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JMJD2B在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中的定位和表达.方法: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进行核浆分离,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核和细胞浆中JMJD2B表达,PARP为细胞核标志物,β-tubulin为细胞浆标志物.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内源JMJD2B在SKOV3细胞中的定位.结果:核浆分离的蛋白免疫印迹和激光共聚焦扫描纤维镜证实JM-JD2B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细胞浆仅有少量表达.结论:JMJD2B主要定位于卵巢癌细胞株SKOV3核内,可能是参与肿瘤细胞基因转录调控和蛋白表达的重要蛋白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腺瘤特别是导致肾上腺生殖器综合征的皮质腺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30例肾上腺皮质腺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显微镜下观察标本组织学形态、细胞异型程度及核分裂象,并随访部分病人生存情况。结果光镜下,28例肾上腺皮质腺瘤由占较大比例的胞浆透亮的细胞和少量的胞浆嗜酸性细胞构成,其中3例可见脂肪瘤样和髓脂肪瘤样化生,1例可见奇异核,但核分裂象罕见。随访10例病人均生存良好。伴肾上腺生殖器综合征的2例病人光镜下均出现了明显的核异型,伴奇异核细胞及多核瘤巨细胞出现,可见较多的核分裂象,甚至病理性核分裂象;随访此2例病人均未见复发。结论伴肾上腺生殖器综合征的肾上腺皮质腺瘤有较高程度的异质性,应重视其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在胃癌发生过程及不同分化水平、不同分期胃癌的表达差异.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VDR在140例胃正常组织、胃癌前病变(异型增生)及胃癌中的表达,并分析VDR在不同分化、不同分期胃癌的表达.结果 ①胞浆VDR阳性细胞百分比随癌变下降,而核VDR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百分比则升高;②低分化组胞核VDR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百分比均较中高分化组为高;③进展期胃癌细胞核VDR的表达强度较早期升高.结论 胃癌发生及进展过程中细胞浆内的VDR表达存在下降趋势,同时细胞核VDR表达异质性增强,存在少量细胞上调核内VDR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4.
挤压伤脊髓腹角神经元NT-3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免疫组化ABC法探讨了脊髓挤压伤后不同时间腹角NT-3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可见NT-3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分布于腹角的大神经元和少量小神经元,胞核、胞浆均染色。此外,亦见少量阳性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细胞核阵列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在检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转位及其融合蛋白中的作用.方法 联合应用细胞核阵列技术和双色FISH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7例石蜡包埋ALCL病例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转位及其融合蛋白.结果 成功提取细胞核制成阵列去掉了胞浆对FISH的不良影响并提供了高通量的操作平台:总共17例标本中8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的标本中,胞核胞浆均阳性4例,仅胞浆阳性4例;细胞核阵列FISH阳性结果 6例,除了符合4例免疫组化胞浆胞核阳性的结果之外,还有2例免疫组化仅为胞浆阳性的标本FISH结果 为阳性,剩余2例免疫组化仅为胞浆阳性的标本FISH结果 为阴性.结论 细胞核阵列FISH消除了细胞浆对FISH的不良影响,并提供高通量操作平台,使FISH成为临床检测的常用方法 有了进一步的可能:FISH较免疫组化是更为特异的一个诊断方法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方法对41例病毒性肝炎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23例病毒性肝炎血小板正常患者和10例对照者进行骨髓穿刺和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74例研究对象骨髓象结果显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者67例(90.54%),骨髓有核细胞增生低下者4例(5.41%),系粒系、红系及巨核细胞系均增生低下,且均为病毒性肝炎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全片巨核细胞数正常者46例(62.16%),全片巨核细胞数<7个有23例(31.08%),全片巨核细胞数≤3个有10例,均为病毒性肝炎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41例病毒性肝炎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内胞浆颗粒减少9例,核内、胞浆内空泡变性19例,胞浆内可见圆形或椭圆形嗜酸性包涵体3例,病毒性肝炎血小板正常患者和对照者无1例有上述改变.结论初步发现部分病毒性肝炎患者有骨髓抑制现象,这可能成为引起病毒性肝炎血小板减少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内Ca2+的空间分布及调控的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离钙是细胞内最为关键的第二信使,参与细胞内许多重要生命过程的调节.