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从软性角膜接触镜问世30多年来,以其佩戴舒适和方便,良好的光学性及透气性而被广泛应用。在佩戴过程中可产生一些不良反应,现将4年来在我院眼科门诊发现的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产生不良反应46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病人男27例,女19例,年龄17岁—41岁。都因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而出现一些临床症状到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症状有眼红、眼痛、干燥感、异物感、畏光、分泌物增多、雾视等。我们对46例病人92只眼及98片软性角膜接触镜进行裂隙灯检查,包括角膜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软性角膜接触镜(简称角膜接触镜)已越来越广泛应用,但由于配戴者未能严格按照要求配戴及接触镜本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因而产生角膜病变者日益增多,严重者可终身致残。现将作者近10年来所见的因戴用角膜接触镜而引起角膜病变情况5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软性角膜接触镜在治疗单纯性角膜穿通伤的应用,以达到减少角膜瘢痕形成,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视功能。方法对我科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诊治的65例单纯性角膜穿通伤,使用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的方法来代替传统的角膜伤道缝合。结果本组65例患者戴镜时间为14~20 d,平均16 d,行眼前节OCT检查见伤道内唇无裂开,对合可,角膜伤道愈合良好。无因戴镜而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65例单纯角膜穿通伤患者,采用佩戴软镜后减少角膜瘢痕形成,将角膜散光减少到最低限度,且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分析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接受治疗的150例角膜病的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每组75例,一组治疗组和另一组对照组,治疗组的75例角膜病患者使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而对照组的角膜病患者使用常规的药品进行治疗,治疗2周后进行对比分析两组对使用治疗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70/75),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67%(53/75)。经过两组数据经过分析比较,得到P<0.05,说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使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病的临床效果明显具有更好地效果,因此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病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软性角膜接触镜并发症的护理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性角膜接触镜能改善视力且配戴方便,特别是近两年来兴起的有色软性角膜接触镜,它既美观又符合青年人对时尚的追求,在美容及特殊职业需要方面有独特优越性。但盲目的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使用不当会引起眼角膜损伤甚至严重的眼疾。常见的并发症为角膜炎和巨乳头状结膜炎。  相似文献   

6.
杨正铭  李志敏 《贵州医药》1997,21(5):285-286
观察了300例588例眼戴SCL并发症患者,其中10例19眼并发角膜新生血管占总数的3.24%,日戴组3例6眼占1.43%;周戴组7例眼占7.47%,两组差异非常显著。分析其发生原因,主要与戴SCL后角膜缺氧、创伤、炎症水肿、免疫反应及SCL不匹配等相关因素有关,周戴组较日戴组上述相关因素加重。使用优质的水量高的超薄镜片,长戴型SCL当日戴镜使用,尽量缩短戴镜时间等是防止并发角膜新生血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结合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发生角膜溃疡者5例,分析了软性角膜接触镜发生角膜溃疡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危险因素是:戴镜过夜,未定期随访。戴镜过夜和未定期随访两因素与缺乏有关接触镜知识和正确的指导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软性角膜接触镜对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后降低并发症(Sub-Bowman-Keratomileusis简称SBK)的作用[1]。方法对139例患者(278只眼)行SBK手术后使用软性角膜接触镜观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9例患者(278只眼)其中136例患者(273只眼)术后无并发症发生。1例(2只眼)的角膜瓣发生发生移位、1例(1只眼)发生卷边、1例(2只眼)发生角膜瓣皱折。结论 SBK手术后常规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防止角膜瓣移位[2],改善患者疼痛不适,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了显著的作用,患者视力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软性角膜接触镜技术飞速发展,制作工艺不断改进和更新,且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我国接触镜已商品化,戴用接触镜人数大幅度增加,由此引起角膜感染的病例也日趋增多。我们从1998年3月至2001年12月在门诊共有26例因配戴角膜接触镜矫正近视而发生角膜溃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角膜接触镜的广泛应用 ,接触镜引起的并发症随之增多 ,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角膜炎和巨乳头状结膜炎 ,特别是软性接触镜所致角膜炎报告亦日渐增多。因此 ,观察和及时处理并发症对保护患者视力具有重要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自 2 0 0 0年 7月至 2 0 0 1年 6月观察了 186例3 0 8只眼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的患者 ,其中双眼配戴者 12 2例 ,单眼 64例。男 12 6例 ,女 60例 ,年龄 16~ 3 5岁。1.2 方法 确定角膜触镜屈光度的方法是球镜 -4 .0 0D~-6.0 0D ,柱镜 -1.0 0D以下近视者 ,配戴角膜接触镜的度数选择低于其验光度数 -0 .5 0D…  相似文献   

