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石香薷、苏州荠苧水提物和醇提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石香薷水提物抑菌作用显著强于醇提物;苏州荠苧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抑菌作用相近;苏州荠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较为显著,最小抑菌浓度为0.125g/ml。结论:苏州荠苧水提物和醇提物与石香薷的水提物均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苏州荠苧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乌蕨不同提取物体外抑菌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乌蕨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浸4定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乌蕨醇提物、水提物抑菌作用明显强于其乙酸乙酯提物、丙酮提物、正丁醇提物。结论:各提取物均有一定抑菌作用,乌蕨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解毒宣透汤水提物和醇提物化学指标及药效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复方中药解毒宣透汤水提和醇提对化学成分指标含量以及对抗炎和抑菌实验结果的影响,考察化学成分指标与药效的相关性,探讨复方有效组分。方法:分别采用水提和醇提工艺制备解毒宣透汤提取物,用RP-LPLC法测定连翘苷、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并考察提取的抗炎和抑菌作用。结果:水提物和醇提物均具有抗炎和抑菌作用,且水提物的作用略强于醇提物,而水提物中连翘苷和黄芩苷含量低于醇提物,与复方的抗炎和抑菌作用呈非正性相关。结论:解毒宣透汤以水提为佳,复方的提取工艺筛选以药效为指标较妥。  相似文献   

4.
一点红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一点红提取物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试管法、耳廓肿胀法、碳末廓清、自主活动、跳台试验进行抗菌、抗炎、免疫、镇静和益智试验。结果:一点红醇提和水提物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肠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均具有抑菌作用;一点红水提物有减轻小鼠耳廓肿胀作用;醇提物可显著减少小鼠自主走动时间和抬前脚次数;一点红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小鼠碳末吞噬功能有促进作用;一点红水提物和醇提物能显著延长触电潜伏期和减少触电次数,对记忆获得性障碍有保护作用。结论:一点红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炎、镇静、免疫增强和益智作用。  相似文献   

5.
复方芸香片的体外抑菌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芳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1):971-972
目的:实验研究复方芸香片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抑菌实验,观察复方芸香片及其组成的水提物、醇提物对所选用的8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相对抑菌浓度作用程度。结果:醇提的复方芸香片对化脓性链球菌、藤黄入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B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有同等的较弱的抑菌作用。复方芸香药材醇提物对上述细菌的抑菌作用大为增强,其中最强的是前两种,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B群链球菌。芸香醇提物对前4种菌的抑菌作用也较强。H对上述细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复方芸香片对一般细菌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藏药翁布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敏  曾阳  米琴  陈振宁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8):1410-1411
目的研究藏药翁布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藏药翁布Myricaria germanica(L.)Desv.水提物和醇提物分别进行了体外抑菌实验研究。结果藏药翁布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70%和50%,对其他8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在5%以下,有显著的抑菌作用。结论翁布水提物的抑菌效果好于醇提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鲜、干鱼腥草的药理活性。方法通过体外抑菌法实验,考察鲜、干鱼腥草的抑菌作用;二甲苯致小鼠耳炎症实验,观察鲜、干鱼腥草的抗炎作用;采用浓氨水诱导法引起的咳嗽实验,观察鲜、干鱼腥草的止咳作用。结果鱼腥草鲜、干药材的水提取物的大小剂量组和醇提物的大剂量组均有较好的抑菌、抗炎和止咳的作用,其中鲜品水提物大剂量组药效作用最优。结论鱼腥草鲜品抑菌、抗炎和止咳药理活性优于干品,水提物药理活性优于醇提物。  相似文献   