因此胞浆和核钙稳态的精密调节,将对细胞功能的维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真核细胞核是细胞遗传信息和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由于心肌细胞内的游离钙随心脏的收缩周期呈大幅度的周期性变化,细胞核上是否存在核Ca2+调节系统,从而保证在心肌胞浆Ca2+大幅度周期变化时核功能的精密调节,已成为国内外学者争论的热点.本研究在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上,以Fluo-4/AM荧光指示剂负载心肌细胞,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多种工具药对胞浆和核Ca2+的空间分布和钙信号的变化形式的影响,以初步揭示心肌细胞核上是否存在相对独立的钙调节系统.结果显示,心肌细胞核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细胞浆,并存在小幅度的钙震荡,AngⅡ使胞浆及其核内的钙震荡幅度均增大,其作用可被NO所完全抑制.Ca2+-ATPase抑制剂thapsigargin(10-6mol/L)、钙释放通道ryanodine受体2激动剂咖啡因(5mmol/L)和大剂量L-型Ca2+通道阻滞剂verapamil(500μmol/L),不仅使心肌细胞胞浆内出现钙闪烁现象,核膜上也出现钙闪烁团.EGTA首先螯合心肌细胞胞内的游离Ca2+,继之螯合胞浆钙库Ca2+,最后仅显示心肌细胞核膜腔Ca2+库影.L-型Ca2+通道阻滞剂verapamil引起心肌细胞自发的钙波传递消失,核和胞浆内荧光强度一过性升高后下降,且核钙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胞浆.由此说明心肌细胞胞浆和核内均存在钙震荡、钙闪烁、钙波以及瞬时性钙增高等多种钙信号形式.核Ca2+与胞浆Ca2+之间存在一定的屏障,核与胞浆Ca2+变化不完全同步.心肌细胞受到外来因素刺激后,也启动核内钙调节系统形成核Ca2+震荡等钙信号.心肌细胞核也可能作为胞内钙库起作用,并具有相对独立的钙转运系统,胞浆和核Ca2+库对Ca2+的摄取和释放在细胞功能的调节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不同亚细胞定位的Ca2+信号可能通过频率和幅度的差异来编码外来信息,进而影响细胞的各种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细针针吸细胞学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156例组织学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细针针吸细胞学标本,总结8项细胞学特征:排列结构、细胞数量、核内胞浆包涵体、核沟、核仁、毛玻璃样核、多核巨细胞及砂粒体。结果:15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主要细胞学特点是:①乳头状结构;②核内胞浆包涵体;③核沟;④细胞数量多;⑤大或小核仁;⑥毛玻璃样核;⑦多核巨细胞;⑧砂粒体。结论:针吸细胞学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主要依据是:乳头状结构、核内胞浆包涵体、核沟、细胞数量多、大或小核仁、毛玻璃样、多核巨细胞和砂粒体。针吸细胞学可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APE1基因表达与多发性骨髓瘤疗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APE1)基因表达,探讨其与MM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标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免疫细胞化学分析MM细胞系KM3、32例MM患者和10例正常自愿者骨髓标本中检测APE1蛋白表达及定位.结果 MM患者骨髓标本有APE1和CD38蛋白共表达;在作为阳性对照的MM细胞系KM3中胞核、胞核/胞浆、胞浆均有APE1表达,其中尤以胞核明显;APE1胞浆阳性分度在正常对照组、初治组、复发或难治组间依次增高(P<0.01或0.05).结论 APE1蛋白表达强度与MM疗效有关,APE1基因表达增强可能是MM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李增鹏  向德兵  张沁宏  仲召阳  肖华亮  牟江洪  王东 《重庆医学》2007,36(19):1924-1925,F0003,F0002
目的 探讨DNA修复基因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PowerVisionTM法检测125例大肠癌、72例大肠腺瘤、60例癌旁大肠黏膜和40例正常大肠黏膜中APE1的表达和细胞定位,并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正常大肠黏膜APE1呈胞核表达,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APE 1表达特征发生改变,呈胞核表达、单纯胞浆表达或核浆共同表达,大肠癌组织APE1胞浆异位表达率为73.6%,大肠腺瘤APE1胞浆异位表达率为83.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癌旁大肠黏膜(10%)和正常大肠黏膜(0) (P<0.01).APE1胞浆异位表达与大肠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5).结论 APE1胞浆异位表达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1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超微结构及光镜、免疫学特点,结果表明:(1)B 细胞型的瘤细胞,一般核形相对规则或伴有核裂,异染色质凝块状,胞浆细胞器相对丰富;T 细胞型的瘤细胞,核形常具有不同程度的不规则,异染色质较分散,胞浆细胞器相对少。(2)在亚型分类诊断中,有2例电镜更正光镜诊断结果。提示:瘤细胞核形特点以及异染色质结构特征,是识别T、B 型及各亚型的主要形态学标志。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男性发病率高的原因 ,采用受体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 ,检测 2 3例手术病人肝内胆管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和 6例正常肝内胆管细胞的胞浆及胞核的雄性激素受体 (AR)含量。