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新式剖宫产术式的优点。方法 分析764例新式剖宫产产妇术中、术后情况,并与同期腹膜外剖官产及子宫下段剖宫产比较。结果 新式剖宫产较膜外剖官产从开腹到胎儿娩出时间平均缩短10.1min(P〈0.01),出血量平均减少28ml(P〈0.05),且娩胎头容易;较子宫下段剖官产手术时间平均缩短12min(P〈0.01),术后进食平均早11.9h(P〈0.01),术后排气平均早15.5h(P〈0.01)。结论 新式剖宫产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子宫下段剖宫产、腹膜外剖宫产三种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1999年12月-2003年2月收治的268例需行剖宫产的孕妇分为3组:观察组(A组)为改良新式剖宫产90例,对照组(B组)为子宫下段剖宫产组90例,对照组(C组)为腹膜外剖宫产组88例。3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在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中出血、术后24小时切口疼痛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A组改良新式剖宫产胎儿娩出时间短、手术总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伤口疼痛轻、排气快、病率少,是目前较好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新式剖宫产的优点.方法对足月妊娠具有手术指征的产妇分别采用新式与子宫下段剖官产术,对手术时间,术后病率及部分病人子宫与腹壁切口B超检查情况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新式剖宫产比子宫下段剖官手术时间要短.出血量平均减少,且胎头娩出容易.结论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病人疼痛轻,排气快,术后病率低,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陈成萍 《淮海医药》2001,19(6):458-459
目的:探讨改良式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优点,方法:分析56例施改良式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产妇术中,术后情况,并与42例施传统的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相比较,观察总手术时间,自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等。结果:改良式剖宫产具有总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自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缩短,术后排气早,术后病率低等优点,与传统术式相比差异有显性(P<0.05),结论:改良式剖宫产较传统式剖宫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20例剖宫产的临床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120例剖宫产情况,依据剖宫产术式的不同,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新式剖宫产组)70例和对照组(传统剖宫产组)50例。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产妇的术后感染情况、新生儿及Apgar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组织损伤少、术后排气快、拆线时间短、医疗费用少、术后恢复快、切口愈合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于耻骨联合上2.5~3cm沿半月形腹壁横沟做横弧形切口,钝性分离脂肪层及筋膜,将腹直肌与筋膜游离开,钝性撕开腹直肌与腹膜,取子宫下段高位切口,可吸收线单层连续锁扣缝合子宫肌层,不逢合腹膜,可吸收线缝合直肌前鞘,4号丝线将皮下脂肪及皮肤缝合3针。与传统式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方面,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其改良式剖宫产术在以上各项中所用时间最短,出血量最少(P〈O.05或P〈O.01),其后依次是新式剖宫产术和传统式剖宫产术。术后排气时间,坐起喂奶时间,改良式剖宫产术和新式剖宫产术差异无显著性,但两者均优于传统式剖宫产术(P〈0.05)。结论改良式剖宫产术操作简单,优点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泵(PCEA)对产妇产后阴道出血、排尿功能、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剖宫产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50例观察组和60例对照组,对两组疼痛情况、肛门排气时间、自行排尿时间、恶心呕吐情况以及产后24h阴道出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12h、24h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肛门排气早,自行小便所需时间长,术后阴道出血量少。结论观察组镇痛能有效缓解剖官产术后疼痛,且能促进产妇肛门排气,但易悖堆皈叶桃尿雨难等.  相似文献   

8.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1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次剖宫产术式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226例二次剖宫产患者按照初次术式分为两组。A组113例,改良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B组113例,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初次剖宫产造成盆腔粘连情况及二次剖宫产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情况。结果盆腹腔粘连程度:新式组明显重与改良式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总时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影响小于新式剖宫产。  相似文献   

