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评价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12例(12只眼)因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Eales 病、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患者,行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术后行全视网膜光凝。结果12例患者平均随访8~23个月,眼压控制在5~23 mmHg,视力不变者3眼,9例视力提高,无视力下降者。虹膜面新生血管消退,视网膜无新鲜出血。结论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联合Ahmed阀门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本院36例视网膜病变引起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Ahmed阀门植入术,术后1-2周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术后随访8。12月,24(66.67%)例患者不需加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良好,7(19.44%)例患者需加用降眼压药物;30(83.33%)例患者虹膜新生血管消失。术后并发症包括:前房积血,术后早期低眼压,引流管阻塞。结论全视网膜光凝联合Ahmed阀门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术治疗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采用美国COHER- ENT公司生产Novus2000氩激光机进行视网膜光凝,一月后进行睫状体冷凝术.结果:冷凝术后1月内,新生血管全部或部分消失,眼压不同程度下降,随访6月~24月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无1例发生眼球萎缩.结论: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术是治疗搪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眼底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效果。方法应用532半导体绿激光治疗对90例(180只眼)DR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底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等情况,观察至1年。结果眼底激光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视力提高>2行72眼(40%),无变化的有73眼(40.6%),视力下降>2行,35眼(19.4%)。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吸收减少或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者175只眼(97.2%)。5只眼(2.8%)在进行全视网膜光凝后出现周边视网膜新生血管出血,行玻璃体切割术,术中璃体腔曲安奈德注射,补充激光治疗。结论激光光凝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探讨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对62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青光眼阀植入术联合视网膜光凝并进行规范化的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62例患者中出院时有56例眼压控制在(16.1±5.6)mm Hg内,有效率91%,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确切,术前重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加视网膜光凝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与小梁切除加睫状体及全周视网膜冷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至2009年28例(28眼)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其中,对15例(15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实行玻璃体切割加视网膜光凝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13例(13眼)NVG患者行小梁切除加睫状体及全周视网膜冷凝术。结果术后1周和2个月冷冻组炎症明显重于青光眼阀组,术后虹膜新生血管均有不同程度回退,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24个月,两组眼压〉21mm Hg的患者分别为青光眼阀组28%,冷冻组2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个月两组视力变化比较,青光眼阀组明显优于冷冻组(P〈0.01)。结论玻璃体切割加视网膜光凝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治疗NVG即能及时降低眼压,又能提高视力是治疗NVG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而小梁切除+睫状体及全周视网膜冷凝术是治疗NVG的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光眼引流阀与综合性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39例(39眼)NVG患者随机分3组进行治疗。A组行Ahmed青光眼阀植入加视网膜光凝术,B组行Ahmed青光眼阀植入加丝裂霉素加视网膜光凝术,C组行小梁切除加丝裂霉素加虹膜烧灼加睫状体冷冻加视网膜光凝术。术后随访10~24个月,观察术前与术后的眼压、视力、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前眼压平均(62.58±1.34)mm Hg,术后各组眼压均明显较术前下降(P<0.01),A、B组术后长期眼压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视力20例提高,14例无变化,5例下降,无视力丧失;虹膜表面新生血管B、C组全部消退;A、B组患者术中、术后早期均有前房积血,C组4例前房出血,无前房消失、角膜内皮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和综合性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效的两种手术方法,后者具有简单易行、并发症少、更经济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巩膜睫状体激光光凝治疗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10例(10眼)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的患者采用经巩膜睫状体激光光凝术降眼压治疗。随访并记录手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视力、眼部症状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未用药时平均眼压(40.3±4.61) mm Hg,平均随访时间(14±5.3)月。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分别为(17.3±3.85)mm Hg、(16.4±4.39)mm Hg、(15.2±3.09)mm Hg和(15.3±3.35)mm Hg,手术前后眼压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术后视力提高者3眼、无变化者7眼。术前所有患者的眼部胀痛等不适症状术后均缓解,随访中未发现眼球萎缩等并发症。结论经巩膜睫状体激光光凝术安全有效,可作为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继发青光眼患者降眼压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姚若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6):1007-1008
