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鼻内镜行病变侧钩突切除,筛泡、筛窦内有病变者开放筛房,扩大上颌窦自然口,清理上颌窦内真菌团及不可逆转的病变黏膜。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腔,术后定期鼻内镜下换药。结果:18例随访2~3年,原有症状消失,未见复发。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较之传统的柯-陆手术创伤小、病灶清除彻底,不损害鼻腔正常的生理功能,治愈率高,是治疗鼻窦真菌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眶沟通性黏液囊肿的效果和联合外路手术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 析接受手术治疗的鼻眶沟通性黏液囊肿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结果 纳入36例患者的54个 副鼻窦黏液囊肿,包括额窦29个、筛窦21个、蝶窦2个、上颌窦2个。囊肿侵犯眼眶外上/外下象限6例,内上/内下象 限30例。22例(61.1%)采用鼻内镜手术,均为囊肿侵犯眼眶内上/内下象限。14例(38.9%)采用鼻内镜-外路联合手 术,其中8例侵犯眼眶内上/内下象限,6例侵犯眼眶外上/外下象限。2种手术术后眼球突出等症状均明显缓解。外 路手术出现脑脊液漏1例,鼻内镜手术出现中鼻甲粘连1例。随访12~61个月,手术后窦口再狭窄的发生率为8.3% (3/36),均发生在额窦手术后。鼻内镜手术未见囊肿复发,鼻内镜-外路联合手术1例复发。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 鼻眶沟通性黏液囊肿安全、可行,对于囊肿在额窦外侧远端、侵犯眼眶外上/外下象限、额筛窦囊肿伴厚壁骨性间隔 者,可选择鼻内镜-外路联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用鼻中隔黏骨膜瓣对眼眶部分缺损的修补。方法对9例鼻腔鼻窦肿瘤和4例眼眶肿瘤患者,根据肿瘤性质和病变范围,采用经鼻侧切开上颌骨部分截除(或全部截除)加筛窦切除术,或内镜下经筛窦内侧开眶肿瘤切除术。回顾分析鼻中隔黏骨膜瓣在眼眶部分缺损修补中的应用。结果 13例患者中,均在手术切除肿瘤后一期修补眶下壁及眶内壁成功。无手术死亡、脑脊液漏、眶内感染、复视、视力下降及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在鼻腔鼻窦肿瘤和眼眶肿瘤的手术治疗中,当眼眶骨质受到肿瘤侵蚀,切除肿瘤后形成部分缺损时,可转移适当的鼻中隔黏骨膜瓣一期修补该局部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爆裂性眶内侧壁骨折整复术手术方法及其优越性。方法:鼻内窥镜下常规Meeserkinger入路。仔细咬除钩突、筛泡,清除骨折区筛房,以鼻中隔剥离子将嵌入筛房的眶脂肪及内直肌还纳于眼眶内,将纸样板复位,以碘仿纱条支撑2周。结果:术后随访3月~1年,17例手术患者经治疗后视力均基本恢复至伤前水平,均无复视、眼球内陷等症状。结论:鼻内窥镜下爆裂性眶内侧壁骨折整复术具有入路简捷、视野清晰、操作简便、损伤小,无面部瘢痕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刘波 《黑龙江医药》2006,19(1):75-75
目的:探讨筛窦径路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眶骨爆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2004年10月收治眶壁骨折患者19例,均在鼻内镜下,行眶骨骨折整复术。结果:经6~12个月随访眶骨骨折19例,术后复视消失,眼球凹陷改善。结论:经鼻内镜筛窦径路手术治疗眶骨爆折,入路简捷,操作方便,眶内侵袭少,无面部疤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单纯眶内侧壁及眶下壁骨折伴复视的患者既往需眼科行鼻外筛窦入路或睑缘下切口进行手术,但随着鼻内镜外科的发展,现今单纯眶内侧壁及眶下壁骨折已可在鼻内镜下完成.在眶内侧壁骨折突到筛窦的组织只有一小部分,很难判断骨折位置时,导航辅助鼻内镜则使这一手术变得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7.
单纯眶内侧壁及眶下壁骨折伴复视的患者既往需眼科行鼻外筛窦入路或睑缘下切口进行手术,但随着鼻内镜外科的发展,现今单纯眶内侧壁及眶下壁骨折已可在鼻内镜下完成.在眶内侧壁骨折突到筛窦的组织只有一小部分,很难判断骨折位置时,导航辅助鼻内镜则使这一手术变得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8.
