T2N0M02例,T2N1M01例。2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化疗,1例行肾、输尿管及膀胱袖套样切除术+放疗+膀胱灌注。3例均获随访,1例术后9个月死于肺转移,2例无瘤生存至今,继续随访中。结论泌尿系小细胞癌恶性度高,预后差,手术联合放化疗可能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吴育栋  李刚  王江  王勇  牛远杰 《天津医药》2016,44(6):748-751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小肾癌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 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4 年 1 月— 2015 年 7 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 18 例特殊小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术前均行 B 超、 CT 平扫及增强检查, 并进行手术治疗。分析肿瘤直径、 病理类型、 病理分期、 Fuhrman 分级等因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术前 CT 检查示 18 例患者肿瘤直径 2.0~4.0 cm, 平均 (3.1±0.6) cm。术前诊断 T1aN0M0 分期患者 5 例、 T1aN0M1 患者 4 例(肺转移 3 例、 脑转移 1 例)、 T1aN1M0 患者 3 例(CT 检查均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T3aN0M0 患者 6 例 (均有肾静脉侵犯或肾静脉瘤栓)。术后病理示 FuhrmanⅡ级 12 例、 Ⅲ级 5 例、 Ⅳ级 1 例; 透明细胞癌 15 例、乳头状癌 1 例、 混合细胞型 1 例(肾恶性横纹肌样瘤伴肉瘤样变)、 肾肉瘤样癌 1 例(Fuhrman Ⅳ级)。4 例(T3a, FuhrmanⅡ级)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 其余行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随访 6~48 个月, 中位随访时间 22.5 个月, 死亡 4 例 (2 例初诊肿瘤直径分别为 3.8 cm 及 4.0 cm、 1 例肾肉瘤样癌、 1 例脑转移), 失访 1 例, 其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小肾癌伴肿瘤直径≥ 3.0 cm、 Fuhrman Ⅲ/Ⅳ级、 肉瘤样癌、 转移等高危因素者为高危小肾癌。高危小肾癌具有异质性, 可表现为侵袭性生长、 早期侵犯肾周组织甚至转移。应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术后病理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