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2月-2004年2月,笔者用五味麝香丸配合中药治疗慢性单纯性咽炎患者46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46例患者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23~65岁,平均43.2岁;病程15 d~6个月.来我院前均服用红霉素、环丙沙星等消炎药,疗效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中药五味理论,在中医药学理论和发展中有着积极的意义,也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但是五味学说在理论上和实际运用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五味理论对中医药的贡献和存在之不足分而论之,并就如何扬弃传统的中药五味理论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3.
4.
5.
6.
7.
冯芳绒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11):18-19
当前,科学诠释中药药性理论已成为中医学术发展及其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是中医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然选择。中药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中药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用药禁忌等,内容十分丰富。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直接经验,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整理、总结、升华,使之上升为一般理论,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中,不断对其进行发展和完善,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药药性理论体系。本文分析了中药的药性理论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8.
10.
中药五味药性理论疑难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阐述中药传统功效及其作用机制,用以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理论工具[1]。五味理论历史悠久,在中医药学理论发展中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五味学说在理论上和实际运用中出现不少分歧和混乱,也存在诸多问题。针对五味药性理论经常产生的一些相关疑难与困惑加以阐释分析,以图对学习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12.
13.
边凌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2):3-3,22
中药五味,是中药学理论的标志之一,自古以来医学对此很重视,历代医学家在本草著作中大都首先标明药味,他们在实践中发现,相同的味有其共同的作用;不同的味有不同作用,逐渐总结而成为中药五味的理论。沿用至今,在临床应用中仍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药酸、苦、甘、辛、咸五味中,"辛润"之说出于<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肾苦燥,急时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对"辛润"的理解,历代说法不一,大致有两说. 相似文献
15.
和殿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1):32-33
五味,系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基本的味道。长期以来,五味作为中药药性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用以概括药物的某些功能特点,解释药物的奏效原理,指导临床正确用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向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然而,关于五味的记载和论述,历来存在着相当混乱的状态,不利于中医药学术的发展。中药五味的实质究竟是什么?迄今尚无一致的认识。笔者在复习古今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会,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6.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制、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制药技术.1中药炮制的作用 炮制可以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的安全。加热炮制可以降低毒性是指利用加热破坏毒性成分或改变毒性成分的结构(如乌头、马钱子的减毒),利用加热炮制使毒性蛋白变性而达到降低毒性的目的(如苍耳子等含有毒性蛋白质的中药经火制后其毒性蛋白会变性而减毒)。水处理毒性成分,对某些水溶性毒性成分,如朱砂、雄黄等,使毒性降低或减少,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18.
19.
试述中药归经理论在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四气五味、临床辩证、方剂配伍、中药炮制等方面,并结合实例阐述了中药归经理论如何指导临床用药,得出了中药归经理论是临床应用药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