江萍  方如平 《江苏医药》1998,24(4):289-289
多发性原发性恶性肿瘤发生于头颈部者少见,我院近年来收治2例头颈部二重癌,现报告如下。例1,男,42岁,右侧鼻腔间歇性涕血,右眼肿胀10天,于1994年6月24日入院。体检:右眼球突出,运动尚可。右中鼻道及嗅裂有淡红色新生物,触之易出血。CT检查:右侧筛窦占位性病变,病变中央有小片状坏死区。行右鼻侧切开筛窦切除术、右上颌骨部分切除术、有预外动脉结扎术。术中见筛窦内肿瘤组织占据,穿破纸板,伸向眼下缘内侧壁,与眶筋膜粘连,眶筋膜未破坏。切除右颈动脉三角区肿大的淋巴结。术后病检:右鼻窦眼眶未分比癌、右颈动脉三角区淋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亳州市人民医院 2018年 5月收治的 1例右侧额筛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临床资料,包括其病史、影像学资料、术中术后情况以及治疗经过。结果病人以头痛 1年余、伴右眼胀痛不适半年入院, CT影像诊断为右侧额窦、筛窦区异常密度灶 ?考虑偏良性病变,骨纤维结构发育不良可能,请结合临床;鼻中隔偏曲,双侧下鼻甲肥大。 MRI平扫 +增强影像诊断为右侧筛窦、额窦窦腔内及右侧眶上壁异常信号,考虑骨瘤,不除外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或骨化纤维瘤,请结合临床;鼻中隔偏曲。行经鼻内镜联合右侧眉弓入路治疗,彻底切除鼻窦病变组织,手术顺利。术后病理检查示(右侧额筛窦)镜检骨小梁不规则,间质为纤维结缔组织。术后病人临床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采取经鼻腔及右侧眉弓联合径路,可以彻底切除鼻窦病灶,具有视野清晰、微创性、恢复快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卢松  王光辉  刘真君  陶远孝 《重庆医药》2009,38(16):2077-2078
目的探讨鼻源性眼眶并发症的治疗体会。方法26例鼻源性眼眶并发症患者在全麻或局麻下分别用鼻内镜、鼻侧切开以及眼眶手术治疗,手术开放了病变的鼻窦,清除了鼻腔、鼻窦内不可逆的病变,对眼眶脓肿彻底引流,行眶内容物减压。结果21例患者的病变鼻腔鼻窦以及其所累及眼眶的感染均治愈,1例与术前视力一致,另1例因视神经萎缩而视力下降。3例在其他症状消失后仍残留不同程度的眼球运动障碍。结论鼻源性眶内脓肿应在脓肿切开的同时治疗原发病灶,鼻内镜对此类手术有优势,但仍需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杨胜全 《江西医药》2012,47(8):726-727
目的 探讨保留部分钩突鼻内镜鼻窦开放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单纯型慢性鼻窦炎6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实施保留部分钩突的鼻内镜鼻窦开放术.对照组实施经典钩突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实验组治愈27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有效率96.6%;对照组治愈24例,好转3例,无效3例,有效率90.0%.且实验组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保留部分钩突鼻内镜鼻窦开放术与经典的鼻内镜鼻窦开放术疗效相近,但术中保留了鼻腔的正常结构,更符合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理念,并且也减少了损伤筛顶、眶纸板的风险,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鼻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儿童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 儿童慢性上颌窦炎19例,Ⅰ型13例,Ⅱ型6例,均在术中清除病变组织,行上颌窦球囊扩张.其中的2例行钩突切除.结果 术后随访半年以上,19例均无复发,CT检查显示上颌窦正常.术后6个月上颌窦口内径(62.64±2.12)mm,明显大于术前的(38.71±1.00)mm(P<0.01);窦口鼻道复合体黏膜恢复时间(19.73±1.00)d,明显短于传统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41.57±5.13)d(P<0.05).结论 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是治疗儿童上颌窦炎、慢性鼻一鼻窦炎的一种有效、简便、安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颅眶沟通占位性病变患者多伴有突眼、视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眶区疼痛等症状,应首选手术治疗。但颅眶沟通病灶位置深,涉及前、中颅底,解剖关系复杂,同时累及颅内和眶内多个神经、血管,手术中既要切除颅内的病灶,又要处理眶内的病灶,因此手术治疗难度大。现将18例颅眶沟通占位性病变患者手术的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应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36例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彻底切除,患者完整随访4~12个月,无复发,无鼻腔干燥、面部麻木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术眼的溢泪,经眼科会诊考虑泪总管阻塞,给予置管处理后缓解。