胞浆及胞核AR受体浓度分别为正常肝 0 .2 0~ 5 .3 0fmol/mg蛋白、1.91~ 6.5 0fmol/mg蛋白 ,肝内胆管癌为 5 .12~ 2 7.62fmol/mg蛋白和 10 .73~47 18fmol/mg蛋白 ,癌旁组织为 3 .18~ 14 .98fmol/mg蛋白和 5 .15~ 3 6.3 2fmol/mg蛋白。胞核和胞浆AR的平均浓度为癌瘤 >癌旁组织 >正常肝胆管组织 ,其差异有显著意义。肝内胆管细胞癌及癌旁组织的AR浓度与患者性别、年龄、酗酒、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甲胎蛋白、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及基础肝胆病变均无直接关系。提示我国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与肝内胆管癌表达AR可能有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免疫金技术对24例孔癌患者进行了雌激素受体免疫电镜研究.发现雌激素受体主要分布于乳腺癌细胞核常染色质内、核膜上及胞浆无定形基质中,核仁阴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学表型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2例肾嗜酸细胞腺瘤进行临床资料、大体、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并文献复习.[结果] 肾嗜细胞腺瘤2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肾脏单发实性占位病变,包膜不完整,界清,棕红色,质中等硬,其一可见中央星状瘢痕.光镜下,肿瘤组织由大小不一的巢状结构组成,伴有少量腺管,周围有纤细的血管纤维分隔.瘤细胞单一,圆形或多边形,有明显的嗜酸性胞浆,核圆,居中,未见核分裂象.2例均见局灶核异型,并见单细胞及小灶状坏死.免疫组化:两者均表达CK、E-cadherin、CD117, 不表达CD10、Vimentin,其中1例CK7胞质阳性.[结论] 肾嗜酸细胞腺瘤是比较少见的良性肿瘤,掌握其临床病理形态特征及免疫表型是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FOXP1和pVHL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CCRCC中FOXP1和pVHL两种蛋白的表达,并对其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作相关性分析.结果:48例CCRCC中FOXP1阳性表达率为83.3% (40/48),其中3例呈胞膜、胞浆同时表达,9例呈胞核、胞浆同时表达,余28例仅呈胞浆表达.高级别(G3) CCRCC中FOXP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低级别(G1、G2) CCRCC(P<0.05).FOXP1与临床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pVHL阳性表达率为52.1% (25/48),均为胞浆、胞膜表达.pVHL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有无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9例FOXP1胞核、胞浆同时阳性的CCRCC中8例pVHL阳性,余31例FOXP1胞浆或胞膜表达的CCRCC仅17例pVHL阳性,FOXP1胞核表达与pVHL表达两者具有正相关性关系(r=0.594,P< 0.05).结论:FOXP1胞作为一种潜在的肿瘤抑制基因,在CCRCC中存在高表达,并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FOXP1胞核表达与pVHL表达的相关性提示两者可能存在某种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在成年猫脊髓的分布.方法:取脊髓(T11)制作20μm厚冰冻切片,用FGF,IGF和EGF(效价:1∶250)兔抗血清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观察FGF,IGF和EGF在正常脊髓中的分布以及亚细胞定位.结果:FGF的免疫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脊髓灰质神经元,胞浆染色,腹角较为明显,Ⅱ板层也有少量阳性细胞.背核神经元也有阳性;此外,神经突起及纤维亦有阳性染色.灰、白质内还见阳性胶质细胞,白质内血管也有阳性染色.相对之,IGF和EGF在脊髓的分布相似,免疫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灰质内各板层神经元,胞核染色明显,胞浆亦有浅染,灰质和白质内未见阳性胶质细胞.结论:成年猫脊髓存在FGF,IGF及EGF,提示这些生长因子与成体脊髓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 beta,IL-1β)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维甲酸X受体α(retinoid Xreceptor alpha,RXRα)蛋白核-胞浆转移现象及其基因水平变化。方法 IL-1β处理HepG2细胞,收集不同时间点RXRα总蛋白、胞浆蛋白、核蛋白及mRNA;同时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预处理HepG2细胞后IL-1β诱导细胞,收集细胞蛋白及mRNA,应用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RXRα总蛋白、胞浆蛋白、核蛋白及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总胞核RXRα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胞浆RXRα蛋白表达量增高(P〈0.05),RXRαmRNA水平在6、12 h升高(P〈0.05)。MG132可以抑制IL-1β对细胞核、胞浆RXRα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论 IL-1β可以诱导HepG2细胞RXRα核-胞浆转移,RXRα核-胞浆转移可能与泛素-蛋白酶体降解途径相关。  相似文献   

18.
