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郝军  郝纪蓉 《中医研究》2012,25(2):66-67
<圣济总录>在<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基础上,以藏象学说为指导,从脾胃对多种病证进行了辨证论治,对后世医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目前临床从脾胃治疗多种病证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迪作用.本文对<圣济总录>从脾胃治疗胸痹、中风、消渴和积聚等病的临床意义分别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刘玉良  李其忠 《中医杂志》2008,49(7):659-661
通过对<伤寒论>条文、方证系统分析与综合,说明<伤寒论>中定量辨证思想贯穿于伤寒辨证治疗体系的各个方面.重点从<伤寒论>中定量辨证的方法进行阐释,说明张仲景主要通过病程、症状、脉象、文字描述的对比及药物试探五个方面对病证进行定量.  相似文献   

3.
宋建平  徐敏  刘望乐 《四川中医》2000,18(11):14-15
呕吐是临床常见病证,仲景在<金匮>中对呕吐证治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本文通过分析<金匮>对停饮呕吐的辨证论治,探讨其特点,希望能对停饮呕吐的证治研究有所帮助.<金匮>对停饮呕吐主要分为以下方证论治:  相似文献   

4.
朱良春 《河南中医》2008,28(12):1-2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籍,被列于中医四大经典之首,与<伏羲八卦><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上古三坟",是集中医基础理论、诊断、治疗、预防、养生于一体的奠基之作,由数代先贤集体撰述.其成书之早(约在战国时期),内容之博(广泛汲取当时的哲学、天文、地理、历法、数学、季候、养生等学),在世界医学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因此被后人誉为"医家之宗".<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素问>侧重于解剖生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辨证、治疗、预防、养生以及人与自然、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等的阐述与应用;<灵枢>除对<素问>内容有所补充外,尤详于经络、针灸,所以又称为"针经".  相似文献   

5.
寒热虚实,可以说是临床辨证中贯穿始终的轴线.<内经>所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讲的是治则,实际也道出了中医临床辨证最基本的立脚点.<金匮要略>中在脏腑经络病证中随处可见的寒热虚实的问题,也向我们展示了临床辨证的丰富多彩,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本文仅对<金匮要略>中的寒热虚实问题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6.
<医宗金鉴>是清政府组织编纂的一部大型医学丛书,它的第一分册中的<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研究<金匮要略>不仅系统全面,而且很有特色.它对<金匮要略>的编写体例进行重新编次;对错漏条文,进行大胆的删补改移;对<金匮要略>的一些条文、名词、方证等,<医宗金鉴>有其独特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伤寒论>方药煎煮时间长短的比较分析,探讨了<伤寒论>方药煎煮时间与相应证型间的联系,发现<伤寒论>方药的煎煮时间长短常跟病势的轻重缓急、病位的高下表里及病证的属类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脏腑诸证考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原则>)是中医临床研究和中药新药临床试验遵循的范本.1987年到2002年间,已经多次修订.1993年、1995年和1997年出版了1-3辑,囊括各科225个病证.2002年版收载病证明显减少,但也新增部分病证.除外重复,<原则>共收载西医疾病171个,中医疾病50个,独立脏腑证10个,总计231个.本文全面分析了中西医疾病所辖脏腑诸证,可了解脏腑证的总体构成,把握脏腑诸证间关系,发现潜在问题,以便再度规范时借鉴.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太素>(简称<太素>),为唐代杨上善奉敕编撰.有些学者对<太素>一书是否为杨上善所编纂,提出了异议.有的学者认为<太素>即是<汉书·艺文志>"阴阳家"类著录的<黄帝泰素>.那么,<黄帝内经太素>与<黄帝泰素>之间究竞有无关系呢?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是高等院校中医学专业本科生获取学士学位的一门必修课程,在中医临床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和攻读博士位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也是学好中医必备的临床基础课程.本文论述了<金匮要略>源流,总结<金匮要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贡献:一是首创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二是方书之祖,医方之经.其对后世临床教学和治疗内科杂病的影响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评《金匮要略》的妇科学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其妇人病三篇已具备中医妇科学的雏形,为后世妇科学专著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妇人三篇共有原文44条,载方36首,讨论病证20余种,其理、法、方、药悉备,内治法、外治法俱全.有人认为它是中医妇科学的鼻祖,这是当之无愧的.<金匮要略>妇人三篇是汉以前妇产科学的集成,也是张仲景临床经验的总结.后来的许多妇科医书都不同程度受到<金匮要略>妇科思想的影响和启发.  相似文献   