结论 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可保留鼻腔正常结构、减小手术创伤、彻底清理上颌窦腔内病变,降低手术复发率,是切除上颌窦良性病灶的一种可靠的微创入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1986年Kennedy提出了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的概念,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日益成熟,鼻内镜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拓展延伸,除鼻窦外科以外,还应用于鼻神经外科和鼻眼相关外科,如鼻内镜下经筛窦眶壁修复、眶内减压、筛前神经切断术、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鼻内窥镜手术治疗蝶窦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本科采用直接单鼻腔-蝶窦入路显微镜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11例蝶窦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全部切除病变,1例大部分切除肿瘤。术中出血量100~2500ml。9例治愈,无并发症;2例并发细菌性脑膜炎后均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直接单鼻腔-蝶窦入路联合鼻内窥镜手术治疗蝶窦内占位性病变具有出血少,径路短,损伤轻微,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良性病变切除3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行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良性病变切除36例,上颌窦息肉4例,上颌窦囊肿24例,鼻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鼻腔及上颌窦真菌病6例。术前均行鼻窦CT扫描,上颌窦囊肿24例均位于上颌窦内壁、底壁、前下壁,怀疑内翻性乳头状瘤行MRI扫描,观察术后治疗效果。结果 36例患者鼻内镜下经上颌窦自然开口无法清除病变,改用泪前隐窝入路能良好地暴露上颌窦各壁,彻底清除病变,随访5个月~2年,头昏、头痛、鼻出血、闷胀、鼻涕倒流、臭味、流鼻涕等症状逐渐消失,其中,有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在随访过程中经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口发现上颌窦有新生物,清除并行病理证实为复发,其根用电凝吸引器电凝,随访至今无复发,其余35例经鼻内镜随访下鼻甲形态良好,上颌窦黏膜光滑,下鼻道开窗口形态良好。结论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良性病变切除能良好地暴露上颌窦各壁,视野宽、创伤小,便于上颌窦内病变的观察和清除,不留死角,疗效满意,维护了鼻腔正常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18.
翼腭窝是颌面深部的骨性腔隙,位于眶尖的下方,由蝶骨体、蝶骨翼突、腭骨垂直板与上颌骨体围成,是头颈交界区的重要结构。一些重要的神经、血管走行其间,并与颅前窝、鼻腔、眼眶及面颊等浅表部位毗邻。目前人们已重视翼腭窝区域的病变与治疗,一些学者已开展了鼻内镜下经鼻或经上颌窦入路翼腭窝区的血管神经性病变及占位性病变的手术,并对翼腭窝的解剖和鼻内镜下翼腭窝的入路途径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研究。本文介绍鼻内镜下翼腭窝区域微创手术的应用解剖学。  相似文献   

19.
副鼻窦病变致突眼的CT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启勇  孙康 《贵州医药》1992,16(1):22-24,F003
副鼻窦与眼眶毗邻,其病变可侵犯眼眶,造成突眼。常规 X 线虽可显示副鼻窦内容和骨壁结构,但在观察病变和其毗邻软组织的细节上有一定困难,常致误诊。CT扫描具有密度分辨率高的特点,可清楚显示病变及其侵犯范围。用 CT 研究造成突眼之副鼻窦病变国外已见报道,但国内尚未见类似文献。本文就以突眼为主诉,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副鼻窦病变的 CT 表现作一分析。资料和方法8例副鼻窦病变临床上均以突眼为主诉入院,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14~78岁,平均30.5岁。8例中,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作 CT 介导下的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抽吸物分别作细胞学涂片和病理检查。有筛窦囊肿1例,额筛窦囊肿1例,上颌窦囊肿2例,筛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对眼眶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9例急诊眼眶骨折患者的HRCT检查资料。结果79例中有82只眼眶壁骨折,包括眼眶爆裂性骨折71例,直接骨折3例,复合型骨折5例。眶下壁骨折累及眶下管13例,内直肌增粗17例,下直肌增粗5例,内直肌肌及眶内脂肪疝入筛窦18例,眶内容物向下疝入上颌窦内形成"泪滴征"7例,同侧筛窦内积液31例,上颌窦积液11例,额窦积液2例,眶内积气(23例),眼球内陷(4例),眶周软组织肿胀(53例)。结论HRCT可准确地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程度,为眼眶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