梭形细胞脂肪病(Spindle—cell Lipoma)近已公认为一种具有特色的软织织肿瘤,作者对五个病例的临床、光镜和电镜特征做了研究,并提出了本病与其他软组织肿瘤的鉴别诊断要点及其组织发生的学说。作者的观察和文献记载的临床资料表明,本瘤90%以上发生在男性,平均年龄56岁以上,大都发生在肩背或后颈等处皮下组织中,随访无1例复发,临床经过呈良性。光镜观察(H.E.和 A、B 染色):肿瘤由细长的不含脂质的梭形细胞和成熟的脂肪细胞混合组成。梭形细胞胞核细长,大小一致,核两端有胞浆突,胞浆不含脂质。细胞或散布在基质中或排列成疏松的束状,核可排列呈栅栏状。部分梭形细胞具有非典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Rel/NF-κB)在特应性皮炎(AD)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及外用他克莫司对转录因子NF-κB表达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9例中至重度AD患者急性发作期炎性皮损与正常皮肤角质形成细胞(KC)NF-κB的表达方式,以及外用0.1%(质量分数)或0.03%(质量分数)他克莫司软膏治疗AD 3周后NF-κB表达方式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NF-κBp65和NF-κBp50在正常皮肤基底层KC胞浆及核散在表达或缺乏.NF-κBp50在AD患者急性发作期炎性皮损KC胞浆及核过度表达,NF-κBp50以核表达为主,NF-κBp65以核周及胞浆表达为主,主要定位于基底层至颗粒层.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周后临床治愈或改善的AD皮损部位KC的NF-κBp50核表达消失或在基底细胞核及胞浆呈散在表达,NF-κBp65核周表达消失及胞浆表达显著减少.结论:角质形成细胞NF-κB过度活化可做为启动或维持AD皮肤炎症反应的基础,他克莫司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抑制KC的NF-κB核表达,从而抑制与NF-κB调控有关的AD皮肤天然免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宫颈癌细胞内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PML)和死亡域相关蛋白(Daxx)的定位,为进一步研究高危型HPV16和HPV18的致癌机制奠定试验基础.方法 培养HeLa细胞和Caski细胞,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分析PML和Daxx在细胞内的定位;分析Caski细胞中Daxx与HPV16 E6蛋白定位.结果在HeLa细胞和Caski细胞,PML红色信号和Daxx绿色信号在胞核和胞浆呈弥散样均匀分布;Daxx绿色信号与PML红色信号重叠时,依然显示各自的绿色信号与红色信号.在Caski细胞,HPV16 E6和Daxx在细胞中分布不均匀,呈区域性聚集;表达红色信号的HPV16 E6与表达绿色信号的Daxx重叠成黄色信号.结论 在Caski细胞和HeLa细胞,PML定位于细胞核的PML-NBs;Daxx在胞核和胞浆呈弥散样均匀分布;两者未发生共定位.Daxx与HPV16 E6蛋白在Caski细胞共定位于胞浆与胞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