目的 探讨氩激光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共20人20眼。先应用氩激光对患者的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及虹膜的新生血管进行光凝治疗。前者采用全视网膜光凝,后者对虹膜新生血管进行局部性光凝。结果 20眼术后2周眼压为10~19mmHg,平均15mmHg,术后6个月眼压〈21mmHg为15眼,占75%。术后6个月视力情况:〉0.1共5眼(25%),0.1~0.05共9眼(45%),指数~光感共6眼(30%)。术后6个月滤过泡情况:多囊泡7眼,囊状泡8眼,瘢痕泡5眼。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全部萎缩9眼,大部分萎缩6眼,仍残留有新生血管5眼。结论 氩激光联合小梁切除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睫状体冷凝联合周边视网膜冷凝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药物不能控制或已行其他抗青光眼手术失败而接受睫状体冷凝联合周边视网膜冷凝手术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8例(48眼)。观察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改变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28眼眼压<21mm Hg,19眼联合降眼压药物点眼眼压<30mm Hg。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31眼(64.58%),新生血管较术前明显减少17眼(35.42%)。术后视力提高14眼(29.17%),视力不变27眼(56.25%),视力下降7眼(14.58%)。术后并发症:早期多数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出现眼球萎缩1例。结论睫状体冷凝联合周边视网膜冷凝能有效降低眼压,使部分患者得以保留原有视力,少数有所提高,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术治疗伴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11例伴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均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术中行眼内全视网膜光凝,部分患者摘除混浊晶状体。随访8~12个月,观察术后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平均眼压(15.6±5.3)mmHg,与术前(45.6±8.7)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例(81.8)患者术后视力有所提高或不变,大部分虹膜新生血管术后2周内消退,术后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期内无眼球萎缩发生。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伴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联合小梁切除术及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青光眼临床疗效。方法:18例18眼药物及手术不能控制的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 0.1 ml/2.5 mg,新生血管消退后行小梁切除术及视网膜光凝术。结果:平均随访6个月,眼压控制完全成功13眼,部分成功4眼,眼压未控制1眼。11眼视力稳定,6眼稍有提高(1眼失访)。结论: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对新生血管青光眼的治疗有降低眼压及辅助手术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5例(35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予以控制眼压、血糖等措施后采取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进行治疗,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并针对患者的眼压及滤过泡来决定可调节缝线的拆除时间。并对35例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眼压、滤过泡、视力、前房深度及新生血管情况进行随访。结果35例患者(35眼)术后当日高眼压的症状及体征均消除。术后6个月,35例患者平均眼压为(15.8±7.2)mmHg,与术前的平均眼压(53.3±9.7)mmHg比较,眼压显著降低(P〈0.01);功能性滤过泡约占88.6%;29例患者(29眼)视力较术前均存在程度不一的提高。35例患者(35眼)均保持良好的前房深度;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消退约占31.4%,消退在50%以上约占48.6%,消退在50%以下约占20.0%。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有效重建房水循环路径,使患者的症状大大减轻,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DL Tscp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眼难治性青光眼采用810nm波长激光,能量1.52.5W,行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术后随访观察并记录眼压、视力,眼部自觉症状以及并发症,随访时间为36mo以上。结果 52眼治疗前平均眼压(54.12±12.75)mm Hg,最后随访平均眼压(17.82±8.5)mm Hg,手术有效率96.1%,术后39眼视力无变化,7眼视力提高,6眼视力下降。术前有眼痛的患者,眼痛症状均消失或缓解,并发症少,程度轻,主要有色素膜炎,前房渗出等无眼球萎缩。结论经长期随访观察,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简单、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氩激光光凝治疗后的近、远期效果和光凝治疗的时机及影响光凝的因素。方法:采用Zeiss Visulas氩离子眼科激光治疗仪对36例58只眼的光凝术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只眼行广泛视网膜光凝术,16只眼行局部视网膜光凝术,其中6只眼伴有人工晶状体后囊混浊,先期行Nd:YAG激光切开后囊膜。24只眼视力提高1~2行,占41.4%,其中BDR16眼,PPDR8眼;28只眼视力无变化,占48.3%,其中PPDR24眼,PDR4眼;6只眼视力下降,占10.3%,均为PDR。3个月后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新生血管大部萎缩,视网膜水肿消退。结论:适时的白内障摘除联合IOL置入,合理及时的激光治疗,是控制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继续恶化的重要手段。FFA是进行正确有效激光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而放置大直径IOL又是完善眼底激光治疗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56例(56眼)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施行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术后观察眼压,结膜滤过泡及眼前段反应等。随访6~12月。结果随访时50例术后眼压6~21mm Hg(89.28%),5例用1~2种降眼压药物治疗眼压<30mm Hg;1例手术失败。本组病例形成功能性滤过泡50例。占89.28%。术中有4例前房少量积血,术后浅前房2例,无眼球萎缩。结论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为一种较安全而有效的综合性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