11.
彩色软性角膜接触镜又称美瞳,是第三类医疗器械,常用来矫正视力、美化眼球。近年来,彩色软性角膜接触镜市场高速发展,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存在安全隐患和市场风险。本文通过介绍角膜接触镜的定义、分类、作用、特点和市场发展状况,分析彩色软性角膜接触镜监管的现状,对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监管对策,为监管部门加强彩色软性角膜接触镜质量监管和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角膜浅基质层针刺术联合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丝状角膜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5例丝状角膜炎患者,表麻后刮除丝状物,间距0.5ram密集针刺病灶3ram范围内上皮层至浅基质层,术毕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眼水点眼治疗原发病,随访观察。结果25例患者中21例症状完全消失,一次性治愈率84%,有效率100%。结论角膜浅基质层针刺联合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丝状角膜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对于细菌性感染性角膜病变恢复后期的患者,通过配戴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观察其在改善角膜刺激症状和促进角膜修复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9眼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性角膜病变患者,通过积极抗感染处理后,采用临床对照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按常规给予治疗用药;治疗组在按常规给予治疗用药的同时加戴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观察比较2组患者角膜刺激缓解症状和角膜愈合的情况。结果治疗组缓解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1%(P ﹤0.05),术后1周行角膜荧光素检查,治疗组溃疡创面愈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适当的时机合理使用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可减轻细菌感染性角膜疾病患者的痛苦,能有效的促进角膜的修复,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欧阳先明 《贵州医药》2011,35(12):1112-1114
角膜疾病如单纯疱疹性角膜炎、角膜小穿孔及角膜撕裂伤、大泡性角膜病变在临床治疗上比较棘手,我们应用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上述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疾病的病程,  相似文献   

16.
谢招莲  刘晶  罗瑛 《江西医药》2021,56(12):2219-2221
目的 研究和探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病患者临床疗效及IL-10水平影响分析.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角膜病患者,抽取7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达法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治疗措施(抗生素眼药联合人工泪液),观察组38例则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  相似文献   

17.
18.
2666例角膜接触镜不良事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统计分析角膜接触镜不良事件数据,为安全、有效地使用角膜接触镜,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使用Excel表格对湖南2011年上报角膜接触镜2666例报告进行分析。结果器械生产经营企业上报的病例占总数的61.63%,监测机构上报的病例占总数的32.63%,医疗机构上报的病例占总数的4.91%,药品经营企业上报的病例占总数的0.83%,发生不良反应的男女比例为1:1.94,其中年龄21~30岁之间发生率最高,占总病例数的58.63%。眼有异物感占不良事件主要表现的33.05%。结论合理使用角膜接触镜,降低角膜接触镜不良事件发生率。建议开展宣传培训,进一步推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维护公众用械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配戴彩色角膜接触镜所致角膜病变的临床特点,探讨其相关危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分析36例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以及所致角膜病变的相关因素、治疗和预后。结果:角膜病变表现为急性损害(角膜上皮点状脱落,角膜炎性浸润,角膜溃疡)同时伴有慢性损害(角膜缘新生血管增生)。患者经治疗3~14天临床治愈。角膜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超时连续戴彩色角膜接触镜,且连续戴镜时间越长损害越重。结论:配戴彩色角膜接触镜是相对安全的。但应科学验配,规范使用,充分知晓其潜在的危害性,切勿超时戴镜,规避发生角膜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我院2011年1至12月收集的120例药物静脉输液不良反应汇总,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120例静脉输液ADR报告中,女性患者发生ADR概率高,占59.2% ;涉及的药物中,抗微生物药物引发ADR居首位,占50.9%,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占50.6%.中药制剂其次,占36.7%;ADR涉及例次最多的系统/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等.结论 儿童和女性等特殊人群是ADR监测的重点,同时抗微生物药物、中药制剂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临床医务工作人员应提高合理使用药物,尽量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