12.
吴深涛 《中医研究》2005,18(11):11-12
<伤寒论>是一部主要论述由风寒邪气引起的外感热病及传变规律的专著,更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包括外感内伤杂病证治规律的中医典籍,由于其为中医学树立了辨证论治的典范,且对中医学发展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对其考辨和阐释的研究从古至今从未中止,从而对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进一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分析<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篇的内存,在伤寒之类病中出现类似"霍乱"、以严重"吐利"为突出表现的病证,<伤寒论>将其冠以"崔乱病"之名.<伤寒论>撰用了"霍乱"之名,表明这类胃肠型伤寒之类病的特点,又有"霍乱"与伤寒的"雀乱病"鉴别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阴病用附子起于何时牧角:<太平圣惠方>卷八中所述之广义伤寒,实即论述热化明显的伤寒.阳病使用附子发汗的情况没有见到,亦未见到用附子温里,但出现了补益的处方.阴病用附子剂、四逆汤温里,是对隋唐以前阴病基本治法吐下法的补充.阴病不仅针对邪实的治疗,还针对正气虚损采用温补法,这是北宋导入的新的方法.作为温里法的最初使用,在<太平圣惠方>卷八中是人参,至于使用附子温里,是<宋版伤寒论>.  相似文献   

15.
李佳殷 《光明中医》2009,24(6):1010-1011
呕吐是中医内科的一种常见病证,历代医家对其论述颇为详实.<伤寒论>作为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的临床著作,也记载了很多有关呕吐的证治,包括治则治法、分证论治等多个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笔者在此进行总结,以期对目前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素问·热论篇》伤寒涵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崇典  杨宁 《中医研究》2005,18(11):9-11
本文探讨了<素问·热论篇>伤寒的涵义.认为<素问·热论篇>中的"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这句话并不含有所谓"广义伤寒"的涵义.分析<素问·热论篇>全篇内容得出,伤寒是伤于寒邪引发的有着复杂的、轻重不同的、多种多样表现,且具有传染病某些特征和临床特点的,全身性感染的一个种类病病名.<素问·热论篇>论伤寒之类有"两感于寒"和"不两感于寒"两种表现,并指出因季节不同伤寒之类患病有"病温"、"病暑"的不同,<素问·热论篇>仅从伤寒之类不同时期的临床"热病"特点来论伤寒.而目前所谓"狭义伤寒"的说法实为伤寒之类中多种不同类型的病证之一.  相似文献   

17.
<医学正传>妇人科论治月经病,引经据典,从病机、脉法、治法均有独到之处.其治疗月经失调诸病证,尤推崇四物汤,本文仅就此作3个方面的评析.  相似文献   

18.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学识渊博,广罗博采,历三十年之殚精,撰写了划时代的巨著<本草纲目>.参阅引据古今经史百家著作八百多家,其中引用了<诗经>及其注疏做为说解药物名的书证、列举同物异名的现象及原因、阐明药物的产地、生长、形态等.李时珍对古代经典著作的运用得心应手,他引用<诗经>说解药物,考据审慎,生动具体;表明儒家文化对中医药学的影响及李时珍亦儒亦医的时代特征,展现了李时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人文色彩,使<本草纲目>成为中医药学与文学结合的杰出典范.  相似文献   

19.
《诸病源候论》外感热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中医学史上第一部病因、病理、证候学专著.全书五十卷,六十七门,一千七百三十九候,总结了隋以前及当时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病证,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划时代的证候大全.在<诸病源候论>中,有关外感热病的内容虽然所占的篇幅不多(约9病318候),但其学术价值却不可忽视.以下就该书中外感热病的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的学术观点与<难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中关于积聚病的论述可谓直接源于<难经>,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完善.笔者针对二书对该病的辨治思路进行比较,以期体现中医学在发展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并对临床给予某些指导与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