9.
王小芹 《中国医药科学》2013,(20):205-206,210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官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剖宫产术中发生宫缩乏力大出血的患者,其中研究组11例,采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止血,对照组14例,采用传统方法止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成功率、产褥病率、血红蛋白变化,以及术后月经来潮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产褥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月经来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明显,且操作简单安全,适合基层医院使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新式剖宫产术式的特点。方法:分析350例新式剖宫产产妇术中、术后情况,并与同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比较,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及排气时间等。结果:新式剖宫产较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时间平均缩短约14min(P<0.01),术后进食平均早12h(P<0.01),术后排气时间平均早16h(P<0.01),出血量平均少122ml(P<0.01),对膀胱无干扰,术后无血尿及排尿困难。结论:新式剖宫产优点多,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延存  谷增庄 《河北医药》2000,22(6):437-438
目的 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要诉临床应用价值及操作要点。方法 对具有剖宫产指征的患者施行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即下腹横直切口剖宫产术,并与同期下腹横弧切口进行比较。结果改良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早、疼痛轻、术后病率低、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而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方法将135例剖宫产后再次妇科手术患者,依据初次剖宫产术式差异分为研究组(采取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与对照Ⅰ组(采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照Ⅱ组(采取新式剖宫产术),分析比较3组患者腹腔粘连、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再次手术时腹腔粘连情况优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切口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传统剖宫产及新式剖宫产相互对比,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可明显缩短再次妇产科手术时间,避免腹腔粘连严重,且不会对再次手术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对临床推广具有较高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横切口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5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横切口剖宫产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经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2组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术后排气时间、切口疼痛情况、术后24h切口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和总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24h切口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横切口剖宫产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切口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产妇术后生活质量,临床效果优于传统经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剖宫产术后疼痛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于本院行剖官产术产妇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产妇手术用时、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后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中度疼痛与重度疼痛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无痛与轻度疼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给予剖宫产术产妇优质护理可大幅缩短术后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有效缓解产妇术后疼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按照产妇及其家属意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60例,治疗期间采用一般护理措施;实验组60例,治疗期间采用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优质护理措施有助于缩减剖宫产手术时间、降低产妇疼痛感。  相似文献   

16.
郑贤芳 《安徽医药》2010,14(10):1185-1186
目的比较新式剖宫产术与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以改进剖宫产手术方式,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使用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行剖宫产术的70例患者为观察组,归为A组;使用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行剖宫产术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归为B组。比较两种剖宫产术的患者在开腹出血量、进腹到胎儿娩出时间及腹壁与盆腔粘连程度的不同。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开腹时间短及开腹出血量少(P〈0.05),两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其中Ⅰ级的粘连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Ⅱ、Ⅲ级的粘连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比新式剖宫产术的效果更好。行剖宫产术时应缝合腹膜,为下次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式新式剖宫产较传统剖宫产有何优点.方法两组各120例,观察组行改良式新式剖宫产,对照组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对两组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进腹前出血量、术中总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应用情况、术后病率、切口愈合情况、子宫复旧情况、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以上各项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改良式新式剖宫产花时短、损伤小、出血少、异物反应小、术后恢复快、子宫复旧佳,术后病率发生少,住院时间短,费用相对少,方法简单,易于学习和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改良剖宫产术与新式剖宫产术进行比较。方法在554例产妇中随机选择354例行改良新式剖宫产手术作为观察组,200例新式剖宫产术作为对照组,改良剖官产术在新式剖官产术式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切口稍向下,脂肪层与腹直肌前鞘分层进行,腹直肌前鞘与腹直肌稍作分离,缝合腹膜,一层缝合子宫下段切口。腹壁切口缝合5针。结果观察组胎儿娩出的平均时间为(5.2±2.3) min,对照组为(4.8±2)min,总手术时间,观察组(35.4±3.2)min,对照组(30.5±3.4)min,两组总手术的时间与胎儿娩出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术后5d拆线。结论改良剖宫产术虽然手术时间比新式剖宫产术长,但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它弥补了新式剖宫产术的不足之处,切口更美观,损伤更小,可以减少术后粘连等优点,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式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有剖宫产指征、无手术禁忌证晚期妊娠妇女20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改良组采用改良式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对照组采用腹部横弧形切口剖宫产术。观察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h切口疼痛、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1);该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切口疼痛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切口愈合情况均为100%。结论改良式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肛门排气快,组织损伤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刘霄妮 《江西医药》2009,44(1):50-51
目的探讨新式宫剖产术中胎儿头深部固定者选择取头及足位内倒转娩出胎儿的利弊,以期减少或减轻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12月因相对性头盆不称试产失败儿头深定剖宫产术4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并发症情况。结果足位内倒转娩出胎儿组并发症少,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中儿头深者定选择足位内倒转娩出胎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