8.
维药家独行菜子镇咳、抗炎及抑菌作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维吾尔族传统药材家独行菜子水提物的镇咳、抗炎作用及其水提物、醇提物的抑菌作用.方法 以不同溶剂分离家独行菜子各组份,并以氨水引咳法探讨其水提物的镇咳作用;同时以二甲苯致炎法探讨其水提物的抗炎作用;通过抑菌实验探讨其水提物、醇提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结果 家独行菜子水提物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能明显延长咳嗽潜伏期、降低每分钟咳嗽次数,及抑制鼠耳肿胀作用(均P<0.05);且家独行菜子水提物、95%乙醇提物、甲醇提物对4种细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结论 家独行菜子水提物具有显著的镇咳、抗炎作用,水、醇提物均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紫草不同提取物抗炎及抑菌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紫草不同浓度的醇提物和水提物体内抗炎作用和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采用Kirby-Baue纸片扩散法,测定紫草不同浓度的醇提物及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无乳链球菌、福氏Ⅱ型杆菌的抑制效果.采用二甲笨致小鼠耳部肿胀法,测定紫草不同浓度的醇提物和水提物的抗炎作用.结果 ①与阳性对照比较:在各种不同提取物中,80%的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Ⅱ型杆菌、元乳链球菌的抑制作用达到最强,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1.17±1.26)、(10.33±1.54)和(18.67±2.08)mm,其中对无乳链球菌的抑制作用接近阳性对照药红霉素[红霉素的抑菌圈直径为(19.67±1.52)mm];50%乙醇提取物和20%乙醇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相对较弱.水提物对白色念珠球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菌直径为(7.83±0.29)mm;各种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均无抑制作用.②紫草提取物的抗炎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紫草醇提物ZCE-Ⅰ(含生药0.06g/ml)、ZCE-Ⅱ(含生药0.03g/ml)的抑制率分别为68.91%(P<0.01)和15.87%(P<0.05),而紫草水提物ZCW-Ⅰ(含生药0.15g/ml)和ZCW-Ⅱ(含生药0.06g/ml),是醇提物ZCE-Ⅰ和ZCF-Ⅱ的生药量的2.5倍和2倍,但抑制率仅为17.08%(P<0.05)和0.58%(P>0.05),是ZCE-Ⅰ和ZCE-Ⅱ抑制率的25%和0.04%;说明紫草醇提物的抗炎效果好于水提物的抗炎效果.结论 紫草不同浓度的醇提物和水提物具有较强的抗炎抑菌作用;首次通过实验阐明了紫草抑菌作用的活性部位及抑菌强度.  相似文献   

10.
火绒草抑菌作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管碟法”用8种细菌对火绒草水提物、水提醇沉物、水提物3个分离组合、水提醇沉物3个分离组分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8种提取物对金色葡萄球菌81484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中水提物,水提物第1分离组分和水提醇沉物等2分离组分的抑菌环直径均在20mm以上,而对鸡白痢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溶血性大肠杆菌、大肠杆菌、猪丹毒杆菌、禽巴氏杆菌、绿脓杆菌10104等7种细菌抑菌作用较差或无抑菌作用。提示火绒  相似文献   

11.
江西道地药材江香薷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研究江香薷Mosla chinensis‘jiangxiangru’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硅胶和M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江香薷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吲哚-3-甲酸-β-D-吡喃葡萄糖苷(β-D-Glucopyranosyl indole-3-carboxylic acid,1),香荆芥酚(carvacrol,2),百里氢醌-5-O-β-吡喃葡萄糖苷(thymoquinol-2-O-β-glucopyranoside,3),百里氢醌-2-O-β-吡喃葡萄糖苷(thymoquinol-5-O-β-glu-copyranoside,4),百里氢醌-2,5-O-β-吡喃葡萄糖苷(thymoquinol-2,5-O-β-diglucopyranoside,5),木犀草素(luteolin,6),5,6-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7-甲醚黄芩素,negletein,7),丁香酸(syringic acid,8),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9),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terephthalte,10),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1),β-谷甾醇(β-sitosterol,12)。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尤其是化合物1,3,4,5为首次从石荠苎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石荠苧属植物酚性物质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石荠苧属植物酚性组成及抗氧化活性。方法:在测定其提取物中酚性物质含量的基础上,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石荠苧属植物对DPPH、脂质过氧化的消除能力和总还原力,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考察了石荠苧属植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及酚性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结果:石荠苧属植物均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且自由基清除率与各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结论:黄酮类化合物可能是其抗氧化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蒋红梅  卢向阳  方俊  徐向丽  易克  葛冰 《中药材》2007,30(9):1135-1139
目的:研究有机溶剂及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提取石香薷挥发油的提取条件,对比不同方法提取的挥发油成分上的差异。方法:有机溶剂和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提取石香薷挥发油,成分分析采用GC-MS。结果:有机溶剂法提取石香薷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总时间210 m in,溶剂与原料的投放总比例8∶1(m l∶g),提取温度65℃,提取率可达1.83%。超临界CO2法萃取石香薷挥发油,萃取率为3.4%。GC-MS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法萃取的石香薷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百里香酚,香荆芥酚,对聚伞花素,葎草烯等,其中百里香酚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量的56.25%,其次是香荆芥酚为19.21%;有机溶剂提取的挥发油中百里香酚和香荆芥酚的含量分别为58.33%和22.54%。结论:有机溶剂提取与超临界提取各具优点,有机溶剂法提取百里香酚和香荆芥酚含量高于超临界提取法,超临界法提取成分则多于有机溶剂提取法,本实验采用的超临界提取条件下有10种化合物首次在石香薷挥发油中发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石香薷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DPPH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FRAP法,考察石香薷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和Fe2+离子的还原能力。结果:石香薷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和O2-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对Fe2+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结论:石香薷总黄酮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提示黄酮类化合物可能是石香薷发挥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陈京  吴巧风 《中药材》2005,28(9):823-825
目的:考察苏州荠苧挥发油的不同提取方法,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水蒸气蒸馏和有机溶剂萃取三种方法提取苏州荠苧挥发油,以所得得油率和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指标,对三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经GC-MS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的得油率为3.46%,要高于其它提取方法.采取超临界CO2萃取和水蒸气蒸馏的苏州荠苧挥发油品质较优.三种方法提取的苏州荠苧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基本相似.主要为甲基丁香酚(methyleugenol),占42%左右;其次是单萜类化合物龙脑稀(bornene)、侧伯酮(thujone)、二氢香芹酮(dihydrocarvon)、香荆芥酚(carvacrol)等,占27%左右;再次是倍半萜类化合物橙花烯(nerolidene)和γ-杜松烯等约占19%左右.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为提取苏州荠苧挥发油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陈京  吴巧风 《中药材》2005,28(9):823-825
目的:考察苏州荠芋挥发油的不同提取方法,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水蒸气蒸馏和有机溶剂萃取三种方法提取苏州荠芋挥发油,以所得得油率和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指标,对三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经GC—MS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的得油率为3.46%,要高于其它提取方法。采取超临界CO2萃取和水蒸气蒸馏的苏州荠芋挥发油品质较优。三种方法提取的苏州荠芋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基本相似。主要为甲基丁香酚(methyleugenol),占42%左右;其次是单萜类化合物龙脑稀(bomene)、侧伯酮(thujone)、二氢香芹酮(dihydrocarvon)、香荆芥酚(carvacrol)等,占27%左右;再次是倍半萜类化合物橙花烯(nerolidene)和γ-杜松烯等约占19%左右。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为提取苏州荠芋挥发油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谈献和  巢建国 《中药材》1998,21(7):337-339
对中药五香草进行药材性状、显微特征鉴定及挥发油的含量测定。为临床用药及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江香薷醇提物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江香薷醇提物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GC-MS联分析和鉴定化学成分。结果:在最佳分析条件下,经毛细管色谱分离、气相质谱分析工作站WILEY/NBS库,NIST02质谱数据库检索,并参照有关文献,共分离出50个峰,鉴定了38个化学成分。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百里香酚(18.31%),3,13-十八碳二烯-1-醇(10.26%),香荆芥酚(8.60%)等。结论:利用GC-MS分析鉴定江香薷脂溶性成分,具有快速、稳定、重复性好的特点,可用于江香薷药材成分的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19.
RP-HPLC同时测定不同采收期江香薷两种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同时测定不同采收期江香薷药材中木犀草素、黄芩素-7-甲醚的含量.方法:采用Angilent Zorbax,Extend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甲醇-0.4%磷酸水溶液(体积比为50:50)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柱温:3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50 nm.结果:木犀草素、黄芩素-7-甲醚分别在0.04~0.61 μg、0.20~3.01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为0.999 9.药材提取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4%、98.60%,精密度、稳定性及重复性均良好.不同采收期江香薷药材中木犀草素和黄芩素-7-甲醚含量有较大差异,以8月份药材中木犀草素和黄芩素-7-甲醚含量最高,分别为264.8μg/g、2 746.3μg/g.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快